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辩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辩

宗性法师

一、绪论

“丛林”一语,是我国汉传佛教中,僧众聚集居住之寺院的通称,尤其指有规模的禅宗寺院。但是,在中国早期禅宗史上,大多数禅僧一生以瓶钵生涯的头陀行随缘应化,生活简朴,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四祖道信(580-651)禅师才有所改变。道信禅师在弘法的生涯中,特别是在黄梅定居下来后,开始建立固定的传法基地和营建集中的禅宗教团[①],至此,掀开了中国禅宗史营建教团聚集而住的新篇章,但其规模和形式,都不太成熟和完备。到了马祖道一(709-788)时代,才大兴禅宗教团聚集而居之风,创立了中国禅宗史上特有的“丛林”式传法模式,创造了让禅僧们集中学习,参悟禅法的环境和氛围。

据《禅林宝训》记载:“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因此,为了保证这种规矩和法度的严肃性及稳定性,随着“丛林”建设的日趋成熟和需要,对聚集而住的禅僧行、住、坐、卧等生活制定若干规范,也就显得十分必要。由此便促成了中国禅宗史上丛林清规的成立,这一创举是由百丈怀海禅师(780-814)所践行的。

丛林清规的成立,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禅宗教团的纯净及丛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自百丈怀海禅师创立清规以后,中国禅宗寺院的清规不断制订、补充和完备。百丈禅师所制定的清规被后世称作《古清规》,惜已散失。继唐代百丈禅师创立清规以来,宋元之际由禅僧所编撰的清规也不断问世,如《禅苑清规》[②]、《入众日用清规》[③]、《丛林校订清规总要》[④]、《禅林备用清规》[⑤]、《行住庵清规》[⑥]、《敕修百丈清规》[⑦]等。另外,对以上清规作解说的还有《百丈清规证义记》[⑧]、《禅林象篆笺》[⑨]等。

对中国禅宗教团与清规的整理和研究,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学者对百丈怀海禅师所创立的清规提出了异疑。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比照研究,对百丈禅师所创立的清规的称谓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二、对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古清规》的异疑

对百丈时代是否有清规的存在提出异疑的,首推木村静雄先生,他在《古清规考》一文中,最早提出了异议[⑩]。后来,近藤良一先生在《百丈清规的成立及其意义》一文中[11],通过精密的考论,也认为百丈时代并没有清规的存在,其理由主要有三条:1、在现存的资料中,有关百丈禅师事迹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百丈禅师示寂后四年,即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由陈诩所撰的《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中,对清规的创立和存在,并没有任何记录;2、在百丈禅师的弟子乃至在百丈禅师门下参学过的禅僧的传记中,也没有百丈清规相关情况的记录;3、《百丈清规》的最早出现,是在十二世纪成书的《禅林备用清规》中。

三、关于《古清规序》

元代至元年间,百丈山住持德辉禅师,奉旨重修清规,书成后,定名为《敕修百丈清规》。在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卷八中,载有一篇由宋儒杨亿撰写的《古清规序》[12]。在这篇序中,杨亿不但复述了百丈禅师设立清规的目的,更对清规的基本内容作了简约的描述,同时,杨亿还对百丈禅师制定的清规中有关条款的意义,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杨亿所撰的这篇序文来看,他自己应该是亲眼见到了百丈禅师所设立的《古清规》的原本,他才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篇《古清规序》。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杨亿在这篇序文中,也没有提到清规二字。杨亿只是在序文中提到“今禅门若稍有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规式,量事区分”。在此杨亿只提到了“丛林规式”的概念。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杨亿当时见到的百丈禅师所创立的《古清规》,并不叫清规,而叫规式。这一点,也可从《古清规》这一名称中的“古”字得到印证。既然称作《古清规》,就应是后人所追加。因此,“古清规序”这一名称应该为德辉重修《敕修百丈清规》收录时所加。

四、《景德传灯录》中所载《古清规序》的内容

在《景德传灯录》卷六<怀海传>后,附有与杨亿所撰《古清规序》的全文[13]。只是在全文之前,多出“禅门规式”四字。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禅门规式”四字冠为这段下文字的名称,将杨亿所撰《古清规序》误作《禅门规式》引用。如宇井伯寿先生、杨曾文先生等,均持此观点[14]。《景德传灯录》中,<怀海传>后所附的这段文字,是杨亿所撰《古清规序》无疑,但为什么学者们会把它看作《禅门规式》呢?笔者以为,这正是厘清百丈禅师所创立清规的称谓所在。

