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大乘学佛入门百问》之一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
“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大乘佛教,能否请您用最平常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做一次平等的交流呢?”
“完全可以,请问。”
1、“佛是什么?”
答:“首先,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其次,佛就是每一位众生都共有的本来觉性。当你觉悟了自己本有的觉性,你就是佛,而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
2、“觉悟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明白,从本质上明白,不需要借助于思考,在每个当下都明白。明白了觉性的平等与普遍,明白了一切事物都是觉性的显相,都并非实有,所以,都不会成为障碍和烦恼。因此,觉悟就意味着解脱。”
3、“觉性是什么样子?它就是心吗?”
答:“它没有形相,却自然明白。它就是您问我的那个心,就是您听我说话的那个明明白白。请注意,是不需要进行思索,就明白的那个东西。说它是心可以,但绝不是思维念头,觉性是超越念头的心的本来。觉性,也就是我们将来成佛的法身。”
4、“这样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和释迦牟尼佛是平等的啦?那为什么佛教徒又要礼拜佛像呢?这不成了迷信似的偶像崇拜吗?”
答:“毫无疑问,一切众生都和佛陀是平等的。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和所有的佛、菩萨、罗汉都平等无差别。
然而,本性的平等,并不会影响现象的差别。这就如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并不影响整个社会职位与分工的差别。乃至于人性的平等,并不影响每个人相貌、才华与能力的差别。其实,所有这些差别,恰恰是平等的体现,体现了因果的平等,每个人的因和缘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
佛弟子们发自内心地礼拜佛像,并不是偶像崇拜,而是表达了对于老师的崇敬之心。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自以为是的狂妄傲慢之心——对于任何形式的学习来说,不除去内心的狂妄和傲慢,都将会是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学佛更是如此。
佛弟子们拜佛,就如同人们向已经去世的,长辈的照片鞠躬、致敬一样,怎么能说是一种偶像崇拜呢!”
5、“什么是佛法?”
答:“佛法就是佛陀觉悟以后,以平等的慈悲心,为众生义务讲说的,所有觉悟教法的总称。其中包含了修行觉悟的方法,包含了觉悟解脱的境界,也包含了一切世间轮回的因果业报,烦恼习气,等等。概括说来,一切世间法和一切出世间法,统称为佛法。”
6、“法是什么意思?法界呢?”
答:“广义来说,法,就是一切存在,一切有自己特性的东西,都叫做法,甚至包括虚空、幻想,等等。狭义来说,法也可以特指‘方法’和‘教义’。
所谓法界,就是一切法的总和,包括一切心法(心灵、心念)和一切色法(物质)。因此,法界,就是整个世界,包括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
7、“佛陀既然是以慈悲心,义务为众生说法的,为什么还要接受信众的供养呢?甚至,佛经当中还时常提倡要供养三宝呢?”
答:“佛陀以慈悲心为众生说法,也以慈悲心接受众生的供养。这其中的深意在于,佛陀接受信众的诚心供养,极大地增长了信众的善根和佛缘,非常有利于信众的修行与解脱。实际上,佛陀根本不需要什么供养,佛陀自在于一切法,对于色身、饮食、衣物、房屋等等,早已超越,可有可无。
义务,是说心中无所贪爱,不求回报。并不是说,要拒绝一切回报。
佛在经中,时常提倡信众要虔诚供养佛、法、僧三宝,这仍然是佛陀无穷无尽大慈悲的体现。佛宝就是觉性之宝,法宝就是正法之宝,僧宝就是清净解脱的榜样之宝。只要三宝还在人间,就会有无数的众生受益。
佛陀发现,对于广大信众来说,深入学修佛法相当困难,除非,他们能够以虔诚心供养恭敬三宝,才会自然与法相应。这就好像世间的人们学习某种技艺,如果对于老师恭敬而有信心,又能够进行供养的话,就会比较容易得到老师的真传。
另外,佛、法、僧三宝的住世,更加有赖于僧宝。如果僧宝没有了,传承佛法的人也就没有了,佛教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僧人奉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专门持戒修行佛法,本来不应当从事生产劳动而谋生,尤其不应当经商牟利,这在《佛遗教经》等很多经文和戒律当中都说得很清楚。那么,僧人的生活靠什么呢?依据佛陀的嘱托,僧人的生活应当依靠信众的供养。
由于在中国的习俗当中,“好吃懒做”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中国的祖师们特开方便,要求僧众们适当参加劳动,养活自己,所谓“农禅并重”等等。因此,如今的汉传佛教寺院当中,上到方丈,下到清众,都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管理工作和劳动,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但是,本质上来说,寺院经济仍然主要来自于信众的布施和供养。这恰恰显示了佛陀的慈悲和方便,使得佛教可以持续留驻人间,利益无量的有缘众生。”
8、“为什么佛陀要求僧人不要从事生产劳动,不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呢?”
