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痴定须明理
痴定须明理
事定,转眼就忘;不光是不记昨天的事,定力再深的话,刚说过话刚做的事就忘了,只好没事找事做。这也是修定的必经阶段。不知道喜,也不知道悲。空空寂寂,找烦恼也找不到。就这样远离颠倒梦想。 保持一段时间之后,才转过来修灵活性 。我在读佛学院时,修过随自意三昧,心静极之后,非常轻松,听身边人说话就象遥远的喃喃细语 。也好象空气中充满了棉花一样,或是空气凝结了一样。一年到头,心中都留不下什么印象。 这样过了好几年,非常舒畅 。 起初时很不适应,那是初入静的时候,如果见到熟人打招呼,心跳会加速,有受惊的感觉,因此,极不情愿见人打招呼 。我是过来人了,后来我意识到, 继续下去,要加强理观 。 《楞严经》说:“静极光通达”,静到极处,就象打铁一样,让一切动相都沉入空定之中,久而久之,就不怕惊扰了 。即使是身边有巨响,也象消声匿迹了一样 ,很静很静。这时说明心真的入定了,行住坐卧都很静 。习惯之后,再转回头来 ,修事相 。 不明理挺麻烦的 ,你以后就知道了。 你会在烦恼和痴定之间徘徊很久,不是俗事烦心,就是痴定呆禅 ,非此即彼 ,所以,修定之先应该明理。主要是《楞严经》。不明理的人,不是被凡事所困扰,就是躲进痴定的龟壳里不出来,很烦。就象嘴对着消防龙头喝水一样,不开龙头吧喝不到水,一开龙头吧水太足,不但喝不到,连面目都要受伤。 一会儿开,一会儿关。关的时候想开,开了又想关掉。两头都不好,不能善调。 佛是调御丈夫啊,我们学佛,也得学会调整 。持戒要调整,既不能持外道戒律,偏于苦行,也不能处处毁犯,失于威仪。修定要调整,既不能散乱,为外境扰扰,偏于调举。又不能入痴定,偏于木讷。 修定也要调整,既不能食而不化,愚痴无慧。又不能狂慧辩聪,破坏法住法位。 偏于木讷,这比起不修的人而言,已经尝过心定的味道了,很不错啊。不修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就是乐独善寂的进境, 如果保持下去,成果的话就是二乘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