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修行基础与皈依》


中国的佛教在逐渐地恢复发展,我们大家现在学习,特别是汉地的佛弟子,在学习佛法的路上存在三种缺失:第一种是缺少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没有一个真正带我们修行,或者说一直指导我们修行这条光明大路的师父;第二种是我们学习了以后、皈依了以后,不知道如何进步,就是学习修行的次第不清楚;第三个关键的是,我们大家的福德、发心不够,或者说不准确、不正确。早上我在车上和济群法师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这可能是现在汉地佛教在修行问题上感到迷茫的三无状态:无师资,无次第,无福德。

实际上,佛陀告诉我们的修行方法,确确实实是非常科学可以具备量化的一个修行过程。早上济群法师提到的三皈依的一些条文中,我们在皈依三宝之后,内心对三宝生起什么样的感受才算是标准的,才算过关,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皈依了以后,我们要问自己具体发什么样的心,发心完之后,我们需要具备很重要的福德,实践,就是三皈依的戒律,个人按他自己的修行状况,控制自己的戒律,这个是大小乘佛法所共许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打开知见,大开圆解,理解佛法的精神,达到自己对佛法般若共识的通见。

在这个有般若智慧的指导之下,有这种见解正确了以后,我们再来修习禅定、止观,乃至念佛,这样几步有条不紊。所以我们以前对学习佛法感到迷茫,主要是自己学习的次第不清楚。那么以后大家有机会把次第弄清楚了,自己每个过程都让它过关,这样我们在修行路上目标就非常明确,焦点就聚集在自己身心行为的当下,所以三皈依是入门最好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我们学习三皈依,在内心没有生起皈依的感受,没有依赖感,归宿感,那么在以后的修行中,就像法师所说的一样,会变得轻飘飘的,随时都有可能随外在的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一般的大乘佛法,我们以前也和大家讨论过落实在自己的实践中,而这个见地的实践,还是建立在福德的基础上,福德主要是三块,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皈依,就是上午法师带着我们修行的这个次第,不仅增加对三宝强烈的皈依感,还要对世间轮回、对世俗痛苦生起迫切的出离心,对社会的疾苦我们生起透彻的悲心,怜悯一切的众生。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中修皈依,我们知道佛法确实可以给我们从始至终有明确的指导,所以有这样一个信心之后,抓住这重点,始终不能离开三宝的加被。

第二个方面是要发心,在发心上,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解脱心,对现在个体轮回的状况,对我们现在不宁的心绪、混乱的生活、杂乱的念头、不安的心情,我们给予管理。大家都愿意成就自己的庄严自在、美好洒脱的生活状态。这是小乘人的发心,只是我们不为别人,就为自己已经又有这个可以修行的暇满人生,生起无比的珍惜。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所以就个人来说,完全的责任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的一种出离心,这是一个修行解脱福德的基础,这种心态很重要。第二个发心是发菩提心,我们不但看到自己的生命中有这样不安的状况,而且还要看到我们身边的、社会的,乃至九法界的一切众生,他们的生命都存在这种凌乱无序的状态,非常可怜,生起同体大悲,生起一种我不愿意痛苦、别人也不该有痛苦,生起这种心,这是我们大家凡夫的时候就可以生起来的发心。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适当地学习戒律规矩,戒律特别重要的是根本五戒,在五戒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各种行为准则,因为居士到寺院里也好,出家师父到四方参学也好,他必定要有一定的规矩,规矩学好了,懂得规矩了,放之四海而皆准,到那里去人们都欢喜,都欢迎。

当我们发起解脱心、菩提心的时候,如果作为居士,他落实在自己心里,那我们去寺院里也好,去亲近出家师父,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那只可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我为了解脱痛苦来这里,另一个是我为了帮助别人解脱痛苦来这里。你到寺院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可存在这两种心态,除了这两种心之外,不可以有别的心。别的心生起来,说明我们发心有问题,所以存在这两种心,你到寺院里去,比如说这个寺院需要我做什么,去当义工,去帮忙,平常在生活中,发发心,然后再来扫地,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发菩提心、解脱心,然后再来扫地,护持佛法,这样才能培养自己有福德的状态。

我自己在出家十几年的修学过程中,我发现,凡是对生活态度认真的,对自己负责,对别人也负责的人,他学习佛法,肯定是越学越好,越学越相信,越学越有效果。所以一个人能够很勤劳,很认真地做事,我们说这个人发心很正、很好、很大。那他的福报,不是在将来,而是在当下。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个人,他很认真,做事很小心,而又不为自己求安乐,或者这个人愿意去解脱,生起脱离心,没有世俗的贪嗔痴慢,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触,都欢喜和这样的人结缘,这就是他的福报。