五、关于百丈禅师所撰《古清规》的称谓

在《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中,有这样一条着录,“怀海《禅门规式》,一卷”[15]。这条着录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禅门规式》一卷,是由百丈怀海禅师所撰。这样一来,《景德传灯录》中,<怀海传>后所附的杨亿《古清规序》前多出的“禅门规式”四字也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新唐书》的着录中已明确指出,《禅门规式》由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如果将《景德传灯录》中<怀海传>后所附文字多出的四字理解为“禅门规式”后有一“序”字脱落,在多出的“禅门规式”四字后加上一“序”字,而成为“禅门规式序”,正好与杨亿曾为百丈禅师所撰的清规作序相符。

据此,笔者以为,百丈禅师所创立的古清规,一开始并不叫古百丈清规,而叫《禅门规式》,关于这一点,还可从《释门正统》中得到证实。如《释门正统》卷四记载:“元和九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16]。此中明确提出,百丈禅师创立的,是禅林规式;叫做清规,应该是后来的称谓。并且,将百丈与清规直接全称的最早使用,是在宋代祖秀所编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17]中。综上所述,关于百丈禅师所创立的《古清规》的称谓,在百丈时代,是称作《禅门规式》,由于《禅门规式》的失传,以及出自对百丈禅师创立禅林规式的缅怀,在宋代以后,才被称作《百丈清规》。果真如此的话,木村静雄、近藤良一等先生所提出的异疑,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了。为了大家便于了解杨亿所撰《古清规序》及百丈禅师所创立的《禅门规式》的基本内容,现将杨亿所撰《古清规序》全文点校附录于后,以供参考。

附录:

《古清规序》

杨亿撰

[按]:这篇序文分别载于《景德传灯录》卷六<怀海传>、《敕修百丈清规》卷八。另外,《禅苑清规》附录的《百丈规绳颂》,正是以此序文为基础,将此分段并配上颂文而成,三种文献中的记录文字基本相同。遂以三种文献对照点校。

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列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宗之道,欲诞布化,冀其将来永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为随行耶?旧梵语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哉?师曰:吾所宗非同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其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之尊也。所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木施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堂准,其合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备粥随宜,二时均偏者,务于节检,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也。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饭者目为饭头,主菜者目为菜头,他皆效此。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维那,检举抽下本住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柱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详此条制,有四益:一、不污清众,生恭信心故。三业不善,不可共住,准律合用梵坛法治之者,当驱出院,清众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毁僧形,循佛制故,随宜惩罚,得留法服,后必悔之。三、不扰公门者,省狱讼故。四、不泻于外,护宗纲故。四众同居,凡圣孰辩,且如来应世,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以轻众坏法,其损甚大。今禅门若无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规式,量事区分。且立法防奸,不为贤士,然宁可有法而无犯,不可有犯而无教。惟百丈禅师,护法之益,其大矣哉!禅门独行,由百丈之始,今略叙大要,遍示后代学者,令不忘本也。亿本叨睿旨,删定传灯,成书图进,因为序引。

时景德改元岁次甲辰良月吉日书

--------------------------------------------------------------------------------

[①] 关于这一问题,笔者曾在《略论道信大师对中国禅宗的贡献》一文中作过专论。此文发表于首届中国禅宗祖庭网络文化研讨会。

[②] 《禅苑清规》,共10卷,北宋徽宗2年(1103年),长芦宗赜所编撰。这是现存最古的清规。

[③] 《入众日用清规》,嘉定2年(1209年),无量宗寿编撰。

[④] 《丛林校订清规总要》,咸淳70年(1274年),惟勉编撰。

[⑤] 《禅林备用清规》,至大4年(1311年),泽山贰咸编撰。

[⑥] 《行住阉清规》,延佑4年(1317年),中峰明本编撰。

[⑦] 《敕修百丈清规》,至元4年(1338年),东阳德辉编撰。

[⑧] 《百丈清规证义记》,道光3年(1823年),仪润源洪编述。

[⑨] 《禅门象器笺》,20卷,日本临济宗僧人无着道忠于正德5年(1715年)编撰。

[⑩] 参见木村静雄《古清规考》,《禅学研究》,第31号,1939年7月。

[11] 参见近藤良一《百丈清规的成立及其原型》,《北海道驹泽大学研究纪要》,第3号,1968年。

[12] 载《敕修百丈清规》卷8,《大正藏》卷48,1157-1158页。

[13] 载《景德传灯录》卷6,《大正藏》卷51,250页。

[14] 如宇井伯寿先生,在其1941年出版的《第二禅宗史研究》一书中,就持此观点。如杨曾文先生,在1998年出版的《唐五代禅宗史》一书中,也持此说。

[15] 见《新唐书》卷59,中华书局点校本。

[16]宗槛撰《释门正统》卷4,载《续藏经》130册。

[17]见祖秀撰《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21,载《续藏经》130册。

作者:宗性法师,中国佛学院硕士,现为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宗性法师

宗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宗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宗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宗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