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9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继前面众生疑惑“佛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否?”之后,众生又在疑惑:菩萨庄严佛土不?不庄严佛土者,佛在哪里住呢?我们现在也是空的,知道无住即是法身,因为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众生不能悟到真正的法身无住,所以众生猜疑,叫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总得要有个住的地方吧?我们一般人都有这种思维,我们从始到终心里面总是要安一个住,比如说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住,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要证果,要果来住,我们总是有一个住,不然的话好像没有落根的感觉。从最底层来讲就是我们现在的众生,每天都要找一个住的地方,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想着你的根本处,就是你的住体,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庙,器世间的人,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的上班,到最后面呢,就是我的身体,想来想去都想到我有身,我有身住,所以孩子一出身就给他指点了一个家,住在那个地方。所以这个住不是我们想舍就能舍得掉的,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都是因为住,所以释迦牟尼佛讲金刚经全是讲无住之体,我们六道轮回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住之心,我们老是要找一个住的地方,所以我们还没有修行,一个住的心就出来了;还没有修行就考虑到住的问题。
不降自伏的方法――无住之心能降伏一切魔
世俗上就是要给你找一个住的地方。释迦牟尼佛能看众生的事情是很透明的,先是有住,凡夫之住,四相之住。所以释迦牟尼佛破四相,破四果,破佛有所得,破法住,众生认为真的有降伏魔宗,他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降伏的,不降自降。因为无住之心能降伏一切魔。在心经里讲“以无所得故”“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以观自在能破五阴魔,我们都是以无住心来降伏一切魔王。所谓降伏?无住怎么降呢?不降而自降,你没有我了拿什么降?魔王自然就让开你,你有住就和它对立,无住就不生心,不降自除。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得无生法忍时,他已经进入无生忍了,在无生忍上面就没有降伏的这个相了。到了八地菩萨就不需要通过降的概念。降是以智慧,非我们所讲的用神力或什么降伏,而是用无生忍,与法相应故。空以有而对之,硬以软而对之,属于相对之法。就是说他慈我悲,他软我硬,他刚我柔,你犯戒我以持戒而对之,以忍辱对嗔恨,以布施对贪心,因为灯亮了,黑暗就没有了,我还需要拿灯来灭暗吗?所以佛陀是一种大智慧超越者,不可能是我来降伏某一个人的概念;他是彻底的自己把法性开显出来了,魔是自伏的,不需要制伏的,因为根本看不到的。
佛陀以无所得之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法可得,完全是用心来会于大千世界。众生心有住是无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成佛了,那他住在哪里呢?佛陀知道众生又疑惑了以为佛有住,于是问“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会于佛义。佛陀这个意思是绝对的言辞,他不说庄严佛土还是不庄严佛土?他不这样问。这里的提问等同于“菩萨庄严佛土耶?”你不能说庄严也不能说不庄严,你不庄严佛土是断见,你庄严佛土是常见,断见不行,常见也不行。前面也曾讲过,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不可以取有,不可以取无,也不可以取非有非无,都是佛教里讲的三轮体空。
我们寺庙里有几种庄严,六祖大师讲过,第一种庄严就是我们修佛像、建塔等相上的庄严,第二种是知见庄严,第三种闻般若能所法俱空的庄严是真庄严,才是真正的心地上的庄严。我们平时修寺庙、建佛像,这种相上的庄严是一种我执,我能建寺庙是一种“能”庄严,我所做寺庙叫所庄严,能所不空,就是相,只能是人天福报而已。如果你执著于相的执著心非常大,你这个坚固三界的心就非常严密。世间的执著和恭敬心,一心是二回事。一种执著的心,是建这个寺庙是得到福报;另一种是无所谓建就建了,我不执著,好像缺乏恭敬心。这种不执著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世间好多人讲,我到寺院里修寺庙,是不会着相的,他没有感到建庙的珍贵,他对佛没有无上的恭敬心,他不珍惜这种福报。意思是我跟你好,给你拿钱建寺庙,当然寺庙他也建起来了,像这样的人,口上好像不执著于相,与随缘又有什么二样呢?不执著于相为真佛弟子,那是与佛无二啊。佛教里面不变随缘,不变是有尊重心,随缘是无执;但是不变还有个珍惜,真心是不弃的,我们拿点钱建寺庙,我不能达到空性,但是我要达到尊重。我为什么要建寺院呢?因为寺院属于十方物,是最尊重最恭敬的,虽然我有相我抛除不了相,但我知道他很珍重,所以对他非常的恭敬,这种虽然还是我执,比那个无所谓要强得多了。社会上这种随便的无执,几乎带着一种不信。供养主要是恭敬心的供养,供养钱多少只是个载体而已。你拿2元钱充满恭敬充满无上信心的供养,胜过没有恭敬心供养一百万元钱啊!
