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十张DVD
我们上一次就是讲到这一段以前,那么,因为这个七处征心跟十番显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再一次的来讲解。诸位千万不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说这个是重复,这个一点都不重复,这个叫做增广见闻,因为《楞严经义贯》他所写的这些、提供的这一些资料是相当好的,而且他把整个义理贯串,来弥补《楞严经讲义》文言文艰涩的地方,没办法理解、难懂的地方。所以,虽然我们看起来有一点重复,说:哎呀!我们《讲义》讲过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义贯》呢?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楞严经》,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听闻、能够理解佛的心、能够进趣到菩提,完全要靠正知正见。什么叫做正知正见呢?就是无知无见,不立一个知,也不立一个见。这个知就是没有邪知,也不立一个正知;正见就是没有邪见,也绝对不立一个正见,因为那个都是头上安头。绝对的知见,心就是知,心就是见,没有二知,也没有二见,这个是入不二法门。因此《楞严经》的思想,就会特别的重要,那一些想钻研《楞严经》的人,就更进一步的、清楚地来理解佛的思想,也让整个大乘佛教的思想彻底的进入佛的知见,完全不会走错路。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
经文:[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一段对修学佛法的人来讲,是特别的警惕,特别的重要!这一段是阿难发出了这个感叹,说他从佛出家以来,都认为用依靠的方式,可以得到解脱,叫做恃佛威神。是错误的知见,修行是没办法替代的。所以,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就:我不需要修行啊!我的堂兄就是佛陀了!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惠]就是恩赐、赐给我,不知道身心本不相代,身心是没办法互相取代的。所以,你的烦恼,你自己要承受;你的病苦,别人在旁边安慰,医生也只能尽力,病苦还是你在病苦;烦恼还是你在烦恼。失我本心,便丧失了我原本的如来藏心。身虽然出家,可是,心却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这穷子就比喻六识妄心,从以前来讲,都没有办法开采自家的珍宝,也就是变成意识心在六道轮回里面流浪,所以叫做穷子。今日乃知,喔!现在才知道,虽有多闻,就算你听了很多佛法,若不修行,若不修行的意思就是:若不实修。如果你没有好好的降伏这一颗妄想心,与不闻佛法等的众生是一样的!你今天虽然听闻了很多佛法,如果不下功夫、下死心确实的去实修,与不闻佛法的众生等,是一样的。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意思就是:光口说种种的美食,终不能令肚子饱。
注释:[重复悲泪]:又再悲从中来,而泪流不止。这一次阿难真是悟今是而昨非了。[将谓如来惠我三昧]:[将],是而。[惠],就是嘉惠与我,惠赠,惠赐。这本来是乃人情之常,也是凡情所在,因为知道如来有无量的三昧,而他又是佛的宠弟。[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一切功德福报还是要自己修;如来虽有加持力,但是自若不发心修行,与如来之加持力也不相应,所以如来也无法加持。所以,要佛陀救你以前,你必须先得救自己,这样才有办法的。[譬如穷子,舍父逃逝]:这个[穷子],就比喻六识妄心;在这里,六识妄心是什么意思呢?要做一个最贴切、单刀直入的定义是什么?见境起心,就是六识妄心。见境起心是什么?这个心是起执着心、起分别心,这个叫做离境无自体相,离开了外境,就没有这个意识心的存在,就是不能活了!我们又误认为这个执着、分别心、起贪嗔痴,认为就是我。所以,无量劫来不认识本性,却认识了六识妄心。[父]是比喻本心本性。就像人自弃家中的珍宝而逃家,出外流浪,莫知所之。众生依六识妄心,亦复如是,向外奔驰,追逐声色、五欲六尘,不知自返。诸位!修学佛道,你一定要有那种功夫,你必须要把这个财色名食睡一步一步的看得很淡,才有办法入道,叫你一下子断,没有办法,至少你懂得慢慢的远离、慢慢的放下。[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光口说种种的美食,终不能令肚子不饿。
义贯:[阿难闻]佛说[已,重复悲]伤地流[泪],而[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随[从佛发心出家]以来,仗[恃]着有[佛]之[威神]力加持,所以[常]暗[自思惟:]因为有佛力加持,便[无]需[劳]动[我]自己去苦[修],去苦苦的修行,不需要![将谓如来]一定会[惠]赐给[我]一些[三昧],就是用别人赐给你的,自己心不去悟入。而[不知身心本]来就[不]能[相代]。这一句话很重要的提示,修净土法门的人,更要注意这一句,很重要!也就是说: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全部的心性;全部的心性,集中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同时我们在念佛当中,每一念都必须提升自己的正念,同时要把贪嗔痴全部放下,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念佛的人,你也才能了悟佛的心就是我们的心性,所有的三资粮:信、愿、行,不能离开这个心性,然后这样来求佛力的加被,力道就大!而不是说:我今天念佛,不除贪嗔痴,就可以跟佛相应的,这个是非常困难的!
底下,这个身心本来就不能相代,因为我已迷[失我本]有的真[心],所以[身虽]已经[出家],然[心]却[不]能[入]于佛[道]。诸位啊!阿难这个时候已经出家多久了?仍然只证初果!佛陀讲《楞严经》是六十二岁喔,你想想看!阿难这时候出家多久了?仍然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老得很快,智慧却开得太慢、太迟!这[譬如]一个贫[穷]之浪[子],之所以贫穷困顿匮乏,都是因为他[舍]弃了他多富资财的[父]亲而[逃逝],所以穷露路途,无有归依。我[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则[与不闻]佛法是同[等]的,其多闻对他本人并没有实际上的受用;这正[如]同有[人]虽口里[说]着很多[食]物之名,但光口说,没有实际行动去准备食物,肚子[终不能饱]。所以,事相修行还是很重要的!
诠论:在此,阿难真正是[悟今是而昨非]了,也开始真正发露忏悔了。为什么要忏悔呢?以前就是嘴硬,耍嘴皮,台湾话叫做逞口舌之勇,对生死、对解脱完全没有帮忙。这个有学佛跟没有学佛的人,他的生命观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佛的心态远离二分法,内心充满了喜悦跟超越,我们都给予最大的祝福,这种心态,它在脑波里面会产生一种健康的波动,他不会有政治的一种选后的后遗症,会把自己逼上像精神病一样的。我看有的人打电话进去,就很激动的在讲,一直很激动!为佛的弟子没有必要这样子,你跟你的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就行,再来就是放下,你最多也只有一票而已,讲得这么激动做什么?你只有一票而已啊,那么大声做什么呢?每一个人就只有一票啊!所以,学佛的人的心态,跟那个世间不学佛的,就一个很简单的政治来讲,观感就天壤之别。你要悟道,你看什么就解脱什么,没有一样事情可以障碍你的,没有的!
