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


上师与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吉祥宝塔的建造缘起

奉心居士

1993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上师从台北寄来的邮包。邮包外面的包装已经破损,好像是被什么人检查过。打开邮包一看,原来是台湾“金刚赠经会“印制的几本佛经

翻开佛经,首先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经题《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这部佛经的题目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便一口气将这部篇幅不长的佛经读完。合上佛经之后,“震撼”可能是最适合描述我当时心情的两个字。

那时,我接触佛法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也读过一些常见的佛教经典,但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诸佛如流泪宣说的佛经这第一次遇到。多么不可思议的宝箧印陀罗尼啊!大家知道,北京“八大处”宝塔中供奉了佛牙舍利,陕西法门寺宝塔中供奉着佛指舍利,缅甸仰光大金塔中供奉佛发舍利,这些佛塔中因为供奉了佛陀少许碎身舍利而给众生来大吉祥,成为佛弟子心中的圣地,如果佛塔中供奉宝箧印陀罗尼,则等于供奉着过去一切佛的全身舍利,这将具有怎样的功德啊!不但人道众生礼敬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可以现世安稳后生极乐,就是动物们*近宝塔也可以消除种种愚痴,将来走上修习佛法的道路。只要读诵宝箧印陀罗尼经,就是等于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只要书写宝箧印陀罗尼经,也等于书写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了解了宝箧印陀罗尼经的这些不可思议功德后,我便恭恭敬敬地书写了一遍经文,并开始经常读诵经文和陀罗尼。

大约半年后,我外甥看到的一幕景象让我对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信心更强了。我的这个外甥,天生眼通,当时十五岁。我在心中分别持诵楞严咒和宝箧印陀罗尼,请他观察。他说:“当你持诵楞严咒时,有无量无边的金刚守护在你身旁;持诵宝箧印陀罗尼时,来守护你的是无量无边的佛!”他的亲眼所见,让我立即想到了“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我对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了解到安置《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宝塔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我的心中便萌发了造塔的念头。当时自已刚刚参加工作,每月的工资仅够维持生活,*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完成造塔这样一项大工程显然力所不能及。虽然条件不成熟,但造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愿望自己从来没有放弃。

二零零二年九月的一天晚上,佛教在线总干事安虎生居士、李浩居士和我在一起聊天,李浩居士介绍了他策划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品销售活动的成功经验。受李浩居士的启发,第二天早晨,我的心中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制作一批安置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小塔,通过流通小塔来积攒建造大塔的经费。我马上找到安虎生居士,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他,安虎生居士认为这个造塔的思路可行。他问我:“我们造多少小塔呢?:我说:“我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吴越国王钱俶曾经造八万四千座小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塔。”他说:“我们也造八万四千座小塔。”就这样,我们决定造八万四千座宝箧印陀罗尼经小塔,然后用流通小塔的经费建造八座大塔。

要完成这样一个造塔工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安虎生居士说,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造塔的活动中来,目前首要的工作是使更多的人了解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功德,最有效的方法是拍一部动画片,简要介绍经文的内容。经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容榕和阿芒两位居士的奉献,动画片《宝箧印陀罗尼的故事》于二零零三年十月制作完成。

动画片完成后,我请师兄带给上师。不久,智敏上师打来电话,对动画片给与高度评价,并表示要在台湾制作两千张动画片光盘与大家结缘。智敏和慧华上师非常支持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的制作和建造。在造塔活动初期,急需先期投入必要的经费,上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以自己的积蓄来资助造塔,先后三次汇款:二零零四年一月九日汇款一千三百美元,二月十三日汇款三千美元,四月七日汇款三千零三十美元,共汇款七千三百三十美元,为造塔活动解了燃眉之急。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宝箧印陀罗尼经塔(即世界和平吉祥塔)建造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安虎生、宋明华、陈子勤、刘燕鸣等一大批居士的共同努力下,精美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塔终于和大家见面。

目前,在佛教在线的组织下,造塔工作有序进行,已经制作了一万五千座小塔。二零零六年四月,在“财团法人圆觉宗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教育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四十多个国家的二百九十八位高僧大德获得了赠送的宝塔,宝箧印陀罗尼经塔正以慈悲智慧、和平、吉祥之光护佑着这些国家的众生。

目前此次造塔活动中建造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大塔已经安放于圆觉宗埔里分舍。造塔活动的最初因缘是上师寄来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如今安奉于宝岛台湾的圆觉宗道场,两者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六日 北京

明安法师-《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自序

后学于2005年末有幸值遇《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读到:“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一段时,心甚震惊!一个造极重恶业的众生,已经堕落到地狱,承蒙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的加持,即可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功德力用确实罕见!由是发心读诵此经,以动画光碟的读音来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在修持的过程中法喜充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由此深信佛语真实不虚,此经咒威德无边!至2008年,机缘成熟,带领众居士修学此经;2009年3月承居士发心,录制一套讲解此经的光盘。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字幕,大众虽然欢喜,毕竟还是一个遗憾。至今年略微闲暇之时,根据光盘内容整理成文字。在整理的过程中,去掉一些口语,增加一些内容,使经义更加清楚明了,希望能为修学此经的同修作为一个参考。

惭愧后学释明安

2010年2月

第一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很欢喜能和大家共聚此地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因缘非常殊胜难得!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大藏经密教部的一部经典,功德不可思议!在此经当中有一段咒语——宝箧印陀罗尼,它与大悲神咒,佛顶尊胜陀罗尼在东密(日本密宗)当中,并称为三大神咒。密宗有许许多多的真言咒语,在众多的真言咒语当中,宝箧印陀罗尼能称为三大神咒之一,可见功德确实殊胜无比!

我们今天能够值遇此经,读诵修持,那是大家无上的福报!《无量寿经》上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修学此经亦复如是!在此经当中有一段经文“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一个已经堕落到地狱的众生,本身没有任何的修行,但由于宿世的善根福德感召,他的子孙能为他诵上七遍宝箧印陀罗尼,由此脱离地狱,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即能快速圆满成就佛果!这样的功德力用在其它的大乘经典当中我们很少看到。当然这一段经文还有很深的义理,我们在后面经文的讲解当中会详细的解释。所以我们对于此经应生珍重想,难遭遇想,认真努力的修持此法,自利利他,才不辜负佛对我们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

当然,对于一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我们的理解都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末学智慧浅薄,没有任何的修证,所以这一次不敢说是为大家讲经,只能说是把自己对于此经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来供养大家,还望诸方大德多多指教!

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圆觉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众生,蚊虫蚂蚁,六道众生统统包括在内,自性当中都有与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德能相好。佛果地上所有的功德我们本来都具足,六祖惠能大师也讲:“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轮回六道,苦不可言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已,把本有的智慧德相掩盖住了。这就好比一面镜子上面掩盖了厚厚的灰尘,本有的镜光显发不出来,但镜光是本有的,并不是后来才有的。佛经当中有很多类似的比喻。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修持,并不是修出什么出来,而是恢复本有的功德!所有的法门都是用来去除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而已,如同用种种的方法清理镜子上面的灰尘一样!这样的知见叫正知正见,有正见才有正修,才能得正果。

法华经上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换句话说,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本怀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究竟圆满成佛。但众生的根机不一样,佛应不同根机的众生说种种的法门,循循善诱,最终引导一切众生成佛。这就如同我们看病一样,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最终的目的是治好病。所谓药无贵*,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则妙。我们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最初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以后,并没有马上在印度讲法。我们看到的是佛在树下静坐,实际上佛在头三个七天里是在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华严经,与会的大众没有凡夫,没有小乘圣人,全部都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所以佛是称性极谈。一直到五个七,佛自己就说:“我法甚深,难解难知。”阿罗汉都不一定能明白,更何况是一般众生。一切众生为世法所缚所著,没有能够理解的。那么还不如涅槃吧!当然这些都是示现。这个时候诸菩萨跟天人都恭敬在佛前合掌,请求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转*轮。佛就默然受请,开始了一生的教化,随顺众生的根机在十二年中讲阿含等小乘经典。众生的根机慢慢成熟以后,佛开始呵斥小乘人为焦芽败种,赞叹大乘,于八年当中讲方等经典。然后二十二年中讲般若经,最后是法华涅槃时共八年。这就是天台宗所判的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化!佛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就是说,我唯一所要说的是一佛乘的法,一佛乘的法就是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没有二乘三乘。佛法有时分为二乘,有时分为三乘,也有时分为五乘。所谓二乘就是指大乘、小乘;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我们要知道二乘三乘都是佛随顺众生根机的方便说,一佛乘才是真实说。法华经当中有很好的比喻:有一位大富长者,有一间很大的房子,但房子着火了,很快房屋就会倒塌,但长者的孩子还在房间当中游戏玩耍。长者看到后就急忙喊他们出来,但孩子们贪著游戏不肯出来。这个时候长者知道孩子们喜好玩物,就告诉他们,外面有很多玩具,有羊车、鹿车、牛车等等,你们出来后都是你们的。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出来了,长者终于放下心来,给他们的不是羊车也不是鹿车,而是装满各种宝物的大白牛车。长者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是孩子们,火宅就是三界六道,羊车、鹿车、牛车就是比喻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教法,大白牛宝车比喻的是一佛乘法。佛对我们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成佛,其恩德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众生的根机比我们现在要深厚的多,又有佛这样圆满的善知识,还有菩萨、阿罗汉等来指导修学,所以成就的证果的圣人很多。我们在很多经典当中都可以看到,佛讲这部经,与会的大众有多少证初果、二果的,有多少证菩萨果位的,有多少得不退转果位的,这样的很多!但是现在证果的人就非常非常的稀少。不仅是现在,在明末清初我们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都很感叹,要找一个初果圣人都很难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万两千年,头一千年是正法时期,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很稀少了,是“禅定坚固”,得禅定的还不少,但真正断烦恼出三界的不多;后面的一万年是末法时期,佛的教法经典还在,但去修行证果的更加的稀有了,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烦恼也越来越深重,是“斗争坚固”。其实法本没有正末之分,是由众生的根机来说的。以前常说一则公案:佛灭度后一百年左右,印度禅宗四祖优波鞠多,他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证果圣人,大阿罗汉。在世时度化很多人证果。每度一人成就,就用一筹(像筷子一样的东西)置于石室,石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筹装满了石室,度化这样多的人成就。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还在世,年轻时见过释迦牟尼佛。优波鞠多尊者想去拜访她,问问世尊住世时的容貌威仪等等。于是先派一位弟子告诉老比丘尼:“我师父优波鞠多尊者想来见您,请问佛陀的容貌威仪”。这时,老比丘尼用钵盛满麻油,放在近门的下方来试探尊者的威仪。优波鞠多尊者来到后,轻轻的推开门,还是很有威仪的,但麻油洒了一些出来,尊者没有注意到。尊者坐好后问:“听说您见过佛陀,请问佛陀的容貌如何”?老比丘尼回答到:“我年轻时,听说佛陀到村子里,于是很欢喜的随大家一起去拜见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非常的欢喜,马上顶礼佛陀。头上的金钗掉在地上,原来黑暗的大林子都被佛陀的光明照耀的非常光亮,因此,我找到了金钗,所以发心出家做了比丘尼。”

优波鞠多尊者又问:“世尊住世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怎么样呢?”老比丘尼回答到:“佛住世是,有六群比丘,他们无惭无愧,不懂礼貌,不听佛的教导,不精进用功修道,是最不好的出家人。但是他们的威仪却超过尊者您。因为他们进房间时,必定不让麻油洒出来。他们行住坐卧的威仪守持的很好。尊者您已证得圣果,但威仪上显然还不如六群比丘。由此可知,佛世时,众生的根机比现在还要利啊!”

入灭才一百年的时间,一位证果圣者的威仪居然比不上佛世时六群比丘的威仪!由这则公案我们可以知道,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的!而时至今天,佛法已经有大概三千年左右了。现在大家讲佛历(以佛入涅槃之年为纪元开始)一般说是两千五百多年,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说法,其实以三千年左右的讲法比较准确!黄念祖老居士也讲过这个问题,两千五百多年的说法,是按印度“贝叶经”上的点数数出来的。佛经每年集结一次即点一个点,数点得出结论是两千五百多年。但印度历史上也有很多战乱,是不是每年都能点个点呢?不一定!点点的部分是不是有缺失呢?也不一定!所以好像证据确凿,实在打很大的问号。印光大师也讲过:“如来生期,多有异说,虽则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者为恰当。”虚云老和尚也是用三千年左右的说法!

由此可知,我们早就进入末法时期了,连像法时期都不是了,即使是用现在的佛历计算也是末法时期了。众生的根机更是差,烦恼更加的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来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要仗自力了出离三界,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需要断见思烦恼,否则不可能!“见思烦恼”又叫“见思惑”,分为“见惑”与“思惑”两种,三界内“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分为“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称为“五利使”;“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包括贪、嗔、痴、慢、疑等,又叫作“五钝使”。在小乘法中,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还没有出三界,需要“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才出离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轮回。我们现在是在欲界的人道,思惑不仅仅是人间粗的贪嗔痴慢疑(比如别人骂我们一句,我们马上生气,这就是嗔恨心,这些都是我们很粗重的烦恼),色界、无色界细的烦恼的也包括在内!比如得了四禅八定,二禅喜,三禅乐,四禅清净。你贪著喜、乐、清净还是出离不了色界,往上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对照一下自己,连粗重的烦恼都断不了,更何况是细的呢?就“见惑”而言,第一条“身见”,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我们都是如此啊,纵然是学佛明理了——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的,不是我,但还是断不了!还是执著在乎它。用种种的化妆品、营养品保护它,包括很多的气功外道,都是在色身上用功,这都是“身见”!五条当中的第一条就断不了,甚至伏都伏不住。“断烦恼”与“伏烦恼”是有很大区别的,“断烦恼”好比人的头断了一样,不会再长出来;而“伏烦恼”就如同用石头压草一样,草还在,只是有石头压住,暂时长不出来而已。我们很多人对于“身见”伏都伏不住啊!所以我们对于教理还是要明白一些的,才不至于念了两天佛读了两天经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以为自己是佛菩萨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连很多的祖师大德都不放在眼里,最后着魔发狂而不自知,实在是可怜悯者!对照教理看一看自己,才深信地藏经上讲的:“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善导大师也说:“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仔细检点一下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时有多少善念?恶念?无记念?绝大多数的人一定是恶念无记念多;行善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念,还是有一些希望别人知道赞叹我的念头,这都不是纯净纯善啊!确实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恶业深重!

其实,不仅是我们断不了烦恼,很多祖师大德非常慈悲,为我们示现的也是以凡夫自居!比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临终之时有人问他证何果位?智者大师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位只是圆伏五住烦恼(见爱住烦恼,欲爱住烦恼,色爱住烦恼,无色爱住烦恼,无明住烦恼)也就是见思尘沙等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除。既然没有断除见惑,当然还是凡夫,需要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才入圣人之流。藕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九祖,他老人家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被印光大师赞叹为纵然是古佛再为《佛说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乎其上。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由此可知,藕益大师肯定也是佛菩萨的示现。他老人家临终前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一语。藕益大师为我们示现的是天台宗六即佛的名字即佛,也就是开悟明心见性了,但见思烦恼尚未能伏住,更何况是断呢?其实这都是祖师大德的慈悲示现,让我们这些后学不能恭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由此可知,确实我们的烦恼太重,想要仗自力了生死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佛出世的本怀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我们业障这么深重,佛还要不要度我们呢?当然要度!但在末法时期,现前这样的时代,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很难成就了。所以需要他力加持救度修行的法门!大集经上讲:“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就是现在的时代,亿亿人,就是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不是不修行,也在修,但很稀有能有一个成道的,这是讲完全*自力的修行!怎么办呢?只有依*念佛法门得度!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念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净土法门!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曾经发下四十八大愿,其中十八愿讲“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我们只要真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就符合阿弥陀佛的本愿,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来迎接我们往生净土,横出三界,往生后在极乐世界就可以很好的修行,快速圆满的成佛!因为念佛不仅是我们自己用功,还有佛愿力的加持,所以比起完全自力的修行要容易的多!印光大师曾经打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我们的业障深重,就如同一块大石头,但只要装到船上,即可仗船力运到对岸。船,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登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而自力修行,不用说烦恼没有断,就是见思烦恼断的只剩一丝一毫,还是不能出离三界六道的。如同细沙很小,但还是会沉到水底的!所以我们应当仔细的思量,末法时期唯有念佛他力法门才能得度!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除念佛外,持诵佛菩萨的心咒也是他力法门!黄念祖老居士曾说:“净土宗密宗均为果教,从果起修,故称易行道”;夏莲居大德也说:“称名无异持咒”;元音老人也讲过:“密咒是佛和菩萨在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的符号”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就是说密咒与佛菩萨本身是无二无别的,密咒当中有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在里面!像我们念佛都应该清楚,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有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在里面,所谓名具万德。念佛名号时,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藕益大师说:“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咒也是如此,比如六字大明咒“嗡吗呢叭咪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持诵时全摄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总之,持名念佛也好,持诵佛菩萨的心咒也好,都是直接从果起修的他力法门!一般我们是财布施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等等,需要修因,才能得果。而念佛持咒是直接从佛菩萨的果地功德下手,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念佛持咒是因果同时,因为佛号密咒是佛菩萨已经成就的果实,我们念就是了。黄念祖老居士有很好的比喻:“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我们这一部经典——《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密咒——宝箧印陀罗尼,佛在此经当中讲的很清楚:“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其中”。由此可知,不论是这一部经典还是密咒都总摄一切诸佛的一切功德!所以我们能够读诵此经,持诵此咒,是全摄一切诸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藕益大师讲:“处烦恼浊中”,我们就是处在烦恼当中啊,每天不知有多少妄想,怎么办呢?“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念佛时,佛号在我们心里头,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持诵宝箧印陀罗尼也是如此,心咒咒心打成一片,都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啊,所以只要我们认真的修学,一定能够得度成佛的!

或许有些人会疑惑,我以前专念佛,现在来读此经、持咒算不算夹杂呢?如果你是专修净土的,读此经确实有些夹杂!我还是劝你不要因为听了此经而对净土的信心不坚固了!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如此,在听到一个新的法门时,总是好奇,有信心,对以前所修学的法门信心退失不少。这个法学会了,又听到其它的法好,又去学其它的了。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最初看别人读宝箧印经持咒很羡慕,学会以后啊,觉得也没什么稀奇,反正我也会了,但没有好好的修啊,又看到别人学其它的经,觉得好奇,又去学其它的了。几年下来,会了不少,但没有一个修相应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不好的!黄念祖老居士曾经谈过这个问题:“目前修行人忙忙乱乱,劳而无成,都是缺少信心,对自己现修之法信不及。于是东求西问,无有了期。这样下去,请待驴年。其实,一句佛号、一句咒、一个种字、一个手印,莫不皆是圆圆果海。信得及,当下便用;信不及,徒然忙乱,到头来仍是入牛胎马腹。所贵是信心坚固,知见圆融。信不及,一切都成戏论!”

所以我总劝别人如果专修净土的,一定要信心坚固!其实一句佛号也含有宝箧印陀罗尼所有的功德,宝箧印也含有佛号所有的功德,很多老居士还是专念佛比较好!善导大师讲:“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确实如此,专念名号很容易往生,古大德曾经做过比喻:“一颗树每天都是向西方倾倒,等树断了以后,一定是倒向西方的。”我们每天专念佛,就一条心的要往生西方,就如同树每天向西倾倒一样,就这一个缘,怎么能不往生呢?现在很多念佛人为什么往生的少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杂缘太多!今天诵《地藏经》求消业障,明天《普门品》求家庭孩子平安,后天《药师经》求健康发财,也念佛求生西方,但出离心不坚固,杂缘太多,所以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另外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名号作为本愿的!《无量寿经》上:“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十八愿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念”古大德为我们讲的很清楚,就是十声佛号。善导大师解释十八愿就提到:“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把“十念”直接解释为十声佛号。所以净土三经当中《佛说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佛说无量寿经》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无量寿佛经》到最后归宗结顶“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义趣完全一样!所以我们专念名号,自自然然的就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随顺佛愿,随顺佛语,怎能不往生呢?一定往生的!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只要回向净土,并不妨碍往生!我们不能认为只有专念佛号才能往生,修其它的都不能往生,这样的知见是错误的!我们看到,现在确实很多念佛的人,学的也不怎么样,在赞叹念佛的同时又诽谤了其它的法门,好像别人跟他不一样都是错误的!你专修很好,但每个人的法缘根机并不一样,否则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讲那么多法门呢?更何况阿弥陀佛有摄生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是摄受不同根机的众生,若一愿能摄尽何必发三愿呢?在无量寿经当中也提到:“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其实此经当中,处处指归西方极乐净土——“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

为什么佛在此经当中总是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不仅如此,其它大乘经典也多指归净土,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最有名的是《华严经》,《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明一生成佛之法,末后是普贤菩萨是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才圆满!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尚且求生净土,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持诵宝箧印陀罗尼,到最后都要念佛把它回向极乐世界,也回向一切众生同生净土!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需回向往生西方!”我们修行心中要有目标方向,才不至于头头不清,帐帐不了!有很多人听说这部经好就诵这部经;听说那部经好,就诵那部经。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诵经了。这就好比走路一样,首先你要知道到哪里去,有方向目的地。然后再走。否则在街上转来转去干什么呢?在《佛说阿弥陀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往生西方,此经也多次提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确实成佛快速啊!一般从初发心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无央数”劫。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才是一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太长了,简直是天文数字!而到了极乐世界,我们看四十八愿很清楚,到了那里有佛愿加持,神通受用几乎和佛差不多。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但“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菩萨”。所以文殊菩萨:“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普贤菩萨:“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求生,所以我们修学此法也一定是导归净土的!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二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上次我们提到,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很难成就,所以需要他力的加持修行!念佛持咒都是他力救度的法门,最契当前众生的根机!尤其我们这一部经典,宝箧印陀罗尼,一切诸佛果地的功德都在里面,读经持咒是就全摄一切诸佛所有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殊胜无比不可思议!同时要知道,修学此经要导归净土!

在密宗当中有些法是不能够随便修学的,否则犯盗法罪。就像戒律一样,比如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你没有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偷看戒本,是不如法的,是盗法罪!但这一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已经普传的一部大法,人人都可以修学,所以大家放心努力的修持就好!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修学此经,发心一定要正确!不是说学会以后去不会的人面前炫耀,你们看我都会了,你们不如我吧;我学会后给别人超度,让别人恭敬供养我,确实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人。这样的发心实在是颠倒愚痴!其实任何经咒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你能不能修相应得看你的发心和功夫,你得是法器才行!这就如同清净的甘露,需要用干净的瓶子来装一样,若用带有毒药的瓶来装就污染了甘露。

修学此经还有任何的大乘经典法门都是如此,决定不能发求名闻利养之心、不能发愚痴颠倒之心,这样的存心是不正确的!要发出离心、菩提心!我今天修学此经的目的是要脱离六道轮回的,是要成佛救度一切众生的,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大乘菩提心,然后读诵此经、修持此法,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同生西方,共成佛道,则功德不可思议!不要刻意去求世间的福报,如果只是一味的求世间福报,没有出离心,那么你修所有的大乘佛法都不能成就,最多只是得世间福,为将来的解脱种一个因而已!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若不求世间福报,只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则世间福不求自得,并且比刻意求世间福得的还要殊胜。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读诵此经,你的发心广大,所以福报自然广大,所谓量大福大。而且将来必定能解脱轮回的生死,快速成就佛道!所以发心的不同,功德利益自然有很大的差别,发心的利益得失我们一定要清楚!

对于这一部经,我们是用天台宗的方法来讲解学习!天台宗讲经之前先讲五重玄义: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重玄义是在正式讲经文之前,先讲一部经的大意,然后再讲经文就更容易明了了。所谓一领提全衣顺,一纲举百目张。

首先是释名,解释这部经典的名字!

想要理解经文,先要了解经题。古德讲:“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有智慧的人看到经典的题目,就知道经典的内容了。因为经题贯于经文之前,就含摄的经文义理在里面,可见经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刻有经题,如“妙法莲华经”等。有些古大德在临终时就念经题。如明朝的幽溪大师,他老人家给阿弥陀经做过一个注解叫《圆中钞》,与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被印光大师赞叹为:“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大师的成就非常高,讲经时很多人都听到天乐盈空,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感应。他老人家临终时以指向空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并自唱经题而化!当然我们是学不来的,临终还是老实念佛稳当!

我们这部经典密咒,有很多人开始不会,就方便念“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梭哈”,也得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在“普度实录”这本感应集上我们看到有很多,都是真实的例子!由此可知经题的重要!

经题有七种立题,单三:人、法、喻;复三:人法、人喻、法喻;具足一:人法喻。

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没有法、喻;

单法立题,如《涅槃经》,涅槃是法,没有人、喻;

单喻立题,如《梵网经》,梵网是比喻,没有人、法;

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没有比喻;

人喻立题,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人,狮子吼是比喻,没有法;

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没有人;

具足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人、法、喻统统具足,所以称为具足立题!

我们这一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经题,是具足立题!

“一切如来”是究竟圆满果地之“人”,

“心秘密全身舍利”“陀罗尼”是所要说之“法”,

“宝箧印”是对于所说之法的比“喻”;具足人、法、喻,所以是具足立题!

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是此经的“别题”!所谓别题,就是有别于其它经典的名字!只有这一部经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不同于其它经典的名字!

“经”是通题,凡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称为“经”,通于诸经!

七种立题,别题通题讲完后,下面我们来正式讲解经题!先看“一切如来心”!“一切”从时间上讲,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从空间上讲,就是尽虚空徧法界。时间空间统统包括在内所以称为“一切”!

“如来”是诸佛十号之一!简单来讲就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是真如自性,绝对真理,“如来”,就是彻证真如,来到世上以说法等种种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究竟圆满的圣者!还可以解释为后佛“如“先佛之再“来”,因为佛佛道同,我们成佛以后,智慧功德与过去诸佛是无二无别的,所以称“如来”!在《普贤行愿品》里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佛”主要是从相上来说,“如来”主要是从性上来讲。这些都是基本的佛学知识,我们知道就好!

“心”有肉团心,缘影心,妙明真心!这里的“心”是指的妙明真心!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它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是无常的,将来一定会坏灭的,所以不是真心!

缘影心,是第六识能攀缘的心。此心只是缘色、声、香、味、触五尘所生的影像!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或者风景,听到歌声,吃美味的食物等等,在脑海当中就会有它的影像,所以称为缘影心。这个心是前念灭后念生,念念生灭无常的,所以也不是真心!我们引用《楞严经》来证明真心不是缘影心!在《楞严经》上,阿难尊者示现受摩登伽女之难,文殊菩萨持咒前往救护,阿难尊者回来以后很震动,哀请佛开示!在《楞严经》上有七处征心的经文,阿难执心在内、外、中间等等,都被佛破斥!佛又问:“以何为心?”阿难言:“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阿难认为这个能推想寻思的心,即是自心。佛当时就呵斥阿难说:“咄!阿难,此非汝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佛指示阿难,你所谓的自心,只是外界五尘所引起的妄想,它迷惑你的真性。你和一切众生从无量劫到今天,都还认为它是真心,这叫认贼为子。因为这样,所以失掉本有的常住真心,而冤枉的受轮回之苦!我们大家都是如此啊,总认为这个思想是我们的心,但仔细观察,它是念念无常生灭的,所以不是真心!

妙明真心,即是指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有很多名称,真如、自性、如来藏、一真法界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名称不同而已!这个妙明真心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们不比佛少一点!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我们总是攀缘外尘,眼见色,耳闻声,生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迷失了,而不能证得!《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种种的修行法门,都是要我们去掉妄想分别执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而已!一切法门到最后一定要明心见性,才能成佛!所谓见道,修道,证道。见道,就是明心见性,在禅宗叫大彻大悟;在净土称理一心;在密宗大圆满叫“且却”(立断),黄念祖老居士讲:“行人若与且却相应,则同于禅宗之顿悟”。修法不同,最后境界完全一样。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在这里有必要讲一下,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往生不一定需要明心见性!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讲的很清楚“若众生心”,就是说念佛可以从我们的思想意识下手,把妄想都换成佛号就可以成功,所以很方便!藕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凭信愿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深浅。”若信愿坚固,老实念佛,一定能够往生!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至于品位的高下,那就要看我们念佛的功夫了,能念到理一心,那你的品位很高嘛!说实话,能的理一心的几乎没有,事一心的也几乎没有。因为若以藕益大师所判,理一心,是破一品无明,相当于法身大士;事一心,得要断见思烦恼,相当于阿罗汉的水平。在末法时期,有几人能做到呢?所以,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上面说“一心不乱”既不是指的事一心不乱,也不是指的理一心不乱。唐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面就讲“系念不乱”。由此可知,“一心”是“系念”的意思,把我们的心系念在佛号上就能成功,《无量寿经》上也说:“一向专念”,这是净土法门的容易方便之处!但我们要清楚,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后开悟就很容易了,还是要明心见性才能成佛的!

“一切如来心”是说此经还有经中密咒,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心,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妙明真心,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由此可知,此经全显如来藏性,是佛圆满的流露,是称性极谈的圆教!“一切如来心”,一切诸佛如来是什么心呢?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一切诸佛如来的心都是大慈大悲的。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能够给予众生快乐;悲,能够拔出众生的痛苦!所以“一切如来心”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的心。佛为了能够拔出我们一切众生的痛苦,为了赐予我们世间短暂的安乐和出世间究竟成佛的安乐,所以宣讲此经!

“秘密”,也是指我们的佛性,因为我们不认识它,所以称秘密。对于诸佛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指点惠明开悟以后,惠明问:“还更有密意否?”惠能大师讲:“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里的“密在汝边”,就是指我们的佛性,不认识才是秘密,认识就没有秘密!

另外,“秘密”是指此经完全是佛果地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都明白,以此称秘密!像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都如聋如盲,阿罗汉看到佛在道场中讲法,但和瞎子聋子一样,不能领会,从这个意义说“秘密”!此经既然如此之深,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要深信不疑,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老实读经持咒,即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这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唯佛与佛能究竟”,我们是凡夫,不能看见十万亿佛国土外的极乐净土。但我们只要深信净土经典所说,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不能完全了知净土,但只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能得到净土法门的利益!此经也是如此啊!

“全身舍利”,“全身”是指一切诸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佛有三身,法身,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如自性,上面也提到“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修行首先要打开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法身,然后从悟起修,圆成佛道!

什么是报身呢?善导大师讲:“凡言报者,因行不虚,定招来果;以果应因,故名为报。”简单说,即是果报之身。比如我们持五戒为因,得人身为果;修十善为因,得天身为果。而佛无量劫来,他的修行不仅仅是五戒十善,而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六度万行都圆满了,所以成就庄严圆满的报身!元音老人讲法时也提到,《华严经》上说的很清楚,善财童子看见弥勒菩萨的报身时感叹多么庄严,多么美好!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是得到了,后得智还没有得到,报身还没有圆满。而我是因为度众生的缘故,才福德圆满,感召弥勒阁,感召这个光明报身”。报身分为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大身;他受用报身是吸引菩萨向上用功修行的,大小比一定,小菩萨现小报身,大菩萨现大报身。菩萨看到这光明美满的报身,会激发勇猛精进心,更加努力用功,以希望早日也证得这美好的报身。以前,释迦牟尼佛看见另外一尊佛,如光明三昧教火光三昧,身相非常庄严,非常欢喜羡慕,于是精进用功,于是提前七劫成就。

应化身,是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比如释迦牟尼佛确实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老人家是应身佛。还有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从法身流出报化身,实际上是一体的!像《普门品》上也有:“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佛的化身是无量无边的,不仅能化有情众生,也能化无情众生,比如山河大地树木等,都可以化现!

“舍利”是梵语,翻成中文为身骨、灵骨,是修行人戒定慧力熏修而成!现在有些人说,由于出家人长期素食,所以时间久了就能形成舍利子。世界上素食者很多,为什么没有舍利子呢?佛门弟子很多,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烧舍利子的!一定要有一定的修行功夫才可以!真正的舍利是非常坚固的,现在也听说有人走了以后烧出舍利子,其实也不一定是,它不一定坚固!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我们看赵荣芳老居士往生火化的光盘,他老人家的遗骨就烧成了佛像啊,这都是真实不虚的。老居士生前念佛非常精进,所以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瑞象!舍利,不仅是死了以后烧出来才有,近代也有很多大德讲法传法时感得天降舍利!

印光大师也讲过舍利:“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长庆闲禅师焚化之日,天大起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臆是精气神之所炼耳。以丹家见佛法中名相,不究本而著迹。故以己丹家之事,妄为附会耳。得菩提道则成佛。未闻炼精气神,先为舍利子,后为菩提珠而成佛也。丹家保固色身,谓其保之及极,则可成佛。此其一证。明眼人见之,不值一笑。丹家所谓性,所谓命,皆在色身神识上作活计。反谓佛教止知修性,不知修命。不知彼之所从事者,皆系佛教之所破除者。观四念处,自可了知。”

舍利有三种:全身舍利,有些大德修持的非常好,命终后肉身不坏,就是所谓的“肉身菩萨”如六祖惠能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的金地藏和尚;碎身舍利: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如释迦牟尼佛荼毗后之舍利。黄念祖老居士讲过,只有佛的才能称为“舍利”,佛以下的称为“坚固子”,但我们现在都习惯了,都称为舍利子。法身舍利,就是指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包括祖师大德留给我们的智慧著作。

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留给我们后人很多佛舍利,对佛舍利恭敬礼拜能灭无量罪业,增无量的福慧;将来必定能够解脱成佛!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云:“善男子等。假使世间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妇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与舍利所置之物。带于身上不论昼夜。若净若不净。若触若不触。不离其身常可带之。所获功德无有所计比量。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闲带设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舍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毘卢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祇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见佛闻法证不退地。”

这是佛的慈悲,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殊胜善巧方便!现在所有国家都把佛舍利视为无上珍宝!我们很欢喜赞叹!但是我们个人很难能有佛的舍利。今天我们值遇此经,就相当于值遇了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这样的福报必定是我们无量劫来广修福慧的结果啊!所以我们要珍惜,要好好努力的修持!

“宝箧印”是比喻。箧,是箱子一类的东西。“宝箧”是表此经咒把一切诸佛所有的功德都收摄在里面了!“印”是说,我们在诵经持咒之时,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印在我们心里,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功德!这就像印章一样,印出来的字与印章的字是一样的!实际上我们诵经持咒是,要字字清楚了了分明,用经咒把我们闻性唤醒。这了了分明的是什么呢?说它是经咒也可以,说它是心也可以,咒心心咒打成一片,这就是“印”的意思,我们要清楚明了!

“陀罗尼”,陀罗尼的意义很深,现在一般指长咒而言!翻成中文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密教之意,谓真言一一字能摄持一切教文诸法而不失,是为‘法持’,又名文持。真言一义能摄持无量义理而不失,是为‘义持’。真言具除灾招福等诸功德,故名‘咒持’。真言能令行者证得菩提智,认知诸法实相,故名‘忍持’。黄念祖老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当中也有解释:“陀罗尼”翻为总持、能持、能遮。能持就是他能够维持、保持住种种的善法,不让它散失。好象一个完整的碗,倒进了茶水,把茶保持住。碗要是裂了口,茶就漏了,就不行了。所以陀罗尼的意思,一个是能持善法,另一个是能遮恶法,就是消除抵制不好的东西,要是动了恶念,想要做坏事,陀罗尼有遮止的力量,能够使你做不成。所以得了陀罗尼,你的功德能够继续,保持不失;反之,要想做坏的事情,能防止你不去做,这就是陀罗尼的殊胜的地方。《大智度论》讲,你入了正定来修行,久了之后成陀罗尼。这些三昧更加上诸法实相的智慧,一起生出陀罗尼。三昧加上诸法实相智慧就出生陀罗尼,所以陀罗尼比三昧殊胜。三昧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是心不相应法。什么叫相应法呢?就是你必须是一心专注,比如入定,你要摄心入了某一个禅定,这时才能出现三昧中的境界。“三昧”就是相应法。陀罗尼不是这样,你在生气,骂人,心里在烦恼,可是这个陀罗尼中所有的功德依然存在,你不失。所以一证到陀罗尼这事就好办了。还有,“三昧”你今生得到了,往往来生就没有了。陀罗尼就不是这样,你今生一得,多少生永得。所以陀罗尼两个特点:㈠虽在烦恼之中,陀罗尼的功德不失。㈡陀罗尼一得永得,多生不失。

“经”梵语是“修多罗”,翻成中文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所以称上契诸佛之理;经典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的,所以称下契众生之机。

“经”者,径也,径就是道路,经典所说的道理就是由凡夫到佛果的路!