三皈中的信功德有多大?出家人与再家人的功德差异有多大?持戒即能入涅槃之道吗?
出家人与在家人的恭敬供养,前者是花,后者是果;在家人布施是花而已,出家人布施是果绝对的体,男众念金刚经一遍顶女众念七遍。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布施功德也不一样,皈依三宝的人布施功德大于不皈依三宝的人;受五戒的人布施功德高过只是普通皈依三宝的人;受菩萨戒的人,受戒时发了大愿,功德很大的,其布施功德就象太阳一样,受五戒的人布施功德就象月亮一样,受三皈依的人功德就象水里的月亮一样,只能得到性功德。出家人受持五戒有持信的功德,就得力,而这种力就像锤子轮起来了,就产生一种量,这种量产生的功德超过在家人所做的一切功德,你们在家人拿一百万来我也不会给你换的,你看出家人的功德有多大,是无相的功德。但是你们在家人持五戒菩萨戒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五戒的功德比一百万不知道要高多少啊,但是你们不知道啊,随意的就把他换掉了是不是,因为你对他没有信心啊!信心产生的力,而持戒信中起愿的功德,愿是护持三皈依的体,功德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获得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持五戒不皈依的话最多只是人天福报,而皈依守五戒的话,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弹指就去了,不可思议的功德。你看八关斋戒一日一夜的功德都可以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对当下的心要生起信心,没有必要对他怀疑。我们都受了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你应该对当下特别的安心,充满无上的信心。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得非常清楚,持五戒,修十善,安立泥洹涅槃之道;也就是说持五戒就是涅槃之道,皆当入涅槃,进入涅槃之道。是故以持五戒来护持佛法的人,此人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的,但是世间的人不知道,以为持五戒就是人天福报,不知道以五戒护持佛很重要。三宝是第一的,五戒是起护持作用的,三宝是我们的本性本体,是涅槃的自性,五戒护持这个体,具足五戒,就具足涅槃。涅槃经中讲,此人一手拿刀一手拿剑,护持佛法,此人当得涅槃。可以看出我们这个三宝皈依的体非常的重要。没有皈依持五戒,没有办法进入涅槃体的,也没有办法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皈依三宝的人没有根本,就是持五戒所做的功德也没有多大的用,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都是情见,不受力;如法皈依三宝,依佛依法去做,这种力量才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佛有愿故,你的心与佛愿相应故,你有愿,有佛体有愿体,行愿相资,具足了信体。如果你不皈依三宝,不具足信体,持五戒,修十善,乃至于受种种戒,都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都只是幻体,虚妄之体,不受三皈而持戒者,此人皆系魔宫所摄;皈依三宝应该是一切戒的体。
如何将三宝锲入自己的当下?如何使一切善事真庄严具足大善?