底下,他所说的:[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此正可给与末世之好[文字般若]或者是[文字禅],这个文字般若跟文字禅是什么意思?就是完全使不上功夫的那一种的,境界现前、烦恼来了,没办法!因为他只在文字下功夫,是文字禅,搬弄一下,耍耍嘴皮可以,真正面对无明烦恼和生死的大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印光大师劝我们要实修,你就是要至诚恳切的念佛,至诚恳切的求生净土,好好的观照世间的无常性,这样下功夫的放下、念佛、诵经、拜山或法会,都这样真枪实弹的修行。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四个字,就是:老实修行,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底下,与仅仅以看大藏经而求多闻、光说不练者,就是一个警诫。
经文:[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注释:[二障]: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是由我执所起,诸位!这个[我执]有很重要的定义,我执就是误认四大缘起如幻为自我,你只要错认为,这个短暂的因缘生灭无常法的四大,构成了假合的这个色身,把它错认为自我,同时一直执着它,你的苦就没有办法停止,一个人不能离相,这一辈子,他注定要过痛苦的日子,绝对没有办法脱离痛苦的!执着等同痛苦,你有多少的执着,你的痛苦就会有多深;你能把一件事情看得很透彻,它是生灭、是无常,万法不可得,那么,对我们心里的受伤就会愈来愈少,愈来愈减轻。所以,由我执所引起的,以诸烦恼能障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称为烦恼障。我们如果不修行,这个烦恼是没有办法克制的。又烦恼因为会障人天等胜妙之事,所以也称为[事障]。事障的意思就是说:在假相上突不破。这个事障是对理障来讲的,理障是不悟空理,变成了理障;假相突不破,就变成事障。所知障是由法执而起的,法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离开我色身以外,还有诸法,以为那个是实在的,误认为诸法有其自性,叫做法执,就这么简单!这个色身就是我执,那么,离开这个色身以外的山河大地,认为万法它的确是存在的,认为有实法的存在,这个就是法执。你误认为六根、六识、六尘一十八界是实在的,这个法执就断不了。所以,所知障是由法执而起的,此法执为执心外实有,而不知道万法唯心。万法唯心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天地万物纳归我的心性,所以,心外无法;心外无法就好办了,就懂得什么叫做同体大悲。为什么?因为都是我们心性的东西。以及于所修习,生起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是法爱的另外一个转向、变相。攻击别人,就认为自己对,好朋友谈一谈,行;邪知邪见不在此限,因为邪知邪见会误人!八大宗派平起平坐,是站在正知正见的角度说,不是站在恶知见、邪知邪见的角度说。
底下说:以此能障菩提,所以称为所知障;又因能障所欲证法空之理,法空的另外一个名词就是无生、缘生无性,因缘生的就是无自性,所以,诸法本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又称为[理障]。[良由不知寂常心性]:[良],就是诚,实在。[不知],此不知有二义:一、不觉知,以迷内外,所以日用而不能觉知。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的。二、未闻知,凡夫若不闻佛陀的开示,也就是连[常住心性]这个名词,也不得知。所以[寂常心性]:就是寂静常住之真心本性。[穷露]:[穷]就是贫穷。[露],就是无有遮护依靠。一个人到没有依靠,就会很惨!众生之[穷],为无福慧庄严;众生之[露],为无大涅槃可依止。[发妙明心]:就是开发本妙元明之心。一般人要开发这个妙明心,没有好的环境;没有好的善知识;没有好的福报,没办法的!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前几天报导,由一个很孝顺的儿子,在中国大陆做生意。因为他的母亲很早就往生了,他父亲在山区里面种这个水果,年岁很大了,可是,他不去赚钱又不行,所以,他就台湾、大陆两地跑。后来有一次他打电话回来,父亲没有接,他想说父亲可能去看看那一些菜园、蔬菜。后来他儿子因为很孝顺,他天天打,连续七天都没有人接电话,后来他想说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又在山区,在山顶上没人认识,他父亲又一个人。后来他亲自赶回来,已经半个月了,半个月回来以后,哇!他的爸爸死了!死了,放在家里,他家养的狗没有东西吃,还有野狗也跑来了,还有那个老鼠也跑来了,啃他爸爸的尸体,他看了以后心都碎掉了!像这样子,你想要修行的话,假设说想要修行,没钱啊!对不对?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很辛苦的一面,为了微薄的收入,种一点水果、种一点蔬菜;为了微薄的收入,儿子也不得不离开爸爸去赚钱,没有办法!他儿子就是有某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所以要分开。因此这个就让我们理解到说,我们这个色身,当它死亡以后,被狗啃、被老鼠咬的时候,那个筋脉、骨头裸露出来的时候,发现说原来这个色身是非常恶臭的!可是,你这个恶臭的身体,你也不能放弃它,因为它里面有可贵的佛性。所以,你说要发妙明心,有多难?第一个,饮食要能够充裕,经济要无虑,要不然每天为了经济拼,你哪有办法学佛呢?还得引起你的兴趣;还得你宿世的善根。所以,总而言之,说一句实在话:要听到佛法已经很难了;要发心修行就更难;修行,其中没有障碍,福德、因缘全部具足,继续走下去的,就更难!非常困难,发妙明心没那么简单的!底下说:[开我道眼]:眼为能见,佛法中以般若之智为能见,所以此[道眼]就是般若智眼,以[五度如盲,般若为导]所以般若智有如修道人之眼,也就是所谓[人天眼目]是也。
义贯:[世尊,我等今者]为烦恼及所知[二障所缠],不得解脱,[良由]于[不知寂]静[常]住之真[心]本[性,惟愿如来],慈悲[哀愍]我等贫[穷]孤[露],没有真心本性之庄严华厦可以安身立命,而开[发]我们本[妙]元[明]之[心],以启[开我]们见[道]之智[眼]。