“经”是法本,法的根本,将返本还原的方法,明显的指示出来!

“经”有涌泉之意,一部经典它的义理是非常深的,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一部经从初发心到成佛,对它的理解都有深浅的不同!像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我们看很简单,就是讲极乐世界的庄严,但看祖师大德的注解以后,才知道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啊,这就是涌泉的意思。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经典,一定要看祖师大德的注解,不要自己从字面上去理解,这样看的很浅,并且非常可能错解佛经,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经”还有绳墨的意思。绳墨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在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这是比喻经是修行的规矩,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导去做,才能真正的成就!

“经”还有结鬘的意思。结:是绑在一起;鬘:是花鬘。意思是贯串一切诸法,系于一处。

“经”有贯、摄、常、法四义。“贯”,是将所有的道理前后连贯起来,使它不致断章脱节。就像作文章一样,要有开、承、转、结。经文就像用一条线把意义贯串起来似的。“摄”,是摄持所化之机,即所化的一切众生;无论你适合哪一种法门,在经里面都包含著。另外,佛教经典有很大的摄受力,不像世间的书籍看几遍可能味道就淡了很多,而佛经是越看越深入,意味无穷,越看越法喜充满,这是摄的意思。“常”是古今不变。佛经不可擅改一字,所谓“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很有可能一字之差,经文的意思就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印经时一定要严格校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读经也很有可能有些字读错读漏,我们也不要害怕不去读经了,作为凡夫的我们,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尽量读准确,万一不小心错了,末后加个补缺真言(嗡,嘟噜嘟噜,渣呀穆克,梭哈)就很圆满了。无心的,忏悔一下就很容易清净了;若是有意的就很不好!像有些做经忏法会的,别人给你钱,需要你诵一部《妙法莲华经》,由于时间紧,你故意念一遍《妙法莲华经》里面的《普门品》就算完了,那结果就很不好。一定要注意!另外,经典的意思也恒常如此,不会改变,这是讲“常”的意思!“法”是远近同遵。经中的诸多方便法门,是佛金口所说。不论是以前的众生,现在的众生,还是将来的众生都要循着这些方法去学,所以称作“法”!

经题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是“辨体”,认识这一部经的理体,也就是说这部经的理论依据。“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一切的大乘经典都是根据实相的原理原则来说的。我们这一部经,是大乘了义的经典,是无上的经典,所以此经也不例外!

什么是实相呢?实相的道理若要广说,一切的法门修行最后都是要归到实相的,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来讲一下!若要真正的明白实相,必须大彻大悟后才可以,否则总是门外汉!

实相很难讲,所谓“凡有言说,皆无实义”。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指月的标而已,我们应当依这些语言文字去看,不能总在文字上去分别思考!这就如同我们用手指指月亮,你应当顺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才能见到月亮;如果你只看手指,这样就永远见不到月亮了,甚至错认手指就是月亮,岂不大错!

我们知道有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文字般若”,我们应当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最后所证的就是“实相般若”。不能只是研究文字,以为我懂了,也会给别人讲了,这就是“实相”。实际上你错了,你的研究思考总是落在分别意识当中,你没有见到“实相”,需要好好用功,大悟以后才真正的见到“实相”!

“实相者,真实之相;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佛菩萨、大彻大悟之人才能真实明了,我们凡夫总是妄想分别执著,所见都是虚妄之相!实相有很多名称,“第一义”,“如来藏”,“大圆胜慧”,“一真法界”,“真如”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实相无相”,无相,不是顽空断灭,不是龟毛兔角什么都没有。而是离开一切虚妄之相,《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最初用功的时候,不论是念佛持咒参禅等等,都要收摄身心!眼睛不要攀缘外面的色相,耳朵不要攀缘声尘,要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住,所谓“都摄六根”。比如念佛或持咒,要字字听的清楚,这样妄想就摄住了,有一字不清楚就是打妄想了。这样用功,功纯力极之时,忽然身体、思想都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时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了了分明,就见到了我们的佛性,就见到了“实相”,翻过身来,“实相无所不相”,一切相都是我们自性所显现的,《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种种的色相,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空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色相就是我们的本性,即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性。”像虚云老和尚,五十七岁闭禅七送水,一次手拿着杯子接开水,没想到水浇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虚老开悟了。当时写了两个偈子,其中一个: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指人我皆空,思虑全消)春来花香处处香,山河大地是如来。”“山河大地”就是指一切相,“如来”即是我们的自性,这就是“无所不相”!

我们对“实相”就简单介绍到此!至于本经的体性为什么是“实相”呢?在此经当中有:“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就是指的“实相”,都在此经当中;佛所说一切经典皆是从“实相”中流出,所以“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诸佛如来的本体就是“实相”,所以“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由此可知,此经确实以实相为本体!

由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以实相为本体,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是由本经出生,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只是我们无量劫的轮转六道,把本有的家忘记了,本有的体也忘记了,所以对这部经就陌生起来。现在大家发心听这部经,读诵修持,可以说是找到了回家的路,找到了成佛的路!

下面是“明宗”,宗是宗旨,修行的纲领。我们要明白这一部经的纲领,简单说,就是要知道这一部经的主题内容,主要讲的什么!像我们平时念的《佛说阿弥陀经》,一部经的宗旨就是信愿持名!藕益大师讲“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佛说阿弥陀经》中,在经文的前段先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都是依报庄严;阿弥陀佛光明、寿命无量,诸大菩萨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是正报庄严。在经文当中佛劝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样的劝愿有三次;然后告诉我们应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就是整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宗旨!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宗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为什么这样讲呢?经文当中,佛处处赞叹经、塔、咒的功德力用!这样的经文太多了,我们略取几段来看!

赞叹经的有:“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妙华、妙香、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而为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

赞叹塔的有:“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赞叹咒的有:“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中。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

佛广赞经、塔、咒的功德,就是要我们深信而已!经、塔、咒的殊胜功德,全体是佛果地境界!佛为我们说,我们只能了知一些,要彻底明白,必须成佛才可以!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一样,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完全明了,因为净土法门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但只要深信佛语就可以了。深信佛语,即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依佛的教导去做,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此经亦复如是!我们要深信佛语,经中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受”佛语,就能得真实利益!信了之后,我们要去“修持”啊。怎样“修持”呢?我们要依据佛在此经的教导去“修持”!既然“宝箧印经”那么殊胜,我们就要依据此经的佛的教导,发大心认真努力的读诵、书写、流通、装佛像宝塔当中,自利利他!既然“宝箧印陀罗尼”殊胜,我们就要至心的持咒,帮助有缘众生往生净土,广利一切众生!既然“宝箧印塔”殊胜,我们就应当礼拜宝塔、随份随力造塔,让一切众生有灭罪生福的殊胜对境,流通宝塔利益众生!这些“修持”的方法是佛在此经当中亲口所说,我们要依教奉行啊!

所以此经是“以信受修持为一经宗要”!

下面是“论用”,就是讲依照这一部经修持,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作用!比如《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以佛在阿弥陀经上的教导去做,信愿持名,利益作用就是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藕益大师讲“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作用是什么呢?后学认为“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一切众生都成佛!但往往我们还是求世间福报,佛菩萨慈悲也满我们的愿,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很多大乘经典当中也提到,你读这个经能得什么样的利益,有很多讲的都是世间福报!比如《地藏经》《普门品》《药师经》当中,就有很多都是提到的世间福。我们要清楚,这是佛随众生的根机所说的善巧方便,最终是引导我们出世成佛的!此经当中有很多提到世间福的经文。我们看几段:“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疠瘦衰蔽,人所恶*。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这一段可以看出佛引导众生布施学佛)“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出世间的愿呢?就是有出离心,有成佛的愿!经文还有很多,再看几段: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几段经文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佛讲此经时,与会的大众根机不同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证不同的圣果。其中“或有满足六波罗蜜”,这就是指究竟圆满的成佛啊!所以此经是究竟一佛乘的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无二无别的!确确实实能满一切愿!

所以,“此经以满世出世间一切愿为力用”!

最后是“判教”,此经是大藏经密教部的经典!若依天台宗来说有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也称小乘教;通教,通于大小乘;别教,大乘经中所说教法不通小乘,专说大乘;四者圆教,法界自在,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圆教,圆满具足一切的经典!“判教”我们就简单讲到这里!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下一讲我们来介绍翻译者和正式学习经文,今天就到这里!

第三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对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讲解。在学习经文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此经的翻译者,“特进试鸿卢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不空法师,在这里是“三藏沙门”,“三藏”是律藏、经藏、论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律藏所诠释的是戒学;经藏所诠释的是定学;论藏所诠释的是慧学。历代能称“三藏”法师的并不多!我们知道,讲经的称为“法师”,如净空法师等;精通、弘扬戒律的称为“律师”,如近代的弘一律师等;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世亲论师、月称论师等。这些大德一生的成就很高,但也不敢称“三藏法师”!不空法师称“三藏沙门”,是说他老人家遍通经、律、论三藏,在佛法上的成就是非常的高!“沙门”在印度是所有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沙门”就成了佛门修行人的专称。沙门翻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古德也有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由此可知,“沙门”是很不容易称得起的。如果不能修戒定慧三学,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识心的本源,明悟心性,都很惭愧称“沙门”!“沙门”又分为四种:一、圣道沙门,是指修行证得圣果的人;二、说道沙门,是指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人;三、活道沙门,是指持戒修行以道自活的人;四、污道沙门,是指不持戒律,不好好修行败坏佛门的人。不空法师当然是前三种“沙门”!我们把有关于不空法师的一些资料供养大家!

“不空(公元705-774年),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的著名译师,开无三大士之一。他是北印度人(有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属于婆罗门种性。幼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舅父来到中国。因为他家住北印,所以是从陆路来的。十三岁的时候,礼在中国传密法的金刚智为师。年十五。正式落发出家。初学悉昙章,不空只用了十天就学会了。他的师父感到惊奇知道也将弘大法,就为他授菩萨戒。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其后即专门从事学习。他在学习过程中,其理解和记忆力,均超过常人。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中说他“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不空要求学瑜伽五部三密法,金刚智愿传给他。三年之后,不空准备回印度去学。这时金刚智他求法心切,才向他传授五部灌顶及《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在东京洛阳病逝,不空痛失所依、就遵照其师的遗命,拟去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法。他率领了一个三十七人的学法团,其中有著名人物含光、慧譬等。先到南海(今广州),再乘船到达诃陵国(今瓜哇中部)。第二年(公元742年)就到了狮子国。当时的狮子国,大乘佛法流行,尤其是密法,盛极一时。不空到达之后,从普贤阿阇黎学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法坛。不空在狮子国,广求密典及诸大乘经五百余部,住了三年。后又游历五印度,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回到中国。在长安净影寺组织译场译经,并设坛灌顶传授密法。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受唐玄宗诏令去河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武威,十五年(公元756年)回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在他之前,有些著名的译师从印度或西域带到中国的梵文经典,都分散存于各寺院。不空经唐肃宗李亨的许可,将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志、宝胜等入生前存放于各处的梵本,都集中到大兴善寺。他原意是想集中整理。但是不久,遇到唐武宗灭法的会昌法难,大兴善寺被毁,集中在那里的珍贵梵本,亦同遭厄运。不空晚年,曾派弟子含光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和玉华寺。他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终年七十岁。唐代宗封官号“司空”溢名“大辨正”。

不空虽为印度人,但他幼年时就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精通梵汉语文。他被尊为密宗大师,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在他的译经条件,远比印度;或西域来华的译人优越。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不空的译经有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显教类、杂密类、金刚界类、大乐类和杂撰类。兹抄录部分经名如下: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被若理趣经》一卷、《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瑜伽念珠经》一卷、《奇特佛项经》三卷、《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金刚项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普贤行愿赞》一卷、《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出生无边门》一卷、《大吉祥天女经》一经、《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请雨经》二卷、《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佛顶尊胜庄严经》一卷、《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佛项尊胜念诵法》一春、《受菩提心戒仪》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大乘雄生论》一卷、《仁王经》二卷、《密严经》三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顶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珐念诵仪轨》一卷、《大乐金刚萨捶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大才广如来藏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祷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等。

从以上经名即可看出,不空虽不排除显教经论,但他毕竞以密典为主。他在唐朝五十多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他们的国师。据说不空讲求戒律,曾有二千余人从他受比丘戒,被尊为说一切有部戒师之一。从他学密法的人很多,但真正继他后能传五部密法的只有六人,被称为六哲,他们是:金阁寺含新罗(今朝鲜)人惠超、青龙寺慧果、嵩福寺蕙朗、保寿寺元皎与觉超。其中惠果后来密法传给日本的空海,成为日本的一宗派,至今以高野助中心胜传不衰,此外,不空还有一名弟子名慧琳,疏勒人,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请看第一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一段是此经序分当中的通序,也叫证信序!这段经文当中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确实是佛所说。

一部经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就是序说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序分又可以分为通序、别序。

所谓通序,就是通于诸经,任何经典都有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实可信!或许我们会疑惑,《心经》没有六种成就啊。其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去掉首尾中间的一段,因为首尾的份量太大,为了重点突出所以删除未译!

别序,又叫发起序,就是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每一部经典的发起因缘都不同,所以叫别序!从“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到“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是此经的别序。当然,对于此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有不同的分法,其实都可以。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有些注解中把它判为正宗分,而藕益大师的《要解》中把它判为别序,这只是分判的不同,都可以的。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标信顺;“我闻”是闻成就,标师承。“如是”是指法之词,在这里就是指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这一句最简单的解释是:“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释迦牟尼佛将要如涅槃之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一,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二,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三,佛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对待恶性比丘?四,佛住世时,所说言教容易让人生信,佛入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让人相信?佛分别回答到:一,要依戒为师;二,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三,对恶性比丘要默摈,就是不要与他争辩,不要理睬他;四,结集经典时,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这样就容易让人生信心!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得佛陀的相好!因此大众生起三种疑惑,第一种疑惑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涅槃,又来为大家讲经说法;第二种以为是这或许是他方的佛来为大众讲法;第三是以为阿难尊者已经成佛了,否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相好与讲法呢?阿难尊者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大众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

“如是”深一点解释,“如”就是真如自性,藕益大师讲“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称“是”!虽然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就像月亮一样,初五初六的的月亮只是月牙而已,十五的才是满月!这就比喻,有些大乘经典虽是称性而说但未尽极谈;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称性极谈的大乘经典,是十五的满月!我们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彻底大慈悲的流露,能令众生究竟成佛,经文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就是指的圆满成佛,所以此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一样都是十五的满月!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吧。他随佛到了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女人,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三十岁成道的那天他出生。佛成道的第二十二年,大众推选阿难为佛做侍者,阿难随侍佛陀二十七年,当然阿难出家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说二十五岁才出家的!那么阿难出家前,佛所说的经典他没有听过,那他是怎样结集经藏的呢?阿难出家后,请佛把以前所说的经典再说一遍,佛运用神力又为阿难说了一遍!阿难尊者的记性特别好,佛说的法,他听过后一字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涅槃》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佛住世时,他示现证得的只是初果。佛入涅槃后,要结集经藏,因为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阿迦叶尊者不允许他参加!于是阿难精进修行,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头上休息的那刻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五百阿罗汉在一起结集经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典。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会不会记错佛所说的法?绝对不会错的,因为有五百阿罗汉在场,其中若有一人说这句经文我没听佛说过,这一句都不会被收录下来,所以结集的经典绝对是正确的!

法华会上佛说,我和阿难他们都同时在空王佛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欢多闻,“我常勤精进”,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难就要护持我的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阿难的任务之一是“教化成就菩萨众”。阿难还没有成佛,但可以充当菩萨的老师,由此可知,阿难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来护持佛的教法!

阿难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结经藏。若没有阿难尊者,我们恐怕读不到经典了,我们应当感恩阿难尊者!二传佛心印,他是禅宗二祖!禅宗初祖是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到中国来是禅宗初祖。三密典中称阿难为集法金刚(金刚位同如来)。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出生以后,是从阿难那儿领受了释迦牟尼佛预嘱传授之法。所以阿难护持佛法是他的本愿。还有,佛的本意不想让女众出家,是阿难的帮助才有出家女众弟子!大家如果想多了解阿难尊者的事迹,可以看看《佛陀十大弟子传》当中对阿难的介绍!

《金刚经》上:“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由此可知,不仅仅是阿罗汉,就连初果须陀洹圣人也已经离开了四相。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称“我”呢?我们这种想法堕在了偏空当中。《金刚经》处处不坏假名,例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才不堕凡夫的有、二乘的无,从容中道,才契合第一义谛。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为“我”!

“一时”是时成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是佛与弟子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佛观察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堪受大法,从大慈悲心中流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弟子们听受得大利益,说听完毕,所以叫“一时”!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对于经文一字一句都能记住不忘,时间也应该能记住啊,那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年月呢?那是因为印度当时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的国家,佛在不同的国家教化众生,每个国家的历法不一样,所以用“一时”!

另外,我们要知道,如果记录下来了时间,那么这部经典、法会就成为过去的了,我们没有份参加!而用“一时”,时间就是活活泼泼的。佛法确实如此,时间是我们众生的妄想产生的。我们诵经、持咒,念佛等等,如果能做到“一”,一就是一心不乱,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佛还在讲法!就像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次诵《妙法莲华经》,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入定,亲眼看灵山法会还在,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这就是“一时’!如果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能像智者大师这样,那么佛还在讲此经!

“佛”是主成就,在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槃。大家如果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传》!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就是“佛”!自觉,有别于我们凡夫的不觉,我们一切凡夫总是迷惑颠倒,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著,二乘圣人是自觉了;觉他,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自觉,二乘圣人自己是觉悟了,但不能像菩萨一样去觉悟一切众生,菩萨不但自觉而且能觉他;觉行圆满,有别于菩萨,菩萨自觉觉他,但觉悟还不圆满,而佛是断尽一切烦恼,圆满一切的德行,称为觉行圆满!“佛”还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思,简单讲,本觉,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谓本觉本有;始觉,我们今天修行种种的法门就是开始觉悟了;我们修行到圆满成佛时就是究竟觉。若要广说“佛”字的意思那很多,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是处成就。“在”是住的意思。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因为法身无相,不能说它在哪里,所以说无所在;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所以说无所不在。二、报身佛,有无量的庄严相好,在前面我们介绍过了,报身佛在莲花藏世界。三、应身佛,是应众生之机,所示现身相,或者在灵鹫山,或者在舍卫城等处,现在是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这是指佛的住处!

“摩伽陀国”有时也写成“摩竭陀国”,“摩揭陀国”,其实是一样的,是以前中印度也有说是南印度的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印度以前称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区,共七十多个国家。摩伽陀国是佛住世时的十六大国之一。王舍城就在摩伽陀国,此国的频婆娑罗王,在佛成道之前曾经祈请佛成道后来度化他,佛成道后,他就成为佛的弟子,是佛的大护法之一。佛常在这个国家说法。

“无垢园中宝光明池”,园称“无垢”,池称“宝光明”,这是以园池的德立名!由此可知,此园池的环境是非常的幽美!

佛住世时,很多人对佛很恭敬,供养佛及僧众的处所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印度北方矫萨弥罗国的地方。须达多长者听佛说法很感动,发心为佛建立精舍,祇陀太子的花园环境比其它地方都要好,所须达多长者想买下来。须达多长者很富有,并且经常帮助孤独可怜之人,所以“给孤独”是长者的美称。须达多长者与祇陀太子商量要买下花园,太子开玩笑说:“长者家里很富有,如果能够用黄金铺满花园我就卖给你!”须达多长者真的用黄金铺满花园,所以就买下来了。祇陀太子也要供养佛及僧众就说:“园是你的,可树根黄金你铺不到还是我的,我也供佛。”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所以称“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选中祇陀太子的花园呢?因为那里环境好,供养给佛及僧众是恭敬之心啊!

所以我们读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要体会到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师也讲:“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我们要清楚啊!

另外,我们知道境随心转,心净则国土净!佛的心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不为一切烦恼所垢染,所以称“无垢”;佛的智慧圆满,所以称“宝光明”,佛所住的园池就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

“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是众成就!众成就很重要,说明这部经不仅仅是我阿难一人听佛所说,还有很多的大众同闻,由此证明此经的可信!同时也可以由众成就当中看出此经义理的深浅,因为经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如果佛所面对的是一般初学的凡夫,可能就要讲浅一些的法;如果佛对的大众都是菩萨,那么所说的一定是大乘经典!

在众成就当中在这一段当中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大菩萨;二、大声闻;三、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首先所说的是“大菩萨”,表明此经以“大菩萨”为正应之机!“菩萨”是简称,梵语的全称为“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或称“菩提萨埵”。翻成中文是“大道心众生”,“觉有情”。意思是说:一,菩萨是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理的有情众生。不像阿罗汉只断除人我执,法执未除。所以菩萨是一种修行的果位,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觉悟我、法二空之理,我们也是菩萨!二,菩萨能去觉悟法界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不像一般的阿罗汉一样不能生起广度一切众生成佛的菩提心。三,菩萨是慈悲与智慧并运,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行六波罗蜜,以求究竟圆满觉悟成佛的有情众生!“菩萨”有很多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在往上就是佛了!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和初果须陀洹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与阿罗汉一样。但小乘须陀洹,阿罗汉的神通智慧道力是不能与信位的菩萨相比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地前三贤”位的菩萨;十地之上是圣位菩萨!那什么是“大菩萨”呢?至少是八地“不动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得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初住位也能证,但只有到八地才能“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得“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也就是佛的果觉智海。这样以上的菩萨才能称“大菩萨”!

“大菩萨”希望自己快速的成佛,此经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满足六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可见此经能度大菩萨成佛!“大菩萨”的事业是广度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圆满的成佛,此经当中有“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样的经文很多。由此可知,此经能广度一切众生成佛!把“大菩萨”放在第一位,说明此经“大菩萨”为正应之机!

另外,“大菩萨”还表明,我们如果能信受此经,如理如法的去修持,那么我们也是“大菩萨”的根性!从我们自身的修行来说,我们与大菩萨是有天壤之别的。大菩萨的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我们只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凡夫而已,自身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但只要我们依照此经去修行,读经、持咒、造塔等等,我们就不比大菩萨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密咒全体是佛果地的功德,我们读诵持咒就是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而菩萨也是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佛功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和大菩萨平等!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莲池大师也讲:“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藕益大师讲:“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佛所有的功德,我们念佛时就把佛的功德摄为自己的功德了。在念佛时就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圣是平等的,所以叫“齐诸圣于片言”!我们读诵此经持咒也是如此啊!我们修持此法,依仗经咒塔的功德,不仅自利,也能像大菩萨一样去利益一切众生。如经上:“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这样的经文是非常多的!由此可知,信受修持此经的都是“大菩萨”根性!有一些人不能相信修持此经,确实有这样的人,我以前就见到过,经典他也有,也看一看,但不读诵不修行。这也正常,我们也不勉强他一定要修持此法,毕竟每一个人宿世的善根不一样,学佛的缘分也不同!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典,深信不疑,努力的修持,自利利他,肯定是过去多生多劫中的善根福德成熟所致,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缘啊!

其次是“大声闻”,“声闻”是指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人!“声闻”有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在后面的经文我们再解释。阿罗汉是声闻乘当中最高的果位。一般“声闻”是指的小乘,但这里是“大声闻”,就是回小向大的声闻,是大乘菩萨的种性!不像定性的声闻乘人,只求自了,生不起广度众生成佛的心!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大乘法,为大乘根机的众生宣说!

另外,“大声闻”还有表法的义趣!表示此经能令定性“声闻”回小向“大”!其实,声闻乘人也不是不度众生,他的发心修证不如菩萨之外,众生难度也是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藏经》上说:“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这个世界啊,他方世界也有这样的众生。在面对这样的众生时,若不是有很高的修证,即使发大乘心也很容易退转!像舍利弗尊者过去生中也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甚至连身体性命也愿意布施给众生,我们是比不了的。有一次舍利弗(过去生中的舍利弗)在路上遇见一个年轻人在大哭,于是上前询问道:“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啊?”年轻人讲:“我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需要修道人的眼珠煎药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都不好找了,更何况是修道人呢?想到我病重的母亲正在受苦,我没有办法帮助,所以在这里痛哭!”舍利弗讲:“我是修道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可以把眼睛布施给你,感谢你满足我的修道之心!”于是舍利弗用手把左眼挖出来给那个青年人。可是年轻人讲:“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舍利弗一听,糟糕!本来还打算留一只眼睛看东西,现在既然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于是又把右眼挖出来给青年人!可是青年接过眼睛,不但没有感激的话,还闻一闻说:“你是什么修道人,眼睛是臭的,怎么能给我母亲煎药?”于是把眼睛丢在地上,还用脚来踩!舍利弗没有了眼睛,但还听的到,于是叹了一口气,心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还是不要进修大乘菩萨行,还是注重自利的修行吧!

过去生中的舍利弗,能到布施眼睛的程度,但还会退失大乘心,这是因为众生确实难度啊!同时我们要知道舍利弗是以自力来度众生的,用自己的眼睛布施嘛!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根本做不到,我们还是随份随力就好,布施手,我们可以用手来打扫卫生、做饭护持道场等等,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如果以佛法利益众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诺那祖师也讲过:“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断。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六道金刚咒:啊啊夏萨玛哈)。某念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

确实如此啊,“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我们此经有:“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我们只要努力的修持此法,这个我们只要发心都能做到,不是很困难!那么,就可以依仗经咒塔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了!

“声闻”乘人能值遇此法,可以很方便的利益一切众生,自然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所以就是“大声闻”,能令“声闻”回小向“大”!这是讲“大声闻”的表法义趣!

众成就最后列出的是“天、龙、药*、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说的“天龙八部”,后面的“人非人等”是总说与会的有的是人,有的是非人!最后列出天龙八部,表明天龙八部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所摄之机!此经可以利益一切的众生!

“天”是六道最高的一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的无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欲界都还有男女饮食欲望,只是越往上越轻微而已!色界没有欲界的男女饮食欲望,但还有形色,很精微美妙!无色界没有形色只有心识,住在禅定中。

很多的宗教都是以升天为究竟,而我们佛教是以升天为堕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自性当中有和佛一样的功德,我们不修行成佛,升天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啊!天道比人道的福要大的多,但天福也不究竟,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法句譬喻经》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帝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玉皇大帝”。弥陀经上的“释提桓因”!是第二层忉利天天主,他的五衰相现了,也就是天人要命终时现的五种衰相,衣服脏了,头上的天花枯萎了,腋下出汗了,身体臭秽,不乐本座等等,他知道自己要命终了,于是用神通观察,发现有一户陶人家养了一头驴,知道自己即将堕入驴胎,非常恐怖!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的依*,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帝释感念佛陀的威德力,精进的奉持解脱之道,成为佛教的护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天福确实不究竟啊,纵然是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将来还是要堕落的。修行人应当用智慧观察六道当中没有一处是可乐的,就像《法华经》上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出离心!

黄念祖老居士也提到,以前,在孙权那个时候,佛法刚刚传来中国,孙权开过会议,他说:“我们这很好嘛,要不要佛教来呀?”于是有人对孙权说:“我们道教的圣人是以天为师,拿天当老师,效仿于天,而天是以佛为师啊!”经典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佛讲法有很多的天人都来听。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教是最究竟的教!

“龙”也是佛教的护法。过去生中,它也是修行人,只是“乘急戒缓”,修行佛法很积极,但不好好的持戒!由于修行所以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隐能显;由于不好好持戒,所以堕落为龙,还是畜生。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好好持戒,否则纵然精进也可能堕落到八部鬼神当中去。《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的重要。如果我们能严守佛的戒律,那么龙都会守护我们服从我们的!从前,罽宾国有一座寺院,附近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集在一起,用禅定的方法来驱逐它,但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就跑了。五百阿罗汉很奇怪就问他:“你是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是用禅定的力量,只是平时严守戒律,守护轻戒,就像重禁一样!”由此可知严守戒律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般人没见过,但确实有龙,不是传说!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这和真龙差不多!龙有不同的种类,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骧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龙有四种苦:一、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二、交尾变蛇形苦;三、小虫咬身苦;四、热沙烫身苦。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一、火大增盛;二、风吹云散;三、阿修罗收云入海;四、雨师放逸;五、众生孽重。

龙是佛教的护法,也护持修行人,我们要真实的用功修行才能有龙天来护法,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不好好修行连鬼神也看不其我们啊。有没有修行,我们可能会瞒得了一般人,但佛菩萨和龙天护法我们是瞒不了的,所以修道人要表里一如,不要自欺欺人!

宣化上人:“我在东北的时候,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果舜,他很用功修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打坐能入定。在定中能知道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修持功夫颇到家。后来他自已到外边建一所茅篷,作为修行的道场。落成之日,请我去开光,我领四个徒弟前去,其中有两个徒弟已开五眼。当时我没有注意在茅篷的旁边有龙王庙,当天的境界来了,我们正在打坐的时候,那两个开五眼的徒弟们来到我面前说:“师父!茅篷外边来了十条龙,要皈依师父。我对徒弟说:你不要胡说,你怎知道他们是龙?他们皈依我做什么?我怎能做他们的师父?我没有他们那样大的本领。徒弟说:他们自已说是龙,现在跪在外边,一定要求皈依。当时正逢初夏,天旱无雨,田地的禾苗,差不多枯死。我对龙(化人身)说:你们皈依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是龙,专管下雨,现在哈尔滨附近很久没有下雨,非常干旱,明天如果下雨,那么,后天就给你们授皈依;若是不下雨,就不收你们做弟子。众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行雨,可是没有玉皇大帝的敕令,我们不敢下雨,否则,要受处分。我又说:你们到玉皇大帝座前对他说:哈尔滨有位出家人,请求在哈尔滨四周四十里之内降雨。这是我的条件。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灾,在哈尔滨四十里以内,普降甘霖。第三天便给这十条龙授皈依,共同法名叫急修。他们皈依之后,隐形不见,去度化同类的龙。从此之后,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水用,我在香港,香港有水用,我到万佛城,万佛城有水用。这不是奇迹出现,乃是因为十条龙及其眷属都来护法的缘故。”

宣化上人是近代得道的高僧,一生的修行都很精进有成就,所以龙都去皈依护法,我们也要好好修道啊!

龙的故事是很多的,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上一讲我们把六种成就当中的“众成就”介绍到了“龙”,下面我们来看:“药*”,药*有时也称“夜*”,翻译过来是“捷疾鬼”“勇健鬼”的意思。它的动作非常快速,简直是飞毛腿,分为地行药*、空行药*、天行药*三种。“药*”也有善恶之分:恶的药*有时吃人,恼害众生;善的药*一般是指护持佛法的药*。这里天龙八部的药*是指的善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就是由地行药*转告给空行药*:“现在释迦牟尼佛证道成佛啦”,空行药*又传给天行药*,如是辗转传到诸天!我们出家男众受比丘戒时也是如此,当作法完毕成为比丘时,地行药*高声唱言:“善哉!善哉!此有正信男女,如法出家,受具足戒,当使人天增胜,修罗减损”,于是空行药*,天行药*,辗转赞美,声音传到第六天。魔王听到以后非常恐怖,恐怕有人修行,使佛界增多魔界减少,所以比丘有“怖魔”的意思。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由经文我们可以很清楚,修行一定要持戒,不能杀生,否则纵然有禅定多智,也很可能堕落为“药*”之类,我们要注意啊!

“犍闼婆”就是“乾闼婆”,只是译音不同而已,翻成中文有寻香、食香、嗅香、香神等意思。他以香为食,住在须弥山南的金刚窟中,能在空中飞行。是忉利天主(帝释天)的奏乐神,所演奏的是俗乐。帝释天仍然爱著五欲,非常喜欢音乐。当帝释想听音乐时,只要燃起香,“犍闼婆”就寻香而至,演奏音乐。

“诃苏罗”就是“阿修罗”,原梵文一样,只是用不同的汉字来写。翻译过来有非天、无端正、无酒三个意思。一、非天:就是说阿修罗有天福没有天德。他的脾气很大,嗔恨心非常强,经常与玉帝打仗。为什么阿修罗有天福呢?就是因为他过去生也修福,但在修福的时候还有脾气,恭高我慢。所以我们修行要注意,纵然是在修福,也不能以为自己了不起,不要有嗔恨心,不要有脾气,否则将来也很有可能成为阿修罗!二、无端正:女性阿修罗长得很漂亮,而男性阿修罗却非常丑陋,相貌毫不端正。“相随心转”嘛,心地清净慈悲,面相就庄严端正;嗔恨心重发脾气,面相就很难看,来生相貌也不好。所以我们要相貌好,也不要发脾气,心要清净慈悲!三、无酒:阿修罗生性好饮酒,但有一个时候找不到酒喝,索性把酒戒掉了。我们“五戒”当中就有不饮酒,所以修行人不要随便饮酒,除非你有病,非酒不能治愈才可以开缘。若修行人喜欢饮酒,恐怕连阿修罗你也比不上了。

“阿修罗”比较特别,不仅天道有,人、畜生、鬼道也有阿修罗。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化生者身在天道;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他的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

“迦楼罗”翻译过来就是“大鹏金翅鸟”,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它的身体非常庞大,翅膀就有三百三十由旬那么长,“由旬”有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三百三十由旬是大由旬。我们想想,到底有多大呀!他的食量也相当的惊人,经常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条大龙(就是龙王)和五百条小龙(龙子龙孙)就像鸟吃虫子一样。后来龙族越来越少,龙王就找到释迦牟尼佛,请求佛的救度。佛为龙族受八关斋戒,并把把袈裟给它,分给龙族,每条龙的龙角上系一丝袈裟,这样就解救了被大鹏金翅鸟吃的苦难!大鹏金翅鸟没有龙吃以后,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于是也来求佛:“我们是以龙为食,您救了龙,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您对龙慈悲,对我们不慈悲啊!”佛就告诉它们:“你们不要着急,从今天起,你们如果能受持三皈五戒,我就让我的弟子们吃饭的时候出食供养你们!”大鹏金翅鸟很欢喜的受持三皈五戒,不再吃龙。它们感念佛的恩德,成为佛教的护法!所以,我们出家人在大殿供佛也好,吃饭之前也好,都要出食,并念一首偈:“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出食时,一定要诚心的把饭送出,不能马虎!

“紧那罗”翻译过来是“疑人”或“疑神”的意思。他的身体是人形,但头上生了一个角,使人看起来有似是人而又不是人的疑惑,而得到这个名称。紧那罗也有男女之分,男紧那罗马头人身;女紧那罗相貌端庄,声音绝美,能歌善舞。紧那罗也是帝释天的奏乐神,但它与乾闼婆不一样,乾闼婆演奏的是世俗音乐,而紧那罗演奏的是法乐。

“摩侯罗伽”翻译过来是“大腹行”,就是以大肚子行走的大蟒蛇;有时也译为大蟒神,地龙等。据说摩侯罗伽是人的身形,但是它的头完全是蛇头的样子。在《维摩经略疏》卷二说∶“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天龙八部中的摩侯罗伽,在佛世时就皈依了三宝,成为佛教的护法!

“人非人等”是总说!总结与会大众有的是人,有的似人而非人。“人非人”是天龙等八部众之总称,《舍利弗问经》曰:“八部皆曰人非人。”《法华经义疏二》曰:“人非人者,八部鬼神本悉非人,,而变作人形来听说法,故云人非人也。”后面加一个“等”字,就是总结与会的所有大众。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摆在众成就的最后,表明他们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经》所摄之机!也就是说此经此法可以普遍的利益一切众生!