答:“这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是悉达多太子,而他却必须要放弃王子的身份和生活,在山林当中,依靠别人的布施,专心修行很多年才能够成佛一样。僧人们也是如此,如果一边从事生产劳动养活自己,一边修行的话,想要获得成就,将会无比困难。因为,心无法专注的缘故。
同时,由于可以通过生产劳动来养活自己,就会时常产生自以为是的心,有一种自我满足感,而无所谓修行与否了。这样的话,僧人和普通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另外,大乘僧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和众生广结善缘,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众生缘”。这样,获得成就以后,才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佛陀所制定的乞食,以及接受信众布施等等,都是僧人与众生广结善缘的一种方式,既可以资养色身,降伏自我和傲慢,而专心修行;又可以为信众种下修行解脱的种子,增长他们的佛缘。”
9、“僧人都是僧宝吗?什么样的僧人才是合格的僧宝呢?”
答:“佛、法、僧之所以被尊称为‘三宝’,是因为它们犹如三座宝藏,可以无穷无尽地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超越生死轮回和烦恼苦海。
因此,并非所有的僧人都是僧宝,因为,有的僧人并不能够利益众生。
所谓僧宝,首先是指贤圣僧,就是已经悟道或者证果的那些僧人。历史上那些真正的高僧大德们,大都属于此列,他们能够从根本上住持佛法。
其次,僧宝,也可以指清净凡夫僧,就是能够守持出家戒律而没有失去戒体的僧人。因为有关戒律的内容,不适合公开讲说,简要说来,在汉传佛教当中,如果一位僧人,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称为僧宝:
(1)在男女行为方面没有破戒;
(2)不曾故意杀人致死;
(3)不曾大量地偷盗或者侵占寺院钱财;
(4)不曾狂妄地宣称自己已经证果,或者,自己就是佛、菩萨、圣人等等;
(5)具有出离心和慈悲心;
(6)虽然是凡夫僧,还有不少习气烦恼,但是,却能够坚持修行。
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僧人,无论他是否还有其他习气毛病,他(她)都能够利益众生。因为,他(她)正在以身作则地走向解脱,完全可以做为信众修行的榜样。”
答:“不可以。即使他们是佛、菩萨的示现,已经有了了不起的修证,也不可以称为僧宝。因为,如同佛陀在世时一样,就连文殊、普贤等等诸位大菩萨都不入僧数。既然不是僧,怎么能够称为僧宝呢!
当然,大德居士完全可以随力宣讲佛法,可以以在家菩萨的身份度化众生。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学生和弟子,乃至于接受弟子们的恭敬供养,如《金刚三昧经》所说,倘若在家菩萨真能够‘心无得失’,心无所住地利益众生的话,甚至连出家沙门都应当恭敬他们。
然而,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些在家菩萨们,必定会‘深敬三宝,不失威仪,于彼沙门不无恭敬”。他们一定会恭敬三宝的,因为,只有三宝当中的僧宝,才能够住持佛法——这是大乘经典当中多处宣明的。
如果有一些所谓的大德居士,或者是在家学佛者,自以为修证不得了,而轻慢、贬低三宝的话,显然,他们不是佛弟子,不是真实的学佛者,违背佛陀教导的缘故,我执烦恼粗重的缘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