这里重点讲的是正见的庄严。大家想一想,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其实释迦牟尼佛无住之体就是佛宝,无住之体生出的广大佛法是谓法宝,此法跟无住相应是谓僧宝;佛法僧宝就在你的当下,而持一切戒律于此体相应故具有不可思议法承。如果你不皈依三宝失体故,变成妄承,虚妄之承。所以正见是名庄严。你的正见与佛陀的知见相应故,正见与慈悲相应故,正见与持戒相应故,与六度波罗蜜相应故,与一切修行与一切佛相应故。正见即是佛三宝之见;正见与此因地愿相应故。此心是三宝之心,此相是持六度波罗蜜持一切佛,这个叫正见。正见、福德、六度、与自己的正见不相违逆,就叫正见;如果不皈依三宝,都不叫正见。你远离正见,做一切善事都不是正见,做寺庙,做善事,具足正见,才是真庄严。有人说我心皈依可不可以,心皈依应该有法皈依,法皈依就应该有事皈依,事皈依就应该有相皈依,有事必有相,有相必有景,有景才入理,光说理不入此景,不令生其相而没有事宜,此景此理不能互互相应,则不是真实皈依。所谓我自性皈依就可以了,我不要相上皈依,那是自欺欺人,是人为狂见,像这样的人不可信。做一切善法都应该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你要是非要将你所做善法与皈依脱离,那就麻烦了。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现在佛不在世了,僧是法的总持,依僧即依法,依法即是依佛;依佛之口,依法之言,现僧相;佛法僧是一体不二的,所以皈依佛就是理,皈依法就是相,皈依僧就是事,此理此相此事是不相违逆的;是一不是二。这个皈依仪式也是相通的,不可以说我不要这个仪式,所以呢做一切善法都应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看我们做法事做佛事以后呢,非要在后边唱一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理非常的重要,这个事也很重要。过去的独觉佛,没有佛在世,悟到了三宝之后,他也得到了证果,证到初果,但是因为不皈依佛故,成为独觉,住在须弥山,非要遇佛才能皈依三宝,才开始修行。独觉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佛法僧三宝现前,自悟修行而正觉。他一个人住着与众生不相应故,他必须在佛住世时出来,正式的皈依三宝,依佛为师。所以这个仪式也很重要,仪式跟无住相相应故,跟般若相应故。所以后面说:庄严佛土不?不可以说不庄严,也不可以说庄严,为什么这样说呢?说庄严执相,说不庄严偏空。你说我心里庄严就可以了,这样不可以的;此心庄严外面必定庄严;如果心庄严而外面不庄严,你这个心庄严一定是错误的。外面庄严心不庄严可不?外面做寺庙,内心有很多的污垢对不对呢?它也是错误的,因为外面庄严心不庄严还偏于相,内庄严外不庄严偏于心,偏此偏彼皆非;所以我们建寺庙一定要心地庄严。心地无非真庄严,面上无嗔真供养。所以在这个世间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不断的在寺庙里上殿,就是庄严;如果你住在寺庙心很清净,但你觉得上殿好麻烦,很讨厌,这个偏空不是真的清净庄严。所以要守中道,不可偏执。只要你无住修一切善法就是净庄严。因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为了解答:佛陀庄严,不生住处。你在猜疑的时候就是你心中的疑惑,说常福在庙里吧,偏有;说常福不在庙里吧,偏空,明明在哪个地方吗?究竟是在还是不在呢?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什么叫则非庄严,不可住故,是名庄严,不可舍故;是名庄严就是非相非非相,不可以取相,非法非非法,若心取相,若取法相,非法非非法是名庄严。比如:我现在住在寺庙里边,大家认为我住在寺庙里边庄严啊,大家知不知道我现在的庄严,是我无住之心所得;我现在为什么住在寺庙里边,因为我过去有住啊,所以我现在住在寺庙里边,如果我无住的话,其实这个地方是个什么地方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过去无住,释迦牟尼佛无住,佛陀无住是谓大身,佛陀无住是没有法可得,无法可得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法身,法身无相,法身住在哪里呢?住在大身里边。