“无量百千,前后围绕”说明与会的大众数量是非常的多。佛是说法主,所在之处即为正中,所以大众“前后围绕”!与会的大众有些我们能看到,有些我们是看不到的。但只要有佛说法,在佛周围一定有很多的菩萨与护法和很多众生。不仅如此,凡是有讲经,念佛,修行和经典所在的地方,都有很多的菩萨护法,像《金刚经》上:“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所以我们对一切经典要恭敬啊!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

从这一段起进入到此经序分当中的别序,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这一段是为我们介绍祈请释迦牟尼佛应供的大婆罗门无垢妙光。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当释迦牟尼佛与大众聚会一处的时候。“大婆罗门”是说无垢妙光长者是婆罗门的种姓。佛住世是,印度当时分为四个种姓:一是婆罗门,是当时的宗教徒,他们主要从事祈祷祭祀等宗教活动,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在四姓当中地位最高;二是刹帝利,就是当时的王宫贵族和各级官吏等;三是吠舍,就是社会上从事农工商的平民阶级;四是首陀罗,就是奴隶,社会地位非常低。婆罗门认为,婆罗门是从大梵天口中生出来的,是清净的种姓,最尊贵;刹帝利是从大梵天的臂上生出来的;吠舍是从大梵天腿生出来;首陀罗是从大梵天脚底生出。佛成道后,不同意他们这样的说法,在很多经典当中都驳斥婆罗门的观点,在《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记载,佛住世时,有两位婆罗门比丘婆悉吒、婆罗堕。他们跟随佛出家修道,却被其他婆罗门批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的,所以只有婆罗门种姓才是第一清净种姓,其他种姓都是卑劣下*污秽的。而这两位婆罗门比丘却舍弃清净第一种姓,入刹帝利种姓的佛陀之法中修行,所以其他的婆罗门都看不起他们。佛陀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两位比丘说:他们那些人都愚昧无知,却又狂妄自大。在佛法中,不讲种姓,没有我慢之心。如果有人在佛法中持种姓之别,有我慢心,那么他就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中都存在善恶生和由善恶业引起的善恶报,并不是说只有婆罗门种姓行善业和受善报而其他三种姓全部是行恶业和受恶报,婆罗门中也有行恶业受恶报的,其他种姓中也有行善业受善报的。所以并不能说只有婆罗门是清净的,而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同时婆罗门也是由父母所生,并不是由大梵天的口中出生。佛陀告诉两位比丘,所有的佛弟子不论以前是什么种姓,什么出身,一旦在佛法中出家修遭,如果有人问是什么种姓的话,统统都要回答是沙门释种子。所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要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

“大婆罗门”当中有一个“大”字,说明无垢妙光不是一般的婆罗门,他已经皈依了三宝,是佛门弟子。佛住世时,确实有很多外道在遇到佛法以后,才知道佛法最究竟,都成了佛的弟子,像舍利弗、目键连等千二百五十比丘,本来他们都是外道,后来遇到佛陀的教化,知道以前所学都不究竟,所以都皈依了佛门,感念佛的恩德,成为佛的常随弟子!

这个“大婆罗门”的“大“字与前面的“大菩萨,大声闻”的“大”字是一样的,说明无垢妙光长者,也是发了大乘心,所以能感得佛讲大乘了义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后面对于无垢妙光的介绍“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就是对“大”字的解释!

“无垢妙光”这是大婆罗门的名字。“无垢”是说他远离了十恶的垢染,而“常行十善”;远离了外道的垢染,而“归信三宝”;发心远离了小乘,而“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妙光”是智慧之光,表明此大婆罗门很有智慧,经文当中“多闻聪慧”“智慧微细”就是妙光!

“多闻聪慧”从这一句至以下几句经文,都是对无垢妙光长者的赞叹。这一句是说无垢妙光长者不孤陋寡闻而“多闻”,因为多闻才能“聪慧”,才能有一个比较,外道的学说他知道,佛法他也清楚,相比较一下才知道佛法是最究竟的,才能舍外道入佛法修行!我们今天入佛门修行,要想有智慧,还是需要“多闻”的!但“多闻”要有次第,刚进入佛门最好是一门深入,一门心容易定下来,心容易清净,心清净了才能开智慧。否则,一入佛门这本书也看,那本书也看,头脑就乱掉了,无所是从啊,所知道的都变成了记问之学,变成了佛学知识,很难得到太大利益,我们要清楚啊。如果我们是修净土法门的,那最初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净土经论,对于修学的理论方法能够比较明了,不会再被其它法门所转,这个时候可以去看看其它的经典,增广自己的见闻嘛。如果净土经论没有好好的学,看到这个经好没就读这个经,看到那个经好又去读那个经,到最后真的都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这样的人确实见过啊。“聪慧”就是聪明智慧,佛门当中的智慧不同于世间上智慧,世间上的智慧在佛法中叫“世智辩聪”是学佛的八难之一,障碍学佛。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世间的角度观点来衡量佛法,以自己的凡夫情见来看佛教,那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佛教的。要把自己的知见先放下,认真如法的学佛,到时候才能真正的开智慧,佛法中称“般若”,不是学问,而是你修行开悟以后所见的诸法实相,是一种证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真修行只研究学问是不会明白的!

“人所乐见”,人人都欢喜见到无垢妙光长者,正是菩萨所在之处,常令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大家欢喜见到菩萨呢?因为菩萨常以“四摄法”利益众生。摄是摄受,菩萨以这四法来摄受众生,使众生能够入佛法修行。四摄法是:一、布施摄,布施有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若众生需要钱财,菩萨就以钱财布施;若众生好乐法,菩萨则以法布施;若众生身心不安,菩萨则行无畏布施,使众生得安乐。众生得到了利益,就会对菩萨生欢喜心,从而引导众生学佛。二、爱语摄,菩萨随顺众生的根性,说种种善言以抚慰众生,令心欢喜而入道修行。三、利行摄,菩萨的身口意所作所为,完全都是帮助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因为这样,众生欢喜亲近菩萨,菩萨则能引导众生修行佛法。四、同事摄,菩萨能知道众生的根性,随众生的根性化现种种的身份,和众生打成一片,令众生心生欢喜而入佛门修行。这就是菩萨度化众生的四摄法,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能这样做,自然能令一切大众欢喜,我们才可以很好的帮助别人,同时自己的修行路上也可以很顺利。现在有很多人学佛,遭到家人的反对,甚至是因此诽谤佛法,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好啊,所以要好好的学四摄法!大婆罗门无垢妙光也是菩萨道的行者,行四摄法,修十善业,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所以人人乐见!

“常行十善”,“常”是恒常不间断的意思,“行”是身体力行。我们学佛也要如此,不能断断续续,要有一颗长远之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就!同时,也不能只是研究佛法,佛法讲得是信解行证,明白经典的道理后一定要去力“行”,才能得到利益,否则说的天花乱坠,还是不能了生死的。

“十善”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十善业我们学佛的都很清楚,但它的重要性不一定都能了解。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很清楚:“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业道”。由此可知,我们想要得到人天的身体,乃至将来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落实十善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很多人学佛,读了很多大乘经典,是不是真正能成就呢?不一定。如果你十善业都没有做到,读经修行等只是为将来的得度种一个因而已,今世不可能成就!我们看到有不少人学佛很多年了,也看了不少书,读了不少经。但看他的行为知道他不是真正的修行,每天还是烦烦恼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修行没有根啊。这就好比我们在水瓶中养的花一样,花暂时很鲜艳,但没有几天就枯萎了,因为没有根!学佛也是这样的,不论你修那个法门,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密也好,十善业不落实都不能成就!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我们看到,韦提希夫人感觉到这个世界很苦,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向释迦牟尼佛请问修行方法,“唯愿世尊,教我思维,教我正受”。佛并没有马上告诉她方法,而是先告诉她:“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讲完三福后才讲的怎样修行。当然,经文的义理是很深的,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注解《观经四贴疏》就会明白。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福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一切诸佛若不修三福就不能成佛!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小乘福,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福是以小乘福为基础,小乘福是以人天福为基础的,在直接一点讲,不论大小乘福,都要奠立在人天福的基础上,而人天福就很清楚的有“修十善业”!

说到这里我们也有必要把五戒与十善的不同之处来说一下。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前四条与十善业看上去是一样,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五戒中杀、盗、淫、妄是性罪,本性就是有罪的,不管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性罪。若受了五戒,如果犯了,在性罪上还要加一个破戒的罪。比如说杀生:有一只鸡,你没有受戒,把鸡杀了,你有性罪,但没有破戒的罪;若受了五戒,在性罪上还有一个破戒的罪,两重罪。如果你受五戒,没有杀鸡,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你有持戒的功德;若没有受戒,谈不上有什么功德,只是不与它解恶缘而已!当然,我们也不要害怕,受五戒要破根本重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若要破杀生重戒,得要有很多条件:前境是人,做人想,起杀心,兴方便,命已断。这些条件都具足才破根本重罪(破重罪在小乘戒律中称为断头罪,不通忏悔,但在大乘戒律中是可以忏悔的)。在这些条件中,缺一都不是重罪,比如杀的是动物不是人,也破戒,但就破戒而言不是重罪,忏悔可以灭破戒的罪,性戒不能灭,将来还是要受报的,不受戒犯性戒也是如此。十善就不同了,谈不上破戒不破戒之说,它就是善业而已!

我们来逐条的看十善业。首先是“不杀生”,很多戒律都把杀生摆在第一位,可见这条很重要!我们学佛要学佛的慈悲,而众生都很爱惜自己的身命,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杀生。在《楞严经》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可见我们修行如果还杀生的话是很难成就的。纵然是我们是修念佛他力救度的法门,也尽量不要杀生,否则往生都是很大的障碍!以前也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2006年初,在徐州丰县有一位老太太叫许志安,80多岁,是佛门的居士,还受了菩萨戒。不小心喝了点洗洁精,身体越来越不好,于是大家就给她助念。她走了以后还助念了大概20小时,然后是换衣服,处理后事等。一切好像都没有事了,但过了几天她附在人身上就说,我死了以后到天上去了,我一想,我是念佛的还受了菩萨戒,怎么到天上来了呢,我得要去西方,但有很多众生就拉住我不让走,原来老太太年轻时杀了很多的鱼,命终这些众生来算账了。于是大家又帮她诵《地藏经》念佛给这些众生回向。当时居士打电话把这个事情告诉我,都是真实的。后来她又下来几次,最后告诉大家,她看到观世音菩萨了,菩萨告诉她说,到四十九天的下午四点来接她。那天大家又给她念佛到四点半。我们要清楚啊,杀生对自己的道业是很大的妨碍。我们以前如果杀过生,现在学佛要真诚的向它们忏悔,把念佛诵经等功德都回向给它们,解怨释结啊。否则,一定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的!另外我们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有前生,前生还有前生,无量劫以来,六道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都曾经很慈悲的爱护照顾过我们,只是一转世我们都忘记了。这是佛为我们所说的事实真相,杀害众生就等于杀害父母。在《法句喻经》上有这么一段故事:说的是舍卫国有一位婆罗门,富有悭贪。每到吃饭的时候,便紧闭门户。有一天,家里杀了一只鸡,煮好后端在桌上,夫妻同食,中间夹坐一小儿夫妻俩接二连三地取鸡肉喂入小儿口中。佛知这位婆罗门得度的机缘成熟了,就化作沙门,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婆罗门一见大怒,就冲着沙门骂道:“你这个出家人真是无耻,为什么不声不响地窜入我的家中?”沙门说:“因为你愚痴,杀父娶母供养冤冢,所以我才特地来点化你,怎么反说我无耻。”这位婆罗门听了更生气,就责问沙门道:“你是一个出家人,怎么说话如此不正经?我什么时候做过杀父娶母供养冤家这样荒唐的事?”沙门说:“你不要这么生气,让我细细地说与你听。这桌上的鸡,正是你前世的父亲,因为你父亲在生时悭贪成性,所以堕落为鸡。而你这个儿子,正是你过去世的仇人,因为夙业未尽,所以投生来做你的儿子,以便加害。你这位妻子,其实是你前世的母亲,因为与你恩爱极深,舍不得与你分离,所以还来与你结为夫妻。这其间的轮转,愚人自然不知,惟有得道的人,才了了分明。”婆罗门仍不相信,佛就示现神通让婆罗门亲眼看到前生的事实。这位婆罗门才不得不相信,于是向佛忏悔受戒,佛为说法,即得道果。有此可知,一切众生确实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啊,所以不要杀生。平时多吃素食,对身体健康很好,现在的动物肉都有很多的激素等在里面,很不卫生。至于平时洗菜、走路不小心伤害小虫子也在所难免,要好好念佛给它们回向。天热家庭卫生要打扫好,以免不干净生虫子。至于不杀生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就简单说到这里!

“不偷盗”,凡是有主物都不能不经别人同意盗为己有,所以偷盗就是不与取。在《楞严经》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偷盗之心对我们的道业妨碍是很大的。学佛之人,应该要布施众生才对,哪有偷别人东西的道理。偷盗的果报是贫穷,将来还要下地狱。我们要清楚,命中没有的你偷也偷不来,命中有的跑也跑不了。如果从偷盗得来,命中的福已经损失的很多了,比偷来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偷盗的人是最愚痴的。我们学佛要经常布施一切众生,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的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若能常常行布施,我们命中的福报一定会越来越增加的。我们不能偷盗一切众生的东西,尤其在佛门中更要注意,即使你没有受不偷盗戒,但偷盗的性罪也是非常重的。在《地藏经》上:“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如果偷盗寺院常住物及僧众物,那么果报一定是在地狱。所以我们如果到了寺院,一草一木都不要擅动,多请教出家师父,师父同意我们就不犯盗,没有什么过失。在《方等经》上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大律说:“若盗佛塔物及寺中供具,即犯重罪。”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啊。不过我们也不要害怕,只要明理,如理如法的去做就没有什么过失。有些人疑惑,我们在寺院发心护持道场,吃寺院的饭算不算盗呢?那个不算,因为是出家师父同意的,偷盗的定义是“不与取”,别人不同意那是盗,同意的不不是。出家人收供养算不算盗呢?那得要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是别人主动供养的,不算盗;如果想办法拉拢信众,想让他拿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这就是偷盗。盗心在《四分律》当中分为十种的:黑暗心、邪心、曲戾心、恐怯心、常有盗他的心、决定取、寄物取、恐怯取、见便便取、依托取。如果邪命说法,求别人供养,也是偷盗;别人供养你,你嫌少,于是嗔恨,借嗔恨得财还是偷盗;还有黑暗心,就是你愚痴,不知道戒律,互用三宝物,虽然你自己没有拿,但错用了别人发心的钱财,其实也是盗心啊。比如别人发心的钱财指定是要建造佛像的,结果你没用,把它拿来盖房子了,这样就错了,果报很严重。如增注载:“唐朝汾州启福寺住持僧惠澄,患病作牛吼而死,寺僧长宁师夜晚见惠澄来,形色憔悴,对他说道:我为了互用三宝物,受苦难言。其他罪都比较轻,惟独盗用常住物罪极重,请你救我。”长宁师就为他诵经忏罪。月余复来说:“蒙你给我诵经,已得息苦,现别住一处,但不知何时才得解脱。”我们也不能偷盗公共财物,不能偷税漏税,不能收受贿赂,这都是偷盗啊,罪极重!其实讲戒律很容易得罪人,对照一下自己,很多人都犯了。如果讲戒,别人心里总以为你在揭他的短呢,唉,真不容易啊。但如果真正学佛还是要明理的,一定要研究一下戒律。如果要细说偷盗和关于偷盗戒的问题,那是很多的,在这里我们只简单的说说而已,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菩提宝筏》这本关于戒律的书,里面讲的是皈依三宝,八关斋戒,很详细,在家居士可以多看,非常好,这本书在徐州云龙山兴化寺有印。

“不邪淫”,这是对在家人讲的,出家众是“不淫欲”。在家人受八关斋戒也是“不淫欲”,受八关斋戒时正淫也不可以。这是告诉我们要遵守伦理道德,不能乱搞男女关系。淫欲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楞严经》上:“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印光大师也开示我们:“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由此可知,淫欲对我们修道有很大的障碍,即是是带业往生的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在家居士虽然是“不邪淫”,但正淫也要有节制,不可纵欲,年岁大了以后也要断除,否则淫欲心决定障道。另外,也不可以在寺院里、佛像前、佛经前、佛塔前、出家师父住的附近行不净行;身上若带有佛像经咒,行不净时要摘下来。从六欲天以下我们都是欲界众生,都有这样的烦恼习气。但要成就道业一定要放下自己的习气。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即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起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另外,我们不要贪吃贪睡,多看经书,不让烦恼有时间钻空子;也可以多念佛、拜佛,求佛力加持消除此烦恼;多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讲:“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些都是对治此烦恼的方法!

下面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这四条是属于口业方面的。口业很不好守,我们与人打交道总是要言语沟通。我们一般人还是比较喜欢说话的,不说心里很难受。有时候乱说话,说出去的话都不计后果,结果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作为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假如一个修行人平时总喜欢说一些闲言杂话,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来,他的向道之心很微弱,习气很重。古大德告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夏莲居大德也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如果说是对众生有利益的话,有关于佛法修行的话,可以说。如果是不必要的闲话还是尽量不要讲。以前有一位修禅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两位出家人在谈话,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护法神走了;又一会儿,妖魔鬼怪来了,围绕着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两位出家人最初在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闲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话家常之后,又讲些是非人我,妖魔鬼怪就来了。由此可知口业的重要,平时常说人是非长短,周围都是妖魔鬼怪;若常常念佛,谈论佛法,自然能得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的保佑!

“不妄语”,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语”。若常常说谎话,则心地一定不真实,与道不相应,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对我们修行是很大的障碍。像罗侯罗尊者年幼即出家,很喜欢开玩笑讲骗人的话。有人来拜访佛陀,佛在精舍时他就说佛不在,佛陀不在时他却又说在。被骗的人多了,就去佛那里告状。一天,佛叫罗侯罗用盆取水来洗足,洗完后将水倒掉,佛要他把盆翻过来扣在地上,之后又叫他注水,然后问罗睺罗:“水注进去了吗?”罗侯罗说:“覆盆怎么装得进水呢?”此时佛陀就训斥他道:”一个没有惭愧的人,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

我们不能打妄语,尤其是大妄语,说自己是佛是菩萨,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了自己一时的名闻利养,无惭无愧,说自己的菩萨化身,这绝对是魔啊,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马上远离,在《楞严经》上佛为我们讲的很清楚:“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所以凡是说自己是菩萨的一定是假的,不要相信他,我们要相信经典相信佛。但现在有些人根本不理会经典,就是相信人,听骗不听劝,真是可怜悯者!

如果是大慈悲心,为救度众生的缘故,可以打方便妄语,比如: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猎人追赶一只小兔子,兔子逃到佛的座下,不一会儿,猎人追赶过来问佛:“你看见兔子了吗?”佛说:“没看见。”猎人走了以后,很多比丘就问佛:“兔子分明在您座下,您怎么说没看见呢?”佛说:“为了救兔子的缘故!”如果告诉猎人,兔子就没有命了,猎人也造作了恶业。佛这样讲即救了兔子,也救了猎人。所以我们学佛不能学死啊。但也不要没事总打妄语,还美其名曰方便妄语,这就是自欺欺人了。北宋刘世安问司马温公说:“有一句话能让人终身奉行的吗?”司马温说:“有,就是一个‘诚’字!”又问:“从哪里做起呢?”司马温公说:“从不妄语开始!”世间君子修身立德尚且都不妄语,更何况是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所以我们要注意啊!

“不恶口”,恶口,就是说粗鲁野蛮难听的话,令人生烦恼。修行人不能恶口,我们应该常讲一些好话,利益众生的话,像菩萨的四摄法就有爱语。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难听的言语就像一把刀一样,让人听起来很难受。若一个人常常恶语,那对他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地藏经》上说到:“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我们也常听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要善护自己的口业,尤其不能诽谤三宝。律中记载:佛在毗舍离城的时候,当时有五百渔民捕到一条大鱼,这个欲得形状很怪异,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有人头、象头、马头、驴头、骆驼头等。有很多人围观。佛用神通加持大鱼令它回忆起前世并说人话。原来这条大鱼在迦叶佛时是一位比丘,叫劫比罗。由于辩论不过其它比丘,所以就恶口骂他们,比丘们比喻成是象口、马口、驴口、骆驼口等。由于恶口骂众僧人的果报,命终堕入地狱,长期受苦。从地狱出来,余业未了,今生成为大怪鱼。幸好善根成熟,遇到佛陀,仰仗佛力就持,升到了三十三天。这样的公案很多,还有小沙弥骂老比丘诵经的声音像狗叫,结果五百世为狗等等。我们要谨言慎行,也不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比如秃子,瞎子等等,否则我们来世也可能成为秃子,瞎子等。当别人恶口骂我们的时候,也不要生气,不要还口。佛在世的时候,有人听到佛是一个断除了一切的烦恼的修道人,就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佛听见他骂,什么话也不讲。等他骂完了,佛就问他:“你给别人送礼,别人不要你的礼物,这个礼物是谁的呢?”那个人说:“当然还是我的了!”佛说:“你今天骂我,我不理睬,这个骂就回到你身上了,就像送礼一样。”佛又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圣不可毁,祸必灭己。”

“不两舌”,两舌,就是在两人之间挑拨离间。如看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就说张三不好;或是见有吵架打架的,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都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两舌之人,《地藏经》上讲的很清楚:“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我们修行人,看到别人之间有误会,应当从中调和,哪有挑拨是非的道理呢?我们也不要听别人的离间言语。关于两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头母狮养了一头小狮子与一个小牛犊。小狮子与小牛犊慢慢的长大了。有一天母狮要临终了,就把它们俩叫过来说:“你们俩都是我的孩子,你们是亲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挑拨离间的人,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注意啊,不要上别人的当!”说完后母狮就死了。狮子与牛互相照顾,彼此很友好。有一只狐狸,经常跟在狮子的后面吃剩下来的肉。狮子每当吃肉食都想起自己的牛兄弟,所以总是很快的回去。因此,狐狸总是吃不到剩下来的肉,它非常生气,心想:“我吃不到剩肉都是牛造成的,我应该把他们分开。”于是狐狸到了牛面前躺下来。牛问狐狸:“你是怎么了?”狐狸说:“我在为你心痛,狮子要杀死你。”牛不相信的说:“这不可能,我们有母亲的遗嘱!”狐狸说:“信不信由你。”随后狐狸又跑到狮子面前也这样说,狮子也不相信,但它们俩还是心怀疑虑。等它们回到窝里以后互相打量对方,越看越觉得狐狸说的是真的,于是就互相打了起来,牛用角剖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杀死了牛,以往的好兄弟此刻都毙命了。只有狐狸最得意,它可以有肉吃了”。我们千万不要相信别人的离间语,在护持道场的时候也是如此,要多多的互相沟通,彼此理解,千万不要互相猜疑!

“不绮语”,绮语,就是讲花言巧语,轻浮的言语来触恼别人。在《沙弥律仪》上:“绮语,谓浮言靡语,艳曲情词,导欲增悲,荡人心志等”。像黄色笑话,言情小说,暴力色情的电影等都属于“绮语”的范围。佛门弟子想真正的修行就要远离绮语。绮语的危害非常大,如果犯了,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从地狱出生人中得两种果报:一、凡有所说,无人所受;二、口吃不清,说话不明了。我们看到历史上由于犯绮语而得恶报的例子很多,施耐庵写《水浒传》,将淫荡偷盗杀人之事,描写的生动如画,给读者播下坏种子,他的子孙三代为哑巴。《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善于描写男女偷情私会的情形,导致许多人看了《西厢记》,就起了邪思淫念;结果书还没有写完成,王实甫自己就已经无法克制,嚼舌而死了。《金瓶梅》一书刊行后,其作者笑笑生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而且后代都不成才,平庸低*,五世后绝嗣。《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最喜好翻驳前人及圣贤的言论,诡辩是非,造出逆理背道的惊人之论以博取声望名利。他的一生穷困失意,潦倒孤虚,最后惨死于非命。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绮语!

“不贪”“不嗔”“不痴”是属于意业。贪嗔痴是三毒烦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毒烦恼是根本,如果我们没有贪嗔痴,身与口决定不会造作恶业,所以我们修行最主要就是要对治贪嗔痴烦恼。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能往生呢?你十善业没有做到,“不贪”,不能贪恋五欲六尘,不能贪恋这个世间,往生净土要有信“愿”,如果还留恋这个世间,放不下,你的“愿”就没做到,怎么能往生呢,古大德说这叫抱桩摇撸,把船拴在岸上,再摇也不能走啊,念佛也是如此,所以要看破放下,这个世间是苦空无常的,有什么值得贪恋呢,一旦到了净土,那才是真正的快乐,要多用智慧观察。“不嗔”不要有嗔恨别人的念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是火,能烧功德林啊。临终的时候,若生起嗔恨的念头很容易随着这一念嗔心堕入恶道,如阿祈达王,临终别人不小心把扇子掉在了他的脸上,他生气嗔恨之心,随着这一念堕落为蛇。所以除习气平时就要好好用功,夏莲居大德讲:“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勿自欺”,又说“习气不除佛不现”,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一定是习气越来越轻的,否则,学佛了好几年,嗔恨心等习气还很重的话,你的进步是不大的。“不痴”不要愚痴颠倒,什么人愚痴呢?在世间上你再聪明,如果不相信因果,不知道断恶修善,那都是愚痴的人;一个老实念佛修行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十善业如果要广说细说,那需要很多的时间,因为每一条都有相当的深度,发挥起来就不简单是一般的人天因了,由此可知,十善是很深的!我们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

第五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我们来看经文:【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

在上一讲我们把十善业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归信三宝”!这是讲大婆罗门无垢妙光长者是三宝弟子。“归”是皈依,归向依*的意思。“信”是信仰,“三宝”就是指的佛、法、僧三宝。入佛门的第一步就是归依三宝,如果我们皈依了三宝,那就是佛门弟子;如果没有皈依,那我们还是在佛门外。说到皈依,很多人以为自己很清楚了,实际上根本不懂。真正的皈依不仅仅是只举行个皈依仪式,拿个皈依证而已。当然,皈依的仪式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明白三皈依的意义,做到三皈依。不明白做不到不能算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下面我们就把三宝做一个介绍: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法”的梵语是“达摩”,有两个意思:一是任持自性义,保持本体自性的不变;二是轨生物解义,是说法能规范人伦,人对事物能产生理解,全都是依据于法。“法”又分为“教法”与“证法”。教法,就是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典;“证法”就是指我们如法修行所得到证悟,不仅是证果,乃至于我们内心能生起一念的出离心、慈悲心等都算“证法”。

“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翻成中文为和合众、和合僧。“众”是指四人以上,能够做僧法羯磨的团体,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和合”又分为“事和”与“理和”。所谓的“事和”就是我们平时常听说的六和敬: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六和敬很重要,四人以上修六和敬才能称为“僧”,否则人再多不能称为真正的“僧”。“理和”是指同证一个寂灭涅槃之理,所证的境界完全一样。

在《南山律》上把三宝分为四种:一体三宝;理体三宝;化相三宝;住持三宝。印光大师在讲三皈依的时候,分为自性三宝,住持三宝两种。只是分法不一样,其实还是一回事。一体三宝、理体三宝都是从自性上说的,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自性三宝。《南山律》:上化相三宝,是指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为“佛宝”;所说四圣谛法是“法宝”;最初得度的五比丘为“僧宝”。住持三宝,是指佛灭度后,佛像为“佛宝”;经典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而印光大师是总说“住持三宝”,佛世之三宝,佛后之三宝。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再来看自性三宝,印光大师说:“佛者觉悟义,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离念灵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规范义,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义之懿范也;僧者清净义,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净无染之净行也。”

在戒经上就提到,只要我们真正的受持了三皈依,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时时刻刻保护我们。《弥勒下生经》中也说,弥勒菩萨将来成佛,三会说法,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皆得阿罗汉;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皆得阿罗汉,他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遗留的弟子。“或于释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归法。来至我所。”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持守好三皈依,所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最迟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都可以得度!

我们知道了三皈依和三皈依的利益,还得要做到三皈依。只是知道,做不到不算皈依,那要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自己得要发真诚心皈依三宝。如果自己不发心,只是办一个皈依证,这样肯定得不到皈依。另外,要有一个如法的出家师父为你受皈依,如果他的三皈依都不清净,又怎么能为你受三皈依呢。在受皈依的时候,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受持,专心缘念三宝等等,这样才能得到三皈戒体。受三皈依以后要好好的护持三皈依:自皈依佛,尽形寿永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尽形寿永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尽形寿永不皈依外道邪众。现在有很多的人学佛不明理,遇到一些事情以后,不是佛教的观念,总是去找外道,拜外道的什么仙神之类的,这样你的三皈依都不清净了,你还以为自己是佛弟子呢。这样都不算真正的皈依,所以要好好的护持三皈戒体啊。

受了三皈依后,要懂得恭敬三宝!现在有很多的在家居士学佛,看不起出家人,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开口就是谈自性三宝觉、正、净。我们要清楚,如果连事相上简单的都做不到,谈自性三宝只是空谈而已!一定要在事相上也做到!

如何恭敬“佛宝”呢?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所有的佛像,不论是画像也好,木雕铜制的也好,都要当成真佛一样来恭敬。在《皈敬仪》当中就提到,金木土石虽然是无情之物,因为用在塑造佛像的缘故,所以恭敬的人就会获得无穷的福报,毁谤的人就会得到无量的罪过。佛入灭以后,佛像也是度化众生的殊胜对境。佛降生七日,母亲摩耶夫人命终升到忉利天。佛成道后,想要报答母亲的恩德,所以上升忉利天,一夏九旬,为母亲说法。在《造像经》上说:当时优填王想念佛陀,让目犍连带领三十二个工匠,上升忉利天,以旃檀香木各刻如来一相,往返三次才圆满。佛讲法完,从忉利天下来,优填王带着佛像来见佛。佛像自行七步,前往迎佛。佛即为摩顶授记云:“汝于来世,广做佛事。”并告诫诸比丘说:“我灭度后,造立形象应一一如真佛,使见者得法身仪则,乃至幡花供养,皆于来世得念佛三昧,具诸相好,如是造立是佛像体。”在《法华经》上也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由此可知,恭敬供养佛像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像大迦叶尊者,在过去生曾做打金匠。因为看到佛像的金身有一点脱落,就发心集钱修补,以此功德,九十一劫升到天上享天福。天福受尽,下生人间,有庄严金黄色身,见佛闻法,证得圣果。阿那律尊者,在过去迦叶佛时,曾做贼到寺院偷东西。因为佛前的灯太暗,所以用剑挑一挑,灯亮起来。他看到佛的相好时,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由于这一念欢喜种下善根。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见佛闻法证得阿罗汉果,天眼第一。还有南朝的梁武帝,前世曾是砍柴的樵夫,因为下雨到寺院避雨,看到屋顶漏雨滴在佛像上,于是用斗笠为佛像遮雨,所以感得皇帝的果报,并且也能听闻佛法。这样的公案有很多!

作为三宝弟子,不知道恭敬佛像是不对的。有佛像的地方,不可嬉笑玩耍,或躺卧踞坐,要小心谨慎,恪守威仪;不可以裸身及穿短裤在佛前行走;不可以拿着溺器(尿桶)在佛前经过;不可以对着佛像抽烟喝酒杀生吃肉等。家中佛堂一定要庄严整洁,不可以乱七八糟。如果有多余的房间,最好有专门一间作为佛堂;若没有,一定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不方便时,最好有干净的布帘遮盖佛像,若是纸像最好装裱相框。每天早上,刷牙洗脸洗手后,上香供佛,香一支、三支都可以。拜佛时要恭恭敬敬,不要图快图多;若供水,每天早上要换一次;若供灯,尽量不要让它熄灭;供佛的花如果枯萎了要及时更换;供佛的水果一定要先洗干净先供佛,现在有很多人,水果供佛时不洗,供后自己吃时才洗,这不恭敬。供品随份随力就好,如果条件不允许,少供一些也可以的。要用新净之物,人用过的最好不要拿来供佛。供佛的东西水果饭菜都可以,但菜里不要加五辛(蒜、葱、兴渠、韭、薤等);不要用酒、肉、烟供佛;供佛的瓜果、饭菜,应该在日中(日影正中)前供养,因为佛制有“过午不食“,现在一般十一点前供养是不会超过日中的,下午晚上不要供瓜果、饭菜,否则不如法,香下午晚上可以上;打扫佛像的毛巾、盆等最好是专用的。其实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如佛的受用物、供佛物怎样处理等,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的说说,大家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要懂得戒律。很多人连这些基本的行法都不懂,还口口声声谈自性觉正净,藐视出家人,真是愚痴狂妄!

下面谈恭敬“法宝”,“法”是三世诸佛之母,一切的诸佛都是从法而出生,所以一切诸佛都恭敬法宝,更何况是我们一般人呢,所以我们对于法宝一定要竭诚尽敬!

读经看经书时,必须洗手漱口干净,衣服整齐,端坐,威仪严肃才可以,藕益大师说: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捧经不可以用一只手,应该双手拿经书;经书不要放在低于下身处,随身携带的小本经书要正放在上衣口袋里;不能手拿经书甩来甩去;拿经书不能向人顶礼,双手捧经书举与眉齐就可以;经书要保持整洁干净,不可以折角,不要乱涂乱画,经书上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写在纸上;人离开时经书必须和拢;大小便后,要洗手才能拿经书;小乘经典不能放在大乘经上,世俗书籍和一些物件不可以放在经书上;经书上有灰,不可以用嘴吹,要用专用的干净毛巾或者纸巾搽干净。现在流通的光碟、录音法宝有很多,也要恭敬!要端坐专心听法,不可躺在床上看光碟听录音;不可以边嗑瓜子边看光碟;有随身携带的影像设备听经也要保持恭敬心等等。

经书若有破损,应尽量修补好,不可以随便焚化,《戒本疏》云:“有人无识,烧毁破经,言我今火净,认为得福,此全无根据。”按戒律说,破损经典应该放在残经塔或者干净处供养,因为佛在过去生曾为半偈舍身:释迦牟尼成佛前曾在雪山苦行修菩萨道,名为雪山大士。大士一直坚持着苦修。佛教的护法神帝释天见状,就变成了罗刹,样子非常可怕,去试探大士的道心。罗刹来到雪山,在距离大士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用非常清雅的声音宣说过去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听了这半偈后,非常欢喜。他一点也不惧怕罗刹的狰狞长相,来到罗刹面前说:“这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的无上大道啊,你是从哪里听说的,你如果能为我说完这首偈子,我愿意终身作你的弟子!”罗刹回答说:“你这仅仅只是考虑到你自己。你难道没有看到,我如今快饿得不行了,实在不能给你说了。”大士问:“你要吃些什么东西啊?”罗刹说:“我只喜欢吃新鲜的人肉,喝人的热血。”大士说:“你只要说完半偈,我愿意用此身供养您。”罗刹再次问:“你真的能为了半偈而牺牲人人贪爱的肉身?”大士坚定地说:“牺牲脆弱的肉身,换取坚固的法身,我决心已定!”罗刹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我就为你宣说其余的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士听闻此偈,深思其中的深义,在岩石、墙璧等上,到处书写此偈。然后爬上高树,从上面跳下来供养罗刹。罗刹暗自赞叹,当即恢复了帝释天的形相,在半空中接住了大士,这时帝释天、大梵天王等,都纷纷向大士顶礼。佛说:“善男子,如我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十二劫,在弥勒之前成佛。善男子,我得无量功德,都是由于供养如来正法故。”佛曾为半偈舍身,所以我们是不能随便烧掉破损的经书的。弘一法师也讲:“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印光大师说:“残经无可修补,烧则无过;如可看可补者,则不宜烧。有不知变通,一向不敢烧,此经毕竟不能看,兼不能如好经收藏,反成亵渎,兼以亵渎之过贻于后人也,岂可不知权变乎哉?”诺那祖师也说:“不能用之经咒即行焚烧,再将灰送到河中,普度水族众生。”由此可知,经书破损,一定要尽量修补好;实在不能修好的,应恭敬焚化,但要注意,最好有一个专门的盆或器具盛灰,不能让灰四处飞扬。但现在有些人,经书佛像破损一点,还能修补好的,他不修补就随便焚化了,实在是罪过,在《四分律》说是逆罪,等同杀父母,我们要注意啊!

