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云栖寺丈室内。八十一岁高龄的莲池大师面西而卧,即将入灭

早在半月前,大师即已预知时至。当时,杭城内处处都有大师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们说:
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们面面相觑,惘然莫测,并不知道大师要去哪里。

此时,一抹斜晖从窗户透射进来,正好笼罩在短榻上的莲池大师身上,如弥陀佛金色的手臂般轻轻抚慰。大师神态安详,仅口唇微动,似乎在默念着佛号。周围或跪或站诸多僧俗弟子,对于这样一位如父母般值得依靠的善知识,他们内心充满深深的哀痛和不舍之情。因而,个个面色凝重。

不久,门外脚步杂沓,最后一批弟子加入进来,人数的骤然增加,让本就不大的房间,显得更加水泄不通。

室内的众人全都屏息凝气,恭敬肃立,似乎等待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发生。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问讯后胡跪合掌,开口请求道:
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旁边围绕着的弟子一起跪下,恳切和道:
和尚,惟愿慈悲,哀悯我等,久住世间!

但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并无丝毫反应。

众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决,不会再长久住世了。只好再次恳求:
和尚既已决定西去,恳请作出最后垂示。这时,老和尚才缓缓睁开眼睛,作势欲起。身旁的弟子立即帮忙,将老和尚扶正。跪在下首的众多弟子们,这时听到头顶上方传来慈悲又严厉的声音:
大家要老实念佛,不要装模作样,不得标新立异,坏我规矩!

开示完,大师不再说话,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几声急促的佛号过后,老人的气息逐渐变得微弱,慢慢消失

众人慌忙抬首,短榻上的老人已玉筋双垂,瞑目而逝了。

一时间,屋内屋外所有人大放悲声,有捶胸顿足者,有不住叩头者,有沉默不语者,也有不断助念佛号者

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场面,大概只有在失去至亲的时候才会出现。

莲池大师自在往生西方后,弟子们遵照大师的遗愿,将其葬于云栖寺左岭之下。

纵观他老人家的一生,正如憨山大师所赞誉:
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阐扬净土宗风,更是不遗余力,影响至为深远。因此,被后世弟子推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且看莲池大师一生为我们所做的示现:

一、 为了生死而出家

莲池大师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古吴仁和人(今杭州市仁和镇人),俗姓沈,父号明斋,母周氏。

大师最初学习儒书,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乡里。十七岁时,邻居有位老婆婆,每天念几千声佛号,长年坚持不懈。大师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为何这么做。老婆婆诚恳地回答:
我去世的丈夫经常念佛,临终身无病苦,与人拱手作别,非常自在。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师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深受启发,从此便栖心净土,并且在桌案上书写
生死事大四个字警策自己。

二十七岁时,父亲亡故,三十二岁,母亲又溘然长逝。父母双亡,令他悲痛至极。《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自此,大师决意出家,体究生死大事,亦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大师曾娶妇张氏,生一子,但不幸早死,张氏不久也去世。嘉靖乙丑年除夕,继配汤氏捧来一碗茶汤放在桌上,不料,茶碗却忽然破裂。大师笑着说,因缘果然如此,没有不散的道理啊。

第二年,他就辞别汤氏:
世间的恩爱都是无常的,生死也没有人可以替代,我走了,你自己做打算吧。面对此情此景,汤氏却很洒脱。她对丈夫说:
你先走吧,我随后也要走了。(这位女中豪杰也在之后落发,并建了一座孝义庵修行,法名祩锦,亦为女丛林主。比莲池大师先一年而化,建塔在云栖寺右山)

于是,大师作《七笔勾》词,其中有一首说: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离家后,大师很快到杭州西山性天和尚处剃度,又到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座下受戒

二、 开悟之后须念佛

大师圆具后,行脚遍参知识。在参访遍融禅师时,禅师对他说:
你不要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要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大师深为感动,认为自己远道而来,老禅师不谈玄说妙,只将自己切实体认到的功夫和盘托出,因此拳拳服膺。

