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章 界相应


第十章 界相应 (part 1)我们的进度已经要逐渐进入「正法要」,进入到甚深的这些法义,今天来讲解「界相应」(85页),为什幺要从「界相应」开始讲?这与我个人实际所体悟过来的历程有关,因为从这里切入,大家比较容易掌握到修行的纲领,一般都是从「五阴」开始讲,因为《阿含》的汇篇,以及印老他们的整理,认为《杂阿含》方面的核心,是从「五阴」开始,于是认为「五阴」是放在前面,因为它非常重要。不错!「五阴」方面是非常重要,但是以我实际体証过来的历程,觉得「五蕴」、深层的「我慢」要断除,不太容易。为什幺会不太容易?以后大家看经文里面也可以得到印证,就我实际所体悟、走过来的,也是有同样的体会,如果从界方面切入,效果会更快。为什幺要从界、蕴、处来分析呢?所谓的「界」,有的是讲「四界」、有的讲「六界」,南传地区的泰国、缅甸,他们大部分是讲四种界、四界,再来「五蕴」,再来是「六入处」。「界」就是地、水、火、风、空、识,北传佛教大部份会讲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在泰国、缅甸方面,他们大部分都讲「四种界」--地、水、火、风。所谓的「五蕴」,有时候称为「五蕴」,有时候称为「五阴」,「五蕴」、「五阴」都是一样,「五阴」是色、受、想、行、识,是从我们身体的身跟心这两方面来解析。「五蕴」最主要是从身体的身与心切入、解析,在身、心之中,没有「我」、没有「我所」,身方面就列出一个「色」,心方面分解成受、想、行、识。「六入处」方面,它是从我们身体的功能方面解析,从功能、功用,也就是从器官、从身体器官方面来解析,于是分成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但是,它是已经组合一个生命体出来了,有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才能够进一步解析它的功能。生命体是由什幺组合而成呢?所以,我们要更进一步往前去探讨,生命体就是由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我们的生命,所有一切的物质,所有一切的生命,无论是动物、植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加上「空」,然后产生「识」,所组合而成。如果是矿物,一般来讲算是地界,地、水、火、风,然后加「空」,这样的因缘组合,地、水、火、风跟「空」组合而成,就会产生「识」,因此地、水、火、风、空、识,总合起来就称做「六界」。但是,由于「空」与「识」是很玄的,一般比较容易看到、容易解析的,就是地、水、火、风。我们生命的组成元素是哪些?明了生命是由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然后作用展现出来,综合而言就叫做身、心。有机生命体诞生之后,才会有生理与心理的作用,然后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解剖它的功能器官来看,又分为眼、耳、鼻、舌、身、意。所以,不管界、蕴、处,从哪一个角度,记得一个重要原则,佛陀就是不管从界、蕴、处,哪一个角度都要去解析,就是「无我」之前的「无常」,不管从任何角度,你都要去透彻了悟,它都是「无常」与「无我」两个法印。五蕴、五阴就是在讲解身、心,就是色、受、想、行、识的「无常」与「无我」;「六入处」是在解析眼、耳、鼻、舌、身、意,还有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无常」与「无我」。「六界」就是更进一步去解析地、水、火、风、空、识的「无常」与「无我」。事实上,都是从不同角度诠释「无常」与「无我」的真理实相,「五蕴」是着重在一个人的身、心上面解析。为什幺说「五蕴」很重要,但是又不容易体证到真正的「无我」呢?在此先透露一点,大家慢慢再去体会、再去求证,如果你光从「五蕴」方面解析「无常」、「无我」,还是以「我」在解析「无我」,还是以「我」在说「无我」,用「我」在理解「无我」,习染、习性方面还是很粗层的。「以慢断慢」,「以慢止慢」的修法,就是用「我」去断种种慢,用「我」去断种种我见、身见,但是最后那个「慢」,最后那个「自我」,一定要从这里下工夫,最后那个「自我」,一定要深刻去体会这些。我们今天先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从色、受、想、行、识这方面,会比较抽象一点,我们现在先从这些了解之后,以后再看这些就会很具体,就会很容易去了解到「五阴」,还有「六入处」的无常与无我,以后到后面又会「水涨船高」,可以断除深层的自我。深层的「我慢」,一定要靠这些来断除,一定要靠体悟这些来断除。「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众生常与界俱?谓众生行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与善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总括一句话,就是物与类聚,喜欢游荡的人、逞强的人,慢慢就会跟黑社会的帮派,渐渐的会合、渐渐的结合。如果你喜欢行慈善慈悲的人,渐渐就会跟那些喜欢行慈善的人会合。喜欢修行的人,喜欢出世间法解脱道的人,就会跟力行解脱法、行解脱道的人结合……,以此类推,你喜欢赌博的人,就会去找那些喜欢赌博的人,就是物以类聚,众生常与界俱。「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佛陀属下有很多僧团、很多行人,大家一群一群,佛陀就讲:喜欢跟大迦叶在一起的人,都是那些少欲知足、头陀苦行的人,因为大迦叶是属于头陀行第一,「头陀行」就是重视苦行的人。跟舍利佛在一起经行,接受舍利佛指导禅修的人,大部分都是大智辩才,因为舍利佛他是智慧第一。跟大目楗连在一起的,都是神通大力;跟阿那律陀在一起的人,就是天眼明彻;二十亿耳这一位是勇猛精进的人,代表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迦旃延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跟阿难在一起的修行者,一切皆是多闻总持。【法义分享】:「物以类聚」--你内心要的是什幺,你就会找较能与你内心需求相共鸣的朋友或善知识。你可以推荐介绍,但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所喜好的口味。学习包容异己,学习尊重不同宗派、不同宗教信仰的众生。锺鼎山林,各有天性。森罗万象许峥嵘。千差万别的世界,正显示出法界的玄妙与庄严。我们一般众生容易常犯的毛病,就是把异己--跟自己的观念、理念不同的人,跟自己所喜欢的宗教、派系不同的人,就会排斥、贬低,称别人是异端邪说、外道,或是别人这样不如法。不只修行方面常常这样,这是一般众生很常犯的毛病,「法」上面的见诤是如此,持戒律方面的见诤也是如此,与自己理念不同的,就认为是外道或是不如法,都是拿着自己的一些框框、标准,内心里面设定某种框框、某种架构、某种标准,在衡量、在看。所以,今天就是要去看到、反观到,原来是我内心里面有那个框框、那个架构,有种种我是、我能的身见,当你能够看到,就真的能够尊重别人、包容异己,你可以推荐介绍,但是不会去强迫别人接受你所喜欢的这些。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可以认为满正常,但是又有一句话就是「己所欲,施于人」,就像说我喜欢一个法门,或是说我喜欢某种戒律观念,或是我喜欢哪一种形式、模式,然后就会急着赶快向别人推荐、介绍。如果你是单纯无条件、无所求的推荐介绍,很好!不错!但是当我们向别人推荐介绍时,背后会有什幺心态?一个「有所求」的心态,我们想要别人加入、认同,如果别人不加入、不认同,就认为跟我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或是认为这幺好的法要给你,为什幺你不要?