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慧法师: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一日 直心与参禅


禅七讲话

日慧法师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一日 直心与参禅

我们的禅七,昨日下午报到,今日才真正开始。难得各位放弃新年假期的休闲活动,来参加禅七,足证各位的求道的大志。既须如此,七日时间很短,很有限,希望分一秒也不要浪费,好好利用!珍惜!

成佛这事,虽然是件大事,但是人人有份,若肯立志,又肯力行,没有办不到之理。我们参禅,就是要办这件事。

参禅没有许多伎俩,《坛经》只教人用个直心,引《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所谓直心,是不散乱,不虚假的心;若有好恶、亲疏,就是散乱、虚假了;若文过饰非,分彼此,别人我,就是散乱虚假了;若见他是非、得失、善恶、长短……就是散乱、虚假了。总之,凡是烦恼戏论的分别心,都属散乱虚假,不是直心。

直心是真:它是真实无二慧。真实则不虚,无二则不乱。此慧能知诸法实相,顺不二道,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直心是善:它能远离一切恶不善法,成就一切净善之法,又能冤亲平等的悲悯一切有情,饶益一切有情,虽一有情,亦不弃舍。

直心是美:它能净化自、他,不为任何过患缺失的丑陋报点染,但为诸功德花之所庄严。

复次,这种直心,《大智度论》说名一心。论说〔1〕:

心有二种:一者,念念不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何以故?贪恚等心久住,则能障般若波罗蜜,念少则不能为害。此为新发意菩萨故说。

菩萨多于般若中起种种戏论及诸邪心,是故佛教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心得入。常念者,心不余向,纵使死急事至,不忘萨婆若。

复有大菩萨虽行余诸善法,皆与般若和合,能令念念中余心不入。

论说念念生灭心,即是凡夫的虚妄分别散乱烦恼心,一切世间有情都以此心往来生死。

论说相续次第的一心,近人从西藏文译为心续,意即于一所缘中次第相续纯一无乱之心。

论说常以此心念萨婆若,更不余向,不余向即是一直心。此萨婆若(一切智)属佛,不属二乘,故与一切种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同义语。如是,此一直即是成就佛菩提之心。

虽然,这一直心也有三个次第:初,心续成就时,能一念断我见、疑、戒禁取之三结,发趣无上正等菩提;次,清净成就时,能一念灭一切烦恼及其根本,登无生法忍地;最后,坐道场时,以一念相应慧摧一切烦恼习,得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今我们参个“无”字话,不许线毫余念得入——当然也不能见异思迁,随便变更话头——这就是修习池初的一心或直心。要把这个疑“无”的疑情破掉,才算从凡入圣,见前所未见之义,自别有一番风光。

若问:这是个怎样的风光?而祖师却坚持不为人说。

去年我曾举香岩智闲禅师参沩山公案〔2〕,沩山问:“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香岩被问得无词以对。不得已,屡次哀求沩山为他说破,而终不获允。

香岩于铩羽之后,愤而自誓:“此生不学佛,免役心神,只作粥饭僧以终。”遂辞沩山,匿迹南阳。一日,除草间,抛瓦击竹作声,忽然省悟。

各位!香岩禅师怎么就这样开悟了呢?须知,香岩受沩山这一极大刺激,一方面是死了求理解、求玄妙、求开悟的心,因为自觉参禅无望,只求粥饭以终老;一方面对沩山“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的话,耿耿于怀,终难释然,甚至一时一刻都放它不下,虽然,却是丝毫不着边际的。这样,沩山的话,在他的心里在是囫囵的,既吐不出,又吞不下;他不知不觉的把握住了参话头要向无著落处讨着落,活而非死,静而不滞的要领——诀窍。久而久之,沩山这句话,荡尽他无始以来所有的恶知恶觉,只剩下这一抛不掉的可疑的沩山言句,所以,在他不提防掷瓦击竹作声的当下,一吃惊,便惊掉了这一疑念,除去了仅存的障碍;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在无障地碍下,赤裸裸的赫然显现。

禅和子参禅,要向这种活水头行去,不可在死水滩上逗留。也就是说,要把话头疑情看活,不可把它封死。要通身里外都是疑情,不可塞在胸间或脑里。《无门关》有段话说得好〔3〕:

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作梦,只许自知。

这里说内外打成一片,是心、境一味,或能缘无分别的悟后境界。这种境界,未悟前固不许说,因为语言不到;开悟后也无可说,因为语言道断。所以说如哑子作梦,只许自知,无法说与人。禅和子参禅,千万莫向语言边去讨下落,这跟讲经说法不同。如果用语言说是真实不虚的话,那听经闻法就够了,何必修行呢?正因为多闻不能代替修行,所以才有许多行门的施设。

行门中的参禅,尤其是参话头,因为它是依话头单刀直入,所以切忌拖泥带水,攀葛附藤。例如:

不调息:禅宗本来是心地法门,自必以调伏心为首要,尤其用一句无意义或不可捉摸的言句作为所缘的话头禅,藉一句话头来封杀一切语言道和思惟道,使心直入离言绝想的不思议境。对于依寻伺调息一道,是不能用的。呼吸只令顺其自然出入耳。

放轻松:印度古德说:心像骆驼一样的颠倒,缰绳拉得越紧,它就跑得越快,如果越放松,就会停下。心也一样,如果越压抑,它就越纷乱;如果懂得如何放松,它就自然澄静。正如径山宗杲所说〔4〕:“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又说〔5〕: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惰矣。此中道理,难以质言。譬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调。”这个调琴之法,正是轻松修心的善喻。又,若心对自所行道,常存欢喜的一念,也就是自然轻松,且能乐此不疲。

不取舍:不取善境、善心,也不讨厌,要外于善恶境内外,内于善恶心,一概不理,定、乱等一如是,即此不理它,就是不取法舍。《坛经》依《般若》认为禅定解脱是二法,尚且不论,何况其余的呢?因为禅定、解脱是一边,散乱、束缚是一边,两两相对为二边法,《般若》正义是要离二边行中道的;虽说中道,连中道亦不能取。取有所取是执,取有所舍也是执,取舍是参禅人最忌的。

这三点参禅注意的事,因它池容易被人忽略,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其它在举一反三。

注释:

〔1〕见《大正》二五·六四三中。此中三段引文,二、三两段,原文疑倒,今权改。

〔2〕见《甲戌第六日》附注二。

〔3〕见《大正》四八·二九三上。

〔4〕注同《甲戌第五日》附注三。

〔5〕见《指月录》三十一卷四六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