我们还要对讲法的法师恭敬。因为佛在世时,有佛讲法;佛灭度后,有讲经的法师替补佛处。所以对法师也要恭敬。听法时不要瞌睡杂话,左右顾视,应当正心端坐,仔细聆听佛法。在正式的讲法仪轨中,有请法师,礼拜法师,送法师等,这都是恭敬心啊。敬法还有很多呢,我们就简单讲这些。

恭敬“僧宝”,前面已经讲过“僧”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主要讲的就是恭敬出家人。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僧团当中有些不太好的现象,但是皈依的在家居士,也不可以自以为是,看不起出家人。你若没有恭敬心,三皈依都不清净。不仅如此,佛也讲过:“任何众生,若对身著袈裟的比丘生恶心,就是对三世诸佛、缘觉、阿罗汉生恶心。于三世圣者生恶心,必将成熟无量的罪业和果报。”所以,我们对于有德行的出家人要恭敬,没有修行的也要恭敬,《行事钞》云:“若见僧中有非法事,不得讥嫌呵责;若出言呵责,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看到好的有德行的出家众可以多亲近,对自己的道业很有帮助;见到了不好的,远离就好,要善护口业,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因此影响自己。凡剃发披袈裟者,都是佛的弟子。在家人看到,都应当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即使是一个不太如法的出家人,由于他的形象是三宝形象,你恭敬都能获得无边福报。在《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就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安慧狮子,遍体金色、光洁闪亮,它经常以水果、树叶为食,从不损害任何众生,对出家人尤为恭敬。有一猎人妄图杀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献与国王后能免除自身贫穷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着袈裟,伪装成僧人,手持弓箭来到狮子面前,并最终趁它熟睡时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狮子惊醒后本欲追赶猎人,但见他身着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着三世诸佛胜幢袈裟,若将其损害,则如已对三世诸佛生起恶心。于是它便放弃了追杀猎人之意。毒箭毒性随后发作,当狮子生命垂危之际,它口中自然发出:“呀啦啦瓦夏萨梭哈”之音。时大地震动犹如翻天覆地一般,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目睹猎人杀害狮子相菩萨后,均降下天人花雨供养狮子尸体。而猎人则将安慧金色皮肤剥下,到国王面前试图索取奖励。国王则想到:古代论典中皆言,任何旁生若皮为金色,则都为大菩萨。既如此,我为何还要奖励眼前这位屠夫?对他奖赏,与对大菩萨生杀心又有何种区别?国王心意已定,就拒绝了猎人赏赐之祈求。但猎人再三恳请,国王最后便送与他些微财物。国王又问他:“你杀害狮子之时,有无现出种种瑞相?”猎人恬不知耻回答说:“当时狮子口出八字,大地同时开始震动,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也降下花雨。”国王闻听之后,内心非常不悦,他对狮子立即生起信心。随即他又召集起所有智者,向他们寻问这八字内涵,但无一人知晓。此时于一寂静地住有一具智夏玛仙人,当国王问到他时,他解释说:“‘呀啦啦’意谓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很快就能解脱生死;而‘瓦夏萨’则指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全都具足圣者相,已接近获得佛果;‘梭哈’则言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所有人天及世间众生均应对之恭敬承侍。”国王听罢顿生欢喜,他集中起八万四千小国民众,将金色狮子皮放于七宝马车上令大家恭敬礼拜。众人皆用香花供养,并顶礼承侍,还将狮子皮置于金箧中,为之专门建造佛塔,有很多众生最后都依之转生天界。释迦牟尼佛变为狮子时,对身着袈裟之人无不生起坚定信心。以此缘故,他于十万劫中都转生为转轮王,赐与众生安乐,自己亦积累下广大福德。国王也因供养狮子皮功德,而于十万劫中享受人天福报。当时之国王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当时之夏玛仙人即为后来之舍利子;当时之猎人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由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来,对出家人形象恭敬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更何况是如理如法的出家人呢!应当如何恭敬呢?见到出家人如果方便的话,就要顶礼;不方便时,至少也要合掌弯身九十度问讯。出家人诵经、修行时,剃发,吃饭,刷牙等等不方便时就不要强行顶礼问讯了。问出家人的法名时要如法:“请问师父上下”,不能问“师父,你姓什么”;不要直接称呼出家人的法名,应称某某师;有事要进出家师父的房间,进门要先敲门三下;出家人站立时,在家居士不要坐;女众不要穿很暴露的衣服见出家人,要朴素大方就好;单独女众不要进男众出家师父房间;不能坐出家人的床;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若念佛、走路时不能走在出家人前面。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就不广说了,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恭敬心!另外,弘一法师说:“若皈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为僧,非皈依某一人。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则与皈依僧伽之义符合矣。”

事相上能做到了,还要努力如法的修行,要依自性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些道理大家都听得很多了,但不一定真能够明白,要好好修行开悟后,才能真正做到依自性三宝!这是讲“归信三宝”!

下面是“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善心殷重”是慈悲,“智慧微细”是智慧,这两句是赞叹无垢妙光长者是“悲智双运”的菩萨根性。我们学佛,不仅要有慈悲心,而且还要有智慧,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如果我们的慈悲没有智慧摄持,很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父母疼爱孩子,不懂得教导,那真是“爱之不以其道足以害之”,学佛也是这样啊,要帮助众生,一定需要智慧,需要善巧方便。比如初学佛,可以先谈谈如何种善因得善果等等的人天乘教法,慢慢的引导他走解脱路;刚开始你满腔热忱,要解脱啊,要如何如何啊,道理很对,你也很慈悲,但对方不一定能接受,甚至诽谤,这样就不好了。所以我们要学菩萨的四摄法等等,要观机逗教,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好好的体会!

“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这一句是很重要的!这是说无垢妙光长者内心恒常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圆满他们的善妙利益。“善利”包括世间短暂的安乐(如健康、聪明、富贵等)和出世间究竟成佛的安乐。佛法常说“感应道交”,能感的是我们的心,所应的才是佛菩萨的加持。这一句“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是能感之心,因为无垢妙光长者有这样的心,才能感得佛讲能圆满一切众生善利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这就是“应”!

“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我们要成就佛果,那么佛果的因就是发菩提心,在《毗卢遮那成佛经》上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就不可能成就佛道;无垢妙光长者不发菩提心,也不能感应佛讲成佛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那么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简单说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菩提心有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生起救度一切如父如母的众生,使他们脱离六道成就佛果的心;“行菩提心”就是不但有了愿菩提心,而且还要落实在修行当中,要广行六度、四摄等利益众生的行为。“胜义菩提心”指的就是“性空正见”,是佛菩萨的空性智慧。唐代朝鲜国净宗大德元晓法师在所著的《无量寿经宗要》里面说菩提心有两种:一是随事发心,也称缘事菩提心,也就是世俗菩提心;二是顺理发心,也就是缘理的菩提心,也就是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我们没有证悟空性的凡夫也可以发起来,所以称“世俗”。而“胜义菩提心”得需要证悟空性大彻大悟才可以,所以称“胜义”。元晓法师在解释顺理发心(也就是“胜义菩提心”)讲:“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而不拨无可断可修”。就是说,要信解一切诸法,都如同虚幻的梦一样,不落空有两边,离开一切的言说思虑,从这样的见解当中,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广大心。虽然自性当中没有烦恼善法可言,但还是断烦恼修善法,像《金刚经》上:“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就是胜义菩提心!所以胜义菩提心需要证悟空性才可以发起来,我们一般凡夫所发的都是世俗菩提心。虽然是世俗菩提心,但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内心如果能生起一念广度众生的菩提心,所得的利益就无法衡量。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其它的论典中都有这样一个公案:从前,有位商主名叫匝哦之女,他将几天中做买卖攒得的收入供养母亲。在他即将启程去海岛取宝时,母亲劝他不要去,他断然不听。母亲一边哭一边拽着他的脚。他气愤地说:“我要去大海取宝你竟然说此不吉利的话。”同时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就走了。以此业报在海上船只毁坏,他独自一人幸免于难,到处漂泊,因以往供养母亲几次银币之业而于数千年中享受天人的安乐。又被业风驱赶到了南方一处(就是地狱),他走进一座三层门的铁室内,看到那儿有一个人的头上旋绕着一巨大燃火的铁轮,脑浆脓血四处飞溅。匝哦之女问:“你造了什么业而落到这种下场的?”那人说:“我因曾损害过我的母亲而感受此果报。”他想到了自己也曾损害了母亲。瞬间铁轮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感受了无量痛苦。这时他心里想:“世界上不孝顺父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他们一定也在受业报苦,愿他们的痛苦都由我一人来承担吧,愿他们都获得安乐!”在他发心的当下,地狱的境界就消了,立刻就转生到兜率天(也有说忉利天)。匝哦之女仅仅是生起一念的愿代他们受苦的心,就升到了天上,更何况我们生起希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对境比匝哦之女要广大)都成佛的心呢!由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知道,菩提心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在《劝发菩提心文》里头也说:“发菩提心,诸善中王。”龙树菩萨也讲:“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当然,佛是遍知者,这样讲是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广大无边。像匝哦之女类似的公案很多,都可以说明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很多人学佛,只注重诵经、拜佛,你问他为什么诵经呢,他说为了孩子考学顺利等等,不懂得发菩提心。如果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都能够以菩提心来摄持的话,那么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会学佛啊!

“大富丰饶”这一句是说无垢妙光长者家中资财丰足。“富饶”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资财,二是德行。无垢妙光不仅资财富有,而且“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这些都是德行的富饶。我们一般人只注重资财,而不注重德行。一个人若无德行,钱财再多也是贫穷之人;若有德行,身贫也是富有之人,所谓“有道真富贵”,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尤其我们今天学佛了,要像诺那祖师说的:【每一年的年底都要自己结结账,自己看看,我这一年的修持结果,是不是更慈悲了一点,更明白了一点。】,儒家孔子也说“君子忧道不忧贫”,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修行,慈悲智慧不断的增加,那我们就是“大富丰饶”!今天我们能值遇此经,信受修持也是“大富丰饶”!

再看下面的经文:“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珞、珠鬘,持覆佛上,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作是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晨朝,至我宅中,受我供养。”

“从座而起”表明无垢妙光在座,现在想请佛应供,所以从座位上起立。“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珞、珠鬘,持覆佛上,顶礼双足。”表无垢妙光请佛的恭敬之心。“绕佛七匝”,印光大师开示说:“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最重,与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所以,我们不论是绕佛还是绕塔,都要按顺时针方向绕,不可以逆时针绕。绕佛是表示对佛的恭敬,表示随顺于佛。在其它的经典当中我们也可以常看到有人绕佛。绕佛一般是三匝,七匝,百千匝都可以,一匝就是环绕一周的意思。《三千威仪经》中提到绕塔的方法,我们绕佛也要如此。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踩到虫子;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随地吐痰;五不得与人闲言杂话。低头视地是显示出我们的卑下恭敬之相;不能踩到虫子是我们的慈悲心;不能左右顾视是去掉我们的散乱之心;不能随地吐痰,是要我们远离污染佛门净地的过失;不能与人闲言杂话是要我们远离愦闹的过失。我们绕佛时还要缘念三宝的功德,要发度一切众生的心等等。绕佛的好处非常多,我们寺院当中一般早晚课都要绕佛,边绕佛边念佛可以去掉昏沉,对身体也是非常好的。不仅如此,绕佛的功德也不可思议,这个在很多经论当中都有提到,我们若能绕佛,则能消无量的业障,增无量的福慧,将来必定能成就佛道。

“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珞、珠鬘,持覆佛上”这是持众上妙供具供佛,以表恭敬之心。“世尊”是诸佛的十号之一,十号具足,种种功德具足,为世所尊,所以称“世尊”,在这里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无价”下面是妙衣、璎珞、珠鬘,不仅妙衣“无价”,璎珞、珠鬘也是“无价”,这是说无垢妙光供养的供具都是价值很高的。另外“无价”是说明无垢妙光长者的恭敬心无价。世间的物品可以用钱买到,但对三宝的信心与恭敬心却是难以用钱来衡量的。我们没有太多的资财供佛,若能以极大的恭敬心,即使是供上一朵小花、一杯清水,那这样的供养也是“无价”的,所得的福报也不可思议,这样的公案很多,所以说“福田*心耕”。“璎珞”是印度人的一种装饰品,佩在头上或挂在颈项上的叫“璎”,佩在身上的叫“珞”,都是用精致的玉石编制贯串而成,不过它的贵*和等级,还得依佩戴人的身份和地位来区别。我们看到很多佛菩萨像上也以璎珞装饰,这是佛菩萨恒顺众生的一种身相。“珠鬘”就是用宝珠串起来的装饰品。

另外我们要知道,这些供佛的“香华”“妙衣”“璎珞”“珠鬘”,一旦佛接受了,那它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佛物有四种差别:佛受用物;施属佛物;供养佛物;献佛物。“香华”是供养佛物;“妙衣”如果佛穿了,那就是佛受用物,在《宝梁经》上说:“凡是佛所受用之物,一切天人、魔、梵皆应恭敬供养如塔,乃至风吹雨烂。不得贸易,不得它用,应供养。”“璎珞”“珠鬘”若经过佛受用,那就是佛受用物,若不受用,那就是施属佛物。至于四种佛物的如何处理,大家可以多研究一下戒律,我们就不多说了。现在很多人不懂戒律,遇到事情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如法,甚至都是好心办错事。我们学佛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我们不懂的还多呢!

“顶礼双足”这是对佛行五体投地礼,两手、两膝和头都着地礼佛。人最高的是头,最低是足。今以头顶礼佛之双足,代表恭敬到了极点。礼佛的方法与功德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些,在此也不多说。“却住一面”,礼佛完毕,站在佛的一边,由经文我们都可以看出来,无垢妙光一举一动都很如法,我们要随学啊。【作是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晨朝,至我宅中,受我供养。”】这是请佛与大众同受供养,非请佛一人受供;受供的时间是“明日晨朝”;地点是“至我宅中”。“唯愿世尊与诸大众”说明无垢妙光不仅敬佛,也恭敬出家大众,我们要学习无垢妙光的“广修供养“,不要有那么多的分别心。所请的人,时间,地点都讲的很清楚,表明无垢妙光早有供养之意,并且安排周到,到下面的经文可以看到。

“尔时世尊,默然许之”。佛没有讲话,我们要知道,佛是究竟圆满的圣者,一举一动都有无量的密意在里面,不像我们凡夫很多行为自己都不清楚。佛讲话也是说法,不讲话也是说法,就如同佛拈花迦叶微笑,彼此之间没有言说,但已是心心相印了。在这里佛不讲话,只是“默然许之”,表明佛印可无垢妙光的恭敬祈请,也表宝箧印经法已在佛心怀,有待机缘成熟方才宣说!

再看下面经文:【时婆罗门知佛受请,遽还所住,即于夜间,广办肴膳,百味饮食,洒扫殿宇,张施幡盖。至明旦已,与诸眷属,持众香华及诸伎乐,至如来所,白言:“时至,愿垂降临。”】

无垢妙光知道佛接受了祈请,回到家中,在夜间就准备供佛的事宜。“即于夜间”说明所请之众人说很多,恐次日明晨准备不及时,所以夜间“广办肴膳,百味饮食”。佛住世时,出家大众只接受四事供养:卧具、衣服、饮食、医药。卧具可以休息;衣服可以遮体避寒;饮食可以维持色身的气力;医药可以于生病时治病。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至于钱财,佛有戒律规定,不允许出家人拿钱,怕增加贪心,妨碍道业等。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从气候、风俗习惯上都与当时的印度不同,所以祖师大德根据佛法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就建立了我们中国的丛林制度,这个我们要清楚。“洒扫殿宇,张施幡盖”这是为佛的到来布置环境,打扫殿宇的卫生,起立幢幡宝盖以迎接佛应供讲法。处处可见恭敬之心。【至明旦已,与诸眷属,持众香华及诸伎乐,至如来所,白言:“时至,愿垂降临。”】这是无垢妙光与起家亲眷属持香华与伎乐来迎佛。“与诸眷属”可见无垢妙光的家人也恭敬信仰三宝,是佛化家庭。我们今世的父母子女夫妻,都是前世的缘才相聚一起,至于以后,“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来世怎么样就不好说了;若能一家人都学佛,今世不仅是亲眷属,也是法眷属,将来同生西方,同成佛道,岂不是很好吗!所以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佛,也要劝家人学佛。现在为什么我们学佛,有家人反对呢?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如果我们真的学明白了,能像菩萨一样行四摄法,家人一定会很欢喜的,纵然不学佛,也不会反对我们,我们要检点自己才对!“及诸伎乐”,伎乐就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像我国的乐舞。只要我们心恭敬,音乐舞蹈都可以供养佛,但供养的音乐舞蹈要健康清净才好。比如梵呗、金刚舞都可以供佛;现在有些流行音调的佛曲很好听,很多人就是听到这些歌曲而入佛门的,所以我们要利益众生,可以有很多方便方法,可以送他一些佛教音乐光盘等,像这些健康清净的音乐都可以供佛。“时至,愿垂降临。”无垢妙光到达佛处,请佛如时应供;“愿垂降临”表明佛在无垢妙光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希望佛能大垂慈悲接受供养,给众生广种福田的机会!

再看经文:【尔时,世尊软语安慰彼婆罗门无垢妙光,遍告大众宣言:“汝等皆应往彼婆罗门家摄受供养,为欲令彼获大利故。”】“尔时”是无垢妙光请佛垂降临时;“软语”是慈悲柔软的语言,也就是菩萨四摄法中的“爱语”,众生听到佛的爱语之后,都会非常欢喜,所以称“安慰”。“遍告大众”,因为昨日无垢妙光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佛为主,由佛遍告大众最好。“汝等皆应往彼婆罗门家摄受供养,为欲令彼获大利故。”三宝是殊胜的福田,出家人接受供养是给众生种福的好机会,能令众生得到无边的福报,所以说“为欲令彼获大利故。”这样的公案很多:如迦旃延接受贫穷老婢女供养的水,老婢女因此升天;迦叶尊者接受贫穷老母的剩米汁,老母也因此升天。只要在佛门中种福,不仅能得到人天福报,也可以因此种下解脱成佛的种子。一般在世间修福,福有可能报完就没有了,但供养三宝所得的福直到成佛都不会耗尽,因为对境是三宝,我们必定会因供养三宝而解脱成佛的。

【于时,世尊即从座起,才起座已,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悉皆警觉,然后趣道。】佛遍告大众以后,“即从座起”表佛在座,今欲广利人天,所以从座而起;“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我们讲过佛的一举一动都有密意,现在从周身放光代表什么呢?佛放光也是要利益众生,一般佛从身上不同的地方放光,代表要利益不同的众生,其它一些经典都有记载,我们现在引用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中的原文:【然佛光随身出处,必皆有益。佛足下放光,即照益地狱道;若光从膝出,照益畜生道;若光从阴藏出,照益鬼神道;若光从脐出,照益修罗道;光从心出,照益于人道;若光从口出,照益二乘之人;若光从眉间出,照益大乘人】。佛从全身放光,“照触十方”代表要利益一切众生,也表明佛今日所将要宣说的宝箧印经能利益一切众生。佛“光明”代表佛的智慧功德,【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种种光明”表示今日所要宣说的宝箧印经总摄佛的一切智慧功德!“悉皆警觉”,我们看到这一段也要警觉到今日佛将宣说无上大法!

继续看经文:【时婆罗门以恭敬心,持妙香华,与诸眷属及天龙八部、释梵四王,先行治道,奉引如来。】这是说婆罗门无垢妙光,持美妙的香华,和家亲眷属,天龙八部,释梵四王一起,在前面整治道路,奉引佛到他家应供。“释梵四王”就是指帝释、大梵天王、四大天王。帝释,在弥陀经上称“释提桓因”,就是民间的玉皇大帝,是欲界第二层忉利天天主,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帝释住在中间的善法堂天,东南西北四面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在过去很久以前,有迦叶佛出世。迦叶佛入灭后,当时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子,四处乞食为生。有一天,她经过一座寺院,看到迦叶佛像年久失修,身上的金都剥落了,于是发心为佛像装金。可她也没有什么钱怎么办呢?后来又有与她一起的三十二个女子共同发心,终于把佛像修补好了。她们以此功德,命终后上升忉利天。这个女子就是后来的帝释,其它三十二人就是其它三十二天的天主。帝释也是佛教的护法。大梵天王,是色界初禅大梵天的天主(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他非常慈悲,是佛教的护法。佛在最初成道的时候,就有大梵天王来请佛说法度众生!四大天王就是欲界第一层四天王天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都是佛教的护法。我们进寺院天王殿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形象也有表法的意义。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他手里拿着琵琶,琵琶的弦若紧了很容易断,松了又没有声音,这是告诉我们要走中道。修行也要这样,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南方增长天王表示我们要求进步,手里拿的宝剑是代表智慧,我们要求智慧,学佛也是如此。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表示我们要广学多闻,西方广目天王手里拿的龙还有珠子,龙代表变化,告诉我们要掌握变化,珠子代表我们要掌握不变的原则;北方多闻天王拿的伞。表示我们要防止污染。这些表法的义趣不仅与我们的修行有关,也与我们的生活有关,所以我们要明白啊!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六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请看经文:【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尔时世尊迳往塔所】。这是讲佛在应供的路上,到了丰财园。一般情况下,佛都是在接受施主的供养后才讲法,今天在应供的路上至丰财园就宣说了宝箧印经法,此经的兴起因缘很特别,表明此法殊胜无比,救众生苦难最急,所以佛在应供的路上就宣说了此法!这一段经文从字面上简单的解释为:【释迦牟尼佛在往前走不远的地方,到了一座名叫丰财的园;在丰财园当中,有一座古老朽坏的塔,塔已经摧坏崩倒了,种种的荆、棘和爬蔓的草掩盖住了塔的庭院和门户,塔被破碎的砖瓦掩埋起来,看上去像土堆一样。这个时候,佛直接走到塔的地方。】这只是简单的表面意思。我们前面讲过,经有“涌泉”的意思,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有无量的深义;此经全体是佛境界,全显如来藏性,所以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前路不远”表我们的佛性时时刻刻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一旦修行开悟,才知道佛性就在面前。像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几年当中都没有得到师父一句半语的法要。他有一天向道悟禅师说:“师父!弟子跟您出家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没有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道悟禅师听后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自从你跟我出家以来,我时时都向你传授修道的心要啊。”崇信禅师说:“弟子不知道您传授给我什么!”道悟禅师说:“你端茶给我,我喝;你捧饭给我,我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这样的禅宗公案很多,确实我们能动能看能听能说,都是佛性的妙用,也就是这里的【前路不远】;【有古朽塔】表明此宝箧印经法过去佛就已经宣说过,今释迦牟尼佛又要宣说,说明此法对众生利益广大无边,所以过去现在诸佛一再宣说,乃至未来诸佛亦要宣说。由此可知,此法是三世诸佛之心要,众生离苦得乐之慈航,我们能值遇此法实在是无上的福报!“丰财”是表我们的自性有丰富的法财,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也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佛果地的智慧德能相好我们本来都具足,就是【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塔”代表佛意,也是代表我们的佛性,“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代表我们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被种种的烦恼掩盖住了,也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状若土堆”说明我们背觉合尘,烦恼做主,所以轮回六道,做苦众生。“尔时世尊迳往塔所”表佛彻证真如自性。

【于时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这一句简单解释为:【在这个时候,塔上放出大光明,光明照耀的非常炽盛,在土堆当中有声音赞叹道:“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你今天所行的是极善境界,婆罗门你今天将会得到非常大的善妙利益】,再深讲一些,佛放光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表诸佛彻证自性,从体起用,广利一切众生。【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在这里有两个“善哉”,表示赞叹到了极点。诸佛出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圆满成佛。而宝箧印经法能广度一切众生,大畅诸佛度众生的本怀,所以一切诸佛都来赞叹“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这是十方诸佛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是佛的别号,有别于其它的佛名。“释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寂默的意思。这个名号的意思是说佛能够慈悲的教化一切众生,而心却是寂然不动的。所以能仁是慈悲,寂默是智慧,佛是慈悲智慧都圆满的圣者。另外,这个名号也是以被教化众生的根机来立的,佛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太缺乏慈悲心,所以名字中用“释迦”;看到我们烦恼太重,所以名号当中用一个“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极善境界”就是宣说宝箧印陀罗尼经法。“极善”是说善到极点了,什么样的境界才是“极善”呢?当然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功德还没有圆满,不能称极善。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佛全体果德的境界,我们众生不一定能完全相信,所以一切诸佛都来赞叹证明,我们看到这里,要生起信心啊。这样的赞叹证明,经文后面还有,在佛讲完宝箧印陀罗尼的之后,十方诸佛又是赞叹证明。赞叹一方面显示出此经称佛本怀,一方面来帮助我们生起信心,我们要清楚啊!【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这是诸佛对婆罗门的赞叹和授记,在下面经文当中就有【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这就是无垢妙光获得的善利。其实不仅如此,因为有无垢妙光的祈请佛应供,所以才有佛讲宝箧印经,一切众生才能得到此法的无边利益,那么无垢妙光所获得的善利就不仅仅是“远尘离垢,得五神通”了,而是“大善利”,将来必定能很快的成就佛果。就像《无量寿经》上阿难尊者看到佛现稀有的瑞象,那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于是请问佛是什么原因,这样一问就引出了佛说《无量寿经》,所以佛赞叹阿难:“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所以,我们要清楚啊,是“大善利”。

再看下面:【尔时世尊礼彼朽塔,右绕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各所放光来照是塔。】这段是说: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顶礼朽塔,右绕塔走了三匝,并且脱身上衣,用来覆盖在塔上,伤心的流下了眼泪,眼泪和血交在一起,佛哭完后又微笑起来。此时,十方一切诸佛,也共同观看,也共同流泪,并且每尊佛都放光来照宝塔。

我们说过,佛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密意的,在这里佛的举动确实很不寻常!“尔时世尊礼彼朽塔”释迦牟尼佛也顶礼宝箧印塔,佛是究竟圆满最尊贵的,为什么还顶礼宝塔呢?因为宝箧印经法是诸佛心印,从此心印出生一切诸佛,所以佛也顶礼宝塔。像《心经》上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金刚经》也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另外,佛都顶礼宝箧印塔,可见此宝箧印塔的殊胜功德,是最高最上的,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法啊,一定要好好修持,千万不要空过!

“右绕三匝”佛不仅顶礼此塔,还绕塔三圈,可见佛对此塔的恭敬。佛这是以身说法,来告诉我们此塔的殊胜功德,我们要信受啊。“脱身上衣,用覆其上”佛把自己的衣服盖在塔上,这是表塔与佛身是无二无别的,我们见塔就等于见佛;供养塔就等于供养佛,尤其是宝箧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诸佛。

“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佛流泪时,是泪血交流,显现的是极难过的样子。我们要问,佛是断除一切烦恼的,为什么还流泪、微笑呢?要知道,佛的流泪与我们一般凡夫的流泪不一样!我们伤心难过才流泪,我们是被烦恼所牵;而佛没有任何的烦恼,只是现一个样子而已。就像镜子里面的人一样,我们哭他也哭,我们笑他也笑,样子一样,但我们有心,镜子里面的人无心,只是样子而已!佛也是这样的。佛为什么要现这个相呢?后面的经文,佛把原因告诉我们了:“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佛这是在为我们一切众生难过啊!像当年佛在世时,魔王波旬看到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难过,他也来见佛,请佛赶快入涅槃,佛也答应了。魔王告诉佛:“等你灭度之后,我要破坏你的佛法。”佛笑笑说:“佛法是真理,真理决定不能破坏。”魔王说:“到末法时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孙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的佛门弟子,来破坏佛法。”佛一句话不说,也流泪了,这是佛悲悯我们一切众生的苦啊!“泣已微笑”,佛又微笑了,因为佛今天终于机缘成熟,可以宣说此宝箧印大法了,此法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经文当中都说的很清楚,佛是在为我们众生而微笑!佛对我们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

“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表示佛佛道同,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一样的心,都是为众生流泪。“各所放光来照宝塔”表明此塔总摄一切诸佛的智慧功德!

【于时大众惊愕变色,互欲决疑。】这个时候,与会的大众内心都很惊愕,面色也有变化,彼此相互之间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来决断心中的疑惑。这表明此法是佛境界,大众不能明了,所以“惊愕变色,互欲诀疑”。

再看下面的经文:【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

“金刚手菩萨”,又名秘密主,在密宗的地位很高,手持金刚杵,是八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合称为“三族姓尊”。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金刚手菩萨代表力量。诺那祖师讲:“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之忿怒像。又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之心所变化,故为阿弥陀佛之化身。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诸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时直生西方净土。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故。”不过也有认为金刚手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像黄念祖老居士说:“从密教来看,普贤大士就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也就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在《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所以金刚手就是普贤。又《五秘萨诀》说:金刚萨埵者,就是普贤大菩萨的异名,也叫做一切如来长子,也叫做大阿阇黎。”其实,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化现,这都是应我们众生的机缘显现的。像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在《金刚棒喝》上我们看到有人问宣化上人:“有人说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是不是?”宣化上人回答中就说:“谁都可以化谁的身,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所能测量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觉得不一样,总之,金刚手菩萨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他的证悟与诸佛无二无别,只是应众生的机缘显现菩萨的形象而已。像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叫“正法明如来”,但他又示现为菩萨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金刚手菩萨也是如此,早已成佛了!

【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上面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是十方诸佛流泪,而大众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这里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这就代表金刚手菩萨通诸佛心,证悟与诸佛是一样的。“金刚手菩萨等”表明与会的还有很多像金刚手一样的大菩萨,并且还有很多金刚手菩萨的法眷属。“威焰炽盛”这就与佛放光是一样的。【持杵旋转】,金刚手菩萨的形象上就有右手持金刚杵,金刚杵是十方诸佛菩萨赐予威力灌顶的标志,这个金刚杵有多重呢?在《佛说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中就提到:当年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一天金刚手菩萨和很多大众集聚在佛的身边。阿阇世王看见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杵,心里就想:“菩萨右手持的这个金刚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刚手菩萨知道他的心念,就告诉阿阇世王:“这个金刚杵也轻也重,为了调伏傲慢者,所以就显得特别重,而在谦虚者面前显得特别轻。”金刚手菩萨把金刚杵放在地上,然后让阿阇世王试一试,可阿阇世王使尽全力,金刚杵也丝毫不动。于是就生起稀有尊重之心。本来他以为自己很有力气,因为他带领军队打仗时,神勇无比,能降伏很多军队,但居然举不动金刚杵;于是他就让帝释天主试试。帝释天主以前与阿修罗作战时,轻而易举可拿起阿修罗王的大车,但竟也动不了金刚杵。帝释天主又请的目犍连试试,目犍连尊者在佛声闻乘弟子当中是神通第一,能把大海水放在手掌上,转动三千大千世界就像一般人用手指转动金钱一样轻松,可还是没有办法移动金刚杵。所以目犍连就生起稀有心问佛:“金刚手菩萨有大力量能够持金刚杵,他的力量是父母所生的力量呢,还是神通的力量?”于是佛回答:“父母生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菩萨的神通是无尽的,我如果开示的话,人天都不能明白!”然后佛让金刚手菩萨自己举一举金刚杵,金刚手菩萨用左手很轻松的举了起来,然后抛向空中转了七圈,又用右手接住了金刚杵。于是大众都生稀有心,都来顶礼赞叹金刚手菩萨。然后由阿阇世王请法,佛开示菩萨修十法能获得这样的胜力,这十法是:一者、菩萨宁舍身命,终不舍弃无上正法;二者、于一切众生,作谦下想不增慢心;三者、于彼劣弱众生,起愍念心不生损害;四者、见饥渴众生施妙饮食;五者、见怖畏众生施其无畏;六者、见疾病众生施药救疗;七者、见贫乏众生惠令满足;八者、见佛塔庙形象涂饰圆净;九者、出欢喜言安慰众生;十者、见彼负重疲困苦恼众生为除重担。菩萨若能修这十法就能获得如是的胜力。我们也要随学啊。

【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金刚手菩萨到佛跟前,问道:“世尊啊,这是什么原因现出这样的光相,为什么如来要这样流泪呢,为什么十方诸佛都现大瑞光相呢?希望您能在大众中解释我的疑惑!”“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从这里我们看到,实际上金刚手菩萨对于事实真相很清楚,不然他为什么像佛一样也流泪呢?“于此大众”这分明是金刚手菩萨代与会疑惑的大众请法啊。此法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唯有像金刚手这样的大菩萨才懂得请法。“解释我疑”金刚手菩萨没有疑惑,示现疑惑,代众生请法,这一句所讲的就是菩萨四摄法中的同事摄!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

从这一段开始,进入到此经的“正宗分”,正式的讲宝箧印经法。

薄伽梵,是诸佛通号之一,译为“世尊”,就是佛十号具足德行圆满,为一切世间所尊重!薄伽梵的意义是“出有坏”,所谓“出”,是出离有寂二边;所谓“有”,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所谓“坏”,是指佛陀具有摧坏四魔的功德,《菩萨地持经》中说:“坏一切魔力,名婆伽婆。”在这里就是指的释迦牟尼佛。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就是在告诉与会的大众,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金刚手菩萨是我们的代表。【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大众看到的是“状若土堆”,而佛却说这是“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这是佛眼所见的真实之相,是集聚诸佛如来全身舍利的大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俱胝”是量词,译为千万,或者亿。“心陀罗尼”就是心咒,元音老人讲:“密咒是佛和菩萨在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的符号”,佛的心咒里面有佛全体的果地功德。【密印法要】佛果地的功德,众生很难明白称“密”,我们持咒时佛果地的功德印在我们心里就是“印”。“法要”就是法的精华,是佛无量劫修行成就的果实。这一句是说,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果地功德,都在宝塔当中。

【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无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来之身】金刚手啊,因为有这样的法要在塔中的缘故,所以塔就变成了重重叠叠没有间隙就像胡麻子一样无量百千的如来之身。由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来,佛的心咒与佛本身是无二无别的,麦彭仁波切说:“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我们要有这样的正见!

【当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应当知道,也是像胡麻子一样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全身舍利的聚集。这一句就是说,此塔就等于有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现在佛的舍利被全世界都视为稀世珍宝,我们很难得以在家供养佛舍利,但只要供养宝箧印塔,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的全身舍利,可见宝箧印陀罗尼塔的殊胜!

【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八万四千“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形容无量无边的意思。这是说诸佛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宝塔中,由此可知,宝箧印经法确实总摄一切法门。后面的经文也有与此相同的地方。

【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也不是具体的数字,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如来顶相”是佛三十二相的第一相“无见顶相”,佛在世时,游化到波罗奈国,有东方的应持菩萨,想看到佛顶,他上升了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土,仍然看不到。佛的境界不是菩萨能够测度的。佛是最尊贵圆满的,“如来顶相”代表尊贵当中的尊贵,殊胜当中的殊胜。这一句是说,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的顶相都在塔中,也说明塔中有诸佛最殊胜的功德!

,【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因为有像这样的奇妙之事,所以此塔所在的地方,就有大神验,有殊胜的威德,能满足一切世间的吉庆之事。因为此塔代表一切诸佛,诸佛有圆满殊胜的威德,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所以供养宝塔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能满足一切善妙的愿望。“一切世间”说明不仅仅是我们人道,十法界统统包括在内,佛、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四圣法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是六凡法界,十法界的“吉庆”都可以满足。“吉庆”就是吉祥喜庆之事,也就是善心善愿。佛的愿的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快速成佛,此塔能满愿,经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塔对众生的利益;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此塔亦能满愿;缘觉、声闻虽是小乘,但此塔代表一佛乘法,也能令他们回小向大成就佛道;六道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此塔也能满愿。经文当中都有,处处可见“满一切世间吉庆”之文。在这里我们要提的是“吉庆”,我们必须是吉庆的善心善愿才可以满足,若是希望塔满足自己的恶愿,那是颠倒妄想,印光大师在一函遍复中也开示我们:“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存心和愿一定要与善相应才可以!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在佛讲完上面所说的话的时候,与会的大众听到佛这样的说法,都远离了尘垢,断除了种种的烦恼,得到了清净法眼。这一句是总说,下面是分别来说。“远尘离垢”是远离了尘垢,尘垢是烦恼的总称,烦恼能够污染我们的清净心,所以称尘垢。一般多指小乘初果断八十八品见惑而得正见,称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但这里是总说,所以这里的“尘垢”“诸烦恼”包括的就很广,不仅仅是见惑,也包括思惑,尘沙惑,四十二品无明惑。“法眼净”不仅是指小乘初果见道的法眼,也包括菩萨的法眼。下面我们分别来说!

