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六、三皈依的意义
六、三皈依的意义
[《觉讯》原文为“归”字,今改为现代常用的“皈”字,编者注。]
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受三皈依,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今天我想把三皈依的道理简单扼要地分四点来说明:一、什么叫三宝;二、什么叫皈依;三、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四、皈依中的一般思想情况。
现在先谈第一点:什么叫三宝?换句话说,就是三宝的内容是什么?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和僧宝。简单地说,佛宝有三种功德:一、断德,二、智德,三、悲德。什么是断德?因为佛已断尽一切烦恼与习气。什么是智德? 因为佛已具足无上智慧,洞察宇宙真相。什么是悲德?因为佛有大慈悲,随处摄受救护一切众生,没有厌倦。由于佛有这样三种功德,非常难能可贵,所以称宝,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看齐的。我们称佛为三界导师,因为他不但具有高度的觉悟,而且能够使我们解除烦恼,引导我们走向真理,他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的。以上是说明佛宝的大概。
法宝就是修持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追求真理的方法,是佛所教导我们的。依靠它去实践,可以用来解脱我们的惑业烦恼种种缠缚,恢复本来的清净觉性。我们生命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生死问题,只有依靠佛法才能解决。然而佛法是非常难闻的,因此我们称它为法宝。
僧宝是以佛为师依法修行的、遵循着六合敬的精神共住在一起的出家佛教徒的团体。为什么也叫宝呢?因为它是专职修学佛法的集团,它是佛法的温床,也是佛法的播种站。在这里的僧众已经出离了五欲境界,具足了清静戒德;他们已不被名利所移转,为了觉悟事业,贡献了全部的生命力量。惟有这样团体(僧伽)和出家大德们的存在,才能把佛法很好住持和流传下去。因此我们也要恭敬尊重,作难遇想。
我们所见到的佛像、经论和僧众,叫做“住持三宝”。还有一种叫“一体三宝”,就是自性三宝。因为每一众生都本来具有自在无碍,与佛无二的觉性,《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这就是自性佛宝。什么叫自性法宝呢?因为自性本来光明,能生一切法,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因此称作自性法宝。又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无染、慈悲庄严的,这就是自性僧宝。我们为了要证到“一体三宝”,所以要皈依“住持三宝”。以上是三宝的扼要内容。
第二点:什么叫皈依?换句话说,就是皈依的意义是什么?皈依有两种意义:
(一)皈依就是“皈投”与“依托”。譬如想从此岸过渡到彼岸,就必须皈投依托到船上去。三宝就等于是一筏船,我们皈依三宝后,就能从生死苦恼的此岸,乘着三宝的船,过渡到清净涅槃的彼岸去。
(二)皈依就是反染归净,从染污的一面反归到清净的一面,所以皈依的“皈”字也可写作“归”,就是由黑暗反归光明的意思。
第三点:为什么要皈依三宝?换句话说,就是皈依三宝的目的是什么?皈依三宝不外以下四个目的:
一、为了断烦恼。烦恼为什么要断?我想在座的各位已经体验得很多了,今再简单地谈一谈。由于烦恼的关系,大大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使我们不能积极奋发;它使我们的智慧不能显发出来;由于没有智慧往往做出许多颠倒昏迷的事情来,这许多造作后的力量——业力,都贮藏在八识田中,遇缘便又活动,使我们永远不得清净,不得自在。第八识的作用很大,能含藏一切种子,使不忘失。譬如我们一生中杀过一个人或救过一个人,就永远不会忘记。佛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如果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八识田中种子继续播下去,烦恼就永远要和我们纠缠不清,但在净身口意、转识成智以后,烦恼是决定可以断的。
二、为了学佛法。烦恼虽然是可以断的,但亦不能把断烦恼看得太容易,必须要学习佛法,逐步修持,才有可能。佛法是非常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开发,懂了佛法后,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来改造人格,奋发向上。所以学佛法是完全有积极的意义的,决不是一般所说的“暮气沉沉”。
三、为了度众生。为什么要度众生? 因为一切有情的心灵都是平等不二的,当一切众生在受痛苦受烦恼时,是和我自己在受苦恼时的苦一般无二,从这样去体验一下,就不由我们不发度众生的心,所以佛有同体大悲。《华严经》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可见我们度众生,正是庄严自性净土,利人就是利已。
四、为了成佛道。就是以上三个目的之总结,如果世间没有佛法流传下来,我们就根本不知道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永远在生死中流转,自己还莫名其妙。如今我们幸闻佛法,所以除了要做好世间的事业外,还要注意到出世间的问题。我们要转迷为觉,改造主观偏执的习气,证到圆融的、常住的觉性,使自己永远安住在寂照轻安的境界中,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要获得这一幸福,便必须从皈依三宝开始。我们受了三皈依后,八识田中就落下一个菩提种子,将来就可从这个种子开花结果,成就无上佛道。
我们每天做早晚功课时,总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正是我们学佛的根本愿力,也是受三皈依后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第四点:皈依中的一般思想情况。或许有人听了报告后,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我们学佛有许多佛教经书可以参考,有许多大德善知识可以亲近,何必一定要皈依三宝?现将皈依三宝的好处,分数点说明如下:
皈依三宝后,可以树立我们的正信。要知道“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不建立信心,怎能照着去做呢?有许多人对迷信与正信分不清楚,倒说信佛是迷信,其实人们常常被贪嗔痴习气所迷,那才真是迷信哩。学佛法的人是要打破贪嗔痴习气,求得平等无碍的智慧,所以完全是正信;而皈依三宝是树立正信的一个良好开端和具体表现。
皈依三宝后,可以巩固我们的愿力。愿力也就是决心。做任何一件事情,愿力是主要的动力,没有愿力,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同样,如果以不坚决的愿力来学习佛法,那只有种些善因而已,因此,这一点来处,是已学佛而不皈依三宝的人所不能得到的。
皈依三宝后,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因为受皈依后,在佛教教理的培养下,再不会轻信外道邪说,而能以佛法为标准,譬如跑路就有了方向,不至于进退彷徨;而且事和理是不能分割开来的,假使我们在事相上做得不够,反映到理性上也就不能圆满,因此学佛法的人,应该皈依三宝。
另外,可能还有一种思想情况,就是皈依的次数问题。皈依只要一次呢?还是次数愈多愈好?其实皈依不在次数多,主要在于对皈依三宝的意义,须要有正确的了解。我们在皈依三宝之前,必须很好学习皈依意义,深切了解它的精神,然后礼请一位大德法师传授三皈依法,等到将来有了进步,可以继续授五戒皈依,八戒皈依等等。
以上已把皈依三宝问题扼要地谈过了,希望同志们在讨论中,多多补充和发挥,为正确地认识三皈依的内容、意义和目的学好佛法而努力!
[《觉讯》月刊(17)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