后来经过东昌府,听到樵楼上的鼓声忽然大悟,并作了一首偈子: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六载坎坷崎岖,芒鞋踏遍,如今终于桶底脱落。南游到云栖的时候,看到这里山水幽胜,产生了终老于此的想法。居士杨国柱、陈如玉等人,为大师盖了三间小茅屋,大师就在这里精修念佛三昧。

大师在山中形单影只,与寒岩为伴,本来修行很清净,并未有建寺的想法。然而,此山中多虎患,常常伤人,大师就诵经施食,消除了虎患,山中重新获得了安宁。

又有一年大旱,村民请求大师祈雨。大师说:
我只会念佛,没有其他的法术。但是村民不肯罢休,说无论你念什么,反正把雨能给我们弄下来就好了。大师不得已,只好敲着木鱼,绕着田埂念佛。奇怪的是,随着大师的脚步,一时顷,大雨倾盆而下。村民们惊喜不已,通过这几件事,对佛法产生了强烈的信心。

为了感激大师,他们扛着木材,带着锄头要为大师建寺院。正好挖地时,挖到一块云栖寺以前的旧东西,这一次,众人建寺的心更加坚决。云栖寺建成后,大师亲自订立规矩,云栖道风远播,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为一大丛林。

三、 自利利他菩萨行

大师认为,佛陀设三无漏学化导众生,而戒为根本,因此决定匡扶戒律。大师曾组织寺内每半月诵一次《梵网经菩萨戒》及比丘戒,为方便学人,亲自撰写《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发隐》等。

当时,云栖寺内虽然僧人众多,但却规矩严肃。为整饬丛林,大师将他们分为多个堂口,如精进堂,老病堂,十方堂等,每个堂口有专门的执事管理,并订立规约。开门闭门都有时间,各个堂口均有警策语,定期宣讲。夜里派人巡逻。布萨时,则各以功过论赏罚,非常严厉。可谓
堂堂有规约,事事有所依,执事明其职,修学各有式,误事罚银钱,赏罚甚分明。

云栖寺由于
严净毗尼,尊崇讲诵,明因果,识罪福,整饬清规,真修实行,故能历数百年而不衰。

大师在此开净土一门,极力主张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的理念,并著作多达十万字的《弥陀疏钞》,将事理融会其中。

大师在云栖期间,大力提倡放生。曾购买万工池、上方池和长寿池作为放生池。仅上方和长寿两个放生池,一年就耗费百余金。还在山中设了放生所,救赎飞禽走兽后,豢养其中。寺中僧众将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供物类食用。

大师定期为它们宣说佛法,即便飞鸟中有不断鸣叫者,只要大师的木鱼一响,则全部寂然无声,恭敬聆听。说完法,则振翅而飞。可见,众生皆有佛性。同时还撰写了《戒杀放生文》、《杀罪》、《医戒杀生》、《杀生人世大恶》等文,用许多栩栩如生的故事、事例和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为什么要戒杀和放生,多次印行,传播极广,影响很大,声名远播。

大师德业和声誉隆盛,海内贤豪,无论朝野,无不归心感化。当时的慈圣皇太后在见到《戒杀放生文》后,为表达崇重三宝之心,特别遣内侍带着紫金袈裟和供养,启问大师法要。但大师并未接受紫金袈裟。慈圣皇太后更加崇敬大师,特别令人恭绘了大师的像供在宫中,日日礼拜。

四、 永明之后第一人

由于大师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终使云栖寺成为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专修净土道场,南方佛教的中心。

大师
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道价日增,往来问道者
指不胜屈。憨山大师对莲池大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称赞大师
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已。


法门之周孔
观师之行事,潜神密用,安忍精进之力,岂非地涌之一乎?抑自净土而来乎?幻有正传禅师推莲池大师为
当世金刚正眼。

此外,莲池大师著作宏富,共30余种,由其弟子僧人大贤、居士李守一等人汇集成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现恭录几句法语(出自《念佛警策卷上
middot;警众》),以飨有缘:

(一)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恶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赍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算,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

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
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你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

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你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二)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三)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四)

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