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时的根本定


善根发相时的根本定修学禅定的人,善于修止观的缘故,端身正坐,使身心调适,妄念止息,就会慢慢进入定中,而引发欲界定及未到地定。因有此根本定故,随所修观法,起诸内善根发相。所谓欲界,即吾人所居住的欲界,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四种欲望。修禅定的人,要出离欲界,就必须调伏这四种烦恼后,方能入欲界定乃至初禅前的未到地定。在此为方便行人,在修止观时,能善知自己专注心念的程度,故先提出一般禅修者,用以斟察自我定境的九住心,让行者参考。九住心从第一到第四,是「安住于所缘境」的过程,让心能安住在一个地方。但修禅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离欲、离恶等不善法,所以从第五到第七,就是降伏烦恼的过程。第八到第九,是进入欲界定、未到地定的过程。1.内住:一般人一向是心向外宾士,如猿猴一般狂乱,从未竭下来。修止,就是要收摄这个向外宾士的心,使心念住到内心所缘的境界上,不让它向外奔跑。2.续住:起初摄心时,心是粗动不息的,如恶马腾跃一样,不肯就范。修习久了,粗动心也停息下来了,才能使心专住内境,相续安住,不再流散了。3.安住:虽说心念能相续而住,但念头还不是能够完成专注不散乱。但修习到这里,已能作到妄念一起,心念一跑掉,就立刻察觉,再摄心住于所缘境上。到这阶段,心才可说是安定了。4.近住:这个功夫,更进一步已能作到不起妄念,不向外散失。因为妄念「将起」,就能预先察觉而制伏。心能这样安住于所缘境,不会散乱,所以叫作近住。5.调顺:就是对于色、声、香、味、触的五欲,贪、瞋、痴的三毒,男女欲望等,已习惯的能扣住所缘境,不被迷惑、不再贪恋它。现在心已安住了,深住定的功德,也就能了知「欲望」的过失,禅定的殊胜功德,能够放的下,随时能使心回到所缘境上。6.寂静:前五项是重于外境的诱惑,这里的寂静,是能觉察内心发出的「不善」法,例如:国土寻思、亲里寻思、不死寻思、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等的不正寻思,皆是烦恼过患、过失,心念不会因此而流散。对于「五盖」(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也能以内心的安定功德,而克制五盖的烦恼,以免受到它的扰乱。{49} 2004.06.087.最极寂静:前面的「寂静」还是以静而制伏「寻思」等烦恼,还不是完全不会现起,现在的「最极寂静」能进步到「寻思」等念头一起,就立即遣除。 8.专注一趣:心已安住,不受内外不良因素所扰乱,到达平等正直的持心阶段。就此努力,使心能专注在同一所缘境,方能不断的、自然而然的、相续而住。9.等持:这是「专注一趣」的更进一步,功夫纯熟,不要再加「功用」,即能任运自在,无散乱的相续而住。修习到了这个阶段,身心轻安,就是要得定了。经典中还特别强调不知「九住心」和入定状况的过失。有些偏好禅修的人,不读诵三藏教典,以为读经只是增长知解,对修持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会有如下的过失:(1)在这种远离教典,专心修习的状况下,凭自己的一些修持经验,就以为了不得。(2)由于这是离欲的,所以觉得自己不起烦恼(只是离欲界的烦恼),以为已经断烦恼,而不为烦恼所染了。(3)由于任运的无功用、无分别心,就以为是证悟无分智了。(4)由于出定以后,还有定的余力相随,就以为动静一如,常在定中了。(5)把它看成解脱(例如修得四禅,以为证得四果),看作成佛的也有。(6)有些还在修定的过程中,才刚有一些身心的特殊体验,就狂妄得觉得已知自己的本来面目。(7)不修观慧,以为禅定就是般若,这就永远不能深入「出世法」中,真是可悲可愍。知道心念的专住情形,接着就必须了解,坐禅习定时的根本定。世间禅定可分为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八个阶段。为了说明内善根发相的情况,这里只介绍前四项。行人未得初禅之前,先得欲界定及未到地定。欲界定中,有三种禅定现象:粗住心、细住心、欲界定。行人端身正坐、收摄心念,由于摄心的缘故,气息调和,觉得心念清明澄净,安安稳稳,不再攀缘七情六欲等事,是名粗心住。行人虽不攀缘外事,心之微细流住,刹那不能止,逐渐越来越细,忽见气息出入长短,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入不积聚、出不分散,似有似无,名细心住。得细住心时,必「有法持身」,不论坐多久,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如有物持身,此乃良好的持身法。若持身的力量,坚强有劲,来时强劲,去时宽绫困人,是为粗的持身法,并非好的持身之法。{50} 2004.06.09心由粗住心进入细心住,身体好像有股力量把身体撑直、坐再久也不会疲倦,思考上的细流也愈来愈微细,越来越深入,觉心自然明净,与定相应,定法持心,坐不疲倦,任运不动,或经一坐无分散意。此时觉身如云似影,清爽空净。虽然心觉空净,但仍然能见身心之相,而未有定内之功德,是名欲界定。 得欲界定,因为定心尚浅,没有功德支持,所以很容易丧失。《释禅波罗蜜门》提到,有六种丧失的因缘:即一、心有期望;二、疑惑不决;三、惊怖心生;四、生大欢喜;五、爱着不舍;六、忧愁悔恨。因这些因缘,让欲界的定心丧失,回到原来数息的起跑点上。而正在欲界定的时候,也有四种会让定心丧失,即:一、疑惑;二、恐怖;三、欢喜;四、爱着。出定之后,容易产生忧悔心,使定心不能持久。行人若能远离这些不正确的心态,就容易入定。而后再修未到地定。各种禅法的中间,都有未到地定。未到地定,是将入初襌前的一种身心不动的状态。在欲界定中,霎那间突然觉得不见身首,所坐的床、坐在的感觉,也完全消失不见,此种现象消失的感觉,就是未到地定。未到地定之后,就会产生十六触变化,而生起初禅身影。十六触,是身体的内在自我调和的功能,经十六种变化现象之后,才能使身体由粗质身体转化成细质身。身体这些的转化过程,乃是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的自调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现象。这些变化会自动调整身心的体质,使行人能顺利由欲界定入色界定。当色界身的出现,就是进入初禅。这时行人,再自行依经典的修行方法,调和身心,转入二禅。如是依法进入三禅、四禅的四种色界禅。所以,内善根发相是在未到地定时,心念上因透过不同的观法,而产生心里不同的变化现象。而十六触,则是身体所产生变化,余后再叙。{51}2004.06.10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