诠论:阿难在此以前,虽然责备自己不知自心在何处,但都还一直认六识为心。而现在听如来开示说[妄想非真]之后,才责备自己不知真心。又,阿难现在也已经知道[认见属眼],与[认识为心],同样是错误的,所以现在求开[道眼]。以辨明奢摩他路,这个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让妄念止息。一个人要修学佛道,第一个要懂得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如果看一个出家或者在家,仍然跟像世间人一样,争一较长短,二个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而且都说自己是对的,不能减少冲突,贪嗔痴一样具足,虽然听闻佛法,仍然是远离佛陀的。因此要接近佛陀,你一定要先学习无诤;要接近佛陀,你一定要先懂得放下,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否则我们永远背道而驰。底下,而照见楞严定体。因为止跟观,一个是翻译成定,一个是翻译成慧,所以,奢摩他就是止,止就是体,就是定。
经文:[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那么,在这一段,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对这个万字颇有见地,也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师父在这里给予尊重。师父是主张这个万字无诤,因为从以前师父看的这个经典、藏经,有逆时针、有顺时针,自古以来,这个字一直在诤论,包括须弥山,也是一直在诤论的。佛已经入涅槃,也没办法来求证,所以,某些人就是依据这个、依据那个,就变成一种考据,你依据什么?依据藏经;或者是依据高僧大德的见地,都有他们的看法。师父就给予最大的尊重,那么,我们也是把它讲一下,就念一遍,也让大家知道,这个万字它的因缘是什么,各个祖师、藏经,都有不同的记载看法,包括朝代、年代,对这个万字的记载也不一样。我们为了增广见闻,所以,我们还是要给它看一遍,我们也随喜、也赞叹。
注释:[从胸卍字]:姑且称为逆时钟,逆时钟卍字。这个逆时钟卍字,又作万字、万字,符号,逆时钟卍字;意译为吉祥海云,这吉祥喜旋,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也是八十种好之一;此为显现于佛以及十地菩萨胸臆,诸位!胸臆就是这里,(师父以右手指示胸前)我还为了这个字,去查这个词汇,胸臆就是当胸的部分,就是胸前,你们回去自己看一看,也许不小心浮出来,也有一个卍字。胸臆等处之徳相。《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大般若经》卷三八一等均记载佛之胸前、手足、腰间等处有逆时钟卍字。于今印度阿摩罗婆提出土的佛足石,亦刻有数个逆时钟卍字。这个逆时钟的卍字之形,原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标志;诸位!你们看看那个小baby出生的时候,你有没有看看那个?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帮他缝一个卍字,有没有?有喔!那个小孩子,这个就是从这个根据来的。小孩子的时候,那个衣服都有一个卍字,用红线,你知道吗?这个我小时候就看过了!除了印度以外,波斯、希腊、罗马,波斯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伊朗,罗马,均有此类的符号。然其最初来源则为梵文,详如后[诠论]中所说。逆时钟卍字之汉译,古来有数说,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表功德圆满,万德具足之意。武则天长寿二年(西元693年)始制定此字读为[万],而谓其乃[吉祥万德之所集]。又,据《佛光大辞典》称,《华严经》中逆时钟卍字共有十七处、但以梵文对勘,其原文共有四种:(1)[室利靺蹉],义为吉祥臆,《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2)音译为[难提迦物多],义为喜旋。《华严经》卷二十七:[其发右旋,光净润泽,卍字严饰。]第(3)[濊佉阿悉底迦];圆瑛法师简称之为[阿悉底迦],意译为有乐。意思就是:有卍字的人必得安乐,那当然是唯有佛陀了,我们没有了;我们要有的话,就必需自己画了;不过,那个没有用,一点吉祥都没有;刺青也不算!
我看这个电视,那个迈阿密海滩,很多的年轻人都去刺青,有刺那个帆船啦;刺这个虎克船长;刺这个刀啦、剑啦,很多啦!全身衣服一脱起来,男女双手都是刺青,黑压压的一片,他们说:这个就是性感、好看,年轻人就是爱现嘛!等到长大以后,后悔了,有的人后悔,刺青以后后悔,结果怎么样?他洗不掉,去用那个雷射,哇!呱呱叫,很辛苦的!台湾以前那个少年不懂事,不会想,他也去跟人家刺青,结果年岁大了以后,要把它除掉,结果除不掉,去用那个雷射,结果就伤到整个全身这个皮肤,全身这个皮肤。那有的人更夸张,美国人更夸张,他那个纹身,他是连这个头皮都纹身,他衣服一脱起来,那个男众,全身上上下下。我告诉你:那个你一下子还认不出那个是谁,他的亲戚朋友看到他,他也不认得,因为都是刺青。生命观不一样,他觉得这个很酷啊、很炫啊!当时候我就在想说:这个刺青那么好,那我去刺一个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嗡 啊摩噶 怀鲁佳拿。我也有想过啦,不过,还是不行,万一人家认为我们也是黑道的,那怎么办?
底下,《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第(4)[本囊伽吒],义为增长。《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诸位!指节圆满,佛的这个手指一出来的时候,他不会说瘦骨如柴的,佛陀的手指伸出来的时候,他中间没有这个空洞的东西,他手是圆满的。你们的手,等一下回去,自己照照镜子看看,那个手弯曲、瘦下去,然后骨头再突出来,手弄起来的时候,有凹凸不平,那表示这个人一辈子要很辛苦了,叫做福报不够,指节不够圆满。手一伸出来的时候,你看不到缝隙的,这圆满的手指头;肿起来,热水烫到,那个不算,被烫到肿起来的,怎么能算?
底下,《华严经》卷二十七,说:[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华卍字旋指。]《佛光大辞典》虽有如是发现,然一般提到逆时钟卍字,其原文之读音,皆以第三种(濊佉阿悉底迦)为主,请参见丁福保所编的《佛学大辞典》(2683页)。此证之《韦氏国际大辞典》,以及《牛津大辞典》亦然。所以,成观法师写这一本《楞严经义贯》是很用心的,要查这么多资料是很不容易的![晃昱]:此二字都是明、明亮之义。[旋至阿难]:[旋],就是还,回。[建大法幢]:[建],就是立。[幢],就是旌旗的一种。建立大法幢,为建立大佛顶首楞严大fa,以其能摧邪显正,树立正因,所以喻为法幢,凡外邪小之人见之,靡不屈伏。
义贯:[即时如来从]其[胸]臆上的[卍字,涌出]众[宝]之[光,其光]明[晃昱]炽盛,[有百千色。十方]如[微尘]数的[普]遍诸[佛世界]于[一时]间都[周遍],此光普[遍灌]注于[十方]世界[所有宝刹]中之[诸如来]之[顶,]然后即回[旋至阿难及诸大众。]佛[告阿难言:吾今]即将[为汝建]大佛顶首楞严王之[大法幢;亦]以此法[令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悉能[获]得殊[妙]幽[微]秘[密]本[性]清[净]圆[明]之[心],而[得清净]无翳之智[眼]。
