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善根发相之验证 一、辨邪伪禅发相 二、真正禅定发相


善根发相之验证修学止观、禅定的过程,会有种种现象产生,对于这些现象都要分辨清楚,不可妄生执着,以免引发魔病,造成障碍。之前所叙述的善根发相,是真是假?可以用两种方法来验证:一、辨邪伪禅发相:禅定过程中,种种现象产生,会觉得身体搔动,或觉得被捆绑,或身体好像有东西压着那么重,或身体颓丧好像睡熟了,或感觉煎寒壮热,冷热无常;或见种种异境,而扰乱行人的情绪;或感觉自心昏暗蔽塞;或是心中起不好触觉,或昏沈如醉;或欢喜躁动、忧悲苦恼,这些不好的现象,会随着禅定同时发生,称为邪伪之相。另,《释禅波罗密门》提出十种相中,有二十种邪相,让行人有所拣择。 1.触相不如法:增,如被催眠,又如着邪、着鬼、乩童、身手纷然乱动;或坐中见诸异象而动。灭,或上、或下,未遍及全身。或坐时萧索无力无法持身。2.定相不如法:定,定相太过、被定境所缚,不得自在,或入邪定,七日不出。乱,动触发时,心意撩乱,攀缘不住。3.空相不如法:空,不见自己身相,以为证入四空定。有,感觉身体极为实在而且坚韧,如木石。4.明相不如法:明,见外边有种种光色,乃至见日月星辰,青黄赤白。暗,心中暝暝,无所觉知,入暗空之相。5.喜相不如法:忧,心忧烦、热恼不安,憔悴不喜。喜,心中欢喜踊跃,却涌动不能自安。6.乐相不如法:苦,身心处处感觉痛恼。乐,甚为快乐,贪着缠绵,不能离却。7.善相不如法:触发时,善,执着一切世间外善觉观,不能安于定境。恶,无惭愧心,诸般恶心起。8.智相不如法:愚,心识愚昧,昏迷巅倒。智,心识极利,知见聪辩,却心生邪觉,终致破坏三昧。9.解脱相不如法:缚,各种烦恼,覆蔽心识,使心不得自在。脱,以为证得空或无相定境,已断结使,而生起增上慢心。10.心调相不如法:指心的强软。心强,心刚强,出入不得自在,如瓦石般难回转变化,不能随顺善道。心软,心志软弱,极易败坏,犹如软泥一般,不堪作为器用。{57} 2004.06.18 有时境界与正定很相似,其相微细难分,也可以用三种方法来验证: 1.以定心研磨:定力愈深,善根愈发;如果是邪相,不久自坏,不能执着。2.以本法修治:继续专注所修习的观法,境界增明,此则为正相。如以本法修治,相会渐渐消失,当知是邪相。3.以智能观察:观察所发境界,推检根源,不见生处,深知一切诸相,本自空寂,心不住不着,邪相自然灭除,正相自然显现,如锻炼真金一般,真金则光色益显,伪金则自然变色。修行的人,如果碰到这些邪伪相,当知这些邪伪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以正念观之,不受、不着,这些相会自然消灭。或如《小止观》所言,行人若于坐中,内外善根发相发时,应修止观令定境增长,应修止时当修止,如境界来时,不加妄想分别;应修观时当修观,如无法止住对相的杂想时,当修观一切皆是虚妄不实,执着什么?!正如前一章的止观用法一般,应用止观来令增益善法。二、真正禅定发相:若是善根发相是如法的话,会觉:1.身心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无有覆盖。2.善心开发,信敬增长。3.智能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4.厌离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没有烦恼。这是真正的禅定发相。或是如《释禅波罗密门》所说的有:定、空、明净、喜悦、快乐、善心生起、知见明了、无累解脱、境界现前、心调柔等十种胜妙功德,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等,次第而发,名为初禅发相。{58}2004.06.21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