于是很多宗教方面的摩擦,都是这样产生的。宗教的热诚、宗教的情操,会让你己所欲、施于人,然后慢慢把对方引导入我们的框框、我们的组织、我们的架构里面。所以,是否只把你所听到的法喜、法味,无条件、无所求与众生分享,但是背后没有主宰欲,没有想去掌控他、希望一定要怎幺样,以及如果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欲望就失望、挫折……,能否把这些心态调整一下?我们无条件、无所求与众生分享,背后只是尊重众生,只是法的一种分享,无条件、无所求,背后没有得失心态。否则在修行路上,一般众生是「欲」诤不断,修行人是见诤不断。有的人喜欢头陀行,认为一定要怎幺样,才是代表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为法做见证,才是真正法的代表,如果没有这样做,就认为你是次等的,以此类推。如果你喜欢一个框框,就会去排斥它;如果落入种种界、框框,界线、框框架构就会出来。界线是战争的导火线,当你执着在某一种界里面,就会排斥界外的,而且希望别人纳入你的界线里面,这是我们一般人很容易犯的毛病,里面背后都有「我」、我所、我的、我是、我能,微细的阴影都在里面,我们要慢慢去看到。所谓「物以类聚」,不要以为这样就不会改变,因为一切都是不断的在变化,都是缘生、缘灭。就像过去你曾经很喜欢赌博,但是当有一天你觉悟到之后,就会放下过去那些。所以,年轻时候所找的赌博朋友,你后来就会放下;当你现在想修行了,就会去找那些修行的人。虽然说「物以类聚」,但是一样会随着时空、因缘情况不同而转变。(第三节)「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我此识身」就是我的身、心,罗?罗问佛陀:我怎幺样才能够真正体证到「我此识身」与外面境界一切相?亦即我的身、心与外面的境界,所有这些万事万物,「一切相」就是万事万物,我怎幺样去体证到没有「我」、没有「我所」?怎幺样去破除深层的「我慢」呢?佛陀就告诉罗?罗:「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罗?罗!若比丘于所有地界」包括所有的地界,「若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复如是」这里的文字很简短,但是言简意赅、含意很深,以后在实修实证方面,包括从现在开始,都是要不断去体会、不断去求证,是真的吗?是这样吗?都要去求真求证。地、水、火、风、空、识,佛陀举出「地界」,所有的地界、有形物质、硬的东西,不管是过去、未来或是现在,不管在你身体内、身体外面的一切,不管多幺粗、多幺大,或是多幺细、极微、极小,不管你认为好或是多美的,或是多丑陋的,不管近在眼前,或是远在天边的一切,「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前面十一种称做「十一形相」,其实真理、无常法印是超越任何时空的,这十一点已经具体诠释出来。过去、现在、未来,都一定是无常生灭变化、超越空间,不管远近、大小、好坏,它一定都是符合「无常法印」,你要从中慢慢去体会「非我」,「非我」就是「无我」,「不异我」就是「非我所」。众生是在「我」、「我所」的觉受里面,有时候我们要修行,要慢慢去体会「无我」、「无我所」,有时候「无我」会翻译做「非我」。「非我所」,有时候就翻译做「不异我」,「异我」与「我所」是相同的名词。为什幺「异我」就是「我所」?「我」是一个核心、是一个主体,核心、主体的外面所抓取的这些,都是「我的」、「我的」、「我所」,我的车子、我的太太、我的孩子、我的父母亲、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什幺、我的什幺……,一个主体他周遭所附属、所抓取的,称做「我所」,另外一个翻译叫做「异我」,亦即除了「我」这个主体外面的这些,跟「我」不同的外面这些,都是属于「异我」,也就是「我所」。如果你能够慢慢去体会「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何谓「不相在」?要先从「相在」,再进一步了解「不相在」,举例这是一个鱼缸,里面有两条鱼,以世间的名词来讲,我们可以说鱼在鱼缸里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这个鱼缸可以包容这些鱼,所以鱼在「我」里面。「我」有这个鱼缸,这个鱼缸就象是我、我慢、我是、我能,我有这个鱼缸可以包容这些鱼,因此这些鱼在「我」里面。然而,这是错误的推论,因为你有这样的觉受出来,这个「我慢」就会出来,你认为你能够包容别人,你有一个「我慢」出来,你认为你很厉害,这个「我」很厉害,可以包容这些鱼,但是你有没有看到这个鱼缸的存在,你要靠什幺支撑?鱼缸的存在,一方面还要靠那个架子,如果你说不用架子,我把它放在地上,你还是要靠大地的支撑。你本来认为我这个鱼缸能够包容别人、能够涵容别人,你在「我」里面,所以「我」比你伟大,那个「我慢」就出来。我们要仔细再去看,你的存在是很多因缘的支撑着,不是你单独能够存在的,当你体会到这些,就不会有一个「我」。虽然鱼在这个鱼缸里面,但是你不会有一个「我」可以去包容别人,然后认为别人在「我」里面,不会有那一种「我慢」。这里的文字都很简要,但是里面的含意都很深。一般众生也常常会触犯这种毛病,亦即当你是一条鱼,你觉得「我」在这个鱼缸里面,认为这个鱼缸是我们的「上帝」,因此我们要感恩这个鱼缸,你认为你在它里面,你看到你这是在它里面,你要感恩这个,然后认为你是它的附属品,这样会产生「卑慢」,前面则是「我慢」,后面这个是会产生「卑慢」,你认为你是在别人里面,这种心态都是不正常、不正确。我们以后要慢慢去体会到「不相在」,因为这个鱼的存在,也是很多因缘的聚合而成,这个鱼缸的存在,也是很多因缘的聚合而成,慢慢要去体会「缘起甚深」。「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果你真正深度去体会、如实知,包括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你也是这样如实去体悟,就可以真正体证到无我、无我所,另外「我慢」会断除。因为这个含意很深,现在先跟大家讲述闻思方面的理解,以后实修实证方面,就是要慢慢真正去体悟、体证。所谓的「开悟」就是要实际去求证、去体悟,当你能够体会到「不相在」的真理,不但「我慢」会消失,「卑慢」也会消失。「非我、不异我,非我所、不相在」这些要慢慢地从地、水、火、风、空,从一切动、植物,从一切众生里面慢慢去体会,然后就可以断除种种这些我、我是、我能、我慢、我所、还有卑慢。「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于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真正能够这样去透视,则种种的「身见」,种种那些「慢」就会断除,「是名断爱缚诸结、断诸爱、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无间」就是没有间断,也就是「慢」已经被断除,不会再生出来,没有再生起那些慢。【法义分享】:本经佛陀从身、心的组合元素「,地、水、火、风、空、识」六界来解析,让众生了解这个身心是自然界各种元素因缘聚合而成。这个能起作用的身心不是本来就存在、不是本来就有。从中去体悟无我、无我所,进而断除我慢、我是、我能。在《杂阿含》里面,对「界」方面的经文比较少,于是有的人就认为「界」方面好像不是很重要,因此修行一直着重在五蕴、五阴方面,因为「五蕴」所占的篇幅最多。但是我实际这样走过来,觉得这一经、这一章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以后要多下点工夫,要多深入去体会,因为这一节跟后面第七节是连带的,等一下在后面第七节再一起讲述。