日慧法师: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二日 疑•疑情


第二日 疑
#8226;疑情

前说参禅贵在起疑情,须知这个疑情是用来参究话头的,决不是十根本烦恼中的疑心所。烦恼中的疑心所,是疑业果,疑三宝,岂可与疑情之疑相提并论?也不是于自觉境中存有二心的染污识,疑是疑非的疑心。修道的心于所缘是永远不许有是耶〔?〕非耶〔?)之疑念的。

那么疑情的疑是什么呢?它是对一个不明白的话头,欲求明白;在未明白之前,心缘不舍,以助长对所缘话头明记不忘的念心所。如果此心能明明了了随不散乱念安住于缘中,即名念住。念往坚固,任运自在,到更无他念间杂时,则名念根。念根增上有力,能伏烦恼是名念力。念力增上,对于所念,虽不忆不念,然亦无所忘失,早先那个无著落的话头,着落处正现在前,明白通达所欲了解的事,皆悉空无所有,不可得,不可忆,不可念,是名念觉。得此念觉,即是

正念。三十七菩提分法,本以七觉支为见道用,是凡圣的分水岭,七觉支又以念觉支为体,今禅宗祖师但掌握其关键性的一念,直于当人当前的一念求之,最直接,最方便,只要信得过佛中向上这一着子,这个方便,对任何人都有用处,并不分根机的利钝。

若问:为什么这样囫囵的疑,便能明白这种大事呢?

答言:如前所举的例子,对那位忘了他是谁的熟客,也只是一个囫囵的疑情,也往往在(外口内力)的一声中,得到“原来是你”的答案;而且,这答案,也是在非思量无著落的状态中得到的。依此例推,看话头,起疑情,应该也有可能把人送到无疑之处,怎么可断言不能呢?当然,这个例子,只是拟似而已,参话话头毕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各位禅友,不要看周利盘陀尊者,念“扫帚”二字,得阿罗汉但以日计,其成就的神速,实在难以想象!要知道,他对自己的愚鲁,有极大的惭耻心,故道心深切;念“扫帚”二字,又是世尊亲口所受,这对 他有莫大的鼓励,故毫无犹豫的全力以赴;再加上念力勇悍,精进无间,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当然能奏这种不可思议之功。而我们,生在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功利当头,道德没落,身不由己,心无所安。影响所及,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烦恼心、分别心远重于古人,实不知有多少倍;而心力、念力远不及古人,又不知有多少倍,那里有周利盘陀尊者的那分摧山裂石的力量呢?所以,古人的近道,在我们来说,已经是远道了。如果,再贪此近道,心存投取巧,那恐怕比远道更远了。清世宗雍正皇帝鉴此,曾在他的《御选语录》序文中说〔1〕: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此慧灯,续佛慧命,到者里,唯证乃知。非可测,见闻觉知,一点难容,才辩聪明,丝毫无涉,但将一句无义味话,似银山铁壁看去。一时不了,阅一岁;一岁不了,阅一纪,拚却今生来生,与之抵对,久之,久之,一时参破,万有皆空,并此无义味话亦了不可得。如树头果熟,因风堕地,五花八裂,(外口内力)地一声,自然无著落处而有着落在。

不管雍正对参禅是否有经验,但这篇序文是他根据所选的祖师语录写成是祖师语录中的精华,应当可以肯定。从序文节录下来的这段文字看,可知参话头虽然简单,却也并非易事,不是可以一蹴而至的。各位用功,切戒以浅心

试探,要用殷重心深入!

我们再看这段文字中的:“见闻觉知,一点难容,才辩聪明,丝毫无涉,但将一句无义味话,似银山铁壁看去。”很明白

地指出:“无”乃至“念佛是谁”等话,都只能当作无义味话看——跟“扫帚”的话一样的无意义——是不能用心意识去卜度思量的。也正因为它非卜度思量边事,跟卜度思量没交涉,故人们的才智聪明,到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心意识到这里,完全无能为力。因此,禅宗祖师对这个囫囵看话头的方便,假名“疑情”。“疑情”二字,本来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但前面所举的那则譬喻,恰好又是一个一味囫囵照管,心意识不能使力的譬喻,替起疑情描绘出一个下手处,真是好极了!

若问:禅宗以何因缘发展出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话头禅?

老汉的答复:除了说是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国人的根机因缘而外,要求真正的原因,是无法知道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文化发展的方向,说明其演进的过程,论究其蜕变的逻辑;但是,各个研究者的观点必有歧异,要想得一无诤的定论,几乎没有可能。既然如此,倒不如信从法义和史实。如前所说,这一方法,极符合圣教原理;史实证明,它已经成就过不少的大成就者,更何况它还是佛陀亲自使用过的方法,周利盘陀尊者,就是佛陀亲自用这一方法调教出来的历史证人。难道还不值得我们信赖吗?

各位禅友,如果有心,不妨认真一试,保证会有好的觉受出现。

到此,我想对这番话作个简单结语:疑情能锻炼念力,是砺石;无义话头能迫使离戏,是刀。用疑情砺石,磨话头刀刃。刀刃磨快了,破戏论网,如摧枯拉朽入离戏处。信得过吗?思之!

附说:

说了这些,还有对话头不甚理解,得不在这里作点补充。希望补充的不要变成葛藤!

参或看无的话,话不是字,所以不是观无字几笔几画。话不许说只许看或参,所以不许用念,连心念也不许,因为那还是心的语言,仅仅是存有这个无字的囫囵意念而已。

疑情是对话头要看个究竟意念,只这一念便是举起话头的心力,举来举去,心的力道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轻松,这就是得力。不是疑话头含有什意义。

修行道上,总是免不了有些浮光掠影的幻觉的,不管是好是坏,一概不理,理它便被它牵入歧途去了。戒之!

注释:

〔1〕见《雍正御选语录》卷十六序(《卍续藏》一一九
#8226;五九九上),文中的“似银山铁壁看去”句,只能作一句无义味话会,无法求其义解,更不可作什么奇特的境界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