诠论:在此如来应允阿难要开他的道眼,也就是如来将开始[显真]。前面七处为[破妄],如今妄既已破,便可以开始显真,所以,这以下便是所谓的[十番显见]。要显真之前,如来又放光,此为第三度放光。前面两次:佛顶以及面门,这个时候胸前,所以,佛顶、面门、胸前,由上、中,再来就是这一点(师父以手指示头顶、面及胸)。此时为胸前卍字,各代表不同的意义:1.第一度,佛顶放光,为代表全经总的法门,光从佛顶出,显此法之尊贵无上。2.第二度从佛面门出,显生佛一如,为示此一如之法,所以显大神变,令十方世界震动,十方世界合成一界,一界者,一真如界,也就是一真法界也。第3.第三度,光从胸卍字出,胸即心也,卍字万德庄严吉祥之记也,也就是如来累劫所修福德之征也;此光,上供养十方世界如来,下庇荫一切众生,普遍布施无遗。所以,如果你想修学佛道,就必需要这样做,上供养十方世界如来,下庇荫一切众生。所以,在佛的心中,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一切众生都值得如此的赞叹,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心中都有佛性;因为众生迷了,所以,现这个众生贪嗔痴之相;我们有了福报,听闻了正法,正好给自己一个机会。
底下说:又,以密教言:1.第一度放光从佛顶出,表降伏,降伏外道的邪咒故;2.第二度从面门出,表息灾,震动十方界,令和合一界无灾故;3.第三度从胸卍字出,表增益,加持弟子,令得白法故。在经典,这个白法就是善法,纯善法,恶法叫做黑法,黑色的黑,善法就是白法。又,关于逆时钟卍字之写法,《佛光大辞典》云:[逆时钟卍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别,于印度教,男性神多用顺时钟卍字表示,女性神多用逆时钟卍字表示。在佛教,现存在于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逆时钟。全部为逆时钟‘卍’字,该塔系阿育王时代之建筑物,为纪念佛陀昔时于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顺时钟卍字,棒教,棒教徒则用逆时钟卍字。我国历代左右旋混用各半,《慧琳音义》跟《高丽大藏经》皆主张顺时钟卍字,《日本大正藏》亦准之而采用顺时钟卍字;然宋、元、明三版藏经均用逆时钟卍。]《佛光大辞典》接着又载:[逆时钟卍字产生左右旋之分歧,主要系由于‘立场’之差异。盖经中多处有‘右旋’之说,而且佛眉间白毫也是右旋宛转;又如礼敬佛菩萨时也需要右绕而行,故‘右绕’一词已成定说;惟究竟以逆时钟为右旋,抑或以顺时钟为右旋,则是争论之关键。若以逆时钟字置于吾人胸前,而以吾人之立场观望逆时钟卍字,右旋则成顺时钟;然若以逆时钟卍字本身之立场而言,则逆时钟卍字乃符合右旋之方向。]
美国《韦氏第三版大辞典》,解释卍字,底下,或条下云:[此为加上装饰或者象征的希腊式之十字,将十字的末端皆延长且弯曲成直角,并皆朝同一个旋转的方向,也就是顺时钟的方向。]又此大辞典,在此字之语源栏载:此义为:这个卍字从梵文而来,梵文原文(福祉、幸福)而来,而此字则为两个字拼起来的:(好、或者是幸运的幸)加上(存在),而且自古素有此信仰,即见此逆时钟卍字,皆获吉祥、幸运。又,英国最权威的大辞典,《牛津大词典》,所说大略相似,兹不再引用。由此可知,西洋虽亦有逆时钟卍字,然其来源系从梵文中来,此为定论。不过西洋人却把它当作是十字的一种变形,十字就是十字架。这十字的一种变形,或者复杂体来解释;罗马帝国亦以此为十字之代表。但不论如何,此字都保存了其原文具有吉祥、幸运之义。又,西洋人对此字的读音为[濊佉悉底迦],此在古代以及现代的西洋人皆然,这正好与中土传统所读的音一样,也就是上引《佛光大辞典》的第三种,而其他三种读音,东西方传统上都没这么读过。
至于此字的形状,既然(1)鹿野苑的古塔上是逆时钟卍字;而宋、元、明的大藏经都作逆时钟的卍字:则应以逆时钟为正。此外,更重要的是:既然此字应为右旋,也就是[顺时钟],则只有逆时钟是正的,这在其他则为误写,何以故?正如《佛光大辞典》中所说的,此字写法之所以纷歧之因,为由于立场之不同,看是站在我们观看者的立场,还是逆时钟卍字的立场——这就对了!需要知道,在佛像、及佛堂的摆设方向,所称的左跟右,都是以佛的右手边为右,不是以我们瞻仰者的右手边为右,所以:]一、在佛殿上排班时,[男左女右],的左边就是指佛的左手那一边,不是我们瞻礼的左边;二、经行佛塔、及佛殿上绕佛时,[右绕],也是以佛的右手为右。三、佛的眉间之白毫相为右旋,当然是以佛的右手为右方,循此而绕,当然不是以我们观者的右手为右——别忘了,那白毫相是他的,不是我们的!也就是佛陀才有的。既是佛的,怎么会依我们的右方为右呢?否则,我们的方向若改变了,怎么办呢?第四、同理,那么逆时钟卍字也是佛身上的吉祥相,不是我们观者的,其左右方向怎能以我们为准呢?!若佛的吉祥相是以我们的方向为准,便生颠倒了!那么为何有那么多人弄错了,尤其是西洋人一概弄错,日韩近代亦然,为甚么呢?我想是众生共业不可思议吧!因为西洋人多为外道,外道本自颠倒,所以想学佛法中的东西也学颠倒了——佛之正法多么的宝贵,心不正,怎能学得到?至于日、韩、以及喇嘛教等,可能也是如此吧。
附带提到,近代德国希特勒也用逆时钟卍字,不过他当然是用错误的那个写法:就是顺时钟卍字,而且把它倾斜了四十五度,而且弯出去的那一划比较短,变成倾斜四十五度的。希特勒,我们以前看这电视,希特勒wansui,就是这个符号。由于希特勒使用此字为纳粹的标帜,因此近代西洋人几乎无人不会读这个字;因此佛教徒若到西洋弘法或者建寺庙的时候,最好避免把逆时钟卍字写在墙上,写了,你就会麻烦,他会认为你是希特勒这一党的!做成旗帜,还飘扬在佛堂上。否则极容易引起误会,以为此处是纳粹的信奉者或者是三K党,而遭到反纳粹以及犹太人等的暴力破坏。我们尊重成观法师的看法,我没有意见,师父认为明心见性比较重要。所以,他写了,我们就跟它念一下,师父没有任何的意见。
第十二节 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
1.显示见性是心非眼
在这一段就是说:眼睛只是个工具,真正能作用的是背后那一颗心性,这一段是在讲这个。要不然人死了以后,眼睛也是存在,为什么不能看呢?那么,如果有眼睛的人,光线把它关掉、电灯关掉,黑漆漆的,他也是看到一片暗啊!跟那个眼睛瞎掉的人看到暗是一样的。眼睛瞎掉的人看到前面一片暗!这就告诉我们:见性无关于明跟暗,眼根只是工具而已,这一段在显示。所以,你不要去注意那个眼睛,要注意那个心性,显见是心。
经文:[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汝先答我]:[先],就是先前,刚才。[阎浮檀金]:义为胜金。此金产于须弥山南面之洲,其洲有树名为阎浮檀树,其果汁入于河水,水中沙石皆成金,称为阎浮檀金。[赩]:就是大红色,也就是佛身金光赤焰闪烁。佛是大悟的圣人,是究竟极果的佛陀,戒、定、慧完全具足,完全清净,一般人没有办法的!