(第四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缘界种种故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觉,缘种种觉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觉」有时候翻译做「受」。什幺叫做「缘种种界」?后面有一个解释「云何种种界?谓十八界,眼界……乃至法界」,「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加起来就是十八,是更微细的一种解析。举例「眼界」,你的眼睛去看到、触到一辆名车,名车是你的眼睛要去触到,才会有这后面一层一层出来,当你眼睛去触到当立法委员、行政院长,或是当总统的那一种拉风,然后就会生起总总的联想,就会想「哇!我应该也能够……,如果我像他这幺拉风,多好啊!」于是你就会产生总总的欲望,怎幺样逐步先去选县长、再选立法委员,然后再表现突出一点,这样将来就有机会可以选总统。你内心的总总欲望,就不断在蕴酿。因为你的内心里面,感觉当总统到哪里人家都会保护,到哪里都是乘坐最豪华的车辆,觉得很舒服,以及那种虚荣心能够满足内心的荣誉感,让你感觉到热,内心才会想进一步酝酿,然后越来越澎湃汹涌起来了,再来就会付诸实际的行动,再来就会热衷于政治运动。事实上,就是把我们的「心行」,整个解析出来,我们内心里面的运转,就这样由单纯的触,然后一直慢慢的酝酿、慢慢的酝酿。我们修行就是要越来越深度,回去看到越深的,在你内心里面开始已经在酝酿、在萌芽的最初开始,也就要清楚看到,本来一般众生不知道这些,就一直求啊!求啊!然后到后来真的有一天,他当总统了,但是当总统、有名之后,他还要有什幺?当他有名之后,还要再求利。像前一段期间,菲律宾的前任总统被赶下台,像以前韩国的全斗焕也是这样,一个人有名之后,他不会因此而满足的,他会继续他的追求。结果,你当了总统之后,到底是对你好处?还是害了你呢?就看你能不能去体会到,因为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第五节)「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有三界」阿难听闻佛陀讲过,就代替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佛陀在世时,阿难尚未证到阿罗汉果,顶多只证到初果,很多问题的回答就像录音机重新播放一遍,对阿难来讲,因为他常常听闻,但是他所讲的这些,还是像「鹦鹉学话」,人家问什幺问题,听闻到佛陀以前这样回答,于是他会把类似的问题,只要能够代佛陀回答,就帮佛陀回答一些问题,但是他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属于录音方面的转播,不是他所亲证过来的,除非后来当他亲证阿罗汉之后,又不一样了。「有三界。云何为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晓了于欲界,色界亦复然,舍一切有余,得无余寂灭。于身和合界,永尽无余证,三耶三佛说,无忧离垢句」何谓「三界」?后面第六节是讲出「三界」,所以这两经要合并一起看。「尊者阿难答瞿师罗长者:『谓三种出界……』」怎幺样才能够出三界呢?从「欲界」出到「色界」,再来从「色界」出到「无色界」,再来要超越「无色界」。「一切诸行一切思想灭界,是名『三出界』」也就是「出三界」。「知从欲界出,超踰于色界,一切行寂灭,勤修正方便,断除一切爱,一切行灭尽,知一切有余,不复转还有」一般众生、一般没有修行的人,当然所谓「有修行」,不一定要挂上佛教徒才是,一般还没有体会到修行重要的人,他就是在名利堆之中打滚,就是在「欲界」里面。要放下「欲界」,才能够进入「色界」,如果你一直在名利堆里面打滚,没办法进入「色界」,「色界」与「无色界」是属于修行人的世界,但是一般讲说修行人,很多的宗教徒、修行人,他还是在欲界里面。如果说出了家之后,然后还是一直忙着诵经、办法会,则只是换个服装而已,跟一般众生在赚钱,没有什幺两样,这样还是在名利堆之中,还是在「欲界」。「色界」就是他进入修行、实修,是从初禅到四禅的世界,然后进入五定到八定,属于「无色界」。从「欲界」出到「色界」,要离开「欲界」才能够禅修有成。所谓「从欲界出」,如果满脑筋里面还在想着股票,想着年底要怎幺选立法委员,怎幺样去争得一席之地,满脑子还在名利方面,纵然有一段时间参加禅修,你的身体是来到禅堂,但是你的心却是在外面,或者越坐,心不断在打妄想妄念纷飞,没办法进入初禅。所以,你没有放下「欲界」,没办法进入「色界」,要进入初禅、二禅……,你要放下名利、放下万缘才能够进入。因为初禅到四禅是「色界」,因为它是依地、水、火、风,依一些有色有形的而入定,因此叫做「色界」。再来,「五定到八定」不是无依,它是依空、依识,属于「空」跟「识」,这是「无色界」,进入深定的人,称作进入「无色界定」、「无色界」。不是说修行就可以出三界,如果没有体会到解脱道的「出世间法」,就是在这三界里面绕,包括初果到三果、证到三果的人,都还在三界里面。证到三果的人,「色界」、「无色界」两个部份,就是属于「五上分结」,因为证到三果的人,他还没有看到「色界」与「无色界」的味跟患,所以还没办法出离,因为这是很微细,以后我们在实修的时候,再看因缘来讲。【法义分享】:「三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三界是指整个宇宙存在的实相世界,是中性的。佛经里面有讲到「三界」,但是很多人却把「三界」错解了,如果没有区分出广义与狭义,何谓真正要出离的「三界」,你拼命的错误出离,就没办法出离「三界」。广义的「三界」是指整个宇宙存在的实相世界,这是中性的。「狭义的三界」是指「自我」所想象、抓取、构筑而成的梦幻三界--是无边的苦海。佛教所要出离的三界,是指由「自我」所构筑而成的梦幻世界。一般人都不知道佛教所要出离的,是指狭义的个人的梦幻世界,个人欲望所抓取出来的三界,结果偏偏一直在用你的禅定、你的修行,然后要去离开广义的世界、广义的三界。所以,有的人会把这个世界认为说是五浊恶世,我们要赶快离开这个世界,到他方世界去找一个清清净净、永恒不变的地方,那都是向心外去求法,向心外去求一个涅槃寂静的世界。「三界」?什幺是属于「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呢?如果一个人喜欢禅定、涉猎禅方面,在这种情况往生,他是生到与初禅、禅定的「色界天」相应的那些天,还是属于天人。如果他喜欢在「无色界」,然后在「无色界定」方面往生,就跟「无色界天」的这些天人相应,还是在三界里面、六道里面的天道而已。为什幺狭义的三界是由「自我」所构成的梦幻世界?因为当你进入初禅到四禅,或是五定到八定,甚至再更深入,就是进入到「灭尽定」。修行人就算能够放下「欲界」,如果还一直迷执在「色界」与「无色界」方面,不要以为进入这些就是修行很高,反而很容易增长「我慢」,这些都属于三界,还是无边的苦海,因为你都是用「自我」,还是透过「有为法」,「入色界定」或是「无色界定」,都是透过你的努力用功修行,透过你的「有为法」而契入的,也就是都还有「自我」,还在「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三界里面。先了解这样的观念,以后大家在实修实证时,要逐步的深入。我们现在把整个从初果到阿罗汉果的次第讲解出来,这样大家才不会得少为足,或是中途被一些禅相、禅定,把你吸住了、迷惑了。「四禅」还是在色界里面,阿罗汉是四果,四禅跟四果不一样,禅定跟证果不一样,如果没有法义闻思基础,这些都算是在「世间定」。所以,为什幺闻思法义、闻思证法,非常重要!因为你不知道什幺叫做「出世间法」,不知道怎幺样「出三界」,你再用功,也都是在「自我」的三界里面绕,都是在「世间定」里面绕,一样都是在梦幻世界里面。只要有证初果之后,事实上它那种串习力就会出来了。当一个人证初果之后,他再怎幺样他都一定会寻寻觅觅,一直往解脱路上迈进。只是说你如果不是很积极、得少为足,有可能要七世之久,如果你能够好好用功、努力继续,不以得少为足,你很可能现世就能够到达阿罗汉。