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达摩祖师在来中国之前,他的师父般若多罗尊者就向他说了一个偈子,预言禅宗兴盛之事:“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所谓“金鸡解御一粒粟”,到底说的是谁呢?

中土禅宗高僧南岳怀让也曾经听到师父六祖慧能这样的预言:“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 ”所谓“马驹踏杀天下人”,指的又是谁呢?

现在看来,所谓“金鸡解御一粒粟”也好,“马驹踏杀天下人”也罢,禅宗祖师所预见到的这个使得禅宗发扬光大的人,似乎就是马祖道一,他是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

禅宗传承到马祖道一那里,真正是法盖天下,无人能比,弟子三千,泽被后世,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比如后代的王安石有一次向张方平请教:“孔子去世百年之后而生孟子。亚圣(孟子)之后再无杰出人物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张方平说:“岂能说没有杰出人物,也有一些超过孔孟者。 ”

“哦,谁呢?”

张方平搬着手指头,一一道来:“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国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都是世不二出的伟大人物。”在张方平看来,这几位禅师都是足以与孔子、孟子比肩的高人,而马祖道一马大师就是头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他的禅师都是马祖的晚辈。

王安石听他如此一说,不理解他的意思,追问道:“这怎么讲呢?”

张方平耐心解释说:“儒门淡薄,留不住这些杰出人才,都弃儒学禅,跑到佛门之中去了。”也可以说,与禅门深广不同,隋唐时候的儒家可谓肤浅干瘪,所以大学者张方平才有此一说。

从这番对话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马祖道一在唐宋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全社会最杰出的人才,大都拒斥了死气沉沉的儒家学说而跻身禅门。张方平所列举的马祖道一等诸位禅师,都是禅宗祖师级的重要人物,在当时整个社会极著声名,可谓是龙象高步,群星璀璨。马祖道一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祖道一门下一共出了八十一位悟道高僧,而马祖道一的讲经场——也称作是道场——就有了“选佛场”之称。比如马祖道一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弟子,叫做大珠慧海禅师。一天,大珠慧海来参拜马祖,马祖就问他,“你从哪里来啊?”

大珠说:“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就问他:“你来此拟何需何物呢?”也就是说你来我这里想寻求什么呢?你要做什么呢?

大珠说:“我唯求做佛。 ”这个回答与六祖慧能当年的回答一样,可见这个大珠也是乘愿而来。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啊!还有什么佛法呢!你自己宝藏不顾,却要抛家丧祖做什么啊!”这个回答很彻底,我这里是无,你自家的事情还是要你自家疏解。

大珠说:“哪一个是我自家的宝藏呢?”也就是说什么东西是我自己的宝藏啊!你说我有,我怎么不知道?

马祖说:“就是你现在知道问我的,那就是你自己的宝藏。 ”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马祖道一在指心了。

大珠慧海听到这句话,当下心开意解,大彻大悟。

又一天,马祖道一在法堂升座讲法,他对着下面成百上千的禅僧说道:“你们众人,只要要相信自心是佛,这心即是佛心。当初,达摩大师从南天竺来到咱们中国,传扬佛法之中最上乘的一心之法,就是要我们悟到这一点。 ”

一位正在听讲的法师不解,走出来问道:“既然‘即心即佛’,那达摩祖师还传给慧可四卷《楞伽经》干什么?”

这个问题切近关要,马祖点点头,回答说:“达摩祖师是为了引用《楞伽经》经文,用以印鉴众生心地。他老人家唯恐你们颠倒,不自信‘即心即佛’之法,因此《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所以,你们这些求法者,应无所求。须知: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

这个法师恍然大悟,礼拜而退。另一个禅僧从大众中跨步向前:“请教大和尚,我们日常怎样修行呢?”马祖道一接着开示说:“心中不思善,不思恶,所遇清净也好,污秽也罢,

都不执着留恋,也不刻意厌恶,即是修行。我们的心念如流如注,念念牵连俱不可得,因为它们都没有自性,所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讲到这里,下面有一位禅僧听得满心喜欢,马祖道一这番话正好解开了他心中久久萦绕着的迷惑。由于刚好契合了他的心机,他立刻心开得悟。心开而必然开心,他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大笑着从法堂跑了出去,周围的僧众司空见惯,丝毫不以为奇。只听马祖道一继续说法:

“宇宙间的森罗万象,都是一法之所印。即心即佛,如何领会呢?你们要记住: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

从佛理佛法来讲,马祖道一认为参禅修道之人自己本来具足,若能一念返照,就能直投本原,顿悟本性。所以他不提倡那些取善舍恶、观空入定的修行方法。这是佛法修行的紧关节要之处。因为“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 ”的海印三昧是可以摄一切法的,在海印三昧中,就“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 ”

所谓“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呢?就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正是修行生活化,生活修行化,时时刻刻即心即佛。

所以,《寿昌无明和尚语录》有这样一段话:

学佛参禅客,莫错过时光。九年面壁坐,六载雪山藏。嘴边生白醭,心中若金刚。总只为此事,千古姓名扬。打破魔王寨,捉贼要追赃。佛是干屎橛,僧是老枯桩。法是疮疣纸,禅是孟八郎。参方行至此,始是到家乡。更须知有末后句,细看杨花逐夕阳。

所以马祖完全继承了禅宗一贯的自具自足、顿悟见性的思想,而且进一步做了阐发,明明白白地告诉修行之人:“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佛心一旦找到,那么剩下的修行也就很好办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