义贯:佛言:[阿难,汝先]前回[答我]说你[见]到如来的[光明拳。]我现在再一次问你几个问题:一、[此拳]之[光明]是[因何所有]意思就是(因何而有)的?二、[云何]能[成]此[拳?]这第二问。第三、[汝将谁]来[见?]意思就是(你用甚么来见?)[阿难言:由]于[佛]的[全]身[体]皆如[阎浮檀金]一样,其所放出的光皆赤[赩]闪耀有[如]一座[宝山],而此全身金身以及其金光,乃由于[清净]之善法功德[所生],诸位!这个就告诉你:因果是不灭的,佛陀虽然讲无相;可是,他是修多少的善法,才能感得到这个金光明身。所以,在座诸位!你们现在每一个人的色身的果报,就是无量劫累积而来的,无量劫福德、因缘累积而来的。所以,你说假相不重要吗?也很重要,相是表法的。相由心生,所以,我们今生今世如果相不怎么样,我们好好的行善,相由心生,好好的降伏我们的心。有的人常常忧郁,我看那个电视,有那个演艺人员,他太忧郁了,结果两眉之间那个皱纹很快就起来了,因为常常这样子,皱纹就起来了,看起来就忧郁,相由心生。因此我们把这个心情保持好一点,内心充满着喜悦跟智慧,让这个光明相,本自具足的光明相慢慢的现前。你记得!一定要行善的,只有善法能成就佛道,而且是纯善,就是以无所住心而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行善还必须得无所住呢!所以说:因果是很重要的。那么,在道场里面,要修善是最方便的,诵经、拜佛、念佛,要有人往生,又可以去助念!我们在做法宝,又有人集中这个金钱,转动这个正*轮。
三宝门中好修福,在三宝门中不懂得布施的人,实在不聪明!这个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懂得在三宝门中布施;不过,这个布施还得用智慧去抉择,还不能去布施到恶知见的,助长恶因缘,那我们连布施都有罪!还必需要用智慧去抉择,这个布施的对象是什么?因为我们要修善法。他如果是行恶、恶知见、恶的道场,那你帮助他,那麻烦了!善法没有修到,修到恶的。这个就是智慧的抉择,是很重要的!乃是由[清净]之善法功德[所生],非是欲爱所生,[故]如来之拳能[有光明],是故如来拳之光明,为因此而有的;[我实]在是以[眼]来[观]见如来的光明拳的;因为如来的[五]只千幅[轮]之[指端屈握]以[示人,故有拳相]产生。
诠论:从这里开始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非眼]。意思是:真正的作用是背后那一颗心,不是你的这个肉眼的工具,这一段在强调,是背后那个无形的心性在作用的。佛要建大法幢,开发真心之道眼之前,必需先把一切虚妄之见,作最后的厘清,故有此三问,并以此三问为引子。又,此三问,第一以及第二问为问[所见],第三问为问[能见]。而且第二问为问[拳之本体],第一问为问[拳之用]。而请注意如来问的次序,为先问拳之作[用],再问拳之[体],最后再问[能见者]。这是有深义的:由[所见]之作用,达[所见]之体,再达到[能见]者,也就是[由末返本,回光返照,返照自身,返见自性],所以,修行不能离开当下这一念心性,就是这个道理,慢慢的由枝末回归到本,本就是心,就是自性。而不可逐色随声,往外奔逸而去。转不回来!而阿难不体佛意,不知道返观自照,且其所答之次第,完全一团混乱,忽内忽外。
经文:[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我先解释一遍:佛对阿难这么说:如来今天实在的来告诉你,只要有智慧的人,还是要用比喻,他才能开悟,就是诸有智者,要用比喻而得开悟。说:阿难!譬如我这个拳头,如果我手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能成就这个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你也看不到,也不成汝见。那么,用你的眼根的见性,来比例我这个拳头的道理,意思就是:你没有眼根,就见不到,就没有这个见性;我没有这个手,就没有这个拳,这个道理,你看是不是相同?例我拳理,其义均否?是不是相同?没有眼根就没有见性;没有我的手,就没有我的拳;没有你的眼睛,就没有你的见性,阿难!没有我如来的手,就不可能成为我的拳,不可能有拳头的存在,这个道理,用你的眼来例我这个拳,这个道理是不是相同呢?阿难言:当然了!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不可能有我见啊!当然看不到啊!以我的眼根,来例如来的拳,事义相类,是完全一样了,完全吻合了!没有眼睛,当然不能成见啊;没有手,当然不能成拳啊!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你讲这个相类似,其实是义不然,这个道理是不一样的,其实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他的拳头是一定不可能存在的;但是,那个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连见性都不存在啊,因为他可以见明、见暗、见黑,都可以见啊,连见暗也是见。所以,见性无关于明、暗,无关于外境、无关于眼根。眼根只是工具啊,明、暗也是个显境,所以,非见性全无。所以者何?为什么?你试着在半途上去问那一些眼睛瞎掉的人;这里的盲人是指全部瞎掉的,汝何所见?你看到什么呢?彼诸盲人一定来回答你,说: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我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更无他瞩,其他什么都看不到。以是义观,用这个道理,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前尘属于外在的,见性有什么亏损呢?并没有增减啊!
[诸有智者]:这是指中根人,中根人若不解的时候,一闻譬喻便得开悟。上根人就是直下便了,不需要比喻。下根人因为没有智慧,再多的比喻,仍然难解。这里的开悟是指[解悟],而不是指[证悟]。[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例],就是比对。[均],就是同,似,相当。这一句话为了省文,其义为:用你的眼根之能见,来比如我以手而成拳,这两件事,这个道理相当不相当呢?[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尘有明、暗两种。此言,盲人只见前尘一片黑暗,而能见之性并无亏损;因为眼根坏了,所以不能显色,诸位!那个显色,注意!显色的意思就是说:它只是显出颜色的一个助缘,无关见性,这一句话很是重要!所以不能显,眼根坏了,只是不能显色,所以,见现前的色一片黑暗。正如照相机的镜头破了,便不能照像,但这不表示软片等感光之性也都没有了。诸位!现在用软片不流行了,现在都是用碟了,现在哪用软片?我看那个照相机一照,哇!几百张!还可以删掉的,一照,还有荧幕可以看的,现在人真是福报!还讲电话,还什么3G的还是什么,我没玩过,还可以看到对方,现在这个科技一日千里,一日千里!