哪里是大身呢?大身就是法庄严呢。比如我建了无量寿寺,我住在这个寺庙里边,但是你想过没有,现在这个寺庙跟我这个心是相应的,是一不是二,常福在哪里呢?常福此心此相是不二的,此相由此心而得,此心有住是故有此相可得,此心无住此相就是大庄严,此心有住此相就是小庄严,若我心恶故,此世界恶多;我心善故,此世界善多;很简单都是心心感应,是一体不二的,所谓常福并不是独立的,此相此心是不二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它是一体的。我现前获得的这个独立的体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常福存在,如果有一个独立的常福存在,不是有我执吗?不是有我住吗?有独立的法存在,不是有法住吗?没有我住,没有法住,其法其心,我心无住是法界心,此法无住是法界相,法界心是法身,法界相是大身是报身,报身就是无量寿寺,大心就是无量寿寺的体,无身。所以此相庄严是我心地庄严,这个是个同时无住的,当下的体就是。你悟到这个道理,你立即就感受到“寂照双用”此戒此定此慧,皆当现前。为什么?持戒者,无住故;持定者,法界故;持慧者,般若现前故;慧由定生,定由戒生,戒是无住。如果你悟到般若,无我了,就是无住的清净法身;跟佛,毗卢遮那佛,是尽虚空遍法界故。此心是信,此相是相,此体是体,体相一如,也就是说:寺庙是我的相,寺庙是我的心,我心我相,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常福存在;我常福也是寺庙其中的一个相而已,你超越常福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所以寺庙就是我,我就是寺庙;寺庙的本体就是我――毗卢遮那佛身,寺庙的相是我――卢舍那佛身,寺庙的用就是清净无我之心;就是这个觉般若之体,是智慧之身,智慧无相。什么叫智呢?成所作智,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什么叫妙观察智呢?没有识,常福的识已经转掉了,转成色声香味触,外面这个世界都叫色声香味触,我这个地方是我身,你执著了就变成你身;每个人都执著了,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你没有执著了就大共一身;你无住就是共一身;其实就是色声香味触;一相现诸相。如果你超越无住的时候,一切色就是一个色,一切声就是一个声;一切香是一个香,一切味是一个味,一切触亦然;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色声香味触法,其实只有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这一个是什么呢?是大同;这个就是我的报身。但是你不了解有我执故,就不了知此一身;你只知道你多身,妄见;把这个妄见抓得死死的,不肯放弃;所以你就不能进入到无住体。就是说常福闻般若已,明了这个体,所以这个寺庙无非是我心无住体,无非是我相法界体,整个寺庙跟整个法界都是一体的。只是我们证量没有证到而已,我们此义已经得到了,跟佛是无二无别的;佛也在这一念色里边,我们虽然不能在色里面见无量诸佛,但是无量诸佛确实就在这个色体里面;一旦有一天你跟这个色同为一体了,没有妄执、妄识的时候,那个如来就在你的眼前,大家想一想如来离我们远吗?离我们并不远啊,跟我们真实在一块啊;所以只要你无住体就是,你悟到了这个道理,就是如来实知实见,如来已经见到了你,是不是。与般若就相应了;以般若见这个实相庄严。如果你要悟到这种庄严就知道了,如果你悟此庄严心不可以另有庄严,舍此另找庄严,如头上安头;都是妄见;真正的找不到,因为无住之心当体就是;那样叫偏见,那就进入我的知见;以我的妄心来执著,不可以取心,不可以取法,认为我们心地有庄严那是错误的,心庄严跟法不相应肯定是错误的。