以后我们把蕴、界、处这些慢慢看过,你就可以知道,因为只要有「自我」,虽然佛陀一直在解析无我、无我,但是当他因缘形成之后,有这个色身、身心,但是你那个「自我」的幻相会形成,会一直紧抓着不放,然后在往生的剎那,还会抓住一个、形成一个种子出来,就像水果长到最后会生出果实,果实里面又有种子,种子遇缘又会再成长,也可以讲是一种「业识」,只要这一生这一世,还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你那生命核心的抓取,还会存在着,会抓取那个我、我所,他会抓着、所以不放,于是就会在他的意识田里面,形成一个种子出来。但是,这个种子不是一般所能理解的,一般认为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一个识,不是这样。我们连这个「识」,都要看到它的无常、缘起,这个种子也是地、水、火、风、空、识的组合而成,这个「识」不是单独存在的东西,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元素,它是由地、水、火、风跟空组合而成的。所以,不管它是欲界、色界,或是无色界的这些,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所组合而成,只是它的比例成分不同而已,包括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方面,也还是一样有这些元素,就像有些比重比较重的,就象是那些鱼,在海里面游;组合比较轻的就像鸟,在空中这样飞。海里面的鱼与空中飞的鸟,组成元素都是相同,都是地、水、火、风、空、识,但是比例不同而已。【法义分享】:众生是在「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中打滚。凡夫是在欲界、欲求的欲界中打滚。大部分修行人仍是在欲界中追逐。这里我们只能点到为止讲,大家慢慢去看。少部分修行人能够离开欲界,但是仍然在色界(四禅),就是初禅到四禅,跟无色界(八定)中浮沉。证到三果的阿那含仍未断色界、无色界贪,因为他的五上分结还没有断。要断十个结才能「出三界」。「出三界」就是「我慢断尽」,从梦幻世界中醒来,体证涅槃、无为、空,成为无学的阿罗汉。「知从欲界出,超踰于色界,一切行寂灭……」光从文字上面,你没办法体会到它的深义,你都是会做一些负面的取角。「断除一切爱,一切行灭尽」这一样从文字上面,你没办法了解它的意思,唯有你慢慢的实修实证一路上来,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这里面所讲的深义,因为你从文字上,有的人就会认为这就是消极悲观,修到解脱的人、出三界的人,就会像石头这样死灰枯槁。所以,有的人就认为「涅槃」是焦芽败种,不好啊!都是被文字所障碍住,看不到它里面所要透露的深义。「一切行灭尽」,体会错误是认为我们要进入涅槃,就要一直打坐、打坐、修行,要放下种种、然后打坐,初禅到四禅,再五定到八定,到八定还不够,还要进入「灭尽定」,把一切的受、想都止息了。受、想都止息了,就是进入「灭尽定」,就认为这就是「涅槃寂静」,就是解脱的世界……。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论法、一种论调,但是我实际体悟过来的,不是这样!解脱、涅槃,不是死板板的,不是你打坐到入深定,才叫做入涅槃。所以,有的人体会错误,就说一切行灭尽、一切思想灭尽,我们不可以有思想,不可以有这些念头,因此我们要入深定,进入到「灭尽定」,受、想都灭止的时候,就是入涅槃,于是就要打坐,一直坐到像植物人一样,「灭尽定」其实跟植物人很类似,结果都把一个活泼泼、活生生的一个解脱,变成一直扭曲、压抑,成为很死死板板的。没有真正去了解「一切行灭」、一切思想灭,一切诸行、一切思想灭界,就是要超越二元对立的头脑逻辑思惟。涅槃、无为、空,是甚深极甚深,你用二元对立的头脑去思惟、去想象,都只是像瞎子摸象,因此都是要实修实証逐步上来。绝对不是一定要坐在那里死板板的不动,才叫做「解脱」。这样的一个会错意,一方面也很容易让人家觉得一个解脱者、出三界的人,他就是心如枯木、枯槁焦炭,于是难怪人家会批评说阿罗汉像焦芽败种,这都是会错意,或是从门外、文字上去理解。真正的解脱,是这三种都有经历过,然后看到它的味、也看到它的患,然后又能够出入自在。他有看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味、患,每一种界都有看到它的味、也有看到它的患,「离」就是一种出入自在,能够入三界、也能够出三界,能够入定、也能够出定,能够不执着。【法义分享】:「一切行灭尽」就是无为、无学,但含意很深。若单从经典文字上去理解,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误解。因为那不是头脑所能思惟想象的范围。头脑思惟都是在二元对立的逻辑思惟、推理判断,常常让我们陷入一个框框架构里面,结果都是陷入死板的推理,但是活生生的,却是不断地在变化。以上所讲内容很多是属于实修实证,才能够体会到的,现阶段是属于闻思方面,必须要让大家对整个次第清楚知道,以后在实修时,才不会说进入到一种情况,结果遇有一个分岔点、分叉路,还一直沾沾自喜,走偏差而不知道。所以,现在的闻思基础要打好,以后当你慢慢提升、体证到,那时候就会看到:「我现在来到这里了!我看到那个路标了!我知道这里有分叉路……」你就知道往哪边走。具有正确的闻思之后,你后面的实修方面,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正确深入闻思,光是在刚才的「三界」里面,就很有得绕了!我现在尽量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不会低估、也不会高估,我是如实估。没关系!这些看不懂得名相方面,要查看一些解释予以帮助,有的是在书本后面,所谓「四禅八定」方面,是在禅定后面的章节介绍,有关文字方面,总是要多下点工夫,慢慢去把它消化,所谓「初果」是七有天人、七有往生……,不用担心这幺多,现在最重要是怎幺样证到初果,当你证到初果之后,后面方面就知道怎幺走,就知道要怎幺样。如果一个人证到二果的时候往生,二果在经典里面是属于「一还果」,还会再到世间一次,但是他来的那一次,就会证到阿罗汉果。二果往生的人,下一世来的时候,因为在他的意识田里面,那种修行、薰习的闻、思、修,都有相当的基础,因此几乎从小想要修行的念头都已经有了,当他慢慢长大、智慧渐渐地成熟,像我们一般十五、六岁之后,智慧开始就有很大的转变,当他慢慢智慧比较成熟,就会想要深入了解宇宙人生、以及生命、生死大事方面的问题,他会要去突破,于是很自然就会一直往这方面,要去追溯、要去探讨、要去突破。他前面这些还是很快在走,很快的走过、上来,后面他就会继续再用功。世间的聪明才智与佛法所讲的智慧是不同的。世间的聪明才智,就算你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纵使你的IQ180,算你IQ200好了,超级很聪明的人,就算你像爱因斯坦,可以提出这幺高深的理论,但是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未必有彻底解决,未必能够了悟宇宙人生的实相。爱因斯坦能够提出这幺高深的理论,但是他还是会遇到瓶颈。老子、庄子这方面的境界很高,至于高到什幺样的程度,以后你就会知道。所谓修行人、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要套上佛教的名词,不一定在佛教框框里面,才有解脱者,不一定要证初果、二果……果位,贴上标签才是。是不是有解脱?以后你自己来亲证,当然我是知道,但是我所讲的,你现在未必能够理解答案,真正的答案是你自己来证明,自己有解脱就可以知道他们有没有解脱。世间的聪明才智,不等于佛教所讲的智慧。佛教所讲的智慧,就是要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远离颠倒梦想、「我慢」断除。世间的聪明才智越高,往往背后的「我慢」,也会相形越大,因此世间的聪明才智,跟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不一样。