义贯:[佛告阿难:如来今日]要将[实言告汝。诸有智]之中根器[者]需[要]假借[以譬喻]来晓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的[拳]来说,[若无我手]则一定[不]能[成我]的[拳;若无汝眼,]也一定[不]能[成汝]的[见;]汝之见就是你的见性。若[以汝]之[眼根]之能见,来比[例我]的手成[拳]之[理,其义]理[均]等、相当[否?阿难言:唯然](是的),[世尊,既无我眼]就是既然我没有眼睛,便[不]能[成我]的[见;]这是一定的啊!所以,[以我眼根]之能见,来比[例如来]之手能成[拳],这两件[事]之[义]理是[相类]似的。[佛告阿难:汝言]此二事在道理上[相类]似,[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有个[无手]的[人],他的拳头是一定没有的,他的[拳]便[毕竟灭]了;然而[彼无眼者,]并[非]其能[见]的见性都[全无]了。[所以者何?]他就举个例子:[汝试]着[于]路[途]上去[询问盲人]说:[汝何所见?]他一定告诉你,他有看到,只是看到前面都是一片黑暗,见到黑暗也是见啊!所:[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一片[黑暗,更无他瞩。]什么都看不到,(再没有看到别的甚么东西了)。只有看到一片黑暗,因为他没有眼根,眼根坏了,没有办法显色。[以是义观]之,只是现[前]的色[尘自]现[暗]澹,(这个[澹]字跟那个淡水的[淡]一样。)能[见]之性有[何亏损?]这个就是慢慢去体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自己慢慢要好好的去体悟。
诠论:为什么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是指中根人?因为[譬喻]是比量;若依于圣言量的文字或者教说,而得比量之智,是为有智者;然上上根人则得入现量智,现量智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则于圣言量而得离于文字言说,直入离言法性,诸位!一切学者,只要没学佛的,不管你学问有多高、多深,都没有办法离开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的观念,都没有办法,都在语言、文字里面、意识型态里面打转。所以,学者不能解脱,就是这个道理,完全用意识心,不能摆脱那个见分攀缘相分所引起的种种烦恼、知见,没办法除掉!说:直入离言法性,为什么叫做离言法性?就是以心印心,法性本来就空,不可言说,叫做离言法性。所以,悟道的人,用这个心来印这个心,不需要任何的语言。此非中根人之所能。
又,世尊在此所作的比喻,其逻辑表列如下:或许对现代读者比较容易了解:A.若有眼 则 一定有见;若有手 则 一定有拳。这一般人认为啦;但是就是反过来了,但是,你好好的仔细想想看,B.如果没有手 是一定没有拳头的 (这是必然的,)若无眼 并非绝对无见(意思就是:没有眼睛,也能有见)C.所以 c1手为[拳]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一定必要之条件,没有手,哪来的拳?)c2眼非[见]的充分必要条件 它只是个显色的器具、助缘,显见性的助缘。眼非见的充分条件,意思就是说:眼根只是显见性的助缘,非必要条件。D.结论:两事在逻辑的内容跟成分上,并不相当。其实世尊在此所要的,只是:[眼非见之充分必要条件]意思就是:眼根并非是见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在这里意思还要再更深一层,就是:眼根跟明、暗无关于见性,单刀直入就是这个意思。眼根跟明、暗、空、塞,无关于见性。所以,眼睛受伤的人,见性并没有受伤,只是看不到外面的显色而已,显不出外面的色尘。所以,眼睛瞎掉的人可以修行;耳朵聋的人也可以修行,只要你引起他的知觉、正觉,都行!用语言、文字也行,用音声也行。所以,只是眼非见之充分必要条件。这个道理,也就是:[有眼能见],这是人所共晓的,但是,[无眼并非全然无见]没有眼睛,也不能说完全看不到,因为他见的只是一片黑暗,见暗也是见,这个道理就不是那么明显容易了解。所以为了烘托、反衬这个道理,世尊才用[有手 就一定有拳;无手 必定无拳]这个浅显易知的事,来衬托[无眼 并非全无见性]。所以,非全无见,无眼非全无见的道理。所以此技巧用[浅显]来比喻[幽隐]。那么,幽隐就是难知,浅显容易知,幽隐就很难知了。
经文:[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先消文释义一下:阿难说:那一些一群盲眼的人,在前面看到了一片都是黑暗,怎么能说他成为见呢?诸盲眼前统统看到一片是黑暗,怎么说他有见性呢?佛告阿难:现在来仔细思惟,冷静看看,这些盲人没有眼睛,只看到眼前一片黑暗,跟有眼睛的人,处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暗室,二种眼前所现的黑暗,到底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阿难说:如是,世尊!盲人没有眼睛,看到前面黑暗,跟有眼人处在暗室,二个是一样的。此暗中跟彼群盲现在眼前的黑暗较量,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是曾无有异的。现在佛陀就要显示这个道理的存在了。说:阿难!如果没有眼根的人,全见前面是一片黑暗,假设说:这个没有眼睛的人,突然让他得到眼根、眼光,意思就是医学发达,让他恢复眼根的话,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如果说:你这个道理是对的。再讲一遍:阿难!如果没有眼根的人,看前面一片漆黑,突然把眼睛修理好了,还于前尘见种种色,让他能够看到外在的尘境,那么,这个叫做眼见。如果说:你这样叫做对的话,那么,那个暗中人,前面也是一片漆黑啊,他突然得到了灯光,也是在前尘见种种色,应该名为灯见。所以说:把眼根恢复的时候叫做眼见;那么有眼睛的人,灯光一亮,就变成灯见了,因为灯光让你看到嘛!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如果灯就是能见的见性,灯能有自己的见性,当然不可以叫做灯,因为灯是被见嘛!一定不是能见的见性嘛!好!又则灯观,如果灯自己能观,也不关你的事情。所以,佛陀这种智慧,还不是一般人!
[是故当知:]所以,你应当知道,[灯能显色,]灯,如果你把它加一个:只是,那更清楚,灯只是在显这个外在的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真正的见是眼不是灯,同样这个比喻,[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更推进一步的微细,前面浅显的说: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由浅显的来进一步让你了解,见性是心非眼。[睹]:就是见。[云何成见]:怎么说他是成就了见物之事呢?这一句话也换另外一个角度说:怎么可以说他还有见性呢?换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说。[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全见前黑],是倒装句,意思就是说:见前面全部都是黑的。如果没有眼的人,他所看到的,只是前面全是一片黑暗。[名眼见者]:这个称为眼睛所见的话。[应名灯见]:就应称为是灯所看到的。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又则],是叠语,其义仍是单词之义,即:就是又,或则。此言:再说,灯既自能观,何关你的事?这一句就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灯能显色]:灯只能帮助显示色相;以唯识学而言,就是增上缘,为[四缘成见]中的第四缘。四缘为:(1)亲因缘(就是眼根)、(2)所缘缘(就是色尘)、(3)次第缘(就是等无间缘)、等无间缘就是必需刹那接着刹那,叫做等无间缘,不可以有间断。第(4)增上缘(就是光线、光明)。[如是见者是眼非灯]:如是因有灯显色而能见者,是因为有眼,不是因为有灯。这个我们容易了解。[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同样的道理,法来喻合:眼根只能显示色像,如是只有眼根显色而有能见的见性,是因为后面更深的有一颗心在作用,不是因为有这个肉眼的眼根。