所以非庄严,是名庄严。我们常常讲,“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不是妄谈;我们从这里面可以一体悟二相,一旦你有无住之心,就能生出二相之体,它有二种色相的显现,一个是因地的心,二个是果地上的相,如来果地上的相是怎么得的?我们要修的是如来果,但从因地上怎么下手呢?所以如来讲菩萨是讲众生因地。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菩萨有庄严的这个相,像我们建寺庙不是有我人众生寿者吗?什么叫受菩萨戒呢?什么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这个意思,“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做寺庙不可以执著,为什么不可以执著呢?通达于般若故;了解般若,先闻般若才能了知实相,如果你不闻般若怎么能生佛法呢?所以要通达于般若。释迦牟尼佛解我们心中的迷,如果你不闻般若,你嘴巴上说我不住相就可以了。你做寺庙不住相......他的恶因你应该知道:佛教讲三世因果。你首先要了解过去的因,现在的果;现在的因,未来的果。如果你不了知现在的果的得处,你对过去和将来的因也会失去。比如来讲,你不知道此世界的果跟因及将来的因,你把此世界的果因跟将来的果因产生了距离;认为我做功德我将来可以得一个庄严之相,这个时候不是有得之心吗?有舍得过去相,有得得将来相吗?你得将来相不是我执我住吗?你要知道你现在的庄严,无所住故,此体即是。为什么呢?此心与彼心不二故,一定要现在安心,降伏其心,你不能说将来在庄严国土,因为此体即是庄严,因为此因即是我心,此法即是我心,过去不知道这是我法,以为另有所得。要对你现前的这个庄严之相生起你果上是不二的因。此因即是彼果,它是因果同时的,不可以把此世界的因舍掉,一旦你有另外的果可得,就有妄见。舍掉这个因地,有舍之心是妄执;取将来这个果,有取果之心,有取果有取因,都是妄见之体。在你悟到这个道理,你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庄严不住的时候,当体就是那个果和因,是同时的。在你贪心的时候,地狱就显现出来,贪就是地狱,地狱就是贪,它是不二的,因果同时的。你不能离开贪,另外找一个地狱,贪的体的变化就是地狱的显现,你应该对这个贪生起地狱想。从善的方面讲,我们不住这个体,就是佛的这个体,它虽然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体是不二的。就像水起了波,等你成为水的时候,这个波还是水,所以就是你成佛了,只是你识水,波不消。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嘉陵频伽共命之鸟,但又连恶道的名字都闻不到,怎么会有鸟雀相呢?不舍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嘉陵频伽共命之鸟,而到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见,此因此果是同时的。不能舍此因而得此果,有舍有取并非佛见,不是般若之见。
所以般若不可思议之妙法,完全是在当下,当下这个相是无住之相,这是我心是我身故,我心即此相,此相就是我心。此心与一切诸佛心相应,此相与法界众生心相应,所以九法界此一相,无住就是佛心,佛心佛相就在当下。不管过去将来现在,此相都是通的。这个心叫做佛心,这就是般若之心。如果你离开此心,就一定有取有舍。对此世界无住之体生起佛心,这个心就是广大之心。你这个般若之心得到,原来无法可得,当体即是。没有将来成佛之取,也没有舍,无住而不舍相啊,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它本来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整个的法界就归于真实了。要用心来会这个道理。一旦你会上了,你对此世界有不生取舍之心,四相俱无,寂照现前,照,法界故;寂,心灭故。心灭一切空,照,法界是你的心光之照,法界所有的众生相就是你的相。这个叫做庄严。有取有舍都不叫真正的庄严。无取之心无舍之心,没有住了,这个世界才是尽庄严。因为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啊,那还不是尽庄严吗?这是将来得佛果啊,你现在就是佛了,如来就是这样的心得大身、法身,法身就在你当下,无住;报身就是尽庄严;化身就是般若,般若入一切智,智身就是化身,现在你就是智身是化身。