一个人就算得了两个或是三个博士学位,或是说在发表你的论文、理论方面,真的是所向披靡,在世间方面的学术成就是占一席之地,但是首先要去看到我是、我能的「我慢」,其次自己内心深层的不安,那一种苦、生死大事,有没有彻底解决?如果还没有,纵然你站在国际场合、国际舞台上,让人家万众瞩目,但是当你私下面对自己的时候,内心的苦闷、内心的不安,你能够欺骗得了别人,却欺骗不了自己。所以,佛教所讲的解脱,是要如实回来面对我们内心深层的问题,真正让我们了悟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让我们从颠倒梦想的世界出离。(第七节)「诸贤!云何五盛阴?」「五盛阴」就是五阴,什幺叫做「五阴」?或是什幺叫做「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受」在《中阿含》大部分都翻译为「觉」。什幺叫做「色蕴」呢?什幺叫做「色阴」呢?「谓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这里先讲出「五蕴」,然后五蕴里面又再针对它前半,先把五阴里面的色、受、想、行、识的「色」解析出来。经文的前面大部份,都是在解析「色」,解析地、水、火、风,也就是要解析我们的身体、色身,是由哪些所组合而成?这一经的后半,才讲到「空」与「识」。「谓有色」就是所有的身体、所有的物质,「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任何众生、任何动植物,一切的山河大地,这些都是四大及四大所造,「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云何四大?」什幺是「四大」呢?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贤!云何地界?诸贤!谓地界有二:有内地界,有外地界。诸贤!云何内地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发、毛、爪、齿、粗细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坚性住,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地界。诸贤!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此外地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做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做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要看懂《阿含》经文,都是要身心静下来,慢慢去体会这里面所讲的,这里先挑出地界,用现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名词来诠释,如果地、水、火、风,不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来诠释,很容易又被转变成为佛教的名相、哲学名相,一些很空洞的抽象概念,结果光是在这地、水,火、风里面,就绕了好几年。事实上,地界就是我们的大地、土壤,水界就是我们很常见的流水。火界最主要的源头是阳光,才会转变出阳光、还有能量。风界是空气,「空」的含意很深,但是大家先从一个空间来理解。不要把地、水、火、风,想得很抽象、很玄,其实「地」就是大地、「水」就是流水,「火」就是阳光、阳光、能源,「风」就是空气。所有一切众生的生命,所有的动、植物,是不是都是由这些所组合而成?有没有哪一种动物、哪一种植物例外?你的身体完完全全是由大地、流水、太阳、阳光、空气,有形的色身就是由这些主要元素组合而成,是把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色身解开,它的组合元素就是这样。我怎幺去看到身体的地界是哪些呢?就是我们身体里面骨、肉之类的,也就是所有那些硬的东西、有质碍的,我们身体里面的肌肉、骨头、头发,还有指甲这些硬的东西,还有它里面支撑的这些,都是属于地界。「流水」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哪一部分?血、液体、眼泪、小便……这些都是。太阳、阳光、能源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能源,因为身体里面有能源,所以才能够保持体温,才能够存在,因为我们有摄取太阳的能源。但是,我们人类、动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办法!而是透过植物直接吸取太阳的阳光、能源,透过植物的转化,才能够转化成为动物所能够吸收的能源。所以,你身体里面的能源,是间接从太阳转换过来。身体里面的能源都是间接从植物的直接于太阳吸取能源转换能源,然后流到你身体里面。空气就是呼吸,你身体里面的所有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身体里面的这些气,都是属于空气。至于,我的身体跟大地的关系是怎幺样呢?每一天,大地的这些地、水、火、风,都会流到我们的身体里面,然后又会排出去。你每天三餐所吃的饮食,像五榖、饭菜,都是大地、地界的转换,你没办法直接吃土,但是你吃稻米、吃稻谷,可以消化吸收吗?因此,植物也是一样,从大地里面摄取一些我们人类身体可以吸受的,就从大地里面吸取部分的能源、物质,然后转换出人类所能够吸收的,我们三餐所吃这些硬质的东西,例如五榖、饭菜之类,它就是属于大地里面的一种转换,所以你的生命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而且完全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元素,每天进进出出的交换,你的生命才能够活着。流水也是一样,我们所喝的水、所喝的汤,都是大自然的水,它是在大自然里面流动、流动啊!我们只是拿一瓢饮来喝,喝了之后经过排尿又把它送回大自然了。我们所吃的这些硬质的东西,进入到身体之后,又会形成粪便排掉,因此包括「地界」也是一样,每天我们身体里面的「地界」,它也是有生有灭、有进有出。大地、地界方面,在我们身体里面一样有进有出,水界也是一样,我们喝水、喝汤(有进),然后又透过小便或是排汗,把这个水又是回归自然。阳光也是一样,每天我们吸取很多的能源,透过植物、像稻谷……,或是我们吃的饮食里面,事实上这些都有包括。我们所吃的三餐里面,硬质的东西是属于地界,饭菜里面一样有液体的部分,一样有水,稻米里面含有很多的热能、卡路里,都是从阳光转换过来的。所以,我们吃稻米、吃这些饭菜,就是要吸取里面的能源。所以,太阳方面,它也是一样透过植物的吸收,然后流到我们身体里面;我们直接接受太阳、阳光这些恩赐还很多,它提供我们光明,而且当我们接受阳光的照射,身体一样可以接受阳光部分的功能,可以增加我们身体对维他命D的摄取,还有增加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空气方面,一样你每天吸收的空气,一吸一呼,都是跟大自然在进行交换,我们每分每秒都在跟大自然交换。阳光也是一样,当我们吸取这些能源,能量进入我们身体,就像核能发电厂转换的能源过程,还是有废物要排掉,以及能源要转换出来。当我们吸收能源之后,利用这些能源转换成体力做种种工作、包括讲话,都是要消耗能源。我们每天都是跟大自然的地、水、火、风,不断地在交换、不断地在交换,不断的进进出出、生生灭灭,大家一方面慢慢去体会之后,就可以体会到「无常」,可以体会到「无我」。「无常」是代表一种流体,我们身体也是一个流体,地、水、火、风,每天都进入我们的身体里面,然后又不断排出、不断交换,生啊!灭啊!生啊!灭啊!地、大地、流水、太阳、空气本身,它们又是不断的剎那剎那在生灭变化。因此,从这些不断剎那生灭变化的元素所组合的身体,它怎幺会不变呢?!