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征服自我


一、见贤思齐

我们学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拜佛像。为什么?因为佛是我们的榜样。但不要与佛一比就很自卑,觉得自己是一个业障很重的人,连佛堂都不敢去了。有些居士说:我今天没有吃素,不敢到寺院里拜佛。我太坏了,不敢到寺院里去。我说寺院盖起来,就是专门为了让坏人进来改好的,所以坏人也要到寺院里来。不懂的人跟佛菩萨一比,跟修行好的人一比,自己就自卑了,觉得自己干不了好事,就继续干坏事了。其实还是要跟好的比,要把佛菩萨、把修行好的人当榜样。有些女居士说:我最近有例假,不敢去寺院。其实来例假到寺院里,香也没有关系,拜佛更没有关系,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觉得是罪过。手洗干净了,嘴不要乱说话,做得好一点,心很清静,那么你的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

我们每天在皈依三宝,在诵经,在观察佛菩萨的言行,目的何在?就是让我们不停地和圣贤相比。古人说见贤思齐,看到佛菩萨,我们就希望自己也要像佛菩萨那样。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像佛菩萨一样?可能不多。我们一定要这样发愿:我一定要像佛菩萨一样!因为佛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是可以像佛菩萨一样的!向好的比,越比就越有智慧。因为一个人一旦想要像佛菩萨一样,这种愿望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在那里。所以我们需要亲近善知识,亲近有修行的人,亲近有德行的人。

吉祥经》里面说: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不要亲近愚痴的人,要不停地向好的人学习。这样,你越比较越觉得自己有差距,有差距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下手了。很多人寺院跑了很多,师父也见过不少,居士也见过不少,但他看来看去,觉得这些居士、师父都没有自己好,是什么道理呢?是他没有善根福德因缘,遇不到好的人。

有个简单的经验:在寺院里,喜欢用功修行的师父,基本上都待在房间里不出来,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到处游逛诵经打坐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到处游逛,除非他在干活;而那些游逛的人往往都不太修行,东看看,西跑跑,找几个居士攀谈一下。很多人喜欢逛庙,这个庙逛两下,那个庙跑两下,庙跑得很多,游来游去像老油条了,我们叫他们庙油子;而他们看到的基本上也都是在外面游逛的人,所以在他们脑海中的师父可能不怎么样。

以前有个居士在开会时说:现在已经没有好和尚了。会场上有位师父接过话说:看不到好和尚的人都是没善根、没福德的人。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观世音菩萨已经发过这样的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也就是三十二应。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以什么样的身份能够度你的,观音菩萨马上就会示现这个身份来度你。《普门品》大家有没有读过?里面有天龙八部、童男童女、宰官、妇女、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三十二应身,只要能以哪种身份度你,观音菩萨马上就示现这种身份来度你了。你没有看到能度你的人,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观音菩萨没有办法度你。观音菩萨都没有办法度你,那就说明你条件不够,你还没有发起希望被度的心。

见贤思齐、见圣思齐,这是智慧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差距。我们跟一个好的师父在一起,马上就会发现自己心胸狭窄、固执、得少为足,很容易沾沾自喜,很容易自己不懂就去推销。有些人去推销佛法去推销也挺好的,大家都应该去推销,因为佛法本身是好的,但是如果自己还不懂就去推销,别人两个问题一问就糊涂了,这样别人就不信了。所以最好是先改变自己,用自己进步的表现来感动别人。

二、征服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众生都不能被他人征服,唯独可以被自己征服。有句话讲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其实最大的好人也是自己,而且最大的敌人总敌不过这个好人。因为好是我们的佛性,坏是我们的无明;不论需要多久,无明总会破的,而佛性谁也征服不了!我们内心的善心、智慧是与生俱来、不可颠覆的。

世界上有些人很了不起,被称为伟人,可是伟人身边的人往往不觉得伟人有多伟大。为什么?因为伟人征服了别人,但征服不了自己。历史上有多少伟人他能征服天下,征服其他国家,但是征服不了自己,征服不了自己的心魔。而圣人是通过征服自己来感动别人的。

释迦佛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告诉我们:人生是苦的,苦是可以解脱的。两千五百年后,大家还坐在这里,这么安静地听佛法,我们是被征服的吗?不是!我们是被感动的!没有人能征服我们。我们感动了以后,就要开始通过佛法来征服自己了;当我们征服了自己,身边所有的人都会被我们感动,确实如此。凡是能感动别人的人,他一定有征服自己的能力;一个连自己都征服不了的人,即使偶尔能感动一下别人,那也只是表面的。如果你身边的人真的被你感动了,那说明你征服了自己。如果家里人不修行,同时非常反对你修行,是什么道理?你反省一下,你是想做伟人去征服他人,还是想做圣人去感动他人?被感动,是心甘情愿的;被征服,是迫不得已的,是口服心不服的。

人这一生也许有很多快乐,也有很多痛苦,也许你的人生可以平平淡淡地度过,也许有非常多的坎坷在前面等着你,但是只要你告诉自己四个字心甘情愿,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有人问我:吃素难不难受?想不想吃荤?不想,真的不想。我二十年来一个吃荤的念头都没有,习惯了。为什么?因为我心甘情愿。特别是学习佛法以后,我们知道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条命,怎么忍心吃呢!出家人的日子比较清贫,有人问出家人:你出家是不是很开心?有没有后悔?如果有后悔的人,他一定不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是心甘情愿的,他会非常舒服,在家居士也是如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