是名庄严,就是非相非非相、非法非非法,不可取空,不可执法。我们心里清静,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是无住之念,叫清静念,阿弥陀佛是尽庄严。不舍此相而无住之心。因为你念是无住,你想不无住也做不到,因为它本体是无住的。虚妄的体哪有住呢?你念阿弥陀佛想有住你也做不到,阿弥陀佛你不念他他也在,你念他他也在。无住是法身,法身难道还有断灭吗?无住之相是报身,报身是尽庄严,法身是尽清静,所以你念阿弥陀佛无住故,现在过去未来清静。这个法“阿弥陀佛”尽庄严故,因无住才尽庄严,你有住就变成六个字了,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就一声,念两生阿弥陀佛就两声,那不是有生灭吗?阿弥陀佛有生有灭,你的念有生有灭,一生灭全部在生灭,一住妄全部是妄。本来你念阿弥陀佛是无住之体,阿弥陀佛是无住之相,无住之体是清静,无住之相是报身,就是法庄严。只要你无住,法自庄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之间无住就是报身,就是法身。阿弥陀佛叫常寂光土,叫做法身,报身就是实报庄严土,无住就是法身。念念阿弥陀佛它本来无住的,念佛就是佛,那个佛就是法身,法身本来是无住而有住。无住里面有个念,念而无住,无住是体,有这个住是你这个心的执着。无住的体是法身,所以念阿弥陀佛是无住在念,是法身在念。念阿弥陀佛又是圣凡同居土。九法界叫圣凡,一念心我们现在是凡,跟圣是不二的。念阿弥陀佛此相是凡,迷者是凡,此相是圣,觉者即圣。一念无住,此法本来就是圣;一念迷,此法就变成执着的法。所以凡圣有距离吗?互相能拆开吗?是拆不开来的。所以叫圣凡同住,我们都住在一块。所以般若通达相应的时候,你的妄见即凡,你悟的这个体就是圣,所以圣凡就在一念之间,圣不离凡,凡不离圣,圣凡同住,就是我们在现在。
法身、报身,我们在念的那一刹那,它已经俱足,它不可以用我们的这个识来知见的。但是我们识还没有舍去之前,它是不离开这个佛,也不离开报,因为阿弥陀佛的这个报和能念阿弥陀佛的这个法,和你妄心在念的这个凡和圣相应,是方便有余土。是建立种种的方便,种种度化,像闻法、听法、持八关斋戒,种种法,都叫方便有余土,也在我们的当下。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吃饭、穿衣、睡觉,都是方便。所以方便有余土和圣凡同居土,是在我们人间,就在我们当下。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是超意识,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方便有余土,里面有建立的方便,释迦牟尼佛说,有我相者既非有我,是名为有我,是为方便,就是真实。讲庄严二字都叫方便,经典也叫方便。释迦牟尼佛有种种方便诱导,而这种方便诱导我们归向真实。是不是有一个归呢?方便就是真实。如果方便不真实它怎么会有方便呢?方便就是了不可得。方便就是否定的意思,否定就是真实的意思。“庄严佛土否?”这就是方便话。这就是告诉我们众生,不可以执有,不可以执无。庄严佛土,不可以庄严佛土,那就变成真实的,那就住妄了,跟我们众生是一样的。可以庄严佛土,又变成妄了,又跟我们众生是一样的。可以庄严佛土否?他讲话的这个意思非常的巧妙,这个叫方便,这种方便里面有真实之语、妙语、不可思议之语,那里面有无尽的解脱在里面。在这一句话里面把它表达出来,叫方便。所以方便有真实义,叫诸法如义,跟第一谛是相应的,要跟第一谛不相应不叫方便。
为什么佛说,我令众生授三皈后令持五戒,趣泥洹之道?为什么持五戒就是泥洹之道呢?在无量寿经里面这样讲。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变,这个是方便吗?一定是方便。方便里有没有真实呢?一定有真实。因为善恶变化故,就无住体。众生有执,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你没有执着的话,你无住了,哪有善恶之分呢?善恶之变化代表它是无住体啊。无住就是真实。如果善永远善、恶永远恶,就是凡夫之见。或者知道是善,但是我执着于恶,知道是恶我执着于善,这个就与法不相应了。就是说,明明知道这是善法,我不行持,我执着于恶,众生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有胎卵湿化呢?胎卵湿化是变化的,变化是无生的,所以讲叫生,有生就有灭啊,有生有灭无住故。生灭无住,是为无生,所以它这个方便就是真实义。但是我们不会于真实意,不了般若故,了知无生而偏偏生执,非要住在里面,变成胎卵湿化三界现前。所以众生不能诸法如义,与佛法的最究竟义,跟般若义相悖,就产生了现在的果报。
方便有余跟如来的真实意永远是相应的。所以如来示现假相,也是真相。如来现庄严之相,与诸法如意是相应的。这个觉悟的心懂了,如法修行,你跟佛是无二无别。你虽然不能像释迦牟尼佛种种变化神通,你也是无二无别的。你敢当下承担吗?就是这个体!