什么叫福报?它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看得到,当下就有结果。同样的,在家居士,在自己家里生活,如果在家也是发菩提心、解脱心,也愿意提家人和其他人分忧解苦,希望他们能够领悟到,从眼前的简单的痛苦,到最后的究竟的痛苦,全部解脱掉,这就是大菩提心。所以,有了这样的发心,有了这样的归属,我们在皈依上又有了一个生命的归宿。这也是修行基础方面的重要内容。

皈依、发心、持戒这三个条件具足了,这个人是真正具有修习佛法的福德,宗喀巴大师说过,善知识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大家不具备这种弟子相,也就是还不具备作为学习佛法的弟子的资格。所以才看不到善知识,相遇不到善知识。实际上如果大家具备这三个条件,你内心对三宝生起一种究竟的归属感,你的发心就是为了解脱痛苦,或帮助别人解脱痛苦,你又是一个懂得规矩,又有规矩的人。你只要具足这三个条件,善知识随时会出现在你身边,不求没有善知识,不怕没有善知识。观世音菩萨也说过: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如果大家具备了当弟子学习佛法的学习条件,即使其他法师没有出现,观世音菩萨也会现身指导学人。所以发心特别重要!

反过来说,如果在知见上,般若见,禅宗的见地,或者我们在修行上,你禅定的功力非常好,但不能够生起对佛法的皈依,敬仰的情感,生不起普渡众生的胸怀,你生活中忽略了最基本的戒律规矩,那这个修行,这个见地,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因此,我也发现很多人,有的学得不错,能讲能说,但是他的生活乱七八糟,原因在哪?基础没打好。

所以,在汉地弘法的全国各地的法师学者们从一九九九年至今,一直在开会商讨如何在汉地让佛法落实到身心中的问题,佛教教育的问题等,发现次第不够清楚。比如大家在修行次第中的量到了什么份上才算标准,大家都在做这项工作。其中出成果最早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济群法师,他对于皈依的指导,确确实实地把人们学佛的每一步都落实,这样我们在皈依以后,对于皈依内容生起归宿感和依赖感时。接下来会进一步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之后还有些对戒律规矩的开示,然后是大小乘经论,来开发我们内在的般若之见,中道正见。

最后,他会告诉我们每个人,哪怕是你念佛、参禅、持咒等修行方法,都有他各自的层次,修哪一步,这步的境界如何?达到什么境界是几地以上的菩萨等内容,都有详细地记载,这些步骤都把它研究出来,通过法师自身实践进而总结。虽然佛经里讲过,但大家可能看不懂,比较零散,而由法师进行组织,就是一条光明大道,这样汉地佛法就看到了希望,今后的何去何从,就非常地明确了,这是件值得祝贺的事。

早上法师说的意念三宝,当我们的心,对三宝生起观想,其实观想是最重要的,就是观想三宝的功德遍及十方虚空,无尽法界,东南西北,思维上下,一直延伸到无穷无尽,而心也跟着放宽。南怀谨老先生曾经教我们一个处处观想的方法,很多密法在修观想之前,都要有这种观想,就是把心放开,扩大到无穷无尽的虚空。像现在我们的心就在胸口,只有一点点,现在我们就闭上眼睛观想,这心就像气球一样扩大,扩大到整个身体,整个讲堂,再扩大到整个中国,整个世界,让心继续扩大,把太阳,月亮,银河系都包含在里面,包含了东方药师佛净土、西方弥陀佛净土,我们能想象到十方所有佛的净土,都包括在心里,闭眼观想,看看能不能进行这个观想。一直大到没有边际,就是大到空间只有一粒微尘,也要把它包含在里面,所有外界的东西都包含在心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意思。你最大的心,是圆满的,非常圆满,非常广阔,没有相,没有任何形象,这就是跟尽虚空,遍法界,无尽三宝功德藏相应。什么叫三宝功德藏?如《华严经》说: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在每个心念里都是一个法界……要生起这种观想,当你想到身边的一切形象,都是三宝的功德,你的心遍及一切,无量广大,然后停留在这种心态中安住,安住了以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现前大众,无不是三宝功德的显现。这种心态与佛法相应,一皈依,基础非常好。大家可以安住在这种心态中,因为法师就带我们修这种皈依念诵的,内容让我们身心舒畅,观想让自己的心停留在无量无边的广阔境界里,然后你睁开眼睛看身边的一切,非常地清净,完美,这样对三宝功德相应,皈依里就有很深的奥秘。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