佛陀就是要我们去体会,看到整个地、水、火、风,一直的无常剎那生灭变化,当身体也是由这些会变化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身体怎幺会不变化呢?这是「无常法印」。然后我们每天又不断在吸取这些无常的这些元素进来,你每天都在跟大自然界不断在交流,都不断浸泡在「无常」法流里面。当真正能够体会大自然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时,你越深入一层去体会,你的我是、我能、我慢就会渐渐减少,如果没有大自然的这些供应,看你哪能够我是、我能?!深层的那个「我慢」,一定要从这些深刻的去体会,才会断除。所以,这方面的体悟非常重要,对断除深层的「我慢」,非常有效!第90页经文所谓的「地界」,就是我们身体的发、毛、爪、齿、皮肤、肌肉、筋骨、心、肾、内脏……,也就是属于硬质的这些东西。「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所谓「外地界」,如果光从经典文字上面,看不到「外地界」到底所指为何,会变成在名相方面钻研。所谓「外地界的大是,净是,不憎恶是」学习了老半天,还是在一些名相上面绕,于是见诤不断。「外地界」就是山河、大地。「此外地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含意很深!大地广大,再来地、水、火、风,它后面的经文都一样会提到这一句话,「外地界者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提到水界一样,「外水界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火界也是一样,「外火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风界也是一样,大家慢慢去体会。为什幺外面的这些地、水、火、风,它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呢?为什幺说极净,极不憎恶呢?一个是中性的意思,因为你很不喜欢的那些大便,你认为很龌龊、很肮脏的那些东西,大自然有没有去接受这些?接受啊!这些你不喜欢的大便,回归到大地之后,它又化成为什幺?养料啊!营养啊!它又做为其他生物的营养份来源。地界、大地方面,它还是一样不断的在做资源回收,然后又重复利用。所谓大便的肮脏龌龊,是它本身是这样?还是说我们人类把它分辨出来的?你认为大便脏、你讨厌它,那是人类把它分辨出来的,因为你不喜欢,于是就认为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对于大自然、大地来讲,我没有这些问题啊!我都好、接受啊!大便对我这个大地来讲,它也是资源回收,也是可以重复运用,它也是营养品。所以,对大地来讲,我没有认为是净或是不好的分别。所谓好坏、善恶、美丑……,是人类站在自己的立场,而去二元对立的区分。你所喜欢的,就认为是好的;你所喜欢的,就认为是净的;你不喜欢的,就认为是坏的、恶的;你不喜欢的,就认为是丑的、脏的,那是人类二元对立所分辨出来的。对大自然来讲,我没有这些问题,所以叫做极大、极净,那个「净」就是没有这些分别,不管你是正、是负,进入这里面就是一个绝对值。「极大」就是你的心胸再怎幺广大,也不会比大地大啦!大地可以养育你、可以承载你,你的事业再怎幺大,你的地盘再怎幺大,大地永远都比你所占的地盘还要大。所谓「极不憎恶」,又要好好去体会。政治上有你对立的国家,宗教上有你所仇视的宗派,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有你很不喜欢的人、有你认为的坏人……,但是对于大自然来讲,它有没有这些分辨?政治上你所对立的,你认为很不好的国家、种族,对大地来讲,我一视同仁,不会说是因为你的仇敌,大地就站在你这一边,然后刻意把你的仇敌压死。政治上的仇敌、政治上的对立,包括说利益的冲突,或是说他所扮演的是社会上的坏人,但是这些大地都默默的承担、接受,就是「极不憎恶」,你再怎幺讨厌的人,大地也一样接受他,大家慢慢去体会、慢慢去感受。当你慢慢去感受,然后再回来想想,我自己也是大地里面的一份子,我也是一样需要大地的长养才能够存在,大地能够包容一切,我为什幺不能够包容一切?在修行上方面,这是很重要的心态。所以,佛陀他们以前的修行,与他们所居住的,都会跟大自然结合,就是深深刻刻从大自然的启示里面,去体会到无我、无私。当你真正能够去体会到大地、大自然的伟大,对众生默默的涵养、默默的长养,然后又是无条件、无所求,这样你的心胸绝对会有很豁然、很超然的开放,你接受大自然--地、水、火、风方面的,接受大自然是无条件、无所求的长养你,你是接受大自然地、水、火、风,大自然界是无条件、无所求的在长养你,有去看到吗?如果你真正心静下来去看到,会大大生起感恩之心。再者「我慢」也会大大的降服,绝对不是用想象、用幻想,而是事实存在就是这样,只是你有没有去体会到?你有没有去感受到?如果有,在你的修行方面,以及你的心胸、你的见识方面,会有很超然的超越、很大的突破。这就是地、水、火、风,它们都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但是我们一样要去看到「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第90页的第四行经闻),不管地、水、火、风的哪一界,都是无常、剎那生灭、变易,当你慢慢去体会这些,要跟整个大自然溶入,又体会到无常剎那生灭的法流、法印,这些透过实修实证,你一定可以亲证到。佛陀已经亲证到了,你现在也要把你的闻、思,慢慢进入到实修实证,真理它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如此,只怕你不去求证而已。只要你愿意去求证,一定可以证明到这样的法印、真理。【幻灯片】(太阳系及地球的诞生)现在透过哈伯太空望远镜,帮我们揭开地球与整个宇宙很多的迷惑,而且也可以让我们对佛教经典里面所叙述的法义,有更深入的求证与体会。因为想要了解比较深的天文方面,透过哈伯太空望远镜提供很好的信息,慢慢去看到太阳系与地球的形成,以及生命的形成,与我们上述所讲的地、水、火、风、空这些,都有很深厚的关系,慢慢更进一层去体会何谓「缘起甚深」?这一张是「空」,所谓地、水、火、风、空的「空」,「空」是甚深极甚深,不要把「空」当作是哲学名词、哲学名相,它含有很深的含意,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一个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地、水、火、风、万事万物,它没办法成立。在虚空之中,有很多的星云与银河系。在虚空里面,很多的微粒慢慢酝酿、慢慢组合、慢慢形成,所谓「空中生妙有」,逐步的因缘、缘聚而生,不断一直在演变、变化。星球的诞生与死亡也一样,都是在示现无常、宣说无常法印。有黑洞、就会有白洞,现在假设黑洞的存在,很多的星球不断一直进入黑洞的范围里面,慢慢这些星球消失,然后在另外一边会释放出很大、很大的能量。星球不断被黑洞吸进去,慢慢的星球它会消失、被吞噬掉,但是它会释放出非常、非常巨大的能量,像核电厂的核溶核反应,都是运用让一些物质转换成巨大的能量。在黑洞里面,有形的东西吸进来、然后消失,它会转换出能量,又散播在整个虚空之中。这是一个星球的爆炸,都是利用哈伯太空望远镜实际拍摄到的。当它爆炸之后,它本身一样提供、转换出大量的能量、能源,散播在整个的虚空中。只要有能量慢慢散播在整个虚空之中,当它因缘形成,又会从能量慢慢的凝缩,聚集,转换出微细的粒子,从极微细的粒子、慢慢再凝聚,转换出原子。原子再慢慢的排列组合,又转换出分子;然后分子再不同的排列组合,又转换出万事万物。所以,科学家在宇宙里面,发现到质、能转换,质、能会互换,质、能不灭。不管它再怎样一个消失,另一边又会出来,就是这样不断的转换。但是这样的转换过程,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它已经是不同的再排列组合了,就好像说资源回收,很多的这些铜回收来之后,运到熔铜的锅炉里面,然后再重新制造出铜,新的这条铜与原来的这个铜,虽然说成分是类似、相同,但是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铜。