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九
一旦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我们自己功高我漫没有悲下心。我们学习佛法就有很多障碍,不仅是出家人是这样,在家人学习佛法都要强调这个。要放下坚固的我知,对执功高我漫心。要把自己放得很矮。你要知道众生的恩德,你才知道加紧修行报答众生的恩德。祈食就是这样的,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来促进我们自己的谦虚心态,另一种意思叫不磨,就是这些比丘众受三坛大戒的时候,比丘戒体,比丘尼的戒体如云如盖地通过三番戒魔进入自己的身心,这个时候魔公就开始振动,他会传言今天某个时候某个人受戒了,他能得到清净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些魔就非常恐怖,这些比丘比丘尼发了一种出离心,出离烦恼,出离三界的家庭出离世俗的家庭,出离一种坚固的我字。魔就少了一川种魔子魔孙,他就非常恐怖。到最后我们能圆满了,比丘尼就有应供功德。大比丘众和一般的比丘众不一样。他有修行能力有智慧,是和佛长期听经闻法的大比丘众。还有那菩萨摩诃萨,那叫大菩萨,大家念经经常遇到这样的字句。大菩萨和一般的菩萨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观世音菩萨,大石子菩萨,他们都称为菩萨摩诃萨。为什么呢?一般的菩萨就是发了心了。比如我们现在的众生,发心不仅是为自己,一定是为利益大众而修行。或利益所有的众生念佛往升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发心为大众修行,为大众断烦恼。为普度众生这样的心发起来了就叫菩萨。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能发这种心,心是发起来了,但是能力不具足。现在受了菩萨戒的很多,但能不能按菩萨戒去做呢,不一定。有些能守好戒,有些不能守好戒,戒守不好,他有没有这种定这种智慧呢?那种定和智慧他就差一点。所以修行道路上他刚刚发心修行,刚刚起步就叫初发心菩萨。仅是有愿心。自己的修行时间还很短,自己的烦恼还很重,自己的障碍还很多,能力相当不具足,那就叫初发心菩萨。如果久修的菩萨,能力就不一样了。菩萨摩诃萨就具备大的力能大的智慧。我们求观世音菩萨,他是三十二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坐度人舟,那叫菩萨摩诃萨,比较有能力有智慧了,能切实救度众生。他就不仅是发心了。所以发心大家都害怕。今天上午一个居士说:人家叫他修行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功德回想于法界一切有情,看不到的一些众生。他说一回想产生这样那样不好的现象。自己一旦不回想了,就好了。他说还是不要回想,我现在没有能力。那就是能力不具足不敢回想。但我们初发心菩萨就要打破这样的障碍,虽然我们没有能力,但是我发心。发心也有善巧,初发心的菩萨,如果有这些现象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呢?你一般发心的人,无形的众生根本不来找你,你就没有真实的机会来消业,还债。
为什么我们开始回想就有这样的反应呢?回想了就有实际的效果。那些无形的众生说好你发心要利益我们,我就来找你,你要替我们消业。身体上就有这样那样的反应,你发了这样的心要有这样的承受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承受能力,你就会倒退,往往你就算了我不回想了,马上就好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现在的驱壳是假驱壳。我们现在通过一些还债的方式,一些替众生受苦的方式,一些回想的方式,能真实代替众生消业。能以现前的身体不怕受苦受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受一定的痛苦来发菩萨心肠。承受能力没有就要起倒起。跟我们现在许多众生一样,我发心为大众修行出家。今天我们看你稍微有点能力有点智慧,今天请你来做事,当家。不当家的时候不知当家的困难,一旦当了有了知道这个不是简单的事情。简直困难得很。一天到晚讲不休。一般人就不愿承受这个。一旦你没有承受能力,你为大众就仅是一个善良的愿望,你落实不到实际的行为中。往往很多人都愿意发心,却不愿承受办事所引来的种种烦恼。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做事情就算了,一旦要做点事情不管是好坏都有人说。你没有承受能力,有不好的反应了。不做事情的还没有人说是非,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年轻的师父们不愿承受这样的结果,就是怕烦恼。这个道理就没有搞懂。一旦发了心就要做实际的事情。发心与实际结合起来才是真实的愿望。像念佛一样,我们愿望往升西方极乐世界,愿望发起来了,你要老老实实地修行,把我们的往升心升起来了,你才是表里如一。不然你的往升心就是假的。很多众生说我为什么念佛念不起来,修行修不走,原因就是你的心没有走,心在原地。所以我们修行你要有进步,你要检查自己为什么没有进步。要承受这些烦恼。烦恼即是菩萨,你不做事情就算了,一做事情就有烦恼。你一学习就有很多问题。小学初中大学一直读下来,你一进学校老师就开始问问题。我们现在不承受烦恼,化除烦恼,你的修行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一种因果关系,是菩萨给我们表现出来的问题。给你布施的作业。你发心把圣水寺搞好,你发了心了,躲不成的。你要迎着问题上。用你的能力智慧善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遇到这些问题你要不烦恼。所以出家的同修和在家的同修不了解这个道理。你叫他发心,他愿意,但发心了你要让他承受这样的结果他就不愿意了。
所以要修行,要发菩萨心,你要往升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让自己的身口意发起往升的状态,不是这样就不行。修行的时候,这些烦恼开始出现就是好事。你一回想的时候,无形众生来找你本来是好事,你不要恐惧。所以我们现在的修行人经常犯一种毛病叫叶公好龙。他平时在自己住的地方到处画着龙。这个龙就来看他,叶公一看真龙出现了,吓得跑掉了。表面上看喜欢龙,真龙一出现他怕得不得了,这就不是真的喜欢。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杜绝这个毛病。平时你求菩萨,菩萨不显现不让你看到,默默地帮助你。真的菩萨显身的时候,众生就接受不了。这些轻易不给你显像怕影响你。众生叶公好龙的心态非常重。发了这样的愿心不这样做,所以一定要随,这个假驱壳能代替众生消业,在痛苦中能对执自己的我执烦恼。你不修行你修什么?要修这个烦恼。我们的习惯心态当这些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知道这是众生心态,一定要知道这一点。你不知道这一点你就不愿承受我们来自于菩萨发心,你要有能力有义务来承担这些东西。我们发了孝顺众生恭敬众生的心,再亲的人也有这样的烦恼。父母老了话多了,一遍又一遍。你的孝顺心才能落实下来。现在儿女为什么不孝顺,他不知道发孝顺心要承受一定的苦恼 ,承受烦恼你才叫孝顺。否则你不从精神上安慰他,人家刚说你说:不要说了,我听了百遍了。这些老年人的苦恼,这些孝顺儿女要知道,要承担这些。世间上你爱你的儿女夫妻父母都要承担一定的烦恼。你要度化众生要承担这样的烦恼。所以一定要有忍辱的能力,要有包容,逐渐增加自己的菩萨承受能力。没有这种能力,观世音菩萨不是烦得不得了,找观世音菩萨许愿还愿的多得很。如果观世音菩萨和我们这些众生一样,你许了这么多愿才烧一烛香,这么多众生许愿,这样要满足他,那样要满足他。观世音菩萨都要满愿,他没有承受能力他早就烦了。但观世音菩萨没有这样,观世音菩萨他是大菩萨,他有承受能力。你这些众生随便讲什么他都听,他能满愿,心里也不烦。所以菩萨大菩萨要这样学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名象。在这些名象下,有佛法的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