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休居士: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谓之蕴。

又谓之五阴,谓阴暗真性也。色身终归于坏,受用随时即过,色受岂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则无想矣。想岂不空乎。所行之事,回首尚如梦幻。行岂不空乎。识尽千种事物,再生不复能识。识岂不空乎。

一切苦厄,皆从五者生。若能照见色身为空,则不泥于色身而畏死亡,是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受用为空,则不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思想为空,则不泥于思想,而意乃无所著。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

照见所行为空,则不泥于所行,而可以息迹。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辨识为空,则不泥于辨识,而可以坐忘。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故照见五蕴皆空,则度过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实,乃真性中所现之妄缘。若六根六尘六识十二缘四谛皆此类也。

【演莲法师译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受,指受用。想,指思想。行,指行为。识,指辨识。这五种蕴积不散,以致真性受壅塞遮蔽而不能显现,所以叫做五蕴,又称为五阴。是说这五者能使真性阴暗不明。色身终归衰亡,受用随时即过。


色和
受岂不都是空的吗?又如心里想着一样东西,既然得到了,也就不再想了。这
想岂不也是空的吗?回顾过去所行的种种事,犹如梦幻,这
行岂不也是空的吗?识尽千种事物,流经转世就全都忘了,这

rsquo;,岂不也是空的吗?

其实,世间一切苦厄,都是由这五蕴产生出来的。若能照见色身是空,就没必要拘泥于这个色身而害怕死亡,也就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受用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照见思想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思想,而使意地清净无所著,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所行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所行,而可以闲居息迹,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辨识为空,就不必拘泥于辩识,而可以达到心法相应、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因此说
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过一切苦厄。因为这五者都不是真实的,乃是真性中所现的妄缘。就像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四谛,都属于这一类。

《龙舒净土文》五蕴皆空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王日休居士

王日休居士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王日休居士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王日休居士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王日休居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