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下)


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下)

我们整个生命的成长,我们整个心灵的成长,任何宗教的终极目的,所要到达的涅槃彼岸,真正展现出那一种解脱涅槃彼岸的世界,一定是来到「无我」的世界。「无我」不是一般众生所讲的「断灭啊!幻灭啊!没有我啦!什么都没有了!生命意义就没有了!…」绝对不是那回事!

由于文字、语言有它的极限性,许多的真理实相,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那个很深的那一部份,活生生的那一部份,精髓的那一部份,灵魂的那一部份,你没办法用语言、用文字描述出来。那个核心最重要的那一部份,你没办法!我们可以翻开《大藏经》来看,《大藏经》有一百册,很庞大!然而,不管藏经再怎么多,这些都是仅供参考的非常珍贵的数据、宝藏图、地图,但要那个活的那一部份、精髓的那一部份、灵魂的那一部份、核心的那一部份,纵使是你翻遍所有的藏经,不管哪个宗教,纵使你翻遍所有的经典,那个活的那一部份,你在经典文字里面是找不到的。

经典、语言、文字,它只能够做部份的一种叙述、记录、描述,就好像说我们苏州为了帮助不了解整个苏州市区情况的人,或是帮助外地人了解苏州的情况,于是我们画出苏州地图。但是,不管地图再怎么精详,跟实际的苏州会不会是相等?不会的!地图是帮助我们了解苏州,地图是帮助我们实际走在苏州的时候不会迷路,经典的功效也就是在这里。

经典是帮助我们了悟真理实相,苏州不是装在地图里面,你们不是住在地图里面,你们是住在实际的苏州上面,这是实相!所以,经典的可贵就在于它是一个宝藏图、寻宝的地图,宝藏图跟实际的宝,有没有相等?不相等。我们不是否定经典的重要,经典就像寻宝的地图,如果你要去寻宝,却没有宝藏图,在这茫茫大海中,你要怎么寻找?就很不容易!

如果你碰到了,有时候就变成是「瞎猫碰到死老鼠」,机会偶然碰到。但是,如果透过有经验的人,把他们寻宝的过程记录下来,留传下来给我们参考,这张寻宝的地图就变成很珍贵了。

所有的佛经、所有的经典,就是佛陀以及那些圣弟子,他们所走过的解脱之路,然后记录下来告诉我们:你要迈向解脱的寻宝图,那个路径是怎么走?但是,所有的经典就像是苏州的地图,是帮助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认识清楚,一直执着在文字上面,你没有看到实相,这样就很可惜!就像你一直在研究宝藏图,觉得宝藏图很重要,只是在珍藏宝藏图、研究宝藏图,而没有实际去寻宝,这样你还是很贫穷啊!

所以,经典就是寻宝地图。很重要的就是我们透过有经验的人,来告诉我们怎么样去寻找到真正的宝?真正的佛教,绝对不是空谈。佛法就是很实际的把宝在哪里、告诉我们!然后也画出这个地图,你要怎么去走?怎么去做?你就能够找到宝。我们大家都想说能够求生西方净土、求生极乐世界,有的宗教就讲说他们要求天堂,事实上各个宗教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每个宗教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都一样。

佛教跟一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佛陀不但告诉我们终极目标是怎么样一种情况、一种世界,而且最重要就是他把那个方法、把那个次第、把那个地图,清楚的告诉我们,这就是佛法珍贵的地方。为什么三藏经典,我们称为是非常重要的宝典?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去了悟真理实相,帮助我们开启智慧,帮助我们生生世世,一直在寻寻觅觅的终极目的。

今天有因缘聚集在苏州这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也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希望大家能够多珍惜!我们西园寺每个礼拜都有举办佛学讲座,有针对初级班的,也有针对中级班的,也有开办研究所,都是非常好的带动!整个研究的风气,把佛教的水平提升得非常好,我们大家要多珍惜!我们也给常住这样的一种作风,多支持、多鼓励!因为这些对佛教、对社会,都会有很多正面的贡献。

各位手上有没有拿到这两份资料?一份是「阿含解脱道次第」84片光盘的目录,介绍每一片光盘目录的内容。另外一本书是《阿含解脱道次第》,我们西园寺对《阿含》的研究以及重视,可以说在国内是首屈一指吧!在西园寺里面,大家重视《阿含》,开办《阿含》相关方面的课程,在国内算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本书是从《四部阿含》里面,把它摘录重点出来,「解脱道的次第」不是空海所独创的,不是空海所发明的,而是从《四部阿含》里面,佛陀以前跟弟子们介绍解脱的次第、步骤,在不同的场合里面,佛陀讲过好几次,我们把它归纳出来、整理出来,汇整一个解脱道的次第概略。这就是我们要去寻找那个宝的方向、次第、步骤,怎么样去走?怎么样去做?我们这一本书总共分成36章,加上前面的第○章,总共37章,就是刚好符合佛教所讲的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章,在我们整个课程里面,分作84个小时讲完,里面也都有配合幻灯片来讲。如果光看这一张目录,就是解脱道的次第步骤,一步一步怎么走?一步一步怎么做?举个例子来讲,就好像我们现在准备要兴建一栋84层楼的高楼大厦,是不是事先要有设计图,这样才不会盲盖乱盖。

当你准备要盖大楼的时候,需要不要整理地基?要不要把一些违章或是杂乱的建筑清除?就是我们目录里面的第○章,要「归零」!把我们心灵里面的那些违章建筑,或是杂乱的那些建筑,要把它去除掉。「归零」就是让我们重新开始,不要带着成见,不要带着过去的那些观念知见,重新来!「归零」很重要!