并不是非要有神通叫做佛,佛是一个觉性,你觉悟了无住之体,佛陀的法身不取舍,它肯定是跟众生心相应的。我们有取,法身就有取,这就与法不相应的。佛陀叫大乘圣义,不可称智,最上智,不可思议智,无对智。那你非要一个相对,以可取可舍的心来思维佛义,推究法身在哪个地方,报身在哪个地方,你有取就代表着佛陀有取,你跟佛有距离,佛就跟你有距离。佛并不跟你有距离,但是你认为跟佛有距离,肯定是你的问题,并不是佛的问题。如果你会于佛陀的真实义,佛陀无取故,那你就应该跟佛陀的无取没有冲突,佛陀跟我应该没有任何距离。所以我无住时,佛陀法身住时。我无住即无相,无相即此相,因为没有取舍啊,没有舍此相啊,舍此相与报身佛不能相应,舍此心与法身心不能相应,舍去此二心与般若不能相应啊,不都是错误的吗?我们要会于佛义的话,应该是以这样的心态,了解般若之心,才能与佛相应故。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摩诃萨叫大菩萨。菩萨叫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菩提萨埵就是心空,无住故;法空,无相故。无相遍一切有相。不离相而无相。一切相平等故,叫萨埵。一切众生色是一菩萨色,一切色是一色,一切声是一声,一切香是一香,一切味是一味,一切触是一触,一切法是一心法,一心现一切法,一切法是一心法,世间法都属于心法,一切唯心所造啊。
菩提萨埵,菩提者,无住体;萨埵者,无相体。无相无不相,一切相是一相。无相就是无分别相,平等相叫无相,清静相为无相。分别相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分别就有我执,有我见,有识。而菩萨没有识,不用这个识做事,一切色是他色,他用什么做事呢?你想一想?菩提者,心空,无住故,它与诸佛心相应,上能供养无量诸佛。萨埵,法空,平等故,一切众生是他身故。所以一切众生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菩萨的眼,是一切众生之色,他能看到所有的众生。如果用肉眼来看一切众生,那是众生之见,我们往往以众生之见来看。菩萨是用法眼看,法眼就是用色声香味触法,用色见一切众生相,用声见一切众生音,众生苦音乐音,都在他的音里面,他哪个众生心知道呢?香,味、触、法,都是菩萨的心。菩萨的心是以六度为心,菩萨的身以诸佛无住为身。佛是以无住为心,法界为身。菩萨以法界为心,一心现法界,就是法由心造。色是一色,声是一声。我们是以妄识,你是男的,你是女的,黄色的青色的,他不知道此一个法界都是你一个心而已。菩萨已经入此心了,众生就不知道。菩萨把众生当作是他的心了,为什么菩萨心光里面能有无量的众生呢?有无量的法界呢?无量法界就是器世间、情世间,情都在菩萨心里面,世界也在菩萨心里面,都叫做法。法就是心,叫心生一切法,就没有众生了,就是妄在菩萨心里面已经不存在了。一切众生犹如莲华。如果你跟般若相应,菩提萨埵就是大菩萨,摩诃萨叫大的意思,大是尽虚空遍法界,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叫大菩萨。
我们无始以来妄执啊,以妄为根本,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舍妄不断的舍妄,见惑烦恼、思惑烦恼、无明烦恼要断掉,你心不生了,这个叫大菩萨了,八地菩萨大菩萨就现前。萨埵是众生的意思,菩提是佛的意思。而菩萨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因为一切众生无相故,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菩萨的心,菩萨的心就是六度,他以众生为六度。贪心以布施而立,这个布施就是他的心,布施之外没有一个另外的我存在,不舍布施而无住。无住是什么呢?无住就是没有心啊,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认为无住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他那个无住真的是没有“我”啊,他以法为自己的心。我们是以肉团心为心,以意识为心,他是以法为心,整个世界的法就是他的心,他是不动这个妄心的,八地以上的菩萨是不动妄心的。他完全以法为身,众生动就是他在动,众生的烦恼就是他的烦恼,对他来说都是慈悲。你贪他就布施,你瞋他就忍辱,你懈怠他就精进,你散乱他就禅定,你愚蠢他就是般若,他就是应的。对他应之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没有动心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很容易做得到。因为我们有妄心在,你有贪心我要用布施,好难,因为你有一个心在动啊,因为你有心执着啊,你有贪心啊,你就不能像菩萨一样,跟法相应。把一切法当作菩萨的心的时候,啊,我看到这个世界就是我一个法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家了,这个世界的法就是我的心了,没有另外心可得了,这就叫无住,没有住一个我的妄识的心叫无住,所以法就是无住,只有这样的才叫大菩萨。这样的修行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如果你有一念相应,你会会于真实啊!