【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

这是说与会大众分别所得到的利益!“时众机异,利益亦别”,大众听佛说的法是一样的,但得到的利益却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大家的根机不一样。确实如此,我们在佛经和祖师大德的传记开示当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起学一样的法,但有的人开悟了,得到利益了;有的人没有得到太大的利益。这都是宿世的善根和今世的对法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一方面,确实有些人过去生修得很好,根机很利,今世闻法很快就相应了。比如六祖惠能大师,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一次给小旅店送柴,听到客人念《金刚经》,他就听,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于是去黄梅拜见五祖求法。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只听了半部《金刚经》,但见五祖时就能说出“人有南北,佛性何有南北”的话,在寺院劳动了一段时间后又说出“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未审再做何物”的话。后来听五祖为他讲《金刚经》就大彻大悟了。六祖学法的时间不长,但水平早就超过了在五祖身边的神秀等人。这都是根机不同的结果啊,与宿世的修行有关!另一方面,根机的优劣不仅要从前世的修行来说,今世对法的态度也很重要。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业障深重,根机都不是太高,今世的修行能不能获得成就,主要看我们对法的恭敬心如何,印光大师讲“欲得佛法实益,需向恭敬中求”若有恭敬心,能好好的去身体力行,在现前就是利根之人。像我们净土宗八祖,明朝莲池大师,出家后到处参访,一次去拜访辨融大师,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莲池大师受教而退,同行的人大笑说:“这几句话,哪个说不出,千里而来,还以为有什么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钱。”莲池大师说:“这个正见他好处,我们渴仰企慕,远来到此,他却不说玄说妙,凌驾我们,只老老实实,把自家体认过,切近精实的功夫,叮咛开示,故此是他好处。”莲池大师着实遵守辨融大师的教导,不曾放失,获得大成就,成为一代祖师。对于同样的开示,莲池大师与同行者的态度完全不同,所以获得的利益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向莲池大师学习啊!

下面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是声闻乘的四果,与会的大众有的证得了须陀洹,有的证得了斯陀含,有的证得了阿那含,有的证得了阿罗汉果。“须陀洹”译为“入流”,断除了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而入圣人之流,不会再退转为凡夫,最多七生天上,七返人间就能断除思惑证阿罗汉果,出离三界。所以初果圣人还没有出离三界,但比天道的众生要好,为什么呢?天道众生,纵然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只是伏住烦恼而已,没有彻底断除,禅定功夫失去后,还是要堕落轮回乃至下三恶道的;而须陀洹是断除了见惑,纵然是有隔阴之谜,但毕竟已入圣人之流,不会退转为凡夫,更不会退入三恶道。涅槃经上说,初果须陀洹断见惑,如截四十里之流。可见得见惑很不容易断,但与会的大众听佛说法就有证须陀洹的,由此可知此法的殊胜威德!“斯陀含”译为“一来”,不仅断除了见惑,也断除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所以称“一来”。“阿那含”,译为“不还”,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所以叫“不还”。但还需要上升色界的五不还天继续修行,断除色界、无色界的思惑才能出离三界。“阿罗汉”,断尽了三界的见思烦恼,是声闻乘的极果。有“应供”,“杀贼”,“无生”三个意思。“应供”,阿罗汉是圣者,是殊胜的福田,应该受人间天上的供养;“杀贼”,阿罗汉断除了三界的见思烦恼之贼;“无生”阿罗汉已证有余涅槃,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可以不在三界受生,所以称“无生”。大众闻法后,由于根机不同,在声闻乘中证得了不同的果位!

下面是【辟支佛道】辟支佛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修十二因缘而断烦恼出三界的圣者。梵语全称是“辟支迦罗”,翻译过来有两个意思,一是缘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闻佛说十二因缘而悟道出离三界的人;二是独觉,在没有佛出世时,因喜欢寂静,或行头陀,或观察飞花落叶等,而自己能悟道解脱生死的人。“辟支佛”,我们不要看到有个“佛”字,就以为“辟支佛”也是佛,他是缘觉乘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但都属于小乘。不过阿罗汉是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圣者;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缘而成就的圣人。辟支佛比阿罗汉的根性利。辟支佛修的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我们来分别解释:

一、无明: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指的是“枝末无明”,也就是三界内的见思等烦恼,在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十二因缘的“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一品,成为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这个我们要清楚。

二、行:行就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烦恼,所以我们就迷惑颠倒,发动身口意造种种的业,这就是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就是我们投胎的神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我们前生的业报身死了后,一般都会形成中阴身,在中阴阶段看到有缘的父母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贪爱心,随着这一念心,神识就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身。“识”入胎后,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六根还没有形成,只是一块肉团,肉团就是“色”,但是肉里头有神识,也就是“名”,所以叫它做“名色”。

五、六入:胞胎慢慢的长大,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个时候就叫“六入”。没有形成六根时叫“名色”。形成六根时叫“六入”。因为我们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并不是说两个东西相接触,而是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是“心所”。比如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这就是“触”。

七、受:有了这个触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领纳前境苦乐之事,而生起苦受、乐受等。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染着这个受,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都是“爱”。

九、取:既然有“爱”,就不愿意舍离,还希望得到更多,就会想尽办法把喜欢“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享受,贪得无厌;如果感到讨厌的,就会想把它消除掉,这都是“取”。

十、有:就是业有。因为我们贪爱执取,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生”“老死”是未来的苦果。

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十二因缘又有流转门与还灭门。上面所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流转门。

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只要不“生”就没有“老死”,灭三界“业有”就不“生”;以此类推,最后只要无明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就像砍树一样,只要先把树根砍断,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然后顺观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就是还灭门。

辟支佛就是观察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圣者,我们也要随学。不要以为这是小乘法,其实小乘法也很重要,对我们修道有很大的帮助。大乘法是奠立在小乘法的基础上!比如念佛是大乘法,但我们也得要有小乘的出离心才能相应,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嘛。“愿”就是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出离心,若没有出离心你修的大乘法是不能成就的,我们一定要清楚!

另外,想起一个关于辟支佛的公案供养大家:阿那律尊者,是佛声闻乘弟子中天眼第一的大阿罗汉。在无量劫以前,他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现得是老比丘的样子。老比丘是七天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七家无人供养,他也就不再化缘,而回山去。七天前,他就没有化到饮食,而这次也是如此,于是又要托著空钵回山去。那时候正好闹灾荒,大家的生活都有问题,哪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阿那律在当时是个穷农夫,每天耕田很辛苦,他所吃的米饭乃是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很同情的说:“你们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饥荒年,没有饭吃太可怜了。您若不嫌弃我的这袋粗米饭的话,我供养您。”

老比丘说:“我很乐意接受你这供养,但你自己吃什么呢?”阿那律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老比丘辟支佛就把粗米饭吃下。吃完后,辟支佛就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老比丘为他回向后,阿那律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很奇怪,直绕着他蹦来蹦去,一下就跳到他肩膀上不下来。阿那律想摆脱它也没有办法,故马上赶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来。一拿下来,活兔子早已变成一只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卖换钱,虽然金兔子的前脚被剁下来,但等一下又回复完整如初。所以从此以后,阿那律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乃至于九十一劫他都富贵荣华。

由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知道供养辟支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辟支佛是殊胜的福田,在《四十二章经》上,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千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七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在上一讲我们讲到,大众闻佛说法后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为大家介绍到了“辟支佛道”,我们再来看经文:【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

在这一段经文当中,列出了声闻乘的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然后是缘觉乘的“辟支佛道”,这些都是小乘道果,下面是大乘的【菩萨道】,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所以得到的利益就不同。这是讲与会众生得到的大乘利益。“菩萨道”就是菩萨的修行法门,菩萨修行的法门很多,而归纳起来则有四弘誓愿、四摄法、六度,十大愿王等,这些是一切菩萨想要成就佛道必须修行的法门。我们来简单讲一下这些科目。

“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个人想要行菩萨道,首先一定要发四弘誓愿,有愿的引导才能去修六度万行。我们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也告诉我们:“修行要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可见发愿的重要!这四弘誓愿是讲菩萨的发心,我们先看“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一切众生都与我们是同体的,但他们却轮回在六道当中,受无量无边的苦,所以菩萨一定要发广度众生的愿,不能像二乘圣人只求自了。其实,二乘圣人也度一些有缘众生,但不能发起广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心,所以被佛呵斥为焦芽败种,不能成就佛道。“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四十二品无明烦恼,菩萨发愿断尽一切烦恼。不像阿罗汉一样,只断除三界的见思烦恼,入有余涅槃,只断人我执,还有法执未除,所以不究竟。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有烦恼,“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要成佛一定要发愿断所有的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无量的法门是成就我们的根本智与后得智,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座下开根本智,然后随参随证,最后至普贤菩萨座下,证得等觉菩萨的果位,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学无量的法门即可以自利也可以利益不同根机的众生,所以菩萨要发“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大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成就无上佛道的大愿,有了这样的大愿才能勇猛精进,直到成佛,菩萨只有究竟的成佛才能更圆满的利益众生!我们还要知道,“烦恼无尽誓愿断”,是如来断德的正因;“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如来智德的正因;“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如来恩德的正因。所以断德、智德、恩德,合起来就是无上菩提之果,“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也要随学菩萨的发心,随份随力的去落实四弘誓愿!

下面是讲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是菩萨万行的总纲领,六度展开来就是万行。六度中的前面五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没有后面的“般若”摄持的话,就不能称为“度”,只是一般的布施持戒而已。

我们来看布施: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其中财布施又分为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所谓内财布施,就是指布施我们的身体去做利益众生的事;外财布施就是指布施身外的金钱、财物、衣服饮食等帮助众生。布施度悭贪,布施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放下。我们一般说财布施的财富;法布施的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健康长寿,这只是一般的布施。而菩萨的布施度,是指在布施时,能够三轮体空,不著一切相,这才是布施度。像《金刚经》上佛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又说:“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如果心有所住,你虽然行布施,也只是一般的布施,就像入了黑屋子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不能称为“布施度”。另外,我们要知道,“布施度”的圆满是依*心来安立的,乃至于六度都要依心圆满。在《入菩萨行论》当中就有“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就是说,如果要圆满布施度,必须除灭外境所有众生的贫困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的贫苦的人,那么以前的佛是怎么成就的呢?实际上,佛已经究竟圆满了,布施度也早已经圆满了,由此就知道,布施度的圆满是依心来安立的!布施是放下,布施的圆满是舍心的圆满,《金刚经》上说:“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如果能够三轮体空,离一切相,“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能够如《入菩萨行论》中说的“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这样布施度就圆满了。我们也不要以为既然布施度是依心来圆满的,那是不是就不用外面的布施帮助众生了?我们这样想又错了,你真正放下了,舍心圆满了,外面的财物等等都不会再贪心了,自然能布施给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一样,乃至于身体都能布施给众生;若还有贪爱,还著相,那就没有圆满。其实,我们现在都是随学菩萨的布施,随份随力就好!比如布施身体,我们能用自己的体力护持道场,打扫卫生这就行,不一定要像菩萨舍身喂虎割肉喂鹰一样,其实我们也学不来,现在好好修行念佛,等往生以后才是真正的行菩萨道!

持戒:持戒度毁犯。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想要成就佛道,而成佛的根本就是持戒,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戒定慧三学,而以持戒居首,《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如果不持戒,纵然有多智禅定现前,还是尘不可出,四种清净明诲为我们讲的很清楚。佛告诉我们应当“依戒为师”,“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住世时,有一次在舍卫国演讲妙法。在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听到后,相约前往。当时天气非常炎热,两人口干舌燥,但一路上都没有找到水喝。在两人快要不行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口井。他们打出水后,却发现水里面有虫子。其中一位比丘,也不管那么多就喝了。另外一个比丘想到佛的戒律,不能喝有虫的水,否则犯杀生戒,所以就没有喝。这个喝水的比丘就劝他:“你还是喝吧,否则就得要渴死了,见不到佛了。”他听到后说:“我宁愿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活。”结果他真的渴死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死后立即升到天上,当天晚上就抵达佛所,顶礼佛陀,闻佛说法后就得了法眼净。喝了水的比丘隔天才到,当他见到佛陀后,立即恭敬的顶礼。佛问他:“你从哪里来,有没有伙伴同行呢?”这个比丘就把路上的是都告诉了佛,佛说:“你现在虽然眼睛见到佛了,但也没有真正的见到佛,持戒而死的比丘已经先见到我了。”佛又说:“如果比丘不持戒,纵然天天与佛在一起,也没有见到佛;若有比丘能持戒修行,纵然离佛数千里,也是见到佛了。”这个比丘听后,心有所悟,惭愧的向佛顶礼。有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来,持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佛说:“当知此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在《入菩萨行论》中说:“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就是说,持戒度的圆满,还是依心来安立的。如果心断除了一切的恶,那么持戒度就算圆满了,所谓心平就是持戒。如果以外境来安立持戒的话就很困难,比如不杀生,如果为了使守戒者不杀生,而将所有的鱼类等一切众生全部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是没办法做到的。心已经断除了一切的恶,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造作恶业,都是持戒圆满者;若没有断除自己内心的烦恼,即是外面的环境很好,你的持戒还是不圆满。当然,我们初学佛法,清净的环境对我们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总是随环境而转,好的修学环境容易成就我们。但要想持戒圆满,一定是要在任何环境下,都不造作恶业才可以。所以,持戒圆满以心来安立。另外,我们要知道,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可以总括大乘菩萨的一切戒律。摄律仪戒就是要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摄善法戒就是要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摄众生戒就是要广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我们要好好持戒修行!

“忍辱”:忍辱度嗔恚。我们学佛就要懂得忍辱,所谓忍人所不能忍。如果随外面的环境而转,常常发脾气,心就不能清净,对道业是很大的妨碍!以前人对侮辱看得很严重,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我们学佛人“辱”都能忍,还有什麽不能忍的,样样都要能忍。别人对我们不好,侮辱,甚至打骂,我们决定不生嗔恨心,要能够以正念来对治自己的嗔恨习气。为什么他对我不好呢?要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要知道一切都是因果,今世他无端的伤害我,这是我的果报,前世我肯定也这样对待过他,我要忏悔自己的罪业;他伤害我,我很欢喜,来成就我的忍辱,没有他我怎样提升自己呢?而菩萨的忍辱就更高了,像《金刚经》上:“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做忍辱仙人,当时有歌利王外出打猎,带了不少的宫女。歌利王打猎累了以后就休息睡觉了。这些宫女就四处转转,结果看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为她们讲法,大家都很欢喜。歌利王醒来后,看到人都没有了,于是找到忍辱仙人这里,非常生起的问:“你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忍辱仙人回答:“我是修忍辱的修行人!”歌利王说:“我砍你一刀你忍不忍?”忍辱仙人说:“你砍我一刀,我不生嗔恨,能忍。”结果歌利王把忍辱仙人节节支解了,但忍辱仙人始终没有嗔恨心,并且感恩歌利王成就了他的忍辱波罗蜜,发愿成佛后第一个度他。所以佛成道后,第一个度的憍陈如,憍陈如就是以前的歌利王。忍辱仙人当时修的就是“忍辱波罗蜜”,因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另外还有,我们对不好的环境也要忍,比如去放生,天气很热,你能够忍受,去做利益众生的事;身体不太好,但学佛法还是不间断这也是忍等等。忍辱也是从心来安立的,《入菩萨行论》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就是说,如果我如果从外境上来说,想要把所有令我们不顺心的人都除灭掉,那是不可能的,灭掉了我们的嗔心就可以了。这就像地面上到处都是荆棘,我们的脚如果走在上面很容易受伤。如果要把这些荆棘都去掉,很困难。但只要我们穿上一双好的鞋子,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脚了,走在哪里都不用怕脚受伤,修忍辱也是如此。所以,只要我们调伏自己的心,任何环境都可以修忍辱!

 “精进”,精进度懈怠。我们学佛修行不能马马虎虎,不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等等都要坚持不懈,若能精进不退,必定能够成就。我们读祖师大德的传记著作都可以看到,他们在最初修行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障碍,但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都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如夏莲居大德净语中记载:【紫柏尊者自述其用功云:“初以龙树《破四性偈》用之境缘顺逆之际,多败绩。败愈多,战愈力,自是敢战而拼死,予始胜。】由此可知,只要精进,一定能战胜自己的习气,一定能成就。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重,很容易退心。如何才能保持精进不退呢?那就要*“缘”,如果我们周围都是善缘,自然容易引发我们的道心,精进心;如果是恶缘,心可能慢慢就退了,可见这个“缘”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到一个如法的道场,*大众的力量可以不退,为什么呢?你纵然内心想偷懒,但道场大家都在用功,也就把你带起来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去道场,自己也要给自己定功课,决定不能缺少,可以防止懈怠;有时间多听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精进不仅仅是从身和口来说,最重要的是心要精进。如果表面上看起来拜佛、念经、持咒都很用功,但如果是有口无心的话,也不能叫精进。如果说内心时时刻刻在道上,纵然是在穿衣吃饭走路,也是精进。像以前一些禅宗大德,他们穿衣吃饭都在用功参话头,开悟后,时时做保任的功夫,“念起即觉”,他们是在心上真用功啊,我们念佛持咒也都要如此。所以《入菩萨行论》说:“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就是说,如果心中仅仅生起一念明清的禅定善心或者慈悲心,也能获得转生梵天界(色界初禅)的果报。身体和语言纵然勤行善业,但如果心的力量微弱,也很难产生如此大的果报。当然,这样讲只是说明心的重要,我们也不能说身口的行善没有什么利益。在其它的地方也记载:佛世时,有一老人因为过去生念了一声“南无佛”,而今世成阿罗汉果的。可见身口的行善也很重要,我们千万也不要偏在一边,身口意都要精进才对,但也要知道,精进度主要是以心来安立的。

“禅定”:禅定度散乱,六度当中的禅定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而是自性大定。世间的四禅八定有出定入定之分,不究竟;而自性大定没有出入,时时在定中,所谓“普陀落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禅定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外境所转,那要成就佛道是不可能的。在《入菩萨行论》中说:“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就是说,虽然长时间念诵经文和修苦行,但如果心散乱,是利益不大的。当然不能说毫无利益,若以散乱心念佛,也能给将来的解脱种下种子,但若要解脱成佛,一定要有禅定,禅定当然是以心来安立的!

“般若”:般若度愚痴,般若就是智慧,但不同于世间的智慧,而是开悟后的根本智与后得智。菩萨修行六度,度过生死烦恼中流,到达涅槃的彼岸,最主要就是般若,六度前面五条都离不开“般若”。般若又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凡是写成文字的都是属于文字般若,是用来表达“般若”的;然后需要实修,起“观照般若”,最后所证的就是“实相般若”!“般若”是明心见性后的智慧,当然是以心来安立的。在《入菩萨行论》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这个颂词与禅宗五祖所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意思是一样。就是说,我们如果不能够明心见性,学习佛法所得的利益就不大,可见明心见性“般若”的重要,要成佛一定需要“般若”!当然,《入菩萨行论》和五祖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讲是说明“般若”的重要,我们也不要错会祖师的意思,以为没有明心见性,我什么利益都没有了,这样就错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菩萨修行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王是菩萨最高级的修行,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明一生成佛之法,末后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各个都是“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可见它的重要!至于十大愿王若要细讲,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可以多看看《普贤菩萨行愿品》,现在讲十大愿王的也很多,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也要清楚,真正能与十大愿王完全相应的不是一般人,比如第一条礼敬诸佛,“诸佛”就是指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我们修礼敬诸佛,那么对一切众生都要平等的恭敬,这个恭敬心与对待诸佛如来的恭敬心无二无别,这样才是真正圆满的落实礼敬诸佛。我们想想自己能做到吗?对于自己的冤家,你能像对待佛一样吗?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悟,是很难的。我们也不是说,很难做到就不做了。我们一定要努力的随学十大愿王,学一分就得一分的受用,对自己的道业是很大的帮助。

【菩萨道】是说与会的大众在闻佛说法后,得到了菩萨道的利益,或者发起了四弘誓愿,或者于六度、十大愿王中得到了相应等等。佛还没有讲多少宝箧印经法,但大众就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利益,可见此法的殊胜!下面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我们来看经文:【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一,位不退,如圣人之流,不会再退转为凡夫;二、行不退,永远都是利益众生的大乘行,不会再退转为二乘;三、念不退,念念流入萨波若海,也就是一切智海。阿鞞跋致是什么样的水平呢?最少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菩萨的水平,最少是破一品无明的法身大士。说的再高一些,是八地菩萨的水平,因为只有到了八地菩萨,才能真正的离开一切的心意识分别,真正得念不退。【萨波若智】就是一切智的意思,也就是佛的果觉智海。【于如是事,各得其一】这是总结说,大众得到了上面所说的不同利益。仅仅是闻佛说简单的几句法要,就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甚至是【阿鞞跋致、萨波若智】,确实太不可思议了!【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这是说与会的大众证得了地上菩萨的果位。菩萨有很多位次,我们前面也讲过了,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再上面就是佛了。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是三贤位的菩萨;”“十地”是十圣位的菩萨,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麽要称做十地呢?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一、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著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於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二、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三、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四、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五、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六、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七、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八、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九、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十、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再往上就是等觉菩萨,然后就是成佛了。

又《楞严经》上说:【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上面是对于十地菩萨的介绍,至于菩萨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凡夫是不能测度的,更不能以凡夫的情见来宣说菩萨的境界,那样只是盲人摸象而已!印光大师讲:【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

我们把教理供养给大家,以供参考学习。不过在末法时期,不用说是证十地菩萨果位,即使是证小乘的阿罗汉,乃至初果须陀洹也几乎很少,前面我们提到的智者大师、藕益大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尚且以凡夫自居,更何况是我们呢?现在一般人不学教理,修行得到一点轻安与感应,就以为自己证果了,是菩萨了,甚至祖师大德都不放在眼里,真是愚痴狂妄。甚至有些人入魔而不自知,以为说自己是菩萨都太小了,还讲自己是佛,真是大妄语,狂妄至极,若不努力改过忏悔,命终必堕阿鼻地狱,无量劫也不能得出。

讲到初地,想起了龙树菩萨。我们所读的《华严经》《楞严经》等许多经典,都是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来的。他老人家在佛教史上,对于佛法的弘扬与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有“释尊第二”之称,在中国被尊为八宗共祖。《楞伽经》中有佛对龙树菩萨的授记:“于南天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乘,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像龙树菩萨那样的成就,所证得的是欢喜地初地菩萨,我们要学习教理啊,千万不要走错路!

与会的大众听佛说法,有很多证得了十地菩萨,可见此法的威德!确实佛住世时,有很多证果的,很多经典都可以看到,但末法时期很难,因为我们的根机太陋劣了,虽然我们也听到这部经典,但“时众机异,利益亦别”,我们从自身断烦恼的角度来说,确实还是凡夫;但只要努力的读经持咒,就可以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可以与菩萨看齐,这个我们要有信心啊!

【或有满足六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六波罗蜜”就是“六度”,“满足六波罗蜜”,就是六度圆满,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看到这里,我们太惊讶了,与会的大众居然有成佛的!可见此法与华严、法华是一样的,都是讲成佛的法,都是一乘了义的经典!此经更是圆顿之教,不用通途的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越三祇于一念”,快速成佛!由此可知,此经确实能满一切愿,我们能够值遇此经,必定是无量劫广修福慧的结果,要珍重啊!

我们今天虽然听到此经,但烦恼没有断,没有成佛,可是我们若能如法修持,在修持时也是“满足六波罗蜜”!像藕益大师在讲念佛时说:“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确实,真能念佛,就具足了菩萨的六度。我们真能如藕益大师说的那样,真能诵经、持咒,那也是具足六度的,而且全摄诸佛圆满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岂不是于修持时“满足六波罗蜜”吗?

再看下面【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这是讲无垢妙光得到的利益!“远尘离垢”前面已经讲过了,就是远离了尘垢,“尘垢”是烦恼的总名,一般主要是指小乘初果断除见惑而言。下面“得五神通”就是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若得“漏尽通”就最少也是阿罗汉的水平了。由此可知,无垢妙光从断烦恼的程度来说,还没有证阿罗汉果。至于是什么果位,最少是初果以上,阿罗汉果以下。当然,这只是从断烦恼的角度来说的,若从无垢妙光的发心,他是大乘菩萨的种姓;若说所的利益,也不仅是这些,由于他的祈请,才有佛讲此法,我们才能修行此法,婆罗门所得的利益更是广大无边,前面也引用《无量寿经》讲过这个道理了。

说道【神通】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现在很多人迷信神通,希求感应,甚至误入歧途,不知道如法的修持正法,所以要讲讲关于神通的问题。

什么叫神通呢?“妙用难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我们任何一个众生,自性当中都有和佛一样的神通。因为我们有有种种的妄想执着,所以虽有神用而不通。真正的神通是【道通】,就是要好好的修行,把自己的烦恼习气都去掉,那么自性的神通就开显出来了。《大日经》说:“菩萨住此,勤除五盖,不久即五通齐发。”修行是“但得本,莫愁末”,神通只是枝末。若能如理如法修行,明心见性以后,然后好好的保任,去除自己的习气,那时不求神通,神通自得,那个神通是自性的真神通。像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都是有神通的,但很少显露,只是在利益众生的情况下,才略微显一点。他们从不卖弄神通,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神通,是去除习气以后才有的,若是卖弄神通、炫耀神通,求别人的恭敬供养,那还是烦恼习气啊,那个神通都是假的。

【报通】就是前世修行,今世得到的报偿,有神通。像元音老人为我们讲的明朝的破山祖师,他在宁波天童寺跟密云圆悟禅师学法参禅。他没有开悟,但能出“意生身”,所以经常在定中出去玩,有一次偷乡人的鸭子玩,被发现追赶到寺院。但乡里人找遍了寺院都没有找到他。后来圆悟禅师带他到禅堂去找,一下子找到了破山禅师,把鸭子从袖子里拿出来。圆悟禅师指着破山说:“神通是有啊,佛法未梦见在,赶出山门!”破山原以为自己已经成道了,原来佛法还未梦见在,就祈求方丈:“请和尚慈悲,为弟子开示。”圆悟说:“你破坏清规,庙不能住了,出去参‘父母未生你之前是什么样子’。”后来破山祖师经过修行开悟后,成为了一代大德。像这样的神通就是前世修行所得报通,与开悟是两回事,当然也不是真正的“道通”。

【术通】就是*念咒、画符等起用的神通。元音老人提到:【海灯法师在学佛前,是和他舅舅一起练武的,他舅舅是四川青城山的剑客。有一天,海灯法师在四川边境看见两个小喇嘛抽鸦片,就对他们说:“哎!你们还是和尚呢,怎么抽鸦片,不学好!”一个小喇嘛说:“你别看不起我们。别看你有刀,有剑,我们念一个咒,你这刀剑就砍不破我们的手臂。”海灯法师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小喇嘛说:“你不相信?等我抽完,让你试试。”这个小喇嘛‘呼呼呼’地把鸦片抽完,精神足了,嘴里嘟嘟嘟念个咒,然后把袖子卷起来让海灯法师砍。海灯法师开始不敢砍,只是用刀背轻轻一踫,‘啪’刀被弹起来了。他又用了一点力,刀又被弹起来了。海灯法师想:咦?还管点用!小喇嘛说:“嗨,你用刀刃使劲砍,我这个法很灵的。’这次海灯法师用刀刃轻轻的一踫,‘啪’刀又弹起来了。小喇嘛说:“你用劲砍,没关系。’海灯法师这回用力一砍,‘啪’刀又被弹起来了。这下海灯法师信服了,开始发心学佛法。海灯法师讲他学佛的因缘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些外道,画符,念咒给人治病等都属于“术通”,也不是真正的神通。

【鬼通、妖通、魔通】就是鬼妖魔附体的通,他本人没有通,而是*这些附体的东西才有通。鬼也有五通;妖就是像黄鼠狼、狐狸、蛇、刺猬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东西修行后也有通,附人体给人看病等,黄大仙是比较多;魔,像《楞严经》上所说的五十种阴魔,个个看起来都是大神通啊。现在有神通的人很多都是附体的。大家往往还比较相信他们,听说找他们问事情的人都排队,大家都迷惑颠倒啊!鬼神纵然是有神通,能看出你一点事情来,但它并不能让你长寿、富贵等,你自己得要修因才能结果啊。你经常与鬼神打交道,对你自己绝对不好,它们都是世间的鬼神,脾气贪心有些都很大,有些需要血肉供养,你造业啊;甚至它们也为了贪你的供养,经常作怪等。学佛的人绝对不要去找他们问什么事,否则三皈依你都失去了,学佛要相信因果,断恶修善才是正路。

要知道神通抵不过业力: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琉璃王带兵攻打迦毗罗卫城,还没有开始打仗以前,佛曾经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怨恨没有消除,佛知道定业难转,所以就不再阻拦。后来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内,将居民乱杀。这个时候,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钵装五百人,投上天上,以为这五百人可以避过灾难。等到琉璃王战争停止后,目犍连尊者就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卫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由这个公案可以看出,神通再大也抵不过业力,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但由于业报的缘故,是被裸形外道用石头打死的。所以我们要想将来好,就要好好的行善修行才好,“种善因,得善果”;要想没有灾难,一定要断一切恶;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好好的信愿念佛。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学佛的人要深信因果,要老老实实从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上断恶修善;在念佛诵经时能够了了分明,不打妄想;心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慈悲,越来越有智慧;这就是最好的境界。绝对不要贪求神通感应,纵然念佛修行有境界,也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不执著才好,千万千万要注意!

再看下面:【时金刚手见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异,但闻此事,尚获如是殊胜功德,况闻深理,至心起信,得几功德?”】

当金刚手菩萨看到这些奇特稀有的事情后,就问佛:“世尊!太奇妙奇异了,只是听到您说的这些事情,都获得了殊胜的功德,更何况是听闻更深的法理,然后还能至诚的生起信心,能得到多大的功德呀?【奇特希有之事】就是指上面与会大众所得到的利益,确实“奇特”,可见在佛一代时教当中也不多见,所以称“希有”,由此可知,此法是超越通途的特别法门。【“但闻此事”是因,“获如是殊胜功德”是果;】【“闻深理,至心起信”是因,“得几功德?”是请问果报。】这两段是比类发明,只是听到就如此不可思议,更何况听深理至诚生信心呢?“殊胜功德”,大众所得的都是“功德”,“功德”与“福德”不一样。像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盖了很多的寺院,度了很多人出家,他以为自己功德很大,就问达摩祖师:“朕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回答:“毫无功德!”“功德”简单说,就是离相修善,比如布施时,我们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功德”,“功德”中就有“福德”;而在布施时,以为自己很好,在做善行,这是“我相”,当然也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就是“福德”。梁武帝还是执著的,“朕有多少功德?”这是没有离相啊,所以就是福德,毫无功德。功德是自己的功夫,没有办法分给别人,像《楞严经》上阿难以为自己不用修行,“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福德则可以与人分享,比如自己有钱可以帮助大家。这是简单讲“功德”与“福德”的差别。另外,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没有离相,念佛是功德还是福德呢?当然是功德!在《佛说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在因地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功德宝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是佛已经成就的无上功德,密咒也是。佛号密咒都不是从我们众生这里来说的,是佛已经成就的,佛成就的当然是“功德”了!这个我们要清楚!

“况闻深理”是相对“但闻此事”来说的,是更深的法理,这一句也是金刚手菩萨代我们请法!“至心起信”是相对“但闻”来说的,“但闻”就不可思议了,更何况是“至心起信”!“至心”就是至诚心,就是诚心诚意到极点的心,有了这个心对法,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谓至诚感通!在阿弥陀佛摄生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中都有“至心”,十八愿是“至心信乐”;十九愿是“至心发愿”;二十愿是“至心回向”;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提到:“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也提到“至诚心”;在下面的经文中也多次提到“至心发愿,至心诵咒”!可见至诚心的重要!我们对于佛法一定要有至诚心,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的利益!“起信”就是对法有信心,信心很重要,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的本源,是功德之母,从信才能出生一切功德。

以前在西藏,有位对佛教很虔诚的老太太,她儿子戒傲常去印度做生意。老太太想到佛是印度人,于是,她要儿子下次回来带点佛祖身上的东西好供养。戒傲满口答应母亲的要求,可回来时,把母亲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之后,戒傲做生意时,老太太一次又一次的嘱托,可是戒傲却一次又一次的忘记。最后老太太便对儿子说:“你下次要是再忘记我说的事情,我就死给你看。”戒傲又去印度做生意,在回来时,结果又忘记了母亲的嘱托。他想怎么办呢?突然看到路边有一条死狗,于是他把死狗的牙齿取了下来,清理干净,再包上漂亮的绸缎,拿回到家里对母亲说:“你看我给你带回了一颗佛祖的牙齿”。老太太非常激动,把牙齿放在佛台上,每天非常虔诚的顶礼。几年后,结果狗牙忽然长出了很多舍利,老太太修行也获得了成就!老太太这样的心就是至诚的信心,我们要学习啊,有了这样的心修宝箧印法,功德更不可思议!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八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我们来看经文:【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这一段经文是说“书写”此经的功德与利益,也是在劝请我们书写此经。佛言“谛听”:就是仔细听,说明下面所开示的内容就非常重要。“汝金刚手”,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此处佛称金刚手菩萨,也是希望金刚手菩萨能够留意,能够流通此法!“后世”就是指从佛说法以后起至将来,偏指佛入灭以后的将来时代,我们都属于此处说的后世众生。不仅后世众生书写此经能得利益;就是佛世时的众生,书写此经也能得如此经所说的利益,所以“后世”两个字也是说佛对于此经的授记,可以利益将来的众生,劝请后世的众生要书写流通此经!“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是说能书写之人,“信男信女”就是说对佛法对此经有信心的男女。“佛法大海,信乃能入”,“佛法如宝山,信为手”,佛法的利益功德广大无边,如同大海、宝山一样,然唯有信心才能入于佛法中修行获益,所以说“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我”是佛,“等”是指法和僧,所以“我等”就是指的佛法僧三宝。前面所列是对于佛法有信心的“信男信女”,这里是说皈依三宝的佛门弟子,“四部弟子”就是四众弟子,指出家的男女二众与在家的男女二众。佛法有时也说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也好,七众也好,只是分法不同而已,都是指佛的一切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我们要“发心书写”,发什么心呢?首先,对于此经要有信心,《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此经为佛亲口所说,经典中所说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要深信不疑;其次,要生恭敬心,“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还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书写”此经时要特别恭敬,不能马马虎虎。我们看以前的祖师大德抄写经典时,对于经典都非常恭敬,沐浴、换净衣,于净室中恭敬书写,甚至一字一拜,也有很多的祖师大德刺血写经,这些都是极尊重经典的典范,所以他们的感应都非常大,成就也非常高。当然,关于刺血写经一事,我们能做,值得赞叹恭敬;不能做,随分就好。印光大师曾对弘一大师开示:“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刺血写经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大家可以看印光大师文钞中的开示。我们书写经典,一定要如法,比如沐浴,穿著干净的衣服,在净案上书写,端身正念,心存恭敬等,至于写经的字体和要注意的地方,印光大师曾对弘一大师开示:【“又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体写经者,光绝不赞成。所以宽慧师发心在扬州写《华严经》。已写六十余卷,其笔法潦草,知好歹者,便不肯观。光极力呵斥,令其一笔一画,必恭必敬。又令作《讼过记》以讼己过,告诫阅者。彼请光代作,故芜钞中录之。方欲以此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以游戏为之乎?当今之世,谈玄说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处检点,则便寥寥矣”。】【“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书经。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鲜。”】我们要依照祖师的开示而行!至于“书写”,以前印刷术不发达的时候,大家都是抄写经典;我们今天科技发达,经典基本都是印刷的,那我们发心印这部经,能得到利益吗?当然可以!这部经典字数不是特别多,印刷起来成本也不是特别高,只要有心都可随份随力的助印流通。但尽量印刷的精美些,若经典印刷质量不好,看上去不庄严,这样众生就不容易生起尊重恭敬之心,我们要注意!另外,书写经典与印经还是有点不同的,为什么这样讲呢?你书写的时候,对于经典恭敬,一字一句的书写,你也知道经文,这样心里就有经典;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经典,别人要印此经你去随喜,但心里什么都不知道,虽然功德不可思议,但毕竟与书写的还是有不同,我们要清楚啊。若你平时都读诵这部经,觉得此经很好,要印刷流通,那又与完全不知道这部经的情况不一样了。

【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这是说书写经典所得的利益,“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形容无量无边的意思。书写此一部经,就等于书写了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由此可知,此经圆含一切经典,圆含一切法门。我们看上去这部经也没有多少文字啊,但怎么能圆具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呢?我们要清楚,这一部经典是佛从真如自性中,圆满流露出来的,一切经典到最后都要会归自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书写这一部经,就等于书写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典。但只有圆满的经典,才能具足一切经典,我们不能说,我书写了《阿含经》就等于书写了一切经典,小乘经典不能包括大乘经,乃至于有些大乘经只是佛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一部分,如同初六初七的月牙一样,也不能包括一切的经典。而这一部经是佛彻底圆满的流露,成佛都可以做到,所以书写此经就等于书写诸佛所说一切经典。这是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经文,很多祖师大德,在解释经典的时候都是如此,比如你念《无量寿经》就等于念了一切经等。其实啊,这部经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我们的解释只是帮助大家理解经文,也不能说是十分全面的,只有到成佛才能彻底明了。对于经我们“信受修持”就好,“信”即是以佛见为己见,“修持”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善根”简单说就是善本、德本,产生诸善法的根本;又善法为得善果的根本,所以善法也可称为善根。就像我们种的种子一样,种子是根本,有种子才能长出果实。我们在佛法中念一句佛,将来就会因为念一句佛而得道成就,这念一句佛就是你种的善根;你去行种种的善法,比如放生,将来就会得长寿健康的果报,你的健康长寿是由于放生得来的,所以放生这样的善行也可以称是善根。这是简单讲“善根”。这句是说,书写此经,就相当于过去在一切诸佛如来面前,长时间的种植善根一样。换句话说,你书写这部经的善根,与过去在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面前长时间修的善根一样。有些人解释这一句:“你过去在九十九百千万一切佛面前种植善根,才能遇到这部经”,这样的解释就不贯串经义。这一句是说你书写经典所得的利益,而不是说你怎样才能遇到这部经!由这一句经文可以看到,此经不仅圆而且顿,只要书写、修持很快就可以满足无量佛所久值的善根!