大家可能常常听人家讲过的比喻,就像一个老师父要倒甘露水给你,你必须要先怎么样?观世音菩萨要倒甘露水给你,老师父要倒甘露水给你,你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把我们的瓶子要清净。如果我们的瓶子是装得满满的,甘露水有没有办法倒进来?倒不进来的。

如果我们装填很多过去的观念知见,真正智能型的法宝,没办法倒进来的。我们里面装填很多的毒素、污垢,就算一些甘露水能够倒进来,你这个水清净吗?还是没办法清净。所以,第○章一开始,就是让我们不要带着成见,让它「归零」!让我们来到一个赤子之心,让我们的心灵来一个大扫除、一个洗涤,我们不是盲目的迷信,而是重新来!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保留。我们不了解的,不要否定它,我们就保留、保留;我们不了解的,我们去求真、去求证,不要用过去的观念知见来接触一个新的东西。

事实上,讲说「新的东西」,是因为《阿含经》的解脱道,在大乘佛教地区来讲,是普遍被忽略、普遍被漠视,大家在这里还可以听到《阿含经》,你到很多地方去,如果我们第一次跟大众结缘,问:大家有否听过《阿含经》?没有几个人。但是,问:有听过《金刚经》的举手?大家都会举手。大家对大乘的经典耳熟能详,却把《阿含经》都认为是小乘的,然而事实上绝对不是。

《阿含经》是最纯、最初的原始佛法。所以,要放下很多过去所听闻来,对《阿含经》的一些观念知见,重新来!不带成见、是非、好坏,我们暂时不要下论断,保留无限的空间。你能够保留无限的空间,就能够成为无限的可能。你学佛到今天,如果说我们还没有去亲证,还没有亲自去喝到,这样就很可惜!我们常常把佛法的一些精华、精髓,都只是当作一种知见,停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一种知见,而没有去求真求证,这样很可惜!

空海鼓励大家要闻、思,再来修、证。所有的闻、思,都是帮助我们打基础,帮助我们建立起正见,但是不能光仅止于此。如果你光停留在闻、思的阶段,就会变成只是在装填一些知见而已,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去实修。闻、思、修之后,你才能够「证」。以寻宝来讲,前面的寻宝,就像说我们先来一个行前的教育,向大家介绍、告诉大家哪里有危险喔!哪里是可以走的方向!哪里是不妥当的方向!…先来一个行前的教育。

下一步就是要实际去寻找了,这是「修」的阶段。第三步「修」的阶段,就是实际去寻找、实际去做了!实际去寻找的,我们有「四念处」的禅修开示,就是告诉大家第三个阶段的实际寻找,一步一脚印的去找,就是禅宗所讲「明心」的过程。如果没有透过「明心」的过程,你没办法「见性」。「见性」就是见到宝啦!挖掘到宝啦!「明心」有方法、有次第,有步骤,我很由衷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南、北传分开,也不要在那里一直划分大乘、小乘。划分那些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意义!帮助不大!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来到「解脱」,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开启智慧。对空海而言,我对于大、小乘都完全兼容、完全包容,溶为一体。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没有大、小乘之分,只有我们的心量是大、还是小而已。但是,我们不要去界定别人的心量大小,只有问我们自己:我现在心量到底是大、还是小?如果我们心量小,容纳不了不同的看法、见解、意见,我们那时候就是实实在在的小乘、小心量。如果我们的心量能够广大,能够包容不同的看法意见,能够接纳异己,我们的心量就是很广大。你的心量真的广大,才叫做真正「大乘」的人。

所以,大、小乘,不是从经典、不是去界定别人,而是问我们自己:我们的心量到底大、还是小?「四念处」就是帮助我们一步一脚印,去开发我们的明觉,开发我们的觉性,也告诉你那个次第、步骤怎么去走?你有前面84片整个次第的闻思,然后实修,因为一步一脚印去走,实际的禅修、实际去做之后,再来就是来到可以证悟了!「证悟」的阶段,就是实际去挖到宝,实际去得到宝。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每一个人都拥有非常巨大的无尽宝藏,每一个人,你们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只是你放在哪里,你忘了!你遗失了!你把它藏在哪里,你忘掉了!久了之后,你认为自己很贫穷,于是不断在向佛菩萨祈求。但是,我要告诉各位:每一个人,你跟诸佛菩萨都同样的富有,这叫做「众生皆具如来佛性」,知道吗?每一个人,你的宝藏,你本来拥有的宝藏,都跟诸佛菩萨一样,只是你知道、不知道而已,只是你有没有发觉到而已。

那些解脱者、佛陀,就是发现到那些「本自具足」的宝藏,六祖大彻大悟,他就发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啊!就只是发现那「本来具有」的。

今天有因缘,空海也是一样跟大家分享、跟大家回馈,让大家能够发现到你「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

谢谢!

地点:苏州西园寺

时间:2005.9.22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