般若在哪里?无住生心!无住就是心,生无住之心,就是法性,这个法变成是你的心了。法身在哪里呢?不生心了,法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波罗蜜而无住,没有住就没有烦恼,无住体就是法身,就是佛。以此心供养无量诸佛故。无量诸佛在哪里呢?就是无住体啊。因为此花此果因果同时,所以行六度波罗蜜不生妄心就是无量诸佛现前了,所以一切众生皆是佛,男佛女佛老佛小佛长佛短佛……这个佛都在你的面前,所有人都是佛。无住之相是报身佛,无住之心是法身佛。他以此六度无住就是供养无量诸佛。他不动妄心,完全把法界当作他的心和身了,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彻底的妄灭,就像灯灭掉就不存在了。完全这个世界就是他,他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山河大地就是菩萨的显现。山河大地就是菩萨,你不是在菩萨的心里面吗?每个众生都在菩萨的心里面。在讲大乘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讲菩萨功德在一切处,地球虚空都是菩萨的功德,他是经过无量劫来修证而来。我们现在得到菩萨的这种功德,我们进去就可以了。现在我们闻到这个般若,立即知道了这个体,然后你就安住这个体,也是不可思议之人啊!你看六祖大师一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经典上讲:“须菩提,诸大菩萨,应当生清静心。”应当就是肯定的意思,肯定要生,清静心就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清静心能供养无量诸佛,清静心能摄无量诸法,清静心能摄无量众生。无量众生在无量法里,无量法在无量佛心里面,所以法藏就在佛心中。法在哪里?就是佛身啊,佛身遍法界故,就是报身。所以菩萨住在报身里面才行六度波罗蜜。法身里面没有的,法身清静,六度波罗蜜、慈悲喜舍的圆满是在报身里面,所以菩萨在报身功德里面安住着。报身是干什么呢?报身利他,众生在化土里面,化土不离开报土,法报相应产生化土,化土众生住的地方,我们现在在化土里面。法身土是诸佛所住的地方,唯佛住。报土是菩萨住,化土是众生住,所以众生叫圣凡同居土,报身叫实报庄严土,法身叫常寂光土,还有方便有余土也在我们这个此世界,释迦牟尼佛来说法、八相成道,都是方便。方便不离真实。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方便都是不离真实。法报不相应不能产生化身。菩萨法报不能相应也不能产生化身,只有佛法身报身相应了,才是化身。所以菩萨在化土里面度众生是可以,但是菩萨不可能说是自己的化土。
佛安住十方世界,就是佛的国土。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说看到哪个菩萨的国土,看到诸佛国土,它方世界诸佛国土,都是这样讲,没有讲说菩萨国土。菩萨没有接引众生,只能度化众生,就是我讲法跟你听是可以,但是我没有接引你这个条件,接引是诸佛所接引,只有佛才有资格接引众生,报身佛才有接引众生的,菩萨来教化我们,叫我们会于佛义,达到无住之心。我们无住现前,般若现前,你就度了。谁度了你呢?你跟佛心相应了,你自己度了自己。
庄严佛土是对于报身来讲,是佛住的地方,就是菩萨住的地方。你一念之间无住的时候,这里面就庄严佛土了,清静就是庄严佛土。虽然我们内心中还有烦恼还有住,这是个妄的体,但是它的体还是无住的,就像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不能代表它已经有住。因为如果胎卵湿化是真实的,那不是永远变化不了了?胎卵湿化是无住体,是无生的,虚幻体。我们抓住妄就不放,不知道真就在当下。但是我们不管怎么妄,太阳出来了黑暗即破。所以我们现在只要悟到了,明了了,那我们就除习气好了。作为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应该怎么做?不应住色生心。有般若以后,心生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是善是恶无非我心有善有恶,此相是我无住之体,应该生清静心,清静心就是无我相,就无我执。觉者就解,觉悟了这是我心,立即就解脱了。所以在放生文里讲:明者即解脱。不觉者妄执,不断的生执下去,就越走越远。南摩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