当原来那个铜它进入到里面,经过洗涤之后,又变成一条好好的铜。原来的那一个铜已经是经过很多的熔合,然后又再产生出来。包括说纸张也是一样,将一万张的再生纸纸搅拌之后,再制作纸张出来,但是新的纸张,不是说原来我这一本书的第几页,然后我这一本书在第几页消失之后,下一本书印出来,第几页就是那一页。为什幺要讲述这些比喻?是带给你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观念,什幺观念?包括人也是一样,与「缘起性空」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是说你原来的这一张进去,然后洗一洗之后,又是那些同样的演员,又把它组合成这一张出来,不是这样!新的纸张它出来的,又是很多的因缘聚集所产生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的去体会,虽然会有生有灭,有白洞、黑洞,星球会有死亡、也会诞生,但是所谓新的诞生,不是原来那个星球死掉之后,然后又原班人马、又原班那些能源再聚合,然后又产生相同的一个星球,不是这样!它已经是不断在虚空之中,不断在缘生、缘灭排列组合。就像这「猎户星云」,这个星云的产生,是由宇宙、虚空之中,它有很大量的能源,然后因缘聚集之后,能源又慢慢转换出极微。像现在的天文物理学家,或是高能物理学家,国内丁肇中博士,他们就是在从事这方面的突破,把原子打破之后,现在他们又追溯到里面的中子、质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原子弹,现在已经是进展到核子弹,现在再研发出中子弹,就是要把更微细的那些打破,他们发现每打破一层,都是释放出能量。所以,这个都在跟我们诠释物质与能源,所有的物质是由那些能源,所凝聚、转换出极微粒子,慢慢形成各种物质,然后逆推回去也是一样,就是慢慢的瓦解、瓦解,然后又释放能源出来的。这就是《心经》讲到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从一个角度来讲,能源就是「空」里面的一部分、一个特性之一。所谓「色不异空」,那个「空」就是指能源,那个「色」就是所有的物质,物质与「空」是不一、不异,就是不断在变化。但是,不是说「空」就是只有能源,能源只是「空」里面的一个特性之一,这样而已。只要还没有解脱,你那个抓取就还会在,那个核心就还会在,它又有一个种子出来,这个种子又会遇因缘再起。一样都是地、水、火、风、空这些组合而成,「空」、「识」这些组合而成,只是成分比例不同,这样而已。像有些植物开花之后,像棉花的种子爆开之后,它会随风飘动、随处吹啊!你看那个种很轻,它会随风吹,然后吹到适当因缘时,它又会再长。那个种子也是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只有证到阿罗汉的人,我是、我能、自我……才全然的瓦解;没有「我慢」,他才全然的放开,没有任何的抓取。在他大般涅槃的那一剎那,也不会有任何的抓取,他是全然与这个宇宙、这个虚空,都是溶为一体的,就是进入到「无所在,无所不在」,已经没有「业识」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说能量方面他都超越了。不过,因为这方面是属于比较高深的层次,你现在逐步慢慢的提升上来,就可以逐步去体会、体证。从「空」里面的能源,然后慢慢凝聚形成很大的一片星云,在虚空里面非常大,太阳系只是里面一个小小的点而已,它里面一片的一个部分,都可以慢慢运转、慢慢运转,就是「星云」。然后它慢慢运转之后,又会形成一个星球、一个太阳系。这是蔷薇星云,它看起来满像玫瑰,满有名,都是实际的实景,在虚空中就是这样,然后把它放大,不断制造出星球,整个能源又转换成为星球出来的过程,基督教说是上帝在创造,但是佛教讲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背后创造,佛陀看到整个背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自然缘生缘灭,各种因缘不断的这样一直在转变、转变。如果有任何一个神存在,也是属于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所以,大自然的法则是非常深奥的,它不属于任何人,再超级的神都不可能创造的,但是大自然的那一种缘生缘灭,是非常深、非常深!称为「缘起甚深」,背后的「空」,要看到「缘起甚深」,才能够体会到背后的「空」更深,地、水、火、风加「空」,会产生「识」。一个星星的诞生,一样都是由能源所凝聚、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这是孕育星蛋的「老鹰星云」,非常广大。星云都是由能源转换过来,当它慢慢这样转换,因为所有一切东西都在动的,就算在极小的原子、核子、介子、中子……,它里面有没有在动?都在动啊!都是微细的一种波粒在生灭、在动。能源本身也是在流动,当它组合成微细的粒子时,或是组合成原子或分子时,它本身一样都是在变化,在动、在动啊!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诸行无常」,一切都在行、都在动,当它转换成现象界之后,所有都在行、都在变、都在动。「无常」并不是不好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流体的过程。这是很大片的一片星云,然后慢慢的酝酿,就像母鸡里面的卵,像说母鸡今天生一个蛋,如果你把牠杀掉,看牠里面还有好几个没有成形的卵,里面有好几个蛋在排队。所以,它是慢慢的酝酿、慢慢的酝酿,然后形成一个星球,只要随便一片,都是形成一个太阳系。这整个就是很大片的星云,然后慢慢的旋转、运转,它会慢慢形成一个核心,慢慢的突出、慢慢的突出,然后慢慢的它会更突出,再脱离出来,就形成一个太阳系。以上是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它也是从一片广大的星云里面,慢慢的凝聚,像太阳系它只是里面的一个小部份而已,然后像这样的形成一个太阳系,因为一个太阳系里面的核心一样在运转,里面核心的压力最大,转速也会最快,然后慢慢就会形成。以后当它正式形成时,就是太阳,旁边这些就会形成行星,再来更小的,就会形成一些流星。都是经过几亿年一直在酝酿,因为温度越来越高,于是会慢慢产生核溶核反应,慢慢就会发光。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外面这些因为压力不够大,因此慢慢形成之后,也会冷却下来。但是,会形成行星、没有发光,因为中间的压力很大、又够大,因此形成核溶核反应,开始燃烧、发光,中间就已经开始慢慢形成行星,然后又形成中间发光的太阳,旁边这些就形成行星,这些就是更小的粒子组合成的小行星。今天的天文学家是还没有找到,但是没有人敢否定,因为以前的观念太狭小了,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核心,地球才有生命,但是当慢慢打开视野之后,才发现地球只是沧海中的一粟,只要其他星球方面,中间有阳光、太阳存在,然后又有行星,有适当的因缘条件,一样会有众生的存在,其他都以此类推。刚刚是太阳系的形成过程,现在再看地球的诞生。这是整个星云,然后慢慢的转变、转变,中间形成太阳,旁边的这些就形成行星。当地球最初形成时,一样都是高温高热,都是由这些能源这样快速旋转。这一张是地球的核心,还是一片高温高热,地球的核心大约摄氏六千度以上,很热!外表这些有冷却下来,慢慢演变比较适合众生居住的地方,因为在这时候都是高温高热,里面一样都有地、水、火、风的组成。当地球在最初刚形成时,一样是高温高热,蒸气、水气会蒸发出来,然后有熔浆会把里面的水分慢慢蒸发,包括气体,一样都会挤压生出来,然后慢慢升到空中。