【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

即身成佛义曰:“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加持”简单讲,就是佛以他的能力功德加于众生,摄持众生。能“加”的是一切诸佛,我们书写此经就是“持”。这句是说,书写此经,就可以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守护忆念。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念佛能得一切诸佛的护念,书写此经也可以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下面“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是形容极爱护之意。诸佛对写经人的加持护念,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就像慈母爱护自己的幼子一样。大家都知道,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佛加持我们也是一样啊,就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的:“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书写此经的利益!

再看下面的经文:【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

这一段是讲“读诵”此经所的到的利益。我们修行此经的方法,不仅可以书写,也可以读诵,这也是佛在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啊!【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从时间上说三世,实际上十方也包括在里面了,因为十方诸佛不是过去的佛,就是现在的佛,所以“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包括在内。我们能够读诵背诵此经,就等于读诵背诵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对着经本叫“读”,离开经本叫“诵”,确实有很多人对于此经有极大的信心,每天都度很多遍,早已经能背诵了,我们看到很欢喜,随喜功德。读诵经典有读诵经典的方法。读经前要洗手漱口,清净三业。我们读经时,不要分别经文是什么意思,只管字句分明,老实念下去,这就是在修行,修清净心,修戒定慧!读经时,要端身正坐、口念经文、心专注在经文中,如此身口意三业自然不造作恶业,经是佛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如此即是众善奉行,这就是戒;专注经文,不打妄想就是定;读经时字字句句了了分明,这就是慧,所以读经就是修行戒定慧。如果一路分别,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是什么意思,戒定慧三学就没有了,心也不能清净了,我们要懂得正确的读经方法。至于想了解经文的意思,要在读经之外,找时间看祖师大德对经文的注解。“经”有“涌泉”的意思,就是说经典的义理太深了,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不是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若不看注解,我们理解的就很浅,甚至错解经文,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就是这个意思。像我们常读的《佛说阿弥陀经》,大家以为很浅,就是讲极乐世界怎么好,当我们看了藕益大师的要解以后,才知道字字句句都是很深的啊,远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把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读经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印光大师说:【“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註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我们要依祖师的教导如理如法的恭敬诵经,就能得到无边的利益!

【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

这是讲,由于读诵此经的缘故,一切的诸佛如来都来加持我们。“如来、应、正等觉”这是佛十号中的简称,佛的十种名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这十号是诸佛的通号,若要广说,义理很深,我们略提一下,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应供:为世间福田,应受世间供养。正遍知: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明行足:三明、五行悉皆满足,即福慧具足。善逝:妙往,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世间解:世出世间法无不了解。无上士:最高觉悟的人。调御丈夫:调御众生使入正道。天人师:人天的老师。佛:觉行圆满的圣者。世尊:觉行圆满,为世所尊。

以上对佛十号略解释几字,此处“如来、应、等正觉”即是“如来,应供,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的别称。由于读诵此经,一切诸佛,【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这是说加持的相状,从空间形象上说,侧塞无隙,就像胡麻子一样,重重叠叠的到来,真是“百重千重,团团围绕”;从时间上说“昼夜”,没有间断。“现身”,佛有三身,法身无相可见,这里指的是报化身,主要是说化身。我们或许要疑惑,既然佛现身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这都是我们凡夫业障的缘故,佛现身我们也看不到。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千江有水千江映,如果水是浑浊的,就现不出来了。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的诵经,念到心清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佛在加持我们,就像智者大师读《法华经》入定见到灵山法会一样。确实有些人诵经很精进,在静坐或者做梦的时候,都看到过这个景象。其实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部分,是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实际的情况就是经典上所说的景象。我们要相信,这是佛眼亲见的境界,即使看不到,诸佛也在加持我们。另外,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正见,经典密咒就是诸佛的一种化现,麦彭仁波说:“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其实经典也是。所以读经时,能够字字分明,就是见诸佛!

【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

这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如同无数的恒河沙一样。“恒沙”就是印度恒河的沙子。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此河阔四十里,沙子很多,就像细面一样,佛在其它很多经典上都用恒河沙做比喻来形容数量的多。下面是佛眼看到的加持之相“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前面集聚的无量诸佛还没有离去,后面就有无量诸佛群集到来,在极短的时间,相继推迁,回转又来加持,“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就像细沙在水流中急速的旋转不能停止一样,回去又来了。看到这里,我们应当生起欢喜心与信心,努力的读诵经典!

【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这一段是讲“供养”此经的利益!一方面,我们能够依照经典的教导去修行就是对经典最好的供养;另一方面,经典虽是纸墨,但所说的是佛法,若对经典能够恭敬供养,则能获得无穷的福报!所以古大德,在读经写经时都特别的恭敬,甚至有以香华散在经典周围来顶礼的,这些也都是供养啊。【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香华、涂香、华鬘、衣服”这是列举供养之具,“微妙严具”是总说,不仅上面所说供具,只要是微妙庄严的供养之具都可以来供养此经。供养功德的大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供养的对境,如果对境是殊胜的福田,那么所得到的福就广大无边。好比我们种的种子一样,若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则果实一定很多。二是供养的供具,若供养的供具微妙美好,则获福大;三是供养的发心,若心恭敬,心量广大则所得的福就广大无边,存心尤为重要,所谓“福田*心耕”“福由心生”。我们看这一段经文,“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从这些供具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供养的存心是很恭敬的。香华,就是有香味的鲜花;涂香,就是香水一类可以涂在身上散发香气的东西;华鬘,就是戴在颈上或身上的花环;衣服,就是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很多人到寺院也给佛菩萨做衣服披在身上。其实佛菩萨不需要这些东西,经典也不需要。我们能以像这些一样的“微妙严具”,比如还有装经典的精美盒子,盖经典的精美的布等,来供养经典,表明对此经的恭敬心是很大的。【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不是具体, 的数字,而是说无量无边。此经有诸佛果地的功德,所以供养此经,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供具也就相当于是天上的香华、衣服等微妙的庄严之具,这些供具也就相当于是“七宝”所成。七宝,在《佛说阿弥陀经》上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其它不同的经典,所列的七宝都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很珍贵的。并且这些供具的数量也就相当于是“积如须弥”。须弥,就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绕须弥山腰而行,四大天王天也在须弥山腰四面,须弥山顶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东胜神州、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庐洲,我们地球是南瞻部洲。关于佛教的宇宙观,大家可以多看看《长阿含经》,阿含经的十八卷到二十二卷都是《世记经》。

由于供养此经,那么供具也变得很殊胜;供养的也是一切诸佛;并且供养的是恭敬心,三个方面都很殊胜,由此所生的福无量无边,“种植善根,亦复如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公案,以一朵小花或者什么东西供养三宝,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像前面讲的迦叶尊者给佛装金身,还有阿那律供养辟支佛等,这样的公案太多了。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供养此经就相当于供养一切的佛,阿那律供养一位辟支佛的功德都不可思议了,更何况佛是最圆满殊胜的福田,并且供养的不只是一尊佛,而是无量无边的佛,供具也变得那么殊胜。由此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议啊,很快就能圆满福慧资粮。我们若能再发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把诵经、书写经典、供养经典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那么我们必定能快速的成就佛道!

再看下面:【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是说已,各怀希奇,互相谓言:“奇哉威德!是朽土聚,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

此时,与会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佛说法后,都感到非常的稀有奇特,他们互相说:“这样的威德太奇妙了,这个朽坏的土堆,因为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所以才有这样的神妙变化!“各怀希奇”每个大众都觉得稀奇。佛每次的讲法,都有无量无边的龙天护法护持,这次他们都觉得稀奇,可见像这样殊胜的法要在以前佛也不是经常宣讲,此法是佛一代时教中特别殊胜的法门!“奇哉威德”是天龙八部的赞叹之词;“是朽土聚”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所见的境界;“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的想法。实际上,塔就是代表的十方诸佛,自然有这样的奇妙威德,不是说佛加持才有,不加持就没有。龙天护法等这样的言说,或许是有疑惑,或许就是为了解除我们的疑惑,为了代我们请法,才方便示现这样说的!

【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七宝塔现为土聚?”】金刚手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原因,这个七宝塔现在变为土堆了呢?”“是七宝塔”为金刚手菩萨所见真实境界;“现为土聚”这是一般大众所见之相。金刚手菩萨没有任何疑惑,为解除大众心中疑惑,而向佛请法。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

佛告诉金刚手菩萨,实际上是在告诉与会的大众与我们,“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这是佛眼所看到的真实之相,不是土堆。同样的境界,由于众生的业报不同,所看到的也不同。比如水,我们人看到的是水;有些鬼道众生看到的就是脓血;鱼看到的就像我们看到的空气一样;而天人看到的是琉璃。还有,在佛住世时,有人见佛就是一个平常的比丘模样;有人见佛是丈六金身;有人看到佛是无量的相好。到底哪个正确呢?这只是众生业报有差别,所以见的境界就不同。而佛是断除了一切的烦恼,所见的就是诸法的实相。这里也是,我们看到的是土堆,那只是我们见的妄相而已;佛看到的是真实之相,是殊胜微妙的大宝塔。

【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不是宝塔的形象呢?也就是上面金刚手菩萨问的“何因缘故”?就是因为我们众生业果陋劣的缘故,所以塔就隐蔽看不到了。“业果”就是行业果报。我们行的恶法,造的恶业越来越多,总与十恶相应,果报自自然然就很不好。能感的是我们的心,所感的是境界。我们众生恶业多,所以即使是宝塔,我们也看不到,塔就“隐蔽不现”了。就像现在很多的佛教圣地,实际上有很多的佛菩萨,朝山的人有很多都看不到;而诚心诚意的往往能看到,就是这个道理啊!

【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虽然塔已经隐蔽看不到了,但如来的全身没有毁坏,岂有如来的金刚藏身坏的道理?“如来全身”是指佛的法、报、化三身,我们知道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所谓“何其自性本不生灭”;报身是有始无终的,也不会坏灭;而化身却是会坏灭的。为什么这里说“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呢?其实,佛的应化身也没有坏灭,只是众生的机缘感召而现的生灭相,也就是上面说的“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其实在佛看来一切法本不生灭,像“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的意思,“一切事”就是山河大地,男女老少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生灭的啊,为什么说不生灭呢?这都是佛境界,如同《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就是说一切万法,山河大地等,“住法位”就是说都是我们佛性所显现的,我们的佛性不生不灭,所以万法也就不生不灭,化身也不生灭,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还很难体会,我们要好好修行,等到大彻大悟后,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来金刚藏身”,金刚是比喻坚固的意思,金刚藏就是我们的佛性本不生灭,究竟坚固;同时金刚藏身也就是佛的三身本不生灭,这都是佛境界啊,不是我们的妄想境界,佛的金刚藏身是不会坏灭的!

【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这一段世尊把佛法隐没的原因和诸佛流泪的原因说出来了。“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前面我们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法运,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万两千年。这里佛说,我入灭以后,“后世末法”,主要是指末法时期,我们早已是末法时期了,是“逼迫之时”,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五浊恶世”,劫浊,就是种种浊法,也就是后面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汇集的这样一个时代;见浊,就是种种的邪见增盛;烦恼浊,就是种种的烦恼乱动;众生浊,众生心邪见烦恼增盛,身体也很陋劣,苦报加剧;命浊,寿命短促。我们就是被这些烦恼逼迫身心啊,所以叫“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因为众生有种种的烦恼逼迫身心,所以就去做一些“非法”的事,就是不能与佛教导的五戒十善等相应的事,也就是种种的恶法。现在确实如此啊,众生恶业杀生等都特别严重,与佛所说的是一样。“应堕地狱”,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既然早那么重的恶业,肯定是要堕落到地狱的。佛在这里不说“三恶道”,而直接说“地狱”,确实都是造的极重恶业,是地狱因啊。“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智慧明灯,是众生离苦得乐的慈航,但众生迷惑颠倒,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乐于恶法,根本都不归信三宝,也不种植善根,不去行善法。现在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与佛说的完全一样,大家仔细观察就知道了。“为是因缘,佛法当隐”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佛法就隐没了。不是佛不慈悲,而是我们对不起佛法啊。即使是经典都在,但众生业障重,根本不看,现在很多学佛人家里都有许多的经典,你看多少呢?人都随顺自己的烦恼造恶业去了,经典没有人来学啦,所以佛法就慢慢隐没了。其实,佛法根本就没有正末之分,而是由于众生的缘故,才说末法。我们今天虽然生在这样的末法时期,但若能依法而行,现在就是正法!

【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虽然像上面说的这样,但此宝塔是坚固不灭的,有一切诸佛如来的威神力加持。这也是佛对宝箧印塔的授记,塔是坚固不灭的。再看下面:【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众生没有智慧,被“惑障”所覆蔽。我们众生有三障:烦恼障,就是指贪欲嗔恚愚痴等烦恼;业障,就是五逆十恶之业;报障,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这些都障碍我们修行正道。“惑障”主要是指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众生由于被惑障的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只是白白的浪费珍宝,不知道用珍宝,太愚痴了!“珍宝”就是指的宝箧印经法,广指佛的一切经典,我们不知道用啊,不知道如法修行啊,白白的浪费了无上的法宝!再讲的深一些,“珍宝”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一个大宝藏,“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我们却不认识他,不守自性,背觉向尘,就是“徒朽珍宝,不知采用”。像《法华经》上的比喻一样:“有一个人,到了他的亲友家中,醉酒而卧。这个时候他的亲友有事外出,就把一颗无价的宝珠放在了他的衣服里,但他不知道。等他醒来后,不见自己的亲友,就远走他国,为了生活,历尽艰难。后来他的亲友见到他就说:“你怎么为了生活这么辛苦呢,我以前把一颗无价的宝珠放在了你的衣服里,你怎么不知道呢,你现在可以把它拿出来用,就会无所缺乏了。”这个衣里明珠就是我们的佛性啊,我们要背尘向觉,好好修行啊,不要“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佛看到我们愚痴颠倒,受轮回之苦,所以一切的佛都为我们流泪。这是佛把前面流泪的原因说出来啦,我们要体会佛的慈悲心,努力修行,以宝箧印经法自利利他,则诸佛欢喜!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九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请看经文:【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

这一段是讲此经有装藏开光的作用!开光,就是佛菩萨像落成之后,举行开光仪轨而供奉。在开光的时候,有时也把一些经咒等圣物装进佛像里,这就是装藏。至于装藏的的东西,有些也用金银珠宝、五谷等。印光大师说过:“大乘经咒安于藏中则有益,余均俗派。”所以若用经咒等圣物是最好的装藏。

至于开光,也有很深的表法意义,是开启我们的智慧之光!在开光仪式中,用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要拂去我们心地上的垢尘;然后用镜子照佛像,表垢除净显,要我们明心见性;用笔点向佛眼,眼睛代表智慧,这是表要开发我们内在的智慧。另外,我们看到佛菩萨像,就要懂得佛菩萨像所代表的意义,这就是佛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光!比如我们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肚皮特别大,代表大肚能容;脸始终是笑呵呵的,代表欢喜,代表有礼貌。这个形象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懂得包容,要对一切人有礼貌,要欢喜。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眼代表能观察到众生的需要,千手代表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就是要提醒自己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心要慈悲,去帮助别人。我们只有真正懂得佛菩萨形象的意义,依照这个道理去做,才是真正的开光,开启了智慧之光!

现在很多人偏在一边,有的只是注重仪轨,不懂得佛菩萨像表法的意义。如果你不去断恶修善,经常做坏事,即使你每天拜开光的佛像,你也不能平安,因为你没有依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

另外,我们要知道,佛像、塔当中装藏与不装藏还是有区别的!世间上也有各类塔形建筑物,但那只是一般的建筑物而已,没有三宝的功德,围绕它也就是散步而已。但如果塔当中能装入佛教的经咒,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绕塔、礼拜塔、乃至见到塔等等,都可以灭罪生福,为将来的得度成佛种下善根!如果能装入宝箧印经、咒,那么塔就会成为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宝塔,是最圆满的开光!佛菩萨像本身就是很殊胜的对境,礼拜供养都有无量的功德,但如果装入此经,佛像就不仅仅是佛像了,下面的经文都会讲到,经文都是佛的真实之语,我们要信受啊!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复次,佛告金刚手言”:佛又告诉金刚手菩萨,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如果有众生能书写此经把经安置在塔中,“众生”,不仅仅是我们人,其它的众生都可以。这一句是佛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的修持此法,也是劝我们要这样行持!“置塔中者”安置在塔中,说到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注意的事项。诺那祖师说:【人之姓名不宜装入佛脏内,如将经书装脏时,亦要将经上之人名剪除,因拜佛之人很多,即喇嘛活佛亦礼拜佛像,如人名装在脏内,则受人礼拜,本人便有折福不吉祥之事。】【塔内所藏经咒,不可上下倒置,如倒置则易发生争斗之感应。】【一切人名不可刊在塔上,恐受人礼拜围绕,本人折福,发生不吉祥之事,最好建塔人之姓名,可在一旁另建一碑,以为纪念。】由诺那祖师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佛像佛塔,要装藏的经典上都不要写人的名字;装藏中的经典不可以倒放;前面也提过,书写的经典一定要工整。如果我们是用纸书写的话,尽量要密封好,恐怕周围的环境比较潮湿,不利于经典的长时间的保存。其实,世间的万物都是成、住、坏、空的,经典将来也会由于时间的关系而破损,但我们现在能尽量做到完善的保存就好。像现在很多发心建塔的菩萨们,他们用心都很周到,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工序,保证了经典能长时间的保存,我们随喜功德!

再看下面的经文:【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

“窣都婆”,是塔梵文的音译,之所以不翻译,是有深义的。因为佛像、佛经和佛塔分别表佛的身、语、意,所以“窣都婆”浅讲就是佛塔,深一点讲就是代表诸佛的意。

这是说把宝箧印经装入塔内后的不可思议之事,塔就成为了一切诸佛如来金刚藏塔,也是一切如来心咒秘密加持的宝塔,也是一切如来宝塔,也是一切如来佛顶佛眼宝塔,塔就有一切诸佛如来的威神力守护。又“金刚藏”代表诸佛的法身,因为法身不生不灭,常用金刚来比喻;“陀罗尼心秘密”代表诸佛的报身,诸佛因地广修六度,所以果地圆满,成佛后的心咒就有佛果地所有的功德,所以心咒就是六度圆满后的果报,代表报身;“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代表诸佛无量的化身。“佛顶佛眼”,顶是最高,眼最重要,所以佛顶佛眼就代表殊胜至极。所以宝塔有诸佛所有的殊胜功德,宝塔就是诸佛,自然有诸佛威神力守护,这都是由于经典装进塔内的原因啊,所以我们也要如是随学!

【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其窣都婆,伞盖罗网,轮橖露盘,德字铃铎,楹础基阶,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由经威力,自为七宝。一切如来于此经典加其威力,以诚实言不断加持。】

“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不仅是塔中可以安置此经,而且佛像中也可以安置此经。若佛像中有此经,则“其像即为七宝所成”,从表面上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佛眼看到的却是七宝所成,不再是平时看到的瓷、铜的质料。并且可以“灵验应心,无愿不满”,我们心中所有愿望,当然是指善愿,都可以应心满足。一般我们都知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什么都可以得到,但要如理如法的求,自己要依照佛的教导去种因就能得果。比如,你想求得财富,一定要财布施;想求得聪明智慧,一定要法布施;想求得健康长寿,一定要无畏布施,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佛法当中,我们在很多经典都可以看到,你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等等,你所得的利益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念佛菩萨,佛菩萨加持得来的,黄念祖老居士在讲《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时候就提到:“我们可以直接享受观世音菩萨所赐的果实。他成就了,他有这个大的愿力。我们只要是称其名号,你求大涅槃就得大涅槃。我常打比方,现在不需要你去开荒、锄草、种植、除害、施肥,直到收成。这个成熟的果实大苹果,摆在你面前了。只需要你吃了。”这就是果地法门的利益,念佛法门也是果地法门,有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若我们自己修,那是“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不要说我们的水平,就是阿罗汉*他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到极乐世界。为什么我们能往生呢?那是因为佛愿力加持的缘故。此法也是如此,你只要如法行持就可以了,这些功德都是佛已经成就的,自然能“灵验应心,无愿不满”。不过果地法门也离不开因果,不过是以佛果地的功德为我们修行的因,就像念佛一样“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是因果同时啊,这就是果地法门的殊胜之处!

【其窣都婆,伞盖罗网,轮橖露盘,德字铃铎,楹础基阶,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由经威力,自为七宝】“伞盖”,就是庄严宝塔上面的像伞一类的盖;“罗网”,连缀众宝珠所作之网。即仿佛土、天界等皆有众宝庄严之罗网,故用以庄严佛殿或悬挂于佛像上,作为庄严物或供养物;“轮橖”,即塔上持露盘的柱杆;“露盘”,即塔之平头上所立之轮盘形建筑物;德字:也有经典是“德宇”,应该是“字”,就是佛胸前的“卍”,叫吉祥海云相;“铃铎”:乐器名,也叫做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这些“铃铎”,各为“铃”的一种,都是用金、铜、铁等金属所制造的;“楹”,堂前的柱子,“楹础”:楹柱下的石墩;“基阶”:建筑物的基础和台阶。这塔上的所有,“随力所办”,随自己的能力来置办,若资财富足就做的好些,若能力有限即随力的做,“或土或木,若石若砖”,不管塔是土、木、石头、砖头都可以,“由经威力,自为七宝”,由于经典的威神力加持,都是七宝所成的。“一切如来于此经典加其威力,以诚实言不断加持”一切的诸佛都对经典加持他们的威神力。“以诚实言”,佛就是真语者、实语者,为什么还说“诚实言”呢?因为这样的功德境界,是佛亲眼所见,我们一般人看不到,很容易怀疑,所以佛为了大家能生起信心,所以说“以诚实言”,“不断加持”加持是恒常如此的,没有间断的!

【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

这一段是讲宝塔灭罪的功德!“有情”就是指有情识的众生,不仅是人,乃至于畜生、六道众生都包括在内,能只要对宝箧印塔,做一香一花这样很少的礼拜供养,那么就会“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我们都知道,以至诚心念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这里,礼拜供养宝箧印塔也能如此,可见此塔灭罪的功德很大!“八十亿劫”,“亿”在古代有十万为亿,千万为亿,现在是万万为亿。“劫”,一大劫有四中劫,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是从人类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就是一小劫。有人算过,一小劫是1680万年,一大劫是13.44亿年。经典上也有用“劫石”来计算“劫”的,一块方圆四十里的大石头,天人每过百年下来一次,用天人非常细软的衣服在石头上拂一次,等到把石头磨完这是一劫,也有说五百年下来一次等等,总之都是形容极长的时间。我们想想,那么长时间的罪都能灭掉,并且是“生死重罪”,让我们轮回六道生死的罪业,不仅仅是恶业,可见功德的殊胜!我们也不要以为,拜一拜塔或者念一念佛我们的罪就都消完了。我们是从无量劫来,所造的业也是无量无边的,所灭的罪很多,但并没有完全清净,像藕益大师在《要解》中说:“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所以,我们知道法的殊胜,也要好好的修行,不可以懈怠啊!说到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忏悔的方法。

忏悔在我们任何宗派的修学中都很重要,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就佛道,就是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业障。所以整个佛法的修行过程,也可以说是忏悔业障的过程,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这就是业障,等破了这品无明,那就是究竟的成佛了。所以《普贤菩萨行愿品》上说:“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忏悔都没有穷尽,更何况是我们一切众生呢?

我们现在很多人实在是不懂得忏悔,一般只知道我以后不要再做错事就好了,要不二过。可是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不久又做错事,又忏悔。总这样的反复,时间长了以后,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完整的理论与方法,那么如法的忏悔,业障自然能消除。忏悔业障要具足四力: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如果四力具足则可以重业变轻,轻业完全清净。首先是依止力,就是依止三宝,外依止力就是指佛菩萨,内依止力就是自己的皈依发心,总之,依止力是皈依三宝,忆念三宝,诚心祈祷三宝以清净罪障,这就如同人不小心服毒药后,需要找医生治疗。二是破恶力,应对自己所造的罪业生起后悔心,发露忏悔,不要覆藏。如果没有强烈的后悔心,只是口头上忏悔,罪业不能得以清净,这就像不小心吃毒药的人想把毒药吐出来一样。三是恢复力,发愿从今以后再也不造罪业,就像服毒药的人发誓再也不愿意吃毒药一样。四是对治力,指尽力行持善行以对治所造恶业,包括诵经、念咒、念佛、回向、随喜、证悟空性等,就像服毒药的人需要药物治疗一样。

我们一般人说的“不二过”只是四力当中的“恢复力”,还不全面,我们要清楚忏悔完整的理论。若只是其中一个力量,恐怕不能清净罪业。下面说一个公案来说明这点:【佛在世的时候,有批商人前往他国经商,他们带了一只狗。中途商人们累了,然后就地休息。狗趁人不注意,便去偷商人的肉,结果被众人发觉,狗遭受一顿猛打,脚被打断,最后被弃于旷野之中。当时舍利弗以天眼看见此狗奄奄一息。尊者随即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得食之后,立即飞临狗的地方,慈悲的将所得之食喂与狗吃,然后舍利弗就为它说法,不久狗便命终转生为人。后来阿难尊者问佛:这狗往昔造了什么恶业,导致今生堕落为狗。佛告阿难:过去迦叶佛时,有众比丘聚会一处,其中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梵呗唱赞十分善巧,人皆爱听。另一老比丘,音声浊钝,不能经呗,每每出声自娱自乐,但此老比丘,实是沙门功德圆满具足的圣者罗汉。当时年少的妙音比丘,见老沙门音声浊钝,自恃傲慢,就呵斥道:“长老出声真象狗吠。”等他骂完,老比丘便喝道:“你认识我吗?”年少比丘回答:“怎么不认识?你不就是迦叶佛时的比丘吗?”上座点醒他:“我已成就阿罗汉道。沙门仪式,悉皆具足!”年少比丘一闻此言,顿时心惊毛竖、惶恐自责,随即近前忏悔过失。当时老比丘接受了他的忏悔。因为这一恶口的罪业,年少比丘在此后的五百世中,常受狗身,饱尝痛苦。】这样的公案在《百业经》和其它的经典上有很多,为什么他忏悔了还五百世做狗呢?晋美彭措上师说:“他们仅是生后悔心,只具足四对治力中的一个,余三种对治力都不具足,但造的业又重,那么肯定受报。”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啊,一定要好好的忏悔才可以。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也曾开示说:“无始以来我们肯定造了恶业,故我们应当猛厉忏悔。消尽恶业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发起一个度化众生的无畏菩提心,可以消尽业障;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轮回涅槃取舍,可以消尽业障;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欲忏清罪业,当以此四窍诀勤修。”

这都是大成就者的殊胜教言,我们一定要记住。第一种发菩提心,我们前面也讲过了匝哦之女的公案,他一念的心就脱离地狱升到天道。还有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经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他,于是对其生起极大悲心。他告诉狱卒:“放了他吧,我来帮他拉。”狱卒特别生气,边用铁锤打他边说:“众生的业力必须由自己承受,谁能代替?”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三天。这样的公案还有很多,都说明菩提心有消除业障的殊胜功德!

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轮回涅槃取舍,可以消尽业障。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理忏,就是观察实相忏悔,即过去、现在所作一切罪业皆由心起,若了知自心本性空寂,则一切罪福相亦皆空寂,如是观察实相理以灭罪称理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了则业障本来空”这都是说的实相忏。我们也要清楚,理忏不是明白一点道理就行的,需要一定的证悟,我们一般人很难做到。

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金刚萨垛世尊在因地时曾发下大愿:“愿我证得无上佛果时,如果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三昧耶誓言,一旦他们能听到我的名号,对我有虔信,念诵咒王百字明,则一切罪障清除无余,此愿不成,我终不证得无上菩提。愿我住于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净!”现金刚萨垛世尊早已在东方琉璃刹土中成佛,故他所发的愿也早已成就。若能具足四对治力修金刚萨垛法,则能消除业障!

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念佛求生净土是非常殊胜的法门,利益是无量无边的,这里说灭罪也用念佛的方法。还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观无量寿佛经》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清朝的慈云灌顶法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业障深重的人,所有一切忏悔法都忏不掉的业障,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彻底忏除,那就是念佛。由此可知,念佛功德确实不可思议,不仅能往生快速成佛,也能除灭重罪!

当然,忏悔还有很多不同的分法,有事忏与理忏。还可以分为作法忏悔,取相忏悔,无生忏悔。其中,作法忏悔与取相忏悔属事忏,无生忏悔则理忏。事忏,又云随事分别忏悔,以身礼拜瞻敬,口则称唱赞诵,意则存想圣容!披露过去、现在三业所作之罪。作法忏悔,略称作法忏,就是依戒律的作法而行忏悔;取相忏悔,略称取相忏,又作观相忏悔,即观想佛之相好等,以为除罪之忏悔。理忏我们前面提过了,在这里把忏悔的方法给大家略微做一个介绍,希望大家能如理如法的行持!

由“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此塔是殊胜的依止对境,能灭重罪,并且可以“生免灾殃,死生佛家”,我们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灾殃,都是由于过去生恶业的感召,今依止宝箧印塔除灭了重罪,则可以免除灾殃!或许我们要问,我每天也拜塔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呢?要知道我们的恶业,真像《普贤菩萨行愿品》上说的:“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塔绝对是殊胜,你礼拜供养也绝对能灭罪等等,这都是说善法的功德!但你能不能完全相应,还要看我们的心,像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然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而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由祖师的开示,我们知道,心若能与道相应,则可以转变业力;若是随自己的烦恼习气,则还是被业所转。此段经文是佛金口所说,绝对真实可信,你在礼拜供养宝箧印塔时,即是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即灭重罪,也免除了灾殃,将来必定能生佛家,这讲的都是此塔的功德!若我们的心与烦恼习气合,造作恶业,善法功德虽大,但我们存心不能相应,还是要随业力流转的,我们要明白道理啊!由这段经文知道此法功德大,所以要好好修持,千万不要发颠倒心!再看下面“死生佛家”,就是命终以后,可以往生到诸佛的净土。由这句可以知道,此法不仅是现世“生免灾殃”的世间安乐,同时也是出世间往生净土的安乐,真是能满一切愿!

再继续看下面:【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狱门,开菩提路。】

“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地藏经》上说:【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应堕阿鼻地狱”就是造了无间地狱的恶因,所以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什么样的因应该堕无间地狱呢?《地藏经》上又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这一段经文是说,如果有人造了无间地狱的恶因,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但他能够对宝箧印塔做一个礼拜,或者一右绕宝箧印塔,那么这个人就会“塞地狱门”,不会再堕落到无间地狱去了,可见此塔确实能灭重罪,并且还会“开菩提路”,就是入于正觉的佛道路来修行,此塔确实太殊胜了!这段经文很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应该堕落地狱的众生,只要念佛,不仅不用堕地狱,而且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修行成佛。这是藉最下之机,彰显最殊胜的大法啊,与我们这里的经文完全相应,此宝箧印法与念佛同是最殊胜圆顿的法门,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修持流通!

【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亦无药*、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

“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不仅是宝塔,宝塔的形象也可以,所以我们印了很多宝箧印塔的卡片与大家结缘,可以随身戴在上衣口袋里,可以供在佛堂,可以挂在车上等等,让别人看到都可以种善根。塔和形象就是代表一切的诸佛,所以塔和形象所在的地方,就有一切诸佛如来的威神力守护。那么所在地就没有灾难,下面是举例来说,“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这是讲天气的自然灾害都可以消除了。我们要问为什么那么殊胜呢?要知道“境随心转”,周围的环境与我们的心是有很大关系的。若人人心地清净善良,则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好;若人心不善,环境就会变坏,灾难也很多。若贪心重则容易引起水灾;嗔恨心容易感召火灾;愚痴容易感召风灾;恭高我慢脾气大等容易引起地震等灾害。而圣人断除烦恼,心地清净慈悲,所以有圣者在的地方,环境自然清净祥和,没有灾难。像近代的宣化上人曾对广钦老和尚说过:“我要现在所住的三藩市不地震,就不地震,不是地不会动,而是我能使之不动。以前我在香港,飓风要来,我能使之在二十英里外不来。”宣化上人是得道高僧,心清净慈悲,能转变环境。这个道理,已经被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对一杯水上说赞美的话,贴上赞美的标签,显微镜下观察水的结晶就很漂亮;贴上难听的话,水的结晶就很难看。其实不仅是水,周围的环境也都是如此啊,随我们的心转变。佛是最圆满的圣者,心最清净慈悲,宝塔代表一切佛,有一切佛威神力的守护,所以塔和形象在的地方就没有灾难,并且会很好。【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伤】;“蚖蝮”是同一类的毒蛇,也称虺。蚖,身长一尺多,头扁眼大,体色与泥土差不多,牙齿咬人,随时有毒素流出,被咬到很容易丧命。蝮,是蟒蛇的一类,身体两尺多,头三角形,颈项很细,鼻子反钩,全身灰暗色,有毒牙,人被咬也会丧命。这一段都是讲的有毒的动物,只要宝箧印塔在,就不会被这些毒物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野干”是一种比黄鼠狼大比狐狸小的动物,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晚鸣叫,声音像狼。“蜂虿”就是“蜂”和“虿”,都是有毒刺的螫虫。虿,是蝎子一类的毒虫,蜂虿有毒。这是说,有宝箧印塔的地方也不被此类猛兽蜂虿等伤害。【亦无药*、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药*前面解释过了,“罗刹”是食人血肉的恶鬼;“部多那”也是一种鬼,《慧苑音译》下曰“从父母生者,名夜*。化生者,名部多。”;“毗舍遮”意译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癫狂鬼、吸血鬼;“魑魅、魍魉”,均为鬼神之名,也有说是山妖水怪之类;“癫痫”是一种病,但在这里,前面所说的都是各类的鬼,所以这个“癫痫”不仅仅是指的病,也是指行癫痫病的鬼。这一段是说有宝箧印塔的地方,就不会有这些恶鬼怪的恐怖之事。【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这一段是讲没有各种疾病传染的危害,下面“寒热诸病”就是从患者的症状上来说的;“疬”,瘰疬,病名,如:疬疡(汗斑,由一种霉菌引起的皮肤病)“瘘”中医指颈部生疮,久而不愈,常出浓水;“痈疽”就是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疮疣”就是机体表面的赘生物,在唐·李翱·《解江灵》上有:“疮疣生心,洗刮不落。”“疥癞”:就是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这一段是说有宝箧印塔的地方也没有各种的病传染,这都是宝箧印塔的加持力!