义贯:[阿难言:诸盲]人在其[眼前惟睹]见一片[黑暗,云何]能说他能[成见]物之事呢?[佛告阿难:诸盲]者[无眼,惟睹]面前一片[黑暗,]他们若[与有眼]之[人]同[处于]一[暗室]当中,则[二]者所见的[黑]暗是[有]差[别?为无有]差[别?]阿难答:[如是,世尊,]在[此暗]室[中]的有眼根的[人]所见的黑暗,[与彼群盲]那一些眼睛都瞎的人,所看到的黑暗,[二黑]相[较量,曾无有]差[异。]没什么差别。佛言:[阿难,若无眼]的[人全]部所[见]到的只是眼[前]一片[黑]暗之相,如果他[忽]然复[得]其[眼]睛的[光]明,便得[还于]现[前]之[尘]境中[见种种色]相,就是把这个眼睛治疗好了。他这样由无眼而获眼因而成见之事,这个[获眼],若[名]为彼[眼]所[见者];那么,[彼]等于[暗]室[中]之明眼[人],也[全见]眼[前]只有一片[黑],如果这些人[忽]然[获]得[灯光],他们[亦]能[于]现[前]之[尘]境中[见]到[种种色]相,这样,明眼人于暗中获灯而见之事,就[应名]为[灯见],因为由灯而见嘛!因为同是加上某物而能见。[若]是称为[灯见者],则[灯]既自[能有]所[见,自]然就[不]能再[名]为无情之[灯],而是已成有情之物(然而事实不然,灯非有情,所以知道灯是不能见的);退一步说,[又则灯]自能[观]物,则见物之事[何关汝事?](则不是你看到的,是灯看到的,既然是灯看到的,你应当不知不觉,你应还是甚么也没看到;然而事实不然,确实是你看到的;既然是你看到的,便知道不是灯看到的,意思在这里就是:能见跟所见还是很清楚的!因此可以证明不是[灯见],所以灯见是错误的。)[是故当知:灯]的功能只是[能]帮助[显]示[色]相,以俾就是助于,以帮助于这个见性而已,它只是助缘,为见之增上缘,[如是]因灯显色之助而能[见者,是]因为有[眼]而[非]由于有[灯];同样的道理,[眼]根的功能为[能显]示[色]相以俾于见性,[如是]因眼显色而有能[见]之见[性]者,[是]因有[心],而[非]因有[眼]根,眼根只是见性的助缘而已,非能见者。
这里一直推,推到让你体悟到最后那个见性,先要认识这个见性。诸位!在这里的见性就是见精,带少分妄心的真心,在这里的见性不是究竟;我们说:离缘第一义谛,还有什么?离见第一义谛,这些根、尘、识放下,就是第二月的离缘第一义谛;最后那一刹那,就是离见第一义谛,离见第一义谛就是:离开一切的妄动、无明,因为一妄动,他就能所不断,一妄动,他就是能所不断。所以,这个《楞严经》他中间如果有缺了一堂课,他就很难补得过来!他今天一下子来,听到说:离缘第一义谛、离见第一义谛,哇!上一堂课没有上,这一堂课他就完全听不懂!所以,没有必要的时候,不可以自己放假的,它这中间有一堂课,你就会听不懂,再接下来在讲什么解释,哇!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如果有来听课,至少你有一个观念,
就会知道说什么叫做离缘第一义谛。离明、离暗、离空、离塞,也就是非明、非暗、非空、非塞,这是离缘第一义谛,这个就进入第二月了,第二月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见精,还不是究竟喔,这里讲的这个见性,还不是究竟喔,是第二月,还带有少妄的真心,带有少分妄的真心。那一下子讲究竟的,真见、真心,众生悟不出来。所以叫做带妄显真,只好带这个妄见,少分的妄见,慢慢慢慢显出这个真见,真见是究竟离见,这个就更难了!诸位!世间人,离缘第一义谛已经做不来了,已经超越阿罗汉果了;离见第一义谛,除了究竟佛果以外,其他没办法!
诠论:这一段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非眼]的结论。阿难在此说:[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阿难没有发觉,他自己这一句话本身有所矛盾;既然能[睹]黑暗,怎么还问[如何成见]?你已经[看到]黑暗了,怎么还问[如何成见]呢?已经把答案讲出来了!这跟我妈妈一样的,一个大甲的吴居士来,她就问吴居士说:吴居士!你姓什么?我妈妈已经把人家的姓讲出来了,还问他姓什么?这答案早就讲出来了!既然睹黑暗,睹黑暗就是也是见啊!怎么还问如何成见呢?因为[睹暗]也是[见],只不过所见者是一片黑暗而已。
又,这里有个很深的道理在,也就是:在佛法中,[见暗]也是[见],见暗没有见,你怎么知道它是暗呢?并非只有[见色]才叫做见,这是依[能见的见性]而言,不是依[所见之相]而言;这个讲得太重要了!所以,这里在讨论的,依就是这里所有的讨论的,都专注在能见的见性而言,不是依所见之相而言。只要有能见之性,不管所见者为何,统统叫做[见]——这就是佛法与世法、外道法的最大不同:佛法为往内观,所以目的与主体永远是自身、自心、本性,永远是返观自照,所以称为[内教];所以佛教的经典称为内典,内典。而外道或者世法正好相反:不求其本,反观其末,所以一切皆以外法为主体,所以凡夫、外道法之论[见与不见],完全是以[所见]者来评断,所以若[所见]是色,则称为有见;若[所见]是黑,则称为无见;而完全不论主体的[能见]之见性,所以凡夫外道之法便称为逐色奔尘,不知返本。
当你看到世间法所有的这些书籍,你没有看到、听到佛法以前,你会觉得它有某些价值、某一些可看性,你也许会为这世间的学问、思想深深的着迷,这个就是还没有学佛以前。当我们一有因缘,福德、因缘具足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善知识开示了佛法究竟的思想,那一些以前摆在你书桌上的书,你看不下去,没兴趣,没味道,因为它不能让你解脱,不能让你开智慧,只是语言、文字、符号,就是在那边打转,一直到死!学中文的,就在语言、文字,中文就一直转。学日文的,(日语),每天都是**每天都是这样子。好!就讲一些日语,讲一些日语,又能怎么样呢?这跟断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没关系!你懂得这个语言就是方便,好!你这英文conversation很厉害,很会讲英文,贪嗔痴还是具足啊!不是说你能懂英文,很溜,你就能够断烦恼、了生死的,这个无关于语言、文字的。所以,当你听到了正法以后,你懂得了生命的真相,这一些心外求法的外道,包括世间的书籍;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就是完全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今天你看书,看世间、外道的书,它给你一点知识,没有错,慢慢你的涵养也许会改变一下;但是,它没有办法根本处理问题,没有办法断无明啊!佛法是处理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就是无明、贪嗔痴、我慢、嫉妒心,这个听闻了佛法以后,能够彻底的处理。所以,佛法的可贵之处,不听到的人则已,听到以后,讲一句世俗话就是:你一定会着迷,哎呀!这个佛法真是太好了!而这个着迷,正是正觉的时刻,人家讲:哎呀!你是着迷!没关系!你迷佛法,来听经闻法,人家说你着迷,你要偷笑;就怕你不迷,你不迷佛法,你就不悟!所以,这个佛法是最了不起的,最了不起的!
