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八‧别请僧戒


第廿八
别请僧戒

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坊问知事人。今欲请僧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七佛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菩萨散于九界,天、人、阿修罗,那里头都有菩萨,所以出家、在家里头都有菩萨。「及一切檀越」﹕檀越是梵语。檀,译为布施;越,即超越。以布施功德故,能超越苦海。简单来说,檀越就是三宝护法

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他求愿时,「应入僧坊问知事人」﹕僧坊,即是大众僧住的地方。应当入僧坊,先问知事人,说:「今欲请僧求愿」。那么,知事人就应当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要是次第请,就可以请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世人要是单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你看!别请,就是在罗汉中请出一个罗汉来,还赶不上一个凡夫僧,这是怎么回事?罗汉是圣人,为什么赶不上一凡夫僧呢?世人能次第如法请僧,即能得十方贤圣僧。因为凡圣难测,故不应妄生分别。又凡夫僧里,往往有佛菩萨罗汉等示现,非一般世俗人所能了悉,故请僧不应生分别心,否则顿失功德。

罗汉ARHAT,是梵语,译为(一)杀贼:杀除见思二惑诸烦恼贼。(二)应供:既除妄想,具大福德,应受人天供养。(三)无生:罗汉已断分段生死。凡夫舍命,前五阴已断,后五阴未生,此时有「中阴身」,俗称为灵魂、鬼魂。五阴,色、受、想、行、识也,凡夫未断烦恼,故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脱出轮回。但罗汉既断分段生死,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证入空理,超出三界,故曰「无生」。「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若挑选别请,就是一种外道法。

「七佛无别请法」﹕七佛皆无别请法。七佛者,(一)毗婆尸佛VIpASYIN:翻胜说、胜观。(二)尸弃佛SIKHIN:或云式弃,翻曰宝顶、大胜。(三)毗舍浮佛VISVABHU:翻遍一切自在。此三世尊是过去庄严劫出世。(四)拘留孙佛KRAKUCCHANDA:翻所应断,即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位佛。(五)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翻金寂、金色,即贤劫中第二位佛。(六)迦叶KASYApA:翻饮光,即贤劫中第三位佛。(七)释迦牟尼佛SHAKYAMUNI:释迦翻「能仁」,牟尼翻「寂默」,是贤劫出世之第四位佛。戒文兹引七佛证义,谓皆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若是别请僧,就犯轻垢罪。

次第请僧,请来的僧,就能使人悟道都不一定。兹述公案二则,用为引证:

佛住世时,比丘尼半月僧中求教授,到大众僧里请一位和尚来供养,之后,请他说法。周利盘陀伽,他是释迦牟尼佛最蠢的一个弟子。佛教他四句偈子,他就是记不起来。之后,教他念「笤帚」两个字,念了「笤」就忘了「帚」,念了「帚」就忘了「笤」,人人都知道他是佛的笨弟子。比丘尼请说法,次第请,就把他请来了。他说:「我生来就愚蠢,不会什么,我只在世尊那儿学了四句偈。」其中有一位年轻比丘尼,轻慢地说﹕「你那四句我知道,我给你背背。」她要背,就张不开嘴。你看!他就有神力了。之后,周利盘陀伽把这四句偈子一讲,比别的罗汉都来得利益大,很多比丘尼都悟道了。这四句偈是﹕

身语意业莫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之欲境空,如是行之得度世。

为甚么他这么样愚蠢呢?因为宿世的时候,他是个三藏法师,却吝法不教人,人家问他问题,他不肯教,所以得这个愚痴报。幸亏这时候遇到佛,因权巧方便,证了阿罗汉果。

中国终南山有一位女居士,每半月都到寺里请一位和尚到家里应供,之后,请和尚给说法。可是,最后请的这一位,他出家日子不多,在家时又没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得,次第请,就轮到他身上了,他说﹕「只吃饭,我会;我不会说法,叫我去,不会说法,怎么办呢?」有人告诉他,说﹕「不会说法,你说一句就行。」「一句我也不会说!」说:「一句,你不会说,我告诉你啊!你吃完饭了,要说法的时候,你说﹕『谨慎莫放逸。』你只说这一句法就行,就把这事应酬过去了。」他说﹕「要那么的一句话,那我可以。」他就去了,到了那地方,吃完饭,搭上法座,要说法的时候,那一句法他忘了,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他坐在那儿,脑袋直冒汗,想了一阵,他说﹕「苦啊!」一说苦,女居士说﹕「今天师父说这话真好极了!你看世间这苦该有多苦啊!生苦、老苦、病苦,哪样不是苦呢?!」这女居士就证初果了。

你看!这一位和尚,他能说一个苦。其实,他说这苦的意思,不像我们平常说的苦,我们说的苦,没达那苦的环境上,就像我们没吃过黄连的人,就不知道黄连的苦,不知道那个味。他是真苦,他自己知道这个苦,所以说出来那苦,特别的有一种滋味的苦,他这个逼迫之苦,他正说在那苦境上了。

举个例子,就像越南难民,他在轮船里受怎么样的灾难,他说起来,必定比我们说得透彻,因为他尝那苦味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位和尚说一声:「苦啊!」他就下座了。下座后,他想,女居士若要他再继续说,他没办法。因此,他没敢穿鞋,就偷偷溜回寺了。这位女居士闻法之后,想了一会,说:「哎呀!今天师父说这话,这么好!」之后,抬头一看,师父走了,鞋留下了,就把鞋包起来了,送到庙上去。她要谢法,她找这位师父,想请师父再说法。

这位师父不敢见她,他愈藏得紧,她就愈找得紧。她说﹕「我非得见着师父不可。」之后,找到了,她说﹕「师父!今天你说的法真好极了!你看这世间哪样不是苦呢!」这位和尚一听,说﹕「根本我不会说法。」他大生惭愧,之后,他也证初果。惭愧,《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人的一生,一大生惭愧,这就能进道;之所以退道,就是因为无惭愧才容易退道。你看!听法的,说法的,都证初果,这不就是因为次第请的关系吗?她若挑好的请,就不能有这样的法益。这么一个不会说法的人,倒反比会说法的人还说得好,还得利益了。

具缘:此是遮业,施主生出亲疏厚薄,论僧胜劣高下,不顺平等法门。若云:「这位出家人有德行,吾于彼广植福田。那位出家人非福田,吾不供养之。」妄生分别,心性狭窄,有乖平等。而诸佛普缘所有众生,一视同仁,故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佛法才是大公无私,最平等的教义!此戒有开缘:(一)如亲师取友,则善须拣择:好比说,居士在别请僧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受皈依的师父,或者是自己特别亲厚的道友。(二)如欲说法授戒,化导众人,择其才德俱优者请之,非犯:或者想专请某法师来说法或授戒,如虚云老和尚、印光老法师,真正品学兼优之法师,若请之,不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慧僧法师

慧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慧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慧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慧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