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解七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八日观音佛七解七

主讲:悟演法师

解七解七又解七,七为何意?

人生娑婆世界犹如在苦海之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必须依靠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意义上是无法可说,但有言语都无实意。为了接引根基不同的众生佛法有无量法门。在中国佛法历史之中有人分出禅宗、教宗、律宗净土宗乃至密宗等等。这些宗派在老参饱学的人来说是无有分别的,因为他们了解佛教真谛绝无差异。但对初入佛学的人则会产生分别,每每称赞一个宗派,就诋毁另一个宗派。宝林弟子应知道一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真正功夫用到家的人是不用借助这些的。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挂碍。而有挂碍的人就像无法显现的污水。水里的污泥,虽然月亮很明但而不能显。修行的人如果能体会理解这个道理,了解我们的心如一轮明月,不向外驰,回光返照,一念不生,了无挂碍,哪有什么名相差别呢?所有名相差别的执着无量劫妄想习气深重,佛陀慈悲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救助众生断绝习气毛病,所以希望宝林弟子明白一个真理:

方便又多门,归元无二路。

今日解七做偈一首: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合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缠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佛光静静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凡圣同居心,只要我们一念不生就可以一览无余,但如果六根纷动,就如被云遮盖。

一个佛教徒要随顺世间时节因缘,用一颗了心,去面对去处置,做到心无挂碍,我们就是证得涅槃,生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间就如空华,自由来去。

这次佛七讲禅,南禅北禅、南顿北渐的说法是一种方便,其实质是法无顿渐,法无顿悟也无渐悟。这种顿渐的说法是觉悟正见的快和慢。因此,法无顿渐,见有迟疾。

天台宗三法典为《妙法莲华经文句》、《妙法莲华经玄义》、《摩诃止观》,天台宗修持不离开三大典轨则与《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大典》。一切要证悟到一念三千,三谛三观,启用止观证悟如是佛理。一念三千是方法论,如何在一念之中具足过去、现在、未来?如何兼容天、地、人?如何去谛观即假、即空、即中?一念三千甚深微妙!通过在心上用止观的方法产生无穷菩提智慧,证悟一念三千,这就是天台宗根本宗派旨意。

作为天台宗学人必须思路清晰,一字一拜,通过禅修持诵方法赞佛甚深功德海,证悟法性三摩地。

佛法从何而说最为恰当?观净观无观色空,明心见性方为宗。佛法以明心见性为最恰当。明心见性是方法论,具体在生活中落实应该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雪域高原具有第二佛陀美誉的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藏传佛教——黄教格鲁巴,格鲁巴宗派与其他宗派不同之处在于讲究以心守戒,以心次第修行,最终达到圆满境界

小船大船都是船,船度船人登彼岸。小乘大乘都是乘,乘乘都是如来心。小船大船都能渡你登彼岸,大小虽有因缘之聚,都是结果都是彼岸。因此而说,非大非小方为乘,是为真实乘也。

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以示,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教命脉而念佛净土和念经持咒等法门也都是为了了生脱死。有人说禅宗是顿悟而念佛持咒是渐次。从教判上分析如是,但是这只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的,无区别的。因此,请宝林弟子牢记:

法无顿渐,见有迟疾。念佛一声超出三界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法门这么多,究竟学那个法门来修持呢?要看哪个法门与你相应,便修那个法门。但是绝不能称赞自己修行的法门而去诋毁别的宗派法门。这是佛弟子最大的忌讳。在最重要的法门修行中,戒是不可能失去的,戒是必须遵守的。因为,我们凡夫轮回颠倒,经常拿镜子去照他人。不赞佛法甚深功德海,去诋毁他人是非功德过。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是自己给自己掘坟墓。作为学佛人当得谨记:

谨言慎行,成就善因。精进修行,转心转念。趋于佛境,证无生忍。

若人但念阿弥陀,视为无上神妙禅。在现今社会往往弘扬净土者皆并弘禅宗。禅宗是心地法门。当今社会以禅宗弘扬净土,水乳相融。为什么要提倡禅净双修呢?阎浮提众生在这浊世之中颠倒知见,妄念纷飞,必须借用禅修增长心力,增长禅心,使之增长智慧,入念佛三昧。