又,[见暗也是见],与[无声也是尘]无声就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就是寂静声,寂静声也是尘,诸位!是相类似的道理。以凡情而言,只有[有声]才是声尘,无声则否;而佛法则更深一层而言:有声是尘之动相,所以又称为[动尘];无声则是尘之静止之相,所以称为[静尘]。有声与无声两种尘,同样都是可以听得到的,只不过听到静尘时,[所听到的,是一片静悄悄的]:当我们[听到一片静悄悄的]时候,不能说[没有听到]——不但不能说[没有能听之性],也不能说[没有所听之尘]:能听之性永远是有的,而所听之尘,这时是[一片静悄悄的]静尘。这个静尘就是俗称的[无声之声],你要记得!在佛法里面,无声亦是声,你到山区里面,完全没有声音,听到静音、静静的声音,静本来就没有声音,这个在佛学来讲,还是一种尘。而儒家与道家把[没有声音的时候这个声]给了一个很玄的美丽之词:叫做[天籁]。(当你心很静很静,而周遭也很静,没有一点声响;这个时候,你若听到一种[无声之声]盈盈于耳、[盈盈]就是充满于耳,这就是儒道所称的[天籁]——别高兴,以为你很高了?其实你所听到的只是周遭的[静尘]!你看![静]后面还加一个:尘。
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内在里面痛苦、烦恼,不是我们跑到某一个山上的木屋、某一个山上的民宿,夫妻吵架,在某一个山上的民宿或者木屋静下心来,就可以解决你的烦恼的;解决你的烦恼,你必需面对,同时要超越它;当然,究竟解脱,没有所谓超越这个问题,诸法本来就空。所以,这一层,没有这一层功夫的,想要解决生命当中所有的缺陷,是没有办法的!所有的众生,都在追求解决内心痛苦的办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找对方向,叫做苦上加苦!
随便举一个例子,譬如说:赌博,你为什么要赌博?我想要赢钱嘛!我想要赢得更多的钱、金钱。内心拥有更多的钱,更快乐,结果去赌博,不但没有拥有更多的钱,反而反过来倾家荡产。好!他本来想要找快乐,就更痛苦!再来,我们用吸毒,一个人内心无聊,开始吸毒,为什么要吸毒?吸毒就是希望更快乐,吸毒,内心没有依靠,希望能得到一点依靠,结果染上毒品以后,也是倾家荡产。有一个吸毒的,回到家,他妈妈不给他钱,拿刀子杀死他妈妈,他吃那个药啊,分不清楚了!世间所有的享乐,总是希望得到快乐,喝酒、打麻将、赌博、交男朋友、女朋友,都是希望获得到快乐,这个答案都是一样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了解真正快乐是什么。为什么佛陀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为我们找不到寂灭,如来大般若智慧的快乐,因此就借重于外在,财、色、名、食、睡,因此本来要得到快乐,就愈来就愈苦,绳子愈绑就愈紧,愈痛苦!我看电视一个女主角,长得很漂亮,然后她受到感情的打击的时候,人家安慰她,她心灰意冷,然后自己跑到一个房间里面静下来;还是静不下来,因为她不懂佛法。后来人家再继续安慰她,也安慰不下去,人家来安慰她的时候,她跟他讲一句话,她就说:我决定出家为尼!又来了!反正就是碰到那个没办法解决的,就是讲这一句:我决定出家为尼!这个就是电视剧啰!所以,我们要了解,不要说世间人不懂佛法,告诉诸位:你坐在这里,不一定了解佛法,为什么?太深,非常微细、微妙,很难去体悟、进入这种佛的领域的,是非常困难的!
外面的人误解佛教是可以理解的,用深入的智慧,我们是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扭曲,或者误会我们佛教?因为佛法真的是太难了,讲这个也不对,讲那个也不对;讲这个也对,讲那个也对,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东西;它什么东西都对,要指,指不出来,不可以否定,相就是性;不可以肯定,性指不出来。所以,佛法它有一个诀窍,修学佛道就是这样:第一个要完全否定种种的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第一个,你要用全部否定,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诸位!这个就是否定。底下要用肯定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喔!能离相的就是诸佛,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什么是如来?就是心性悟到一切法毕竟空,心如如不动,那个就是佛。所以,佛在心性当中,不在外面。所以,第一层功夫,你要否定一切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第二点,你要肯定这个真心的存在,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我们有真心。好!否定跟肯定,回归到刹那之间。回归到刹那之间就是肯定跟否定同时,叫做回归当下,回归当下。
为什么说:极乐世界不可以等到临命终呢?诸位!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何一个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可以等到临命终那一分期待呢?怎么可以?既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今天不解脱,明天不会更好,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修行人的座右铭。你现在、你今天不解脱,明天绝对不会更好,而且是永远不会更好,因为你明天会再等到明天,再等到明天;你现在听到佛法,说放下就放下,然后明天起,每一个时间、空间,你告诉自己:统统叫做修行。不了解佛法没话说;了解佛法,二六时中统统在修行,每一个顺境,都在考验自己的贪染:顺境现前,我有没有贪染?每一个逆境,都在考验自己的嗔恨心:我有没有存在过去的习气?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行住坐卧,他统统在练这一颗如如不动的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集中这一句佛号,贪嗔痴统统放下,不可以等到明天;不可以期待未来;更不可以期待临命终,现在就要解决问题,往生是现在的事情,既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如何会期待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所以就是万法回归当下。因此我们要了解,净土法门信、愿、行,统统在这一颗心性当中起作用,深信自己的清净自性,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信,信自心性,也信佛的愿力,信自信他嘛!愿,要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这个愿是清净,完全清净心的净土相应的。行,也是一心念佛行十善,一心念佛行十善,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一心念佛,这个念佛,这一句佛号一出来,就是妙,就是明,所有的念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然后随自己的因缘修十善业,这个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途啊!我们修行人总是把禅跟净打成二段,这个是错误的!禅就是佛的心,修净土法门,离开佛的心,你怎么修呢?怎么可以把禅跟净打成二段呢?不晓得禅跟净土的终极点是一样的。但是,修净土的因为它比较善巧方便,又好修,所以,一心念佛,万般不计较,容易成就。所以,师父还是劝你要念佛;但是,你不能说不知道这个心性,你一定要认识这一颗心性。
底下,其实你所听到的只是周遭的[静尘]!而凡夫之人妄想,计着种种相而自已为高。)同样的,有见与无见,不应依[所见]而定,而应依[能见]来看。而且,若[所见]是暗,并不是表示无见,只是所见者为[暗尘]而已,所以于能见之性毫无影响。换言之,所见之尘是色或者是暗,并不能令能见之性变成有或者是无——意思就是:外尘有生有灭、变异等相,本性(能见、能闻之性)无有变异。是故应依[性]不依[尘]。诸位!用本性修行,刹那之间就进入佛的领域,用本性修行,用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修行,省时省钱又省力,刹那即得见性;用妄想意识心分别,百千万劫没得入门。所以,佛法,你要进入不二法门,绝对不可以切割的。因此八大宗派同一个佛的心,就像兄弟姊妹同一家人,五只手指头,是不是?会归起来还是同一只手;八大宗派同一个佛性、同一颗佛心,如何于中起分别呢?所以,因此我们要了解,尊重是很重要的,佛教就是这样,不可以否定别人,变成肯定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当尊重别人,同时解脱自己,这个就是正法,这个就是正法。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内心里面是很有修养的,就像天地之间的包容,能容天容地、容一切异己之见的。所以,因此提升每一个人的正念,是很重要的!
好!我们今天快十点了,就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