【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如果有人只是暂时看到了宝箧印塔,就能除灭一切的灾难,“一切灾难”就是指上面所举的例子,还有下面所说。

【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六畜”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童子童女”,此处就是指小孩子;“疫疠”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宝箧印塔所在的地方,大人小孩六畜等都没有严重的传染病,并且“不为横死非命所夭”,“横死”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提到大横有九种:【或有众生。得病非重。然无医药及看病人。或复医人疗治失所非时而死。是为初横。第二横者。王法所杀。第三横者。游猎放逸淫醉无度。为诸非人害其魂魄。第四横者。为火所烧。第五横者。为水所溺。第六横者。入狮子虎豹诸恶兽中。第七横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因此致死。第八横者。厌祷毒药起尸鬼等之所损害。第九横者。投岩取死。是名如来略说大横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非命”就是遭到祸害而死亡。有宝箧印塔的地方不会遭打横死非命的事情。【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厌魅咒诅,不能得便。】这几段经文很像《普门品》上的经文,从字面上看也都很简单,不用太多解释。但我们要说的是,这些都是说的宝箧印塔的功德,我们要好好的修学,与法能相应才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些经文就简单提到这里,我们再看下面:

【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

上面所说的都是避免各种各样的灾害,这一段是说的善神护佑等吉祥之事。“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四大天王有很多的眷属,像韦陀菩萨就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大神将之一,位居三十二神将之首。但他是菩萨示现的天大将军身,这无量无边的护法善神都来昼夜守护。“二十八部大药*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药师经》上提到十二药*大将,其它的地方还有十六药*将,我们这里是指一切的大药*将都来守护;“日月五星,幢云彗星”,五星,就是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楞严经》中提到:“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这八大恶星是上面五星和罗睺星、计都星、彗星。这句经文是说,这些日月五星幢云彗星等都来昼夜守护,所以凡是宝箧印塔在的地方都很吉祥!“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也有一切的龙王都来护持宝塔,龙王都来了,一切的龙族也会来护持,能够顺时的下雨,什么叫“顺时”呢?就是该下的时候就下,比如天气旱就该下雨。不该下的时候就不下,所以叫“顺时”。“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天”就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天,当然包括忉利天。“三时”,佛世时,印度分为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这里“三时”不是六时中的三时,而是指早中晚,同于六时。这些诸天三时下来也是为了供养宝箧印塔。“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诸仙”,在《楞严经》上提到仙的种类共有十种: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天、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绝行仙。这十类仙也修道,只是不能依不生不灭的根性来修,想固守色身,是用妄心修养生之道,所以成为仙。这里我们看到诸仙也都来赞叹、歌咏、旋绕、礼谢、瞻仰宝箧印塔,因为这些仙也有神通,能看到宝塔一部分的殊胜微妙,不像我们凡夫看不到。这样,他们很快就能蒙宝箧印塔的加持,入于正道来修,将来也能成就佛道!“释提桓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这里特别提到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和很多的天女也来供养宝塔,天人也有神通啊,能看到宝塔的一些微妙处,他们也依宝箧印塔修福。“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宝塔在的地方就有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有这样的不可思议功德,因为把经典装进塔中,所以塔才会有如此的不可思议功德之事啊!

【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为七宝。其塔四方如来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宫之中。塔所串峙,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

这一段就提到,不仅是经典,把宝箧印咒安置塔中,也会有不可思议的微妙之事。“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这一句是说把宝箧印神咒安置塔里面,这一句前后连贯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若前面连贯起来则是【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然后是【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或者【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这两种都都可以,我们也不要那么钻牛角尖。总之,塔是土、木、石头、金、银、铅什么材料都可以,用什么材料写神咒也可以。只要塔中装了宝箧印神咒,那么“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为七宝”。这一段和上面装经文是一样的,我们就不解释了。再看下面“其塔四方如来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塔四方的如来形象,也因为神咒的原因,一切的诸佛如来也都坚住护持,昼夜都不会离去。这一句是说,由于神咒加持,不仅是塔有诸佛的护持;就是塔四方如来的形象,也有诸佛的护持。若如来形象是刻在塔上的,那么守护宝塔也就守护了如来形象;若如来形象是放在塔周围的,那么一样有诸佛的护持,这样解释比较全面!【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宫之中】“阿迦尼吒”是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就是色究竟天。这句是说,七宝塔全身舍利的微妙宝藏,因为神咒的威力而拔擢耸立,高到色究竟天的天宫当中。其实宝塔代表诸佛,是遍一切处的。说高到色究竟天,那是因为色界还有形色,所以佛方便说高到色究竟天。下面经文还有“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确实宝塔功德不可思议!“塔所串峙,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塔所穿过的一切天界,其中的天人都来瞻仰、守卫、供养宝塔,昼夜都不间断。

【金刚手言:“何因缘故,此法如是殊胜功德”?】金刚手菩萨说:“是什么原因,此法有如此的殊胜功德?”金刚手菩萨早已了知,只是想请佛说出宝箧印陀罗尼,代大众请法,才这样来问的。

【佛言:当知以此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故。】

佛说:“应当知道,这都是因为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的缘故。”

【金刚手言:“唯愿如来哀愍我等,说是陀罗尼。”】

金刚手菩萨说:“惟愿如来能够哀愍我们,说宝箧印陀罗尼。能说宝箧印法的是佛,能祈请的是金刚手菩萨,可见此法全体是佛境界,大众不懂得请法,所以佛与金刚手菩萨慈悲示现一问一答,说出诸佛心髓宝箧印陀罗尼!

【佛言:“谛听!思念莫忘!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谛听”,就是仔细听,佛都让仔细听,表明下面的开示非常重要,我们也要用心留意。“思念莫忘”,这里,佛实际上就在咐嘱法要了,因为此法殊胜无比,对众生利益广大无边,所以佛说“思念莫忘”。再看下面“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分身光仪,过去诸佛全身舍利,皆在宝箧印陀罗尼,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是中”,由此可知,宝箧印陀罗尼确实是总摄诸佛一切的功德在里面!我们要生起这样的信心来持诵,有信心的念诵与没有信心的念诵是有很大区别的。若我们明白,宝箧印陀罗尼字字句句都是诸佛无上的功德,那么“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在持诵时,就能出生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定要清楚啊!

【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

那莫悉怛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南(一)萨婆怛他蘖多喃(二)唵(三)部尾婆嚩娜嚩唎(四)嚩者梨(五)嚩者[齒*來](智皆反六)祖噜祖噜驮啰驮啰(七)萨嚩怛他蘖多(八)驮(引)睹驮梨钵娜[牟*含](二合)婆嚩底(九)惹也嚩梨(十)亩怛梨(二合)萨磨(二合)啰(十一)怛他檗多达磨斫迦啰(十二)钵罗(二合)靺栗多(二合)娜嚩曰罗(二合梨音)冒地满拏(十三)楞迦啰(十四)楞讫哩(二合)谛萨嚩怛他(引)檗多地瑟耻(二合)谛(十六)冒驮野冒驮野(十七)冒地冒地(十八)没[亭*夜]没[亭*夜](十九)参冒驮儞参冒驮野(二十)者攞者攞(二十一)者懒都(二十二)萨嚩嚩啰拏儞(二十三)萨嚩播波尾檗谛(二十四)户噜户噜(二十五)萨嚩戍迦弭檗帝(二十六)萨嚩怛他檗多(二十七)讫哩(二合)娜野嚩日啰(二合)抳(二十八)三婆啰三婆啰(二十九)萨嚩怛他檗多(三十)虞[口*皿]野(二合)驮啰抳亩涅梨(二合三十一)啰没悌苏没悌(三十二)萨嚩怛他檗多(引)地瑟耻(二合)多(三十三)驮睹檗陛娑嚩(二合)贺(三十四)三摩耶(引)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诃(三十五)萨嚩怛他檗多讫哩(二合)娜野驮睹亩捺犁(二合)娑嚩(二合)诃(三十六)苏钵罗(二合)底瑟耻(二合)多萨睹(二合)闭怛他檗多地瑟耻(二合)帝户噜户噜吽吽娑嚩(二合)诃(三十七)唵萨嚩怛他檗多(三十八)坞瑟抳(二合)沙驮睹亩捺啰(二合)尼萨嚩怛他檗单娑驮睹尾部使多地瑟耻(二合)帝(三十九)吽吽娑嚩(二合)诃(引四十)】

这是经本上的宝箧印陀罗尼,学人平时念的是以《宝箧印陀罗尼的故事》当中的读音:Namahsdeliyadivikanam

拿莫悉地哩呀地尾噶南

sarvatathagatanam

萨瓦达他噶达南

ombhuvibhavadhavarivacharivachatai

奥母部尾吧瓦达瓦利瓦者利瓦者泰

surusurudharadhara

苏鲁苏鲁达拉达拉

sarvatathagata

萨瓦达他噶达

dhatudharipadmabhavati

达睹达利巴得吗巴瓦地

jayavari

者呀瓦利

mudrismara

母得利思吗拉

tathagatadharmachakra

达他噶达达吗扎卡拉

pravartana

波拉瓦达那

vajribodhibana

巴者利包地班那

rumkara

楞卡拉

rumkirti

楞给哩地

sarvatathagatadhistite

萨瓦达他噶达地思提地

bodhayabodhaya

包达呀包达呀

bodhibodhi

包地包地

buddhyabuddhya

布达呀布达呀

samboddhanisamboddhaya

三布达你三布达呀

chalachala

者拉者拉

chalamtu

者懒都

sarvavaranani

萨瓦瓦拉那你

sarvapapavigate

萨瓦巴巴尾噶地

huruhuru

户鲁户鲁

sarva sukhavigati

萨瓦 戍迦尾噶地

sarva tathagata

萨瓦 达他噶达

hridaya vajrani

和利达呀 巴者拉你

sambhara sambhara

三巴拉 三巴拉

sarva tathagata

萨瓦 达他噶达

suhaya dharani mudri

苏哈呀 达拉你 母得利

buddhi subuddhi

布地 苏布地

sarva tathagata dhistita

萨瓦 达他噶达 地思提达

dhatu garbhe svaha

达睹 噶比 斯瓦哈

samaya dhistite svaha

三吗呀 地思提地 斯瓦哈

sarva tathagata hridaya dhatu mudri svaha

萨瓦 达他噶达 和利达呀 达睹 母得利 斯瓦哈

supra tisthita stubhe tathagata dhistite huru huru hum hum svaha

苏布拉 地思提达 思度比 达他噶达 地思提地 户鲁 户鲁 轰轰 斯瓦哈

om sarva tathagata

奥母 萨瓦 达他噶达

usnisa dhatu mudrani sarva tathagatam sadha tuvi bhusita dhistite

乌思你沙 达睹 母得拉你 萨瓦 达他噶单 萨达 睹尾部西达 地思提地

hum hum svaha

轰轰 斯瓦哈(此版读音的字与光碟读音亦略有差别,我们可以跟光碟学)

《宝箧印陀罗尼的故事》动画光碟制作完成后,诺那华藏精舍的智敏上师看过,并且给予高度的评价,此版读音我们可以努力认真的修持。有很多人依此版读音持诵,确实很殊胜,法喜充满,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还有的人是依经本汉字注音直接持诵,也可以;我们还看到有藏文版的宝箧印陀罗尼,还有一些不太相同的版本,其实都可以。你对哪一种版本有信心有欢喜心,就依照哪一个版本来持诵,其实很多咒都有不同的版本与念法,像我们平时念的大悲咒,在汉地大家普遍的念法与藏地的念法就不同,但都是大悲咒,我们不能说藏地的不对,藏地的也不能说我们的不对,是都可以的。有些人讲,你持咒念错一个音就会很不好,这是不正确的。像以前,一个村庄里有位老婆婆念观音心咒,可是她念错了,把“嗡吗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吗呢叭咪牛”。老婆婆这样念了三十年,最初她用两个碗装豆子,每念一声,就把豆子从这个碗里放到那个碗里,后来念得有功夫了,豆子自己就跳到碗里去了。有一天,一个老修行人走过村庄,看到她的房屋上有很大的光明,老修行以为里面肯定有大德高僧,于是前去拜访。当老修行见到老太太后,听她念的不对,就告诉她应该念“嗡吗呢叭咪吽”。老修行走了后,老太太就念正确的音,但很不顺口,自己也胡思乱想了,我三十年都念错了。结果老修行再看她的房屋,已经没有光明了。于是老修行赶紧回去告诉她,还是念以前的正确。老太太又照以前的念,结果又有了光明。还有,在古西藏,曾经有一个叫做“固青达查华”的伟大行者。这个行者专修一种叫做“普巴金刚”的密法,拥有各种奇妙的神通力,在修法的时候,他一边持普巴金刚的真言,同时手持一种叫做“普巴杵”的尖锥形法器。因为持咒的力量,这位行者可以用“普巴杵”在大岩石上随意切划出深刻的痕迹,情况就好似我们用刀子在豆腐上切割那般。有一天,著名的萨迦班智达大师(注:十二世纪的佛法大师,萨迦派五祖之一)遇上了固青达查华。在讨论修持之对谈中,大师指出这位行者专修的真言发音有误,正确读音应该是“唵 班渣奇里奇啦呀 吽呸 ”,但行者却把它错误地念成“唵 班渣几里几啦呀 吽呸 ”。在大师离开以后,固青达查华便放弃了错误的一贯读音,开始以标准的发音持咒,却发现他的“普巴杵”不再能穿入石中,这是因为他对咒音起了疑心。后来,这位行者决定维持一贯的信心及以往的发音,他的能力又再回来了。固青达查华修法时用普巴杵在大石上划切,这些表面上有无数刻纹的大石现在已成为西藏的朝圣地点。由这两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成就关键。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刚学的话,不论哪个版本,还是每个音念的准确比较好;如果你已经念了很长时间的其它读音,就不一定非要改了!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十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在上次我们讲到佛说宝箧印陀罗尼这一段。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持咒的方法!

一、此宝箧印陀罗尼在密法中有传承的手印等,虽然此法已经普传,但主要传的是经典与密咒。那么我们平时怎样修持呢?直接诵经持咒就好,可以不用结手印。例如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等等很多经典上都提到结手印,而此经佛没有说结手印的事,如果一定要结,佛为什么不说呢?有传承的手印很好,没有也可以持诵。黄念祖老居士讲:“末法众生根器不高,三密齐修的人也很难得呀!诸佛大慈再垂方便,不必三密齐修,只要一个密相应就可以了。在相应的时候,虽是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时相应。所以从一个密下手和三密齐修,相应的果实是一样的。但从一个密开始就容易多了。那要从语密开始呢?现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一个密相应就成佛,这就和我们的净土宗完全一致了。”

二、持诵宝箧印陀罗尼时,要懂得用功的方法,若一边打妄想一边持诵,这样功夫就不得力。那么应当如何持诵呢?我们要像念佛一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要把它们摄住,都摄六根的关键就是听,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耳根最利,用耳根来修行是很容易成就的!我们持咒时,要念的字字清楚,耳朵也要听的清清楚楚,心要专注在咒的声音上,字字清楚。这样眼睛也不会东张西望,鼻子也不会乱闻,身体也不会懈怠,六根就都摄住了。我们不需要观想,只要专心听咒的声音就行了,一定要字字清楚,这样就不打妄想了。若妄想起来的时候,也不要想压妄想,要知道想压妄想的心,本身就是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两”。只要把咒念得字字清楚,妄想自然就化去了,随着我们咒念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纯熟,妄想也会越来越少的,甚至没有妄想也做得到,只看我们的用功如何了。我们在持咒,实际上是在用密咒唤醒我们的闻性,就像念佛一样“一声佛号一声心”。持咒的时候字字句句了了分明,这个了了分明的是什么?既可以说是密咒,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闻性,这是心咒咒心打成一片啊!至于持咒的功夫那是很深的,我们念到极处,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语一时脱落,身心世界一切化空,而了了分明,这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其实嘴上好说,要做到这个功夫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看印光大师的念佛三昧:【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应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印光大师那是几十年的修持啊,都是真功夫,可不是我们嘴上说说而已。心中心密法的修持也是如此,上座要心念耳闻,下座要绵密观照,只有如法认真的用功才能真正的证得,若上座持咒时打妄想,下座又不好好用功,若要证得那是很难的,我们持宝箧印陀罗尼时也是如此啊,功夫很深。但如法的用功,去除妄想,功夫得力还是能做到的。下面我们再把夏莲居大德念佛用功的方法供养给大家,我们持咒也要如此,夏莲居大德说:【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实念去。慎勿舍外趣内,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计。当身心一如,炽然而念】【未来勿将迎,已过勿留滞,专顾现前一句,字字分明】还有很多这样的开示,大家可以多看《莲公大士净语》,这些语录都是他老人家真实用功的窍决,对我们修行决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多看元音老人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开示,这些都是持咒的用功窍决!

三、我们修持宝箧印陀罗尼最好能够每天修持,数量完成的越多越好!因为密咒的修持,不是说我们会就可以了,一定要用功精进才能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比如宣化上人讲:“如果你虔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连续三年,那时你以大悲咒来为人治病,就手到病除。”大悲咒,我们很多人都会了,有没有这样的功夫呢?因为你没有如法的修持,没有完成一定的数量,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密宗当中有许多的真言密咒,但都需要完成一定的数量,这个咒要十万遍,那个咒要三十万遍等等,并不是说你已经会了就都圆满了。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啊,这个咒我学会了,然后去学下一个咒,但每个咒都没有好好用功修持过,这样很难成就啊!宣化上人在讲大悲咒的时候就开示我们:【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会诵。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这叫诵持。你要是间断,就谈不到诵持了!说:“我记得了,我是心里面记得,我不念它。”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朝于斯,夕于斯”,早晨也是这样修行,晚间也是这样修行。不间断的,丝毫都没有懈怠心,没有懒惰心,这才是诵持陀罗尼。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悲咒。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你的身、口、意三业不犯。你身不造杀、盗、淫,心不生贪、瞋、痴,口不起恶口、妄语、绮语、两舌。这叫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才是真正一个诵持陀罗尼者。】我们修持宝箧印陀罗尼也要如此,不要懈怠,每天都要坚持,越多越好!像现在有很多人每天都持诵一百零八遍宝箧印陀罗尼,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

另外,还有许多要注意的。持咒可以大声念、小声念、金刚持、默念。我们一般出声念比较容易相应,但出声的时候不要太大声,否则时间长很容易伤气,如果你有些昏沉,则可以大点声;金刚持,就是声音在唇齿之间,自己能听到就好,金刚持也很好;默念,就是心里念,不过宝箧印陀罗尼有些长,默念听起来不太方便。在持咒的时候,中间不要间断,不要夹杂闲话。在密宗《本续》中说:“如是净秽为千倍”,净就是专一诵持,秽就是念诵时夹杂闲言杂话,两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莲花生大师也说:“一年精进杂诵持,不如一月专诵佳。”莲花生大士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夹杂闲言杂话的念诵,还不如专心致志念诵一个月的功德大。所以,真正修行的人,没有必要时,尽量不要有太多的闲话,还是多持咒的好。除非你在持咒时,突然有事找你,你可以停一下,但最好还是不要夹杂的好。我们如果能发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来持诵宝箧印陀罗尼那最好,这样心力不可思议,咒力不可思议,必定能有广大的功德,必定能够快速的圆满成佛的资粮!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尔时,佛说是神咒已,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世尊,出浊恶世,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

当释迦牟尼佛说完宝箧印陀罗尼后,这时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声音从土堆中传出,不是从虚空中传来,表明此宝箧印经法就是一切诸佛。就像前面的经文“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其中”。“善哉!善哉!”诸佛的赞叹用了两个“善哉”,表明赞叹到了极点,此法有无量功德,能满一切众生愿,称诸佛度生本怀,所以才有如此的赞叹。同时,这也是一切诸佛同来证明此法的功德利益,我们看到这里,要生起信心啊!“释迦世尊,出浊恶世”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五浊恶世,那是乘着大悲的愿力而来。在过去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曾经与很多菩萨一起发愿,但其它的菩萨们很多都发愿住持清净的刹土,而释迦牟尼佛却哀悯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发五百大愿示生五浊恶世,真是慈悲到了极点。我们今天能够听到佛法,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他是我们的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弟子。“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我们一切众生除了三宝外,没有任何的依*。即使是天王,他们尚且也在轮回当中,又如何能帮我们脱离轮回呢?佛是我们的依怙,为我们“演说深法”,深法在这里就是指的宝箧印陀罗尼,里面有诸佛的功德,所以叫深法。

这一段很像《佛说阿弥陀经》的一段:【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其实这部经典当中,有很多都与净土相似,后面还提到往生“极乐”等等,处处显出净密不二,此经与净土法门同是利益众生的大法!再看下面:“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这是诸佛为此经的授记,将会长久的住在世间,对众生有广大的利益,能给众生安稳和快乐,就像念佛法门一样,佛的经典,将来慢慢的都会隐没,到后来只有念佛能利益众生,其实此法也是如此啊,将会“久住世间”。我们看此处是不是与讲念佛的一样啊,确实都相同!

【于时佛告金刚手言:“谛听!谛听!如是法要,神力无穷,利益无边,譬如幢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

这个时候佛告诉金刚手菩萨,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谛听!谛听!”仔细听,仔细听,佛用了两个“谛听”,代表下面开示的内容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是法要”就是指的宝箧印陀罗尼,“神力无穷,利益无边”它的威神力是无有穷尽的,对众生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的。“譬如幢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这是佛打比喻来说明此法的殊胜。“如意宝珠”有时又称摩尼宝珠等,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杂宝藏经》卷六说,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说,“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总之,这里是用如意宝珠来比喻宝箧印陀罗尼能满一切愿!

【我今略说万分之一,汝宜忆持,利益一切。】

佛下面所要说的只是宝箧印陀罗尼万分之一的功德,我们看到这万分之一的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了,更何况是全部的功德呢!“万分之一”我们也要清楚,这都是对机说法,从无量无边的功德中,说出对我们大众根机的一部分利益之事。“汝宜忆持,利益一切”这是佛咐嘱金刚手菩萨要记忆受持此法要,以利益一切众生!再看下面:

【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这一段经文显示出宝箧印陀罗尼无比殊胜的功德力;另外告诉了我们超度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归西方极乐净土!我们看经文【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这一段是说超度的对象,是一个有极重恶业的众生,并且已经堕落到了无间地狱,还不是一般的地狱,是非常苦的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前面已经讲过了,论他自己的业力,那是无量劫也不能够出离的。这是藉最下之机来彰显最上之法,能把这样的众生都直接超度到极乐世界,可见此宝箧印陀罗尼无比的殊胜!那我们一般的家亲眷属、冤亲债主,没有那么重的业力,要用此法超度,岂不是更容易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一定要好好的修此法,回向一切的众生,若能成就一个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那我们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印光大师说:“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确实,有一个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了,那么他就能度化无量的众生,这样的功德都是我们修法成就的,我们想想功德大不大呀,大慈菩萨说,帮助两个人往生,就比你自己精进;帮助十几个人往生,你的福报就无量无边;能够帮助几百个人往生,你是真正的菩萨。所以,今天我们值遇此法了,真正明理的人,哪有不努力修持的呢!

【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这就是超度的方法,比一般其它的方法都要简单。在这一段当中,没有提到亡者有什么修行,这是他过去生中福德的感召,有能持诵宝箧印陀罗尼的子孙,就像《地藏经》上的婆罗门圣女一样,母亲已经堕落地狱,但由于她为母亲修福,母亲就往生到了天上。【我们读到这一段,千万不要发颠倒心,那么容易就往生了,自己就懈怠,不好好修行,甚至造恶,给别人说:“等我死后你给我念咒超度我到极乐世界。”唉,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不好好用功,自己都*不住还来*别人,那就更*不住了。】其实这段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不是随便念念就能让人往生的,一定要有功夫才可以!

【有其子孙】那是不是只有他的子孙才能给他超度呢?不是的,这是告诉我们,给亡者超度,一定要有对自己父母一样的心才可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我们用此法帮助别人时,一定要有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的孝心,慈悲心。这样的心才与佛法相应,才能开显出法的力量;否则,若是名闻利养,自私自利,求别人恭敬供养的心来念宝箧印陀罗尼,咒本身功德很大,你念也不能说没有功德,但恐怕很难有多大的效果吧!我们讲一讲华智仁波切的故事给大家听:【华智仁波切,经常是以普通僧人形象只身一人独来独往,所以很少能被人认出。一次来到康区的一户人家门前,当时主人的母亲去逝了,迎请来本地颇有名气的上师作超度佛事。因他也是僧人装束,主人便将其请到室内。进门后看到那位上师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旁边是随身带来的小侍者,他们正在念诵仪轨,于是便坐到一个角落里,以神通观察发现那位上师正在想:主人家能否将那匹最好的黑马供养我呢?亡人的中阴身得知这位上师生起了如是恶念后便躲得远远的。小侍者却以真诚的大悲心祈祷亡人往生极乐世界而专注念诵,因此又将中阴身感召回来,但他无有能力将其超度。观到这里尊者暗自思量:若未与亡人结上缘,则无法超度他。便对主人说:“能给我一点吃的吗?”主人说:“佛事做完后可以给你。”超度仪式结束后,那位上师果然得到了黑马,而具有慈悲心的小扎巴(僧人)却仅得到了一张小黑牛皮。主人给了他一碗酸奶,如此已与亡人结上了缘,于是将亡灵超度了。尔后他自嘲地说:“贪心上师得黑马,悲心扎巴得牛皮,超度亡灵得酸奶。】从这个公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己存心的重要啊!一定要发清净的慈悲心!

【称亡者名】就是称亡者的名字,这是佛为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要照做。有些不知道名字的怎么办呢?以前也确实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着亡者的照片,或者称“某某的父亲”“某某的母亲”,以活着的人与他的关系来称呼也可以,佛菩萨的慈悲威力,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真诚心。

【诵上神咒,才至七遍】只要诵七遍宝箧印陀罗尼就可以了。但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随便念念就可以的,一定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行!

像明朝的戚继光将军,平日持诵《金刚经》非常精进,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阵亡的士兵向他说:“明天叫我的妻子到您这儿来,请您诵一遍《金刚经》超度我。”第二天早上,那个士兵的妻子果然前来,士兵妻子向戚继光讲述的情况就和梦中所说的一样。戚继光当天早上就为他诵经。夜里梦见那位士兵向他致谢道:“感谢主帅您亲自诵经,因为中间杂夹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可以脱离痛苦,但还不能超生。”戚继光很奇怪,突然想起诵经的时候,有婢女送茶饼来,他没有说话,只是挥手拒绝,心里的意思是“不用”。于是,戚继光把门关上,不让任何人打扰,有诵了一遍《金刚经》,当夜又梦见士兵向他致谢,说已经超生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超度是不能乱打妄想的,否则就不圆满!还有倓虚大师在《影尘回忆录》里记载“八载寒窗读楞严”的故事: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以前,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叫刘文化。在1910年的时候,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在嘉兴寺一个多月,有个老和尚告诉他:“开慧楞严,成佛法华。”于是他对佛法对《楞严经》生起很大的信心。回来后,大家伙没事就研究《楞严经》,但都不懂。后来请问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也不懂。他们没办法,也就这样继续读了七八年的时间。当然,七八年读一部经,即使不能完全了解经义,也对这部经一定是很熟悉的了。刘文化最心诚,看不懂就在佛前磕头求智慧,他很专一很精进,结果就有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有一天他在药铺里看《楞严经》,他的对面坐着一位给药铺里管帐的先生叫黄聘之。他两个人离得很近,黄聘之低着头写帐,刘文化看经像入定一样,心里豁然开朗!眼前现出一种境界来:有山河大地,楼阁宫殿,周匝栏□,清莹澄澈,就像琉璃世界一样;还有一些天龙鬼神,护法八部,手里各拿著宝杵,在虚空伫候著。这个污浊世界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刘文化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鬼,而且这两个鬼还与刘文化认识。原来这两个鬼在世的时候,和刘文化都不错。后来因为打地亩官司,两个打输了,就气死了。刘文化虽然官司打赢,可是想想气死两个人,自己很后悔。于是他把家庭交给他弟弟来管理,自己出门访道寻师,开始禁绝酒色财气。后来夫妻之间失和,他老婆也气死了,还有一个小姑娘,也随著死了。从此以后,刘文化很伤心,也没有什么挂碍了,就天天住在药铺里,诚心敬意的看《楞严经》。现在现出这种境界,但两个鬼不是生气的样子,而且还给刘文化跪下说:“我们来求您慈悲超度我们。”刘文化说:“我自己还没解脱,怎么能超度你们呢?”‘那两个鬼又哀求说:“只要你能答应一句,我们踏著你的肩就可以升天了。”刘文化就答应了一句,“好吧!”这两个鬼走过去,踏著他的肩膀就飘然升天去了。又过了一会儿,他死的那个老婆怀里抱一个小闺女也来了,也是跪着求超度。刘文化答应了一句,她们也踏著肩膀升天了。刘文化很诧异,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他过去的父母也来了,见了他很欢喜的,并没跪下,彼此说了几句话,也踏著他的肩升天去了。对于这些境界,刘文化记得很清楚,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正在这样思量之间,忽然境界就消失了。

通过这两个公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要给别人超度,自己一定要好好修行,有一定的功夫才可以,不是随便念念就行的。另外还要清楚,就是要持好五戒等。真正持咒的修行者哪有不持戒的道理?如果你还经常做坏事,杀生,抽烟喝酒,要给别人超度是很难的。宣化上人讲法时提到:【在晋朝时代,云南有一位叫陈东院的居士,他深信观世音菩萨。他曾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道场。在他朝拜完毕,见到一位和尚在念法华经。便请这位和尚替他念经超度亡母,使她离苦得乐,早登天界。在功德圆满时,他家里的一只力气很大的牛,忽然间死去了。当晚这只牛托梦给他,告诉他说:“我是你的母亲,因为口业太重,罪孽太深,所以投生做牛。现在你请法师念经超度我,使我能离开牛身,但还未能离开地狱之苦,你再请法师为我念经超度吧!”陈东院得了这个梦之後,便再到普陀山去见那位和尚,请再次超度他的母亲。这位和尚念经时固然很诚心,可是酒瘾未断,偶尔会喝一两杯酒。当他知道陈东院母亲的情形後,就很诚心的跪在佛前念法华经,在念到第四卷的时候,他的口很渴,想喝茶,茶壶里没有茶;但见平时喝酒的酒杯里有酒,便把那酒喝完了又继续把整部法华经念完。陈东院又作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牛妈妈对他说:“我本来可以离开地狱的。当法师念第一到第四卷法华经的时候,地狱里遍满金光,且有金莲花生出来,正当我要投生时,忽然间有一股酒气充满整个地狱,第五到第七三卷的法华经就没有那麽大的功效了。你再请这位法师为我重念吧!”陈居士又把情形告诉这位法师。过去这位法师以为喝一两杯酒没有什麽关系,而经过这件事之後,他便坚守酒戒了。】

我们看到这个公案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要持戒啊?最起码五戒要守好,还有烟,五辛也不能沾。在《烟酒杀生过》中提到:【尤其是人们指望能将亡灵超度的上师们,如果吸烟饮酒,那简直就是故意将亡灵引入地狱的向导。】又说:【烟的来历是这样的:很久以前,魔王波旬无论如何也死不了,他的三个女儿中的大女儿说:“我杀害一千个众生。”当时波旬也不能死去。二女儿又说:“我杀死一亿个众生。”他仍然还无法死去。最小的女儿说:“我将胎血洒在地里,百般发邪愿:愿以经血为因生出毒叶,男女俗人尤其是佛门的僧人吸烟,以此过失七世中三代人天眷属不得解脱,千劫中必定不能从漆黑烟馆中解脱出来,毒叶产出的烟草遍及之处的所有天龙地神八部都被制伏,彼人耗尽所有的寿命、福德,眷属百姓受用衰减,彼人短命多病、畏惧怨敌,出现各种不幸,后世沦落于十八层地狱中。”她这样发恶愿后,魔王波旬才死去。这是大持明者降魔金刚伏藏品中所说。】现在有些地方请人超度,还供养烟等,真是愚痴啊!至于“五辛”在《楞严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五种辛菜是指葱、蒜、韭、薤和兴渠(即洋葱)】现在见到有些人,修行很多年,诵经念佛也很精进,但不知道五辛的危害,还吃葱蒜等,这样就不太好!所以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经典戒律,否则真是不知道怎么才是正修啊!说到这些,可能有些人不会欢喜,但这些都是经典上说的!真正想修行的人,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你不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些超度要注意的事项大家一定要清楚,不要嫌啰嗦!其实这些做起来也不是特别难,只要发心都很容易!

我们再看【诵上神咒,才至七遍】,《地藏经》上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由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亡者所得到的是七分之一的功德,那么“七遍”中,只要得到一遍宝箧印陀罗尼的功德,就能得生净土了!那我们每天都念,岂不是“分分己获”?由此也知道,一遍宝箧印陀罗尼中,就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啊!

又,“才至七遍”,此与净土的“乃至十念”相同!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善导大师还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在《念佛三昧宝王论》上也说,一念也能往生。这里的“才至七遍”也是如此,我们功夫不是太深怎么办呢?那我们可以多念嘛!这里说诵七遍,我们可以诵七十遍,乃至更多,对亡者一定有很大利益的!若功夫非常深,不一定要七遍,也许两三遍就能超度了,像明朝万历年间的龙裤国师,他为皇太后超度,只是持幢至太后的灵位前说:“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然后念了几声佛,就把皇太后超度到了天上了,这就是功夫啊!这里的“才至七遍”也是如此!不过,我们都是凡夫,功夫也不深,还是多念的好,若是一些大成就者,或者功夫很深的人,也许两三遍就超度了!

再看下面的经文:

【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

这是超度的效果,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功德力用确实殊胜稀有!一般的超度,能帮亡者脱离三恶道;能帮亡者生在人中;能帮亡者升到天上。但直接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不多!像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超度的,都是讲升天,像梁皇宝忏所超度的郗夫人也是升天。其实,即使是升天,也不会太高的天,因为再往上,得需要自己的禅定功夫了,比如色界天,那最少得有初禅的功夫吧,自己没有禅定的功夫,确实很难生更高的天。而这里我们看到,是直接超出三界,往生极乐净土,真是殊胜无比啊!我们要相信,这是经典上佛亲口说的,所以不要疑惑!“烊铜热铁”,这是地狱的境界;“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这是转变成净土的境界。“八功德池”就是说有八功德水的池子,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上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地狱境界转变成净土境界,《地藏经》上说:【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由此可知,此处经文虽然没有明说,但应该其它地狱的众生都能脱苦。再看下面【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情形,有莲花承接亡者的足下,有宝盖驻在亡者的顶上,地狱的境界就消失了,正觉的佛道之路就打开了,莲花把亡者非常快速的带到极乐世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后得到的利益,“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果觉智慧,到了极乐世界确实就是如此,“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都证三不退,念不退,念念流入佛的果觉智海;“乐说无穷”就是得到四无碍辩才,乐于为众生说法,去教化一切众生,这四无碍辩是:一、法无碍,教法里面的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碍,都能够表达得很清楚;二、义无碍,对于教法所表达的真实义理,都能通达,没有阻隔;三、辞无碍,中外各地的文辞方言,都能通达,运用自在,这是辞无碍;四、乐说无碍,由于具有以上三种智慧,乐于给众生说法,所说契于正理,自在演说如来真实之义,没有障碍,也叫做辩无碍。极乐人民都能用四无碍辩,宣讲法要。“位在补处”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的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候补佛,下一尊就是他成佛了。确实此法太不可思议了,利益真是广大无边!

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宝箧印陀罗尼的加持,任运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可见此法与极乐净土的关系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也不要生分别心,我们是修净土的,你们是修宝箧印的,看到这里我们知道是一样的!其实不仅此经,很多的大乘经典,都是指归极乐净土,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大家都知道的《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到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华严经这才圆满,此处又提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修此法,也要回向极乐世界啊!为什么佛总是提到极乐净土呢?那是因为极乐净土殊胜无比,成佛快速,又容易往生!

像《佛说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因地就说:【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们以前讲过四十八愿,知道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虽然没有成佛,但神通道力几乎与佛同等!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我们都是不退转的菩萨,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所见所闻都是增长我们道业的。并且很快成佛,通途的修行从初发心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的时间,但“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我们在极乐世界无量寿,所以是一生成佛。仔细认真的学习净土经典,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极乐世界的殊胜啊!