法都是方便,法是为了救度众生。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根本区别在哪?无论说净土还是密乘,到最终不分,中道了义,无非中道了义。自心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哪有许多障碍?无论什么法都是心法。虽然表现方式、修行的力点不一,最终通过方便之法,将我们无始劫的习气毛病去除,认识到自己的心性,舍去妄念,归向真如,不向外求。所以无论净土、禅宗、密乘、菩提道、天台宗乃至华严等其他宗派都是中道了义。

但尽凡心,别无甚解。一切都是心起念,爱恨别离,宗派分别,男女之相等等一切都是凡夫之心在分别取相,其实是没有圣人的解意。

楞严经》所说:“但尽凡心,别无甚解。”只要我们断除妄想、执着,我们就是佛、菩萨,否则还是凡夫众生。念佛人不应太执着,否则也是一味毒药。我们现在念佛名号,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妄想难除,借着佛号当拐杖,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妄念俱除,净土自现,何需他求呢?

但尽凡心,别无甚解。广做他说,自见自负。很多人借用佛法名相说他人之事。你能了因缘否?所以不知因缘深处,只因自心分别。所以,你不行方便说,只管自心证。要管住自己,心要净。这告诉我们在现实凡夫生活中,不管面对任何人,不管任何事,都是因缘。没有可说之说,只有你有没有能力去圆满它,把好的升华,把不好的圆满,将不好的东西处理在萌芽状态,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了义。

在我们修行过程中,家庭遇到疾病乃至求职业、求学等一切应记住:

世间无有求,只有自心证。因缘具足来,万事到门前,由心所显现。这个心要成为佛心才有智慧,才有德,感召众缘和合,成就俗世人天福报

做人做事当下智慧是什么?做人做事当下一心,面对生死烦恼无明困惑,我们需要中道行持,禅心不断,不来不去,了无挂碍。因此而说,面对一切人、一切事,没有好,没有坏。皆因因缘而生。若是说好,就有执着,就有不好的东西相应而出。若执着坏的东西,则不能解脱自己,将会沉沦生死烦恼苦海。

作为一个佛弟子要直下承担,当下中道行持,禅心不断,将自己无穷的智慧通过禅心去圆满它,让好的不断升华,不好的趋于圆满。将一切不好的人事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佛化人生,是禅的人生智慧,更是心经的智慧。

解七解七又解七,解七何需又着义。

观音菩萨降道场,宝林禅寺打佛七。

生命在于呼吸间,一呼一吸,实现生死无常,所以宝林弟子一定要明白一个真实修行道理。通过禅修增长定力,一法深入,触类旁通。将佛法一切积极运用于当下,去成就自己,了脱自己,直下承担,快乐人生。

念佛要细水长流,念念不断,一心不乱,心静一如,那就是参禅,也是禅净双修的圆满答案。这是师父教给大家修行根本法则,无论修禅念佛或修其他法门,都要牢记。

在修行的道路上,大乘小乘都是乘,先小乘后大乘,最终追求正等正觉的无上觉醒快乐。

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禅心在当下,随缘而入行。法性不偏离,正念永不断。幻灭寂灭心,无住而生心。

学佛得智慧最殊胜的下手方式:学佛要气沉丹田,叩开命门,化浊气,气入自心,随缘入行。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祸福都在自心中,不用他外去寻求。

朝暮勤念弥陀佛,身处无上深妙禅。

禅净双修,如何用此微妙方法转心转念,四月初八再和大家一一讲解。希望大家把这种状态好好带回去,日积月累熏修,增长自己心力。当我们心力增强,一切都会如愿,一切都会具足圆满。为什么我们现在心力不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法太多。千言万语就是希望大家简单思维,快捷下手,了脱因缘,快乐人生。心力要增强,就像时间谈恋爱一样,若不具足纯洁珍爱于对方的心力,或这种心力不强大,就会经历种种感情折磨,经历种种颠倒。因此无论是修法还是世间法,都要简单,真实,真心,持久,快捷,就能得到人生的快乐。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