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蔚教授:「空」不是「无」(上)


「空」不是「无」(上)第315期明觉 文:侯松蔚

「空」是佛法的核心要义,经常被人挂在嘴边,但可能受「空」的字面意思影响,不少人有意无意间将之视作「空无」、「虚无」或「没有」,以「空」否定现实人生,声称不必努力待人处事,甚至不必修心修德。这样不仅无法解脱,连现世做人也会弊病丛生!

首先厘清「空」的真义──

《中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1

大智度论》: 「若了了说,则言一切诸法『空』;若方便说,则言『无我』。 」2

从上可见,「空」即是「因缘所生」、「无我」。「无我」的「我」作主体解,指没有坚实的本质,这个本质又名「自性」。《十二门论》:「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3《七十空性论》:「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4因此「空」又即「无自性」。

某事物若有真正、实在的本质,则那事物应该是独立自生、自存,自有永有、恒常不变的。《中论》:「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5因为若某事物是由其他条件形成的,则那事物的本质便非我们想像中的那事物,而是其他东西;另一方面,若某事物是会生灭变异的,则今天和明天可能已经不是同一物,更谈不上有固定的本质。《中论》:「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6

从现实观察可知,一切事物都不会自己突然冒出来,之前必定有因(主要条件)和缘(辅助条件)促成,「因缘所生」自然没有坚实的本质――「无自性」、「无我」,也就是「空」了。《瑜伽师地论》云:「一切无我无有差别,总名为空。谓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补特伽罗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法无我者,谓即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如是二种,略摄为一,彼处说此名为大空。」7

简言之,「空」的定义就是「无不变性、无独立性、无实在性」(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空」所否定的是事物本质,并不否定事物的生灭变化现象及其世间作用,绝非甚么都「没有」!正如梦中所见景象不真实,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梦境曾经出现及其影响。

杂阿含经》载佛语:「世人颠倒,依於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於二边,说於中道。」8

《中论》也说:「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9

因此,执著「有」是真实或「无」是真实,皆非正见。前者堕於误认万物真常的极端,后者堕於虚无的极端。实况是万物没有坚实本质,却有现象及作用,故不能简单断言是「有」或「无」,而是非有非无的中道。

若觉得空性与现象互相矛盾、不能共存,那是因为仍把「空」当作「无」,而将之与「有」对立起来之故。实际上,正因事物没有坚实本质,所以才能随著不同条件而发生变化,形成因果关系、缔造森罗万象。若万物都有固定本质,则永远都是同一个状态、不可能有任何变化;无法活动以造作新因,造因也不会产生新的果。

因此,宗喀巴大师《圣道三要》指出:「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不执二了解,何时见爲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10

(下期待续)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

[1] 由直接与间接条件所产生的事物,佛法就说是「空」;所谓某某事物,纯粹是假立施设的名字,该事物并非有坚实的本质;没有真正本质,却有现象出现,就是非有非空的中道。没有任何一种事物不是由各种条件形成的,因此一切事物没有不是「空」的。[2] 从究竟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空」;如果以权巧方便的角度,则说一切事物没有主体。[3] 由直接与间接条件所产生的事物,就没有坚实的本质。[4] 由於一切事物都没有坚实的本质,所以佛陀说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同条件所形成的。[5] 真正的本质不是被制作出来,不用靠其他事物来促成。[6] 如果事物有坚实的本质,该事物便不会消失;说是坚实的本质,却又有变化,这是不合理的。[7] 「没有主体」不论应用在哪方面,都一样统称为「空」。「空」即指众生没有主体、事物没有主体。众生没有主体,即除了由条件产生的现象,众生没有实质的主体;事物没有主体,即一切由条件产生的事物,本质并不坚实,这是因为无常变化的缘故。以上没有主体的两方面,可归纳为一点,就是大空。[8] 一般人的见地违反事实,堕落於有或无的极端。一般人的心总执著其所认识的对象……正确观察世间事物的真实生起状况,就不会认为世间是「实无」;正确观察世间事物的真实坏灭状况,就不会认为世间是「实有」……佛陀远离有或无的极端,而宣说非有非无的中道。[9] 事物既然不是「实有」,怎么能说「实无」呢?因为先有「实有」,「实有」坏灭才会「实无」……认定事物「实有」则堕於误认万物真常的极端,认定事物「实无」则堕於误认万物虚无的极端。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应执著「实有」或「实无」。[10] 世间、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才有果,因果关系并不虚假,但却没有我们以为存在的坚实本质,这样了解便得入佛陀所喜之道。条件聚散生灭的现象不是不存在,但没有坚实的本质,这两个层面都须要了解;若认为这两个层面有矛盾,即表示未明白佛陀的意趣。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