极乐世界还很容易往生,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黄念祖老居士也说【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十方都有净上,此土也是净土,为什么释尊独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呢?这就显示出阿弥陀佛大愿王超胜独异的特点。十方与此界都有净土,但是不容易生。例如考大学,各校的录取标准不同。这个暑假有人考道都医科大学考了四百五十分没有考上,可是四百五十分考其它大学就都可以考取了。那首都医大要求四百九十分,它的录取分数高。又如《药师经》中说,若人念药师佛名号或《药师经》,药师如来在这些人临终时,派八大菩萨护送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要求的分数高,往生药师佛国土是不容易的。诸方净土若不是断了见惑思惑生不了,甚至需要在破无明后方能往生。但是阿弥陀佛那里:投考者能有一百五十分就都要,当然交白卷是不行的。一个学生考一百五十分,一般都能达得到。但是一旦考进这个学校,便没有降班,没有开除,保证个个是博士,是大科学家。都大成功;保险你成功。这就是说个个成佛啊!所以阿弥陀佛是大愿王,他招收极广,教育极精,凡有来者,必定成功。所以这个学校我们要去。】

在《龙舒净土文》也提到:【智者十疑论云,三菩萨修兜率,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约云,先生兜率见弥勒者,即来相报。师子觉先亡,数年无报。次世亲亡,三年乃来报云,天日长,我生兜率,礼弥勒佛,听其说法,即来相报,已三年矣。问师子觉如何。云生兜率外院,恋著天乐,即不曾见佛。且以菩萨而修兜率,犹有恋著不见佛者,此轮回之根本。是知兜率难修有坠,非比西方易修无坠也。智者又云,有见释迦佛而不得道者。若修西方见阿弥陀佛,无不得道。则释迦佛与阿弥陀佛,其愿力所加,故不同矣。故大慈菩萨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念其名号,消一切罪,遂生净土。】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也经常说:【我今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凡与我结下仇缘或亲缘的所有众生都引到极乐世界。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许许多多清净刹土,可是象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又极易往生的净刹却绝无仅有,而且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无勤度化一切有情……”】;

诺那祖师也说:【修任何本尊皆必须兼修西方净土】;在《佛说阿弥陀经》上我们看到,一切的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弥陀经讲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切的佛都劝所有的众生要求极乐净土啊,所以,我们要随顺诸大祖师,随顺诸佛如来的教诲,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只能简单讲这一点,有时间我们来共同学习净土的经论,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一些净土的殊胜,求生的愿望才更强!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十一讲

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在上一次讲到了,宝箧印陀罗尼超度的功德,下面又要讲到它除病的功德,确实此法有无量的作用!我们来看经文:

【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诵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

这是讲如果有众生因为重罪果报的缘故,而有很多的病在身,苦痛到了极点,只要诵二十一遍宝箧印陀罗尼,就可以把所有的病痛一时消除,并且可以延长寿命,还能有无尽的福德。

病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理上的病,比如我们平时的感冒发烧等,天气凉,我们没有注意添加衣物而引起发烧,火大增盛;还有不注意生活饮食而引起身体的不舒服等都属于这一类。在《五王经》上说:【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掘强,百节苦痛,犹被杖楚。四大进退,手足不任,气力虚竭,坐起须人。口燥唇燋,筋断鼻坼。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不净流出,身卧其上,心怀苦恼,言辄悲哀。六亲在侧,昼夜看视初不休息。甘膳美食,入口皆苦】,像这类四大不调的生理病,是由于生活起居、饮食没注意引起的,可以通过药物的治疗而康复。

二是冤业病,就是冤家债主来找麻烦引起的疾病,就是平时所听说的附体!轻一点的有神经不太正常,神智不太好的现象;若严重的,身体是自己的,但神智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这样的情况,确实见过很多。像这类的病,用药物没法治疗好,怎么办呢?要调节劝导,为它们超度。首先要明理,为什么它来找我麻烦呢,肯定是过去生我伤害过它,否则它也不会来伤害我的。从心上要忏悔自己的过错,不要有对立的念头,否则怨会越结越深的。然后,好言劝导冤家债主,劝它们皈依三宝,劝它们也念佛,为它们诵经、持咒、念佛、做善行功德等,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它们,帮助它们离苦得乐,往生善处。其实它们也很苦,只要真诚善巧的劝导,它们基本上还是会接受的。若它们接受了,离开了,那么病也就好了。我们讲个公案:【在唐朝时,有位悟达国师,在他没有被封为国师前,有一天在一座寺院遇到一位有病的出家人。那个出家人身上长疮,臭秽难闻,其他人也都躲得远远的,悟达国师心很慈悲,常常亲自照顾他,慢慢的那个出家人的病就好起来了。后来临别时,那个出家人感激的对他说:“以后如果你有难,可以到四川彭州九龙山来找我,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志。”说完就走了。悟达国师后来因为德行高深,受到唐懿宗的尊崇,封为国师。皇帝对悟达国师很恭敬,赐给他沉香座椅。悟达国师因此而生起一念傲慢心,结果从这时候起,他的膝盖上突然长出一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眉目口齿都有,并且还需要喂食,每次喂食时,它都能像人一样来吃。请遍各地名医医治,都没有治疗好。有一天,悟达国师突然想起那病僧的话,于是就启程入山寻找,到了傍晚,果然找到两棵并连的松树,高耸入云,而那个出家人已经站在庄严广阔的大殿门前等他。那个出家人接待他住下后,悟达国师就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他。那个出家人说:“不要紧,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一洗就会好的。”到了第二天清晨,悟达国师来到清泉旁,正要洗的时候,突然听到那人面疮开口说:“你且慢洗!你可知袁盎杀晁错的故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就因为你向景帝偏言,害我在东市被腰斩枉死。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但因为十世以来,你都身为高僧,并且持戒精严,所以我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因为你受到皇帝的恭敬供养,动了名利心,护法神离开了,所以我有机会*近你寻仇。现在蒙迦诺迦尊者出面来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所以我们的冤怨,也就此了结了!”悟达国师听了之后,才知道那个病僧是迦诺迦尊者的化现,同时也胆战心惊,连忙用水清洗人面疮,洗时感到痛彻骨髓,晕绝在地。醒来后,发觉人面疮已经不见了。回头看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也没有了。后来悟达国师就在那个地方修行,从此不再出山,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昧水忏”,就是悟达国师后来传下来的。】这样的病就是冤业病,需要调解超度才能好。

三是宿业病,也叫业障病,这种病不是生理的疾病,也不是冤家讨债附体,而是罪业的一种果报。你过去生或今生造的罪业太多,遇到缘报应现前了。怎么办呢?我们要真诚的忏悔业障,业障消除了,病也就好了。忏悔的方法,前面我们讲过了,一定要真诚的忏悔才可以。【在唐朝的时候,印度有个戒贤论师,德高望重,名气也非常大。有一年他身患恶病,非常痛苦,无法忍受,甚至想自杀以求解脱,在夜晚他梦到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降临,对他说:“你在过去生曾作过国王,经常恼害众生,本来应该长期堕落在地狱受苦报,但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所以转将来重报为现在的人间小苦,你要忍受,要至诚忏悔,一定会好的。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名玄奘,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你要显扬正法瑜伽论等。”戒贤论师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经过很久,终于康复。过了三年,玄奘法师果然来拜师求法。戒贤论师叫弟子述说病苦的情形,徒弟边说边哭,可见病苦的惨状。如果不是菩萨指明往世因果,我们可能会说,像这样的得道高僧,都得这样的惨病,佛法能有什么利益,其实这全是往世业因,以及转后报重报成为现报轻报的缘故。】这样的病就是业障病,要努力忏悔才能消除。

【重罪报故,百病集身】,这是说的“业障病”,此宝箧印陀罗尼能灭重罪,所以持诵就可以消除重病。但要如法【诵此神咒二十一遍】,若马马虎虎,有口无心是很难除灭病苦的,一定要具足四力努力忏悔,好好持诵才可以。四力就是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前面我们讲过了,诵咒的方法也讲过了,我们一定要如法真诚的持诵!那“冤业病”能不能治呢?能治!我们每天坚持持诵,回向给自己冤亲债主,一定会有很大的效果的!

【百病万恼一时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无尽】,在没有持诵宝箧印陀罗尼之前是“百病集身,苦痛逼心”,痛苦到了极点;持诵之后,不仅消除了病苦,而且还“寿命延长,福德无尽”。一般来说,我们的寿命要延长,需要做放生等行为,延长众生的寿命,种这样的因才能得到自己寿命延长的果报。比如以前常讲《譬喻经》上的故事,有一个八岁的小沙弥,跟随他的师父在森林里修道,老师父证得了六种神通。他的师父因为宿命通的缘故,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有七天了。老师父就想:“如果小沙弥死在这里可能不太好,还是让他回家看看父母吧。”于是老师父把他叫来说:“你的父母想念你了,你可以回去探望他们,第八天再回来。”老师父的意思是想让小沙弥在家里走。小沙弥辞别师父以后,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在半路上,天下起了大雨。他看到雨水马上要流进蚂蚁窝里去了,就急忙用土把雨水挡住,救了一群蚂蚁。小沙弥回家后,一切都很好,第八天他又回去了。老师父看到后,心里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于是告诉他:“你做了大功德,你不知道吗?”小沙弥说:“我七天都在家里,哪里做了什么功德?”老师父又说:“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但由于你救了那么多的蚂蚁,所以现在寿命可以延长到八十多岁。”小沙弥听到后,更加相信“善有善报”的道理了,他很欢喜,于是努力用功修道,后来也证得了六神通。但这里我们看到,寿命的延长,是由于持诵宝箧印陀罗尼的缘故,由此可知,宝箧印陀罗尼里面确实有一切的功德。并且还“福德无尽”,无尽的福德是佛的福德,因为宝箧印陀罗尼里面总摄一切诸佛的功德,功德里面就包括福德,佛的功德是无尽的,持诵的人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所以是“福德无尽”。这个福德直到成佛永远都不会用尽,所以叫“无尽”,一般世间上修的福,福报会享尽,而持诵宝箧印陀罗尼的福德永远不会用尽,可见此法的殊胜!

【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是人惭愧,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往至塔前礼拜供养,旋绕七匝,流泪悔过;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

这一段是讲此法有灭贫穷生富贵的作用。“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为什么会生在贫穷的家里呢?就是因为悭贪的缘故。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人,一出生就是在富贵的家庭;而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在贫困的环境长大,每个人的人生遭遇都不一样,有的好有的不好,有种种的差别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束缚我们每一个人,世间人叫“命运”,佛法称作“业力”。人确实有命运这一回事儿,绝对不是迷信。有些算命的讲,人的命运是由八字决定的。其实大错!八字只是一种推算命运的方法而已,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准确。因为每天同时出生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按理他们的八字是一样的啊,但他们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即使是同父母同性别的双胞胎,但命运也不一样。要知道八字只是一种推算的方法而已,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每个人过去生以及今生的“业力”。研究八字算命的人有很多到最后都学佛了,因为只有佛法讲的最彻底最究竟。我们知道命运的由来是怎么一回事儿之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像历史上的袁了凡,先被算命先生算定命运,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都应验算命先生的话。但后来遇到云谷禅师,明白命运的由来后,从此努力断恶修善,结果命运彻底改变了,大家可以多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方法,除了断恶修善积德外,还经常持诵准提咒!在这里我们也看到,此塔及宝箧印陀罗尼的威德,也能灭贫穷的果报,出生大富贵。

“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一切都是因果啊,我们要经常的慷慨布施,才会感得富有的果报;若悭贪甚至偷盗,只会更加的贫穷下*,乃至堕落到恶道。下面“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禾*尤)/里]瘦衰蔽,人所恶*”是形容极贫穷的样子,衣服不能遮体,饮食也不足以延续自己的生命,所以是很瘦弱很脏的样子,人家看到他都会厌恶,都看不起他,这都是果报啊。“是人惭愧”,这个人就感到惭愧了,这一点很难得,有惭愧羞耻之心,才能有机会来改变自己;若是无惭无愧之人,恐怕就很难改变了。【入山折采无主搹华,若磨朽木,持以号香】“无主”就是没有主人,若是有主人的花,他不经同意就采走了,那是偷盗啊,偷盗的果报还是贫穷。并且用偷来的东西供养三宝,那是“不净财”。我们供养三宝的东西最好要用净财供养,用合法得来的钱财等供养才好。“搹华”是一把花,满把花,搹,是把握。也有连同下句的“朽木”把“搹华”解释为一把不起眼甚至有些枯萎的花,也可以。“若磨朽木,持以号香”把腐朽烂木打磨成像香的样子。这几句是说此人没有什么供养的好东西,只能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来供养,其实最重要的是心啊,“福田*心耕”。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妇,他们的生活很困难,只有一个小破房子住,两个人只有一条裤子,没有饭吃,只好天天去乞讨。他们是轮流穿这条裤子去要饭,没有衣服的就在小破房子里呆着。一天,有一位比丘,这位比丘已经证得辟支佛的果位,他用神通观察,知道这对夫妇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于是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要向他们化缘。这时他们说:“我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有这一条裤子,今世贫穷,就是因为前世悭贪不肯布施的缘故,把这条裤子就供养给比丘吧,我们也修一修福,我们生活的这么苦,还不如死了算了。”比丘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佛那里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比丘说:“这是我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佛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当时这国家的国王也在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国王心想:“我国家里居然有这么穷得人,而我却在皇宫里吃穿都那么好,真对不住老百姓!”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了很多的吃穿用品,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听佛说法后,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这样的公案很多,此处这个人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供养的,只能用搹华、朽木等,但他有【惭愧心】,又有很【殊胜的对境】,“往至塔前礼拜供养”,宝箧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诸佛,是无上的福田,此人“旋绕七匝,流泪悔过”,就是右绕宝塔七圈,下面一句【流泪悔过】很重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了,悔过能到流泪的地步,可见是真诚心,有了这样的心才能消除罪业,若泛泛悠悠,则很难有多大的效果。下面说【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由于宝箧印陀罗尼和宝塔的威德力加持,就灭掉了贫穷的果报,并且很快得到富贵,富贵的程度是“七宝如雨,无所缺乏”,这是比喻很多的意思!

我们要问,我这样求也能得到富贵吗?当然能得到,佛语是真实不虚的!但要清楚,此法很殊胜,但我们也要做到才能求到!我们能不能像这里的贫苦人一样?其实很多人做不到!此处的人,他什么都没有,但能尽自己的力量供养;而我们在供养时,只是自己很少的一部分,甚至三宝的份量在我们心中,连一顿饭也比不上。为什么这样讲呢?有很多人,和朋友吃一顿饭都花几百几千,他不心疼。但供养三宝时,拿了一百元钱就觉得很多了,而且还有很多的条件在后面,这样的人太多了,都还觉得自己很不错呢。还有,你能做到“流泪悔过”吗?也很少有人做到啊!其实你差的太远了,经典上的你根本做不到,还说经典不灵,这不是颠倒吗?当然,你只要每天发大心来持诵密咒、礼拜宝塔,你的福报一定是不断的增加的!

【但当此时,弥饰佛法,施与贫乏,若有吝惜,财宝忽灭。】这是佛在引导众生趋于佛道的修行!你得到了富贵之后,一定要供养庄严三宝,布施给贫乏的众生,如果悭吝可惜,不舍得供养布施,你的财宝就会很快灭失。,【弥饰佛法】是上求佛道;【施与贫乏】是下化众生,这是要我们学菩萨行啊!【若有吝惜,财宝忽灭】今世贫穷下*,都是因为过去悭贪的缘故;今世得到财富,理应好好修福,若还是吝惜,必定还要贫穷。通过这一段,我们也要清楚,求福的目的是利益众生!若在求之前想,我得到福报后可以好好享受了,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话,佛菩萨是不会成就我们的,此法殊胜你也求不到这样的富贵,因为你不是法器啊,就如同甘露要用干净的瓶子装一样,带毒药的瓶子是不能装清净甘露的!

【若复有人为种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庵罗,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

从这一段以后就是此经的“流通分”,从以下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是佛在劝勉我们要尽力造塔、至心持咒来利益众生,所以是“流通分“,或者从【尔时,佛告金刚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经典付嘱汝等,尊重护持,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受断绝。”】这一段判为“流通分”也可以。

这一段是说:如果有人为了种植善根,而随分随力的造塔,或者是泥或者是砖,只要随力来做就好。乃至塔就像庵摩罗果(印度的一种果实,不是特别大)那样大,有四指的高度,只要书写宝箧印神咒,安置在塔中,持用香华来礼拜供养宝塔。【以其咒力及信心故】,咒力不可思议,信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议,若心对咒、塔生起极大的信心,就能出生广大无边的的功德,就像下面说的【自小塔中出大香云】,从这个小塔当中出很大的香云,“大香云”就是信心与咒力所产生的,“大”到什么程度呢?【香气云光周遍法界】,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礼拜供养塔时也要发度化尽虚空遍法界众生的广大菩提心啊,下面是“大香云”的妙用【薰馥晃曜,广作佛事】,这两句很像《无量寿经》上的经文:【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薰馥”是指的“香气”,“晃曜”是指的“云光”,它们的作用是“广作佛事”,佛事就是佛做的事,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事,因为信心与咒的功德,此小塔就能有这样无边的力用,我们虽然看不到,但这是佛眼所见的真实境界,我们只要这样做就好,一定会利益到一切众生的。再看下面【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就像佛在上面的经文所说一样,总而言之,取功德的要点来说,是能满一切愿,世间的愿,出世间成佛的愿,度众生成佛的愿都能满足。由这段经文看来,我们一定要随分随力的造塔!

【若有末世四辈弟子、善男善女,为无上道,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说不可尽。】

“末世”是指佛入灭以后,主要是指末法的时候;“四辈弟子”就是四众弟子,也就是佛的一切弟子。“善男善女”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要广解释就很多了,在这里主要是指有善根的男女。这一句是说,如果后世有佛弟子及善男善女,为了无上的佛道,尽自己的力量来造塔,并且在塔中安置宝箧印神咒,那么所得到得出功德,是说不尽的。【为无上道】这是佛教我们要发大心,是为了成就佛道而造塔的,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身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更何况又是造殊胜的宝塔呢,这个功德自然是“说不可尽”的。【尽力造塔】佛总是说“随分造塔”,“尽力造塔”“或土或木”等,没有勉强我们,只要尽力就好,这是佛的慈悲啊。佛为什么总是劝我们要尽力造塔呢?佛以慈悲度众生为怀,因为此塔对众生的利益非常大,所以劝我们造塔,安置神咒,这样对于造塔的人,对于看到宝塔的人等都有很大的利益。我们知道历史上也有很多发大心造塔的人,如阿育王等,还有公元960年左右,吴越忠懿王仰慕阿育王造塔的事迹,骋请印度高僧和能工巧匠,以精钢造八万四千塔,方形塔身,高35厘米,塔中就藏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大约十年的时间完工,于是广泛的散布流通供养。但时间长了以后,传播流通供养宝塔的事就慢慢淡化了。在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倾塌,里面就出现了宝箧印陀罗尼经。可见此经在历史上也得到很大的重视,也曾经很好的传播过。最近几年,又有很多发大心的菩萨们,建立宝塔,广泛弘扬此经,真是正法兴起之象啊,我们看到这些,非常赞叹,随喜他们的功德!

再看下面:

【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这是说宝塔对于众生的利益之事。【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如果有人求福报到了宝箧印塔的地方,能够用一花一香供养宝塔,礼拜宝塔,然后右绕宝塔。这几句就是求福的方法,是以殊胜的宝塔为对境来求福。一花一香的供养,右绕宝塔,这些做法也很容易,但利益却很大,下面是

【由是功德】,就是因为这样的功德,“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的功德,那么就会【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这几条所说的主要是世间的安乐利益,为什么说世间的利益呢?因为上面是【若人求福】,人们所求的是世间利益,那么佛恒顺众生就说世间的利益。最后一句:【一切所愿,任意满足】是总说,不论什么愿都可以满足。这几句简单来说就是,升官等荣耀的事情,不需要求也会自然来到;寿命富饶不需要祈求也会增加;怨家盗贼不需要讨伐也会自然退却;【怨念咒诅,不厌归本】如果有人对你有怨念咒诅的事情,你不需要厌烦这些,他是不能得便的,并且会回到他自己身上。这一句很像《普门品》上的:【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很多人疑惑,佛菩萨慈悲,为什么还要归到他本人的身上呢?苏东坡就改过《普门品》上的这几句,他把“还著于本人”改成了“两家俱莫事”,就是两家都没有事了,但他这种做法就遭到了古大德的呵斥,经文没有错,人怎能随便改经文呢?此经与《普门品》都是正确的,他要害人种恶因,自然自己得报嘛,这也是《四十二章经》说的:“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就是你送礼给别人,别人不要,那个礼物还是你的嘛。其实,还归他本人也很好,这样他就知道害人就是害自己了,以后就不敢再作恶了。【疫疠邪气,不拔自避】,这些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和种种的邪气等,不需要拔除自然就能避免。【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五伦关系中夫妇的关系很重要,在这里可以看到,礼拜供养宝塔能感召很善良的夫妇,“善夫”是对女人来说,“良妇”是对男子说的,有很好的夫妇,就会“家和万事兴”。并且不需要祈祷,也能生贤良美丽的儿女。人的子女有四种原因而来:报恩、抱怨、讨债、还债。若生不好的子女,则一生都会很痛苦;只要礼拜供养宝塔,自然能感召贤善的子女,自然能孝养父母,光耀门楣等。【一切所愿,任意满足】,上面只是举例来说,每个人的愿望都不同,但都能满足,包括出世间成佛的愿!

【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

这段是讲对于畜生道众生的利益之事。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这几种是天上飞的鸟类。“乌雀”,有的经本上是“鸟雀”,“鸱枭”,是类似猫头鹰的鸟类。“鸠鸽”,鸠鸽科的鸟类,和家养的鸽子差不多。“鸺鹠”,是一种小型鸮类。【狗狼、野干】前面讲过“野干”了,这几种是地上的走兽之类;【蚊虻、蚁蝼】是指蚊子蚂蚁之类的小动物。【之类】前面几种只是举例,其实还有很多,都包括在内,这些动物只要【暂来塔影及踏场草】,很短暂的时间来到塔的影子或者蹋到塔所在地的草,真是接触到塔都能解脱,下面是它们得到的利益:【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惑障”与“无明”前面也提到了些,这些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些动物接触到塔,就可以摧破这些障碍,得到觉悟,能够很快的生到“佛家”,就是佛的净土,任意的领受法财,它们可以见佛闻法,好好修行,快速成佛。所以,有宝箧印塔的地方,不仅是人,很多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所以,我们要随分随力的建塔,这样就能广利众生了!

【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

这一句是承接上面来说的,动物们只是接触塔影还有蹋场地的草,都能有这样的功德利益,更何况是人,或者见到塔的形象,或者听到塔上铃铎的声音,或者听到塔的名字,或者当着塔的影子,那么他的罪障都会消灭,所求的事情都能如意,现世就会身心安稳,命终以后的将来就能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看到【或闻其名】这一句,知道念【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梭哈】是有经文依据的,这样也可以【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在《普度实录》上我们也看到念经题的感应很殊胜,确实如经典所说。在这里又提到“极乐”,可见佛处处为我们指归西方极乐净土啊!通过这里我们看到,建造宝箧印塔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极大善巧方便,我们除了诵经、念佛、讲经外,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广利众生!

【或人随力,以一丸泥涂塔坏壁,运一拳石扶塔礩倾,由此功德,增福延寿,命终之后成转轮王。】

或者有人随力的,以一丸般大小的泥来涂抹宝塔毁坏的墙壁,或者运一块如拳头般大小的石块来扶正塔基质倾斜的地方,那么因为这样的功德,就会增加福报和寿命,命终以后就会成为转轮圣王。转轮王就是转轮圣王,也是在人道。此王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所以叫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所以也叫飞行皇帝。转轮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减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出世。转轮圣王有四种,八万岁以上的是金轮王,掌管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其余三种出世的时间不一定,但也有说两万岁出世的是铁轮王,四万岁的是铜轮王,六万岁的是银轮王;银轮王掌管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掌管东南之二洲;铁轮王掌管南瞻部洲。我们只能略微提一提,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看看《大楼炭经转轮王品》《中阿含经》王相应品等经。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就是现的三十二相,但佛菩萨的三十二相有七事胜转轮圣王: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其实,三十二相只是佛随顺众生的应化身相而已,佛的报身那是有无量的相好,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八万四千光明】。总之,转轮圣王的福报非常大,我们对宝塔能做一点点的修补等,都能感得转轮圣王的果报,可见宝箧印塔实在是修福的殊胜对境!【命终之后成转轮王】,或许有人要问,我们现在也修补塔了,那么死了以后就会成转轮王了,现在造点恶没事。你这种想法大错!要知道我们命终后到哪里去,有两种力量,一个是心力,一个是业力。心力很重要,若命终时生起极大的善心或恶心,随着这一念心,就会去转生了。比如阿祈达王一生修福,临终之时,因为有人不小心把扇子掉在他的面上,他生起嗔心,随着这一念心就堕落恶道;还有一位在家修行的男居士,临终因为听到妻子的哭声,心生贪恋,随着这一念贪心投生为妻子鼻孔里面的小虫。当然这两位的修行还是功不唐捐,后来也是遇到高僧为其超度而得解脱。还有母女二人过河,但河水很急,两人都被河水冲走,母女彼此互相生起善心,母亲想:“若我孩子能够得救,我死了也没事”,女儿想:“若母亲能得救我死了也行”,由于彼此都在善心中命终,所以都升到天上。通过这些,可见心力的重要。另外是业力,我们这一生既造了善业,也造了恶业,命终往哪里去,要看哪个业强,若善业强则往善道去,若恶业强则往恶道去。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后,就应该发殷重心修持善业,修持佛法,好好念佛,则我们心重业强,临终决定得生净土。在这里说“命终后成转轮王”绝对真实不虚,你修补塔绝对有这样的功德,乃至将来还会因此得度成佛,这都是善法的功德,但我们也不要有恃无恐,明白心力业力的重要,岂有投机取巧不好好修行的道理?

【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

如果我灭度后,有四众弟子,在宝箧印塔前为了拔济苦界众生的缘故,供养香华,至心的发愿,诵念宝箧印陀罗尼,那么就会文文句句放出大的光明来照触三途,众苦具都会辟除,众生脱离苦趣,佛种芽苗萌发,随意的往生到十方净土去。

这里【苦界】主要指【三途】,也就是火途、血途、刀途,也就是三恶道;我们再看这一段,【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这是恭敬供养宝塔,以宝塔为拔济苦界的对境;【至心发愿,诵念神咒】这是以诵念宝箧印陀罗尼为拔济苦界的方法;“济苦界故”“至心发愿”,这是佛教导我们要发救济恶道众生的大愿!

“至心发愿”这句很重要,什么叫“至心”,至心就是【至诚心】,善导大师解释的非常好:【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诈百断,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由善导大师的开示,我们要清楚,我们要真实的发愿利益恶道众生,绝对不能有虚假的心,否则就得不到下面所说那么大的效果。

“发愿”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大愿!发愿很重要,前面提过,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讲:“修行要务,立愿居先。愿力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在这里,我们要再说一些关于发愿的问题,因为很多人学佛还是不太明理的,甚至是颠倒,所以要多说些!我们即使是行善法也不能发恶愿,在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说:【若有微乎其微的有漏善根,则发恶愿也很容易实现:往昔,一个叫能空的年青人被许多军兵杀害,临死时他发了恶愿,以他曾供养舍利子尊者斋食的善业力,恶愿成熟,他转成了一个牧区的黑夜*;邬金莲师、静命堪布、国王赤松德赞昔日修道时,建造夏绒卡绣佛塔过程中一头运土的牦牛因发恶愿而转为朗达玛国王;另有一位软弱的老僧人经常受到众人的欺凌,后来他念诵了七亿遍玛哈革拉心咒,临终时发恶愿说:“我今生虽被众人欺负,但愿我来世投生为具有势力(摄服一切)之人。”后来他转生为新龙暴君滚波南加(他一生中残杀很多人)。这是多哲钦尊者讲述的。据说东方有位大官名叫瓦多,他与革蒙的蒋扬夏巴结仇多年,争斗不休,最后蒋扬夏巴也未能制服瓦多。瓦多死后,他的盲眼儿子瓦龙继续与蒋扬雅巴作战,最终瓦龙失败了。后来瓦龙念诵了两亿观音心咒,因临终时发恶愿而转生为一个恶魔,在革蒙兴妖作怪等。诸如此类的公案有许多。因此,即使成办一分善法也要发善愿,正确回向,万万不能作颠倒回向】

我们要发善愿,在善愿当中要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愿!不能只是世间福乐的人天小愿;不要只发求自了的小乘心愿。这里的【至心发愿】就是发的度苦众生的大愿,我们也要如是的随学!【诵念神咒】,要如理如法的认真诵念,下面是效果【文文句句放大光明】,这是佛眼看到的境界,我们在认真念诵时,有时也能看到,但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其实光明是很大的,这些光明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这就是免除的众生的苦难,并且众生还能【佛种芽萌,这是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是说众生成佛的善根成熟了,能够随意的往生到十方诸佛的净土。《佛说无量寿经》上有几句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的经文:【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这两段很相似吧,由这段经文就可以知道,我们虽然是凡夫,但只要至心的发愿持咒,仗神咒力,就能广作佛事,利益众生!

【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

如果有人到了高山峰上,至心的诵念宝箧印陀罗尼,他眼根所看到的一切远近世界,山、谷、树林、野外,江、湖、河还有大海,其中所有的毛羽鳞甲等一切众生,都能够摧碎破坏惑障,都能够觉悟无明,显现本来具有的三种佛性,毕竟能安处在大涅槃当中。

我们的身体就是塔,我们诵念神咒,就是把宝箧印陀罗尼装进身体的塔中。所以我们诵念神咒,本身就有如同宝塔一样的功德!前面的经文:【若有乌雀、鸱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与这一段是类似的,不过上面的经文是众生到塔跟前得到的利益;这一段是我们看到众生,众生得到的利益,但作用是一样。所以我们只要如法修持此法,我们就是能动的宝塔,所到之处就能利益众生!

“若人往在高山峰上”,在高山上可以看的很远,利益的范围就大;若是低处,虽然看的范围不大,但只要眼及之处,也能得利益。【至心诵咒】这一句特别重要,若有口无心,马马虎虎的诵咒,众生得到的利益就没有那么大了。可见我们的修行与利益众生有很大关系,所以佛告诉我们要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只要眼睛看到的“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这是指一切处;“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这是指不论是有毛羽还是有鳞甲的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在内,它们都能够【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我们常念到“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也叫惑障,是指我们种种的烦恼迷惑,障碍修行;业障,就是造种种的不善业,这些对修行也是妨碍;报障,就是苦报,比如堕落到三恶道,或六根不具足,这些都障碍我们修行,“惑障”也就是“无明”,是生死的根本。我们只要至心诵咒,就能帮助众生摧破这些障碍,令它们【显现本有三种佛性】,三种佛性也就是三因佛性:一、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二、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三、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圆满具备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种佛性说:一、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改变,一切众生皆具此理;二、引出佛性,依禅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渐显现而引出者;三、至得果佛性,修因圆满,至成佛时,本有的理体佛性彻底显现。【毕竟安处大涅槃中】“大涅槃”就是指成佛!对于“涅槃”我们再解释一点,让大家了解一下。“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可翻成圆寂,“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就是一切妙德无不圆备,一切障碍无不消除的意思。涅槃有四种:一是自性涅槃,就是说我们的佛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叫自性涅槃;二是有余涅槃,就是小乘圣人证得的涅槃,只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但法执未除,所以叫有余涅槃;三是无余涅槃,既除了人我执,又除了法我执,变易生死,分段生死都了了,就是无余涅槃;四是无所住处涅槃,无所住处,就没有住的地方,无处不是,处处都是。“大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小乘只有解脱德,解脱了,但没有证法身,也没有般若智慧;大涅槃具无边的身和智,小乘涅槃,灰身灭智。所以大涅槃和小乘涅槃不同,总之,大涅槃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此宝箧印陀罗尼的功德力用不可思议,我们理应好好修持!

【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

如果与此诵持宝箧印陀罗尼的人往过道路,或者接触他衣服的风,或者蹋到他的足迹,或者只是见到他的面,或者只是与他短暂的说话,这样的人重罪都能够灭掉,悉地圆满。“悉地”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大日经供养法疏上说【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我们只要修此法,无形当中都能利益众生,自己的走路、说话、与人交谈等一举一动,都是广作度生的佛事,可见此法殊胜的威德!这一切众生都是因为我们修法的缘故而得到解脱,那么我们无形当中就结了很多的善缘,将来我们的法缘也一定会非常的殊胜。以前,有位大德法师,法讲的很好,但人来的却不多。后来有人告诉他,可以用自己的财物买些小米,然后加持大悲咒布施给小动物以广结善缘。他照做了,结果二十多年后,他再讲法,就有很多的年轻人来听。我们只要修此法,就能广结善缘,将来乃至于成佛就可以法缘殊胜,这都是此法的威德啊!

【尔时,佛告金刚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经典付嘱汝等,尊重护持,流布世间,不令众生传受断绝。”】

这一段是佛咐嘱法要给金刚手菩萨等。当佛讲完此法的功德利益时,就对金刚手说:“这个秘密神咒经典今天要咐嘱给你们,“汝等”就是指金刚手菩萨及他的眷属,也包括与会的大众,但以金刚手菩萨为代表。佛要他们要尊重此法,护持此法,流布此法于世间,不要令众生传布受持此经的因缘断绝。此法不仅能利益当时与会的大众,也能利益将来的众生,令一切众生能离苦得乐,成就佛道,此是诸佛心愿,所以佛咐嘱流通。佛要他们“尊重护持”,菩萨本来对法就有尊重之心,佛又这样说要尊重护持,可见此法的尊贵!我们也应当生起尊重之心啊!

【金刚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嘱,唯愿我等为报世尊深重恩德,昼夜护持,流布宣扬一切世间。若有众生书写受持、忆念不断,我等麾催释梵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

金刚手菩萨说:“我今天幸蒙世尊的付嘱,惟愿我等为了报答世尊的深重恩德,我们将昼夜护持此法,把此法流布到一切的世间。如果有众生能够书写受持此法,不间断的忆念此法,我等就会麾催帝释、大梵天王、四大天王、龙神八部,让他们也昼夜守护,一会儿都不会离开。这里金刚手菩萨说【我今幸蒙世尊付嘱】,对于菩萨来说,护持佛法是他的欢喜之事,所以蒙佛付嘱感到幸运。尤其此法利益无边,殊胜无比,菩萨来守护流布,就可满足自利利他的大愿。【唯愿我等为报世尊深重恩德】世尊的深重恩德,广说就是佛所做的一切,在这里主要是指宣说宝箧印经法。【昼夜护持】,表菩萨的精进护法没有懈怠;【流布宣扬一切世间】,表菩萨的大愿大悲心遍及一切世间,不仅仅只是我们这里,乃至九法界都包括在内。【若有众生书写受持、忆念不断】,众生若能够精进的修持此法,那么【我等麾催释梵四王、龙神八部,昼夜守护,不暂舍离。】由此可知,只要我们精进的修持,周围时时刻刻都有无量的护法善神,我们自然能逢凶化吉,所做吉祥如意。更重要的是一切诸佛的加持,满一切愿!

【佛言:“善哉!金刚手,汝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大利益故,护持此法,令不断绝。”】佛说:“善哉!金刚手菩萨,你要为了未来世的一切众生能得大利益而要好好的护持此法,不要令此法断绝。【善哉】说明佛听到金刚手菩萨的护法大愿后,很欢喜赞叹。【令不断绝】这是佛第二次来说了,上面是【不令众生传受断绝】,可见此法很重要,所以佛一再嘱托。我们今天还能遇到此法来修学,肯定是金刚手菩萨的加持守护,我们也要顶礼感恩金刚手菩萨!

【尔时世尊,说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然后往彼婆罗门家,受诸供养,令时人天获大福利,却还所住。】

世尊讲完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后,就前往婆罗门家接受供养,令当时的人天获得了大的福利,然后返还所住之处。一般来说,佛都是先应供再讲法。而这里我们看到,佛在路上至丰财园就宣说殊胜的法要,此法兴起因缘也很特别,可见此法有大威德,利益众生最殊胜,所以佛不等应供完毕就宣说此法要。【说此宝箧印陀罗尼,广作佛事】佛事就是度化众生的事,佛所做一切都是利益众生的事,都是佛事,但这里的“佛事”主要是指“说此宝箧印陀罗尼”,此法普利人天将来,所以说“广作佛事”。【受诸供养,令时人天获大福利】,佛接受供养也是给众生修福的好机会,接受供养也是利益众生的方法之一,令当时的人天都获得了大福利。当时的人天所获得的大福利,不仅是由于佛接受供养而得,也是由于佛讲此法而得,我们后世的众生也因为修学此法的缘故也能的大福利。

【尔时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当时大众,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天龙、夜*、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非常欢喜,信受奉行佛所说的法要。我们也要信受奉行此法要啊,虽然我们没有参加当时的法会,但今天值遇此经,好好修学,那么所的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到今天,就把, 此经学习完毕了,感谢大家能给后学法供养的机会。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生在末法的今天,还能值遇如此殊胜的法要,并且能够信受修学,真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机会啊!愿我们大家都能够共同努力修学此经,自利利他,将来同生极乐,同成佛道!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明安法师

明安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明安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明安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明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