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定法师:走出宿命的阴影


走出宿命的阴影

超定

佛教业力说绝不能偏离于因缘论,因缘论不但驳斥非因计因的神意论,以及执一切皆偶然的无因论,同时也反对抹煞现前的努力,而把世间一切完全归之于过去的定命论。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依现况看来,似乎都为了解决宿业,往生净土。传统的净土宗大德,提倡带业往生,用意在于鼓励行人,一心念佛发愿往生西方。至于无始至今,所造生死业如恒河沙数,今生修行忏悔,能消多少算多少,消不掉的罪业,就带到莲邦,藉弥陀佛慈悲愿力,加上理想的环境里,用功修持,慢慢去消吧!后来有一位密宗的上师,在十几年前,率领他一班学生,作一份查经报告,发现「带业往生」之说,查无实据,「消业往生」才是佛陀的真意。于是新旧双方展开论战,文证、理证、方便说、究竟说、祖师说、如来说,缁素大德卯足气力,为「我见」论辩的文字,真是洋洋大观。另一位折衷论者,调和二说道:消除恶业,带着净业往生净土。理由是:净土是净业所感的地方,「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非修净业,不能往生净土。倘若恶业不消,如流氓恶霸,原性不改,岂不把净土弄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大家如何和乐清净,安心修道?

有人问我对以上诤论的看法。一向生活在传统中国佛教圈里,我既不反对带业往生的旧说,对消业往生的新说,也觉得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站在慈悲方便的立场,既已发心学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具足,恳切忏悔,既往不究,专修净业,决定往生。净土法门,本来就是方便的易行道,说得太深太难,反而障人为善,杜绝菩提大道。不过,消业往生之说,警策念佛之人,精进向道,净念相继,念念是佛,妄念不起,宿业消除,新业不造,临命终时,决定随愿往生净土。衡之于随业受报的业感说,的确是理由充分,不违佛意。

然而,不论消业或带业,乃至佛教徒口中常感叹业障深重,此业都含有浓厚宿业的意味。本着依业流转,以及劝人「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而言,强调业力与修行的关系,无可否认的,有它正面的意义。遗憾的是:过份重视宿业的力用,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原来颇具创意的佛法业力说,一变而为无可奈何、无力感的宿命思想,这是值得正信佛弟子深思的问题。

 

佛法的业感说

印度宗教,从『奥义书』以来,即肯定行业是有情流转生死的动力。佛教也说:「诸业、爱、无明,因积他世阴。」所不同的,佛法是缘起论,缘起无我,否定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身心、世界都是展转相依,次第相续的活动,「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如火种的存在,薪尽火相传;前异熟灭,后异熟生,有情生命就这样延续下来。

佛教业感说的价值在于(一)自力创造非他力:佛教因缘论,否定神权的他力、咒力,唯有从现在自我身心,依循正确事理去改善过去,开展未来。(二)机会均等非特殊:「婆罗门至上」之说,佛陀反对到底。社会阶级,种族差别,完全是人为的。善恶行业,决定人生的际遇。贫富贵贱,苦乐祸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俗语说:「风水轮流转」。上升与下堕,不是神的主宰。在因果定律下,人人机会平等。(三)前途光明非绝望:佛教是宗教,不同于唯物论者人死如灯灭的一世论,也非西方神教的末日审判,信者永生,不信者永火的二世论。佛教三世因果说,依现在果报而推及过去行业,又从现世的行业,确定未来的果报,使人安于现在、把握现在以创造未来光明的前途。(四)善恶有报非怀疑:人生行为的价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验之于无尽而广大的时空中,绝对是因果不爽,无可怀疑的事实,孳孳为善必有益,纵情造罪必遭殃。有此正见,才能于坎坷的生命历程上,努力向上向善向光明。

 

业力与自由意志

业力与自由意志,二者似乎相反。既随宿作之业而决定,则无自由意志可言;反之,在自由意志下,则不受宿业限制。关于这道理,必须正确认识佛法三世业感说的真义。如上所述,三世因果业报是佛教徒必备正见之一;如否定它,便成断灭的邪见人。在十二缘起支,不知业报是无明内容之一。然而佛教业力说,绝不能偏离于因缘论。因缘论不但驳斥非因计因的神意论,以及执一切皆偶然的无因论,同时也反对抹煞现前的努力,而把世间一切完全归之于过去的定命论。当知,佛教虽然承认三世因果,而主要重心在于现在。过去已成过去,往事如烟,怀念过去的光荣,或后悔既往的作为,无助于实际的效益。未来是不定法,前途的如何,取决于现在的行业。一味地追忆过去与幻想未来,是不合因缘正义的二边之见。

谈到自由意志,依佛法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非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从造业的原动力看,业包括身行、语行、意行。行业是以思心所为主而有的身心活动,依审虑思、决定思而后发动具体的行为表现,构成善恶的业力,本此业力而感受生死果报。据此而论,我人上升天堂,下堕地狱,乃是自由意志所为。造业是自己主意,自由意志的选择。不过约业果相续说,现世的生命果报,不能不受前一生命的影响;宿世的活动留下潜能,使当前的意志受到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达成自己的愿望。,使我们重建信心,树立择善固执,生死不渝的正见,迈向理想目标前进,乃是佛法修学的根本课题。

 

活在当下 身心自在

我曾提及佛使比丘「生活中的缘起」,对传统三世两重因果说的批判。有人不以为然的说:十二缘起不通三世的解说,固然为回归佛法缘起无我的本义,以对治我见、常见。但以当下一念的缘起观,是否矫枉过正,令人起无见、断见呢?古德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无见如芥子许」。立足于人天道上,有见、我见、功利心、荣誉感,并不碍于有漏善业的修集,只是与解脱道不相应罢了!通俗的因果观,神不灭论,如现代人搬家,旧屋新屋不同,人还是那个人;衣服换来换去,主人翁并没有换。很显然地,这是灵体不灭、神我独存的思想。佛法缘起甚深,业果不可思议,但业感说必须建立在缘起的基础上。舍缘起而谈业果,乃是印度神学的老路,与释尊缘起中道义绝不相应。「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的缘起无我论,对自性见深重的众生,脑筋是转不过来的。「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缘起空义,不但对治有见、常见,同时也不许无见、断见。空无依傍,断截众流,如天马行空,何必瞻前顾后呢?

佛教是理智实践的宗教,理论的方便说明,旨在令人舍迷情而向正觉。佛法不是玄学化的本体论,世界有边无边,生命与躯体是一是异等等戏论,大觉佛陀置而不答。面对中箭的险境,生命垂危,伤者不急于拔除毒箭,而执意寻求无关急救的答案,如此延误医治,断送宝贵生命,何等不智!佛教业力说,在原始佛教时代,并没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佛灭后部派兴起,阿毗达磨论师才特别发挥起来。如集谛的内容,原是指贪爱等烦恼,后来才加上有漏诸业。当然,起惑、造业、受报的三杂染是一贯作业,集谛是可以含有业的成份。但以修行着力点而言,应以根绝造业的无明、贪爱为要务。至于前世业障,已由业因而受果报,如何忏悔令清净?念一佛持一咒,能灭无量劫生死罪,不过是后期大乘发展起来的思想。总之,我认为:当着眼于现前问题的解决,对佛法作闻思的工夫,以培养正见;面对现实,勤修念处,加强透视世间的洞察力和克制堕性的意志力,使菩提心坚固,菩提行不退转。我人与生俱来习已成性的弱点,在正念力的监视下,原形毕露;终得无常、无我的正观力,根尘相对:无明不生,业尽情空,当下解脱! 

戊寅年弥陀佛诞写于山仔脚丈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