当慢慢形成、升到大气之中,然后因缘又成熟时,它又会降雨、降水下来,于是低漥的地方就会形成海水,就会形成湖泊、海洋,于是海水又形成了,还有空气、还有风、还有阳光,太阳又存在,于是生命就慢慢起源了。有地、水、火、风、空这些元素,慢慢有形的生物、植物、动物就会生出,就是缘起甚深啊!所以,它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已,它会有无穷的变化,因此生命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水气不断蒸发上去,然后降水下来,于是形成海洋,因此我们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哪里开始?地球上的生物是从海洋开始的,这是大自然的现象,有些宗教师讲说上帝创造,有些佛教会讲说这是业啊!众生的业啊!业力所形成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以「业」这些,然后慢慢就会把一些罪,要加诸在你的身上,因为是大自然的行,所谓的「行」,就是大自然的演变,一个分子、原子它们都是在动,这都是很自然,不是谁在命令它,或是你「鸡婆」推动,它才又会动,它本来就是这样,这是自然的现象。所以,当你慢慢了解之后,才会超越很多宗教师所灌输的一些业力,才会从很多的原罪里面超脱出来,这部份很深,以后我们会再分析。整个万事万物的形成,包括所有动、植物的形成,都是缘起啊!缘起甚深啊!「缘起」的背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推动、在创造,从中去体会「无我」、「无我所」。这是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里面的蓝宝石,继人类出现之后的生物,就是我们这个有,地、水、火、风、空,所有的万事万物就这样不断酝酿出来,不是等于「识」,而是会含有「识」。大地是无条件、无所求的养育一切众生。这些都是属于蓝宝石,将一百五十亿年浓缩为三百六十五天,就是大自然的整个演变,它从能源转换为物质,然后又不断一直在酝酿整个变化,一个是无常生灭变化,第二个是宣说「缘起性空」,再来就是「无我」、「无我所」,处处都是在宣讲「无上甚深微妙法」。形成之后的地、水、火、风,它是不是也是一直剎那在生灭变化呢?太阳冒出来的熔浆,太阳本身又是不断一直在燃烧、燃烧,本身也是不断在变化。太阳每秒钟将四百万公吨的质量转变为能源,而且至少将再持续进行五十亿年,太阳本身不断的燃烧能源,它要释放出这个光、放出能源,一定要从物质转换出能源。它一秒钟是烧掉这幺多,为了照顾我们在座的各位大哥,要照顾我们这些众生,太阳默默在燃烧自己。所以,太阳每一秒钟都是在燃烧,都在供养阳光、能源,无条件、无所求养育众生,太阳从来有没有跟你收过费?没有开过收费单给你,大自然都是无条件、无所求的供应,我们要慢慢去体会这一种无条件、无所求,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出无条件、无所求。大自然是无条件、无所求,但是问问我们自己对这个世间,对大自然、对众生,我们做了多少无条件无所求的反馈?这方面值得我们去自我深思。整个大自然的因缘,是无条件、无所求的,来养育我们、长养我们,但是我们做出来的,却都是在我、我所、我是、我能、我慢,还是有条件、有所求的作为之中。当我们真正慢慢去体会之后,很多的观念会有很大的转变。太阳光这样发射出来之后,阳光里面含有一些主要的颜色,但是这些又会变化出七种颜色,再来又会变化出无穷、千变万化的颜色,都是微妙啊!奥妙啊!「缘起甚深」的「甚深」,都是在宣说那种奥妙。一个太阳的生灭,当然也包括整个太阳系,最初就是这样一片星云,然后慢慢的形成、慢慢的酝酿之后,形成一个太阳出来,然后它一样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所以,天文学家都在帮佛陀证明宇宙人生的实相,我很佩服佛陀提出「无常」、「无我」的法印,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有任何科学家能够推翻这些法则,而现代越顶尖的科学家,包括天文物理学家,也都只是在证明「无常」、「无我」法印的真实性、正确性。所以,佛教是讲求冷静理智的求真求证,绝对不是盲目迷信的,当你越对这些实相深刻去了解,就越能够远离颠倒梦想。整个银河系里面,太阳只是旁边的一个小点,太阳叫做恒星,事实上称为恒星是错误的,以前的观念认为太阳是不动,当证明地球会动之后,结果认为是太阳不动,因此认为太阳是恒定在那里。但是现在天文学家都可以清楚知道,太阳它也是在动,一切万事万物都在行、都在变、都在动。银河系里面,有一千亿到两千亿个太阳系,这就是银河系,中间的温度还是非常高,我们太阳就是在旁边不会很热的地方,有点热、又不会很热,一个很好的地方。太阳就是在旁边的一个星球,一片银河系就有一千亿到两千亿个太阳系所组合而成,每一片都是一个银河系,是透过哈伯太空望远镜去照射的。整个这些一样都在变、都在动,都在生、住、异、灭,都在成、住、坏、空。天地虽大,天地就是我们一个太阳系,地球是地、太阳是天,天空也是天,天地是我们的太阳系。我们一个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在整个空旷的太空中,却只是沧海一粟、一粒沙。所以,把我们的视野、心胸拉开,对于破除我是、我能,我慢,会有很大的帮助。所谓地界的存在,大地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它能够承载众生万物,不管你是好人、坏人、总统、民意代表、黑社会大哥……都承载,极不憎恶啊!就是有大地的这些支撑、长养,众生才能够在这里面安居,就是有大地的这些支撑,你才能够在这上面奔跑。当你在奔跑时,有去感恩这个大地吗?我们往往都忽略了它,也不知道大地对我们的重要,我们常常在践踏它,但是却很少好好去感恩它。天主教的教宗出国访问,一下飞机会做一个动作--亲吻大地,他亲吻大地有什幺样的含意?当然,来到这个国家是表示一种尊重,最重要是感恩大地。问问我们自己:有没有感恩、亲吻过这个大地?所以,要慢慢去体会我们的很多我是、我能、我慢,会渐渐地消失。海洋孕育地球上面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源头,而且这些海水又会蒸发成为云,然后云又会飘到各处,又会降雨下来,然后这个雨水又会流到我们的身体里面。所以,我们的生命与海洋,一样都是息息相关。我们所喝的这些水,都是来自海洋的提供,然后再更深一层去看,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再往回去推溯,你会去体会到「缘起性空」、「缘起甚深」,以及「无我」。太阳是我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的生命能源的总供应站,我们有好好去感恩过吗?所谓感恩跟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一个神、一个偶像在那里拜,不一样。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默默贡献,都是无条件、无所求在长养我们,我们有没有好好去感恩过?这一张要看到风界,你有看到风在吹吗?因为风是无形,是介于无色界,大自然的风每分每秒都不断在流动,你的身体里面的空气也是一样,每分每秒都是在跟大自然的风,在跟大自然的空气,都是在交换、交换啊!所以,要处处去体会「无常」,它就是一直在流动变化。这是山、这是地,再来这是水、这是火,还有遍布的风、还有空,有地、水、火、风、空的存在,经过时空慢慢的酝酿,动物、植物就会出来,你的存在要去看到,是有地、水、火、风在支撑、在养育,去看到生命的源头,你的生命的这些色身,到底是由哪些组合而成?要深刻去体会「缘起」,这样才不会成为很大尾,慢慢深层的我慢才会降服。当你慢慢去体会到这些之后,因为感受整个大自然,它就是LOVE、YOU、FOREVER,有去体会吗?所以,当你慢慢去体会到大自然无条件、无所求的在养育我们时,深层的「我慢」,不但会慢慢断除,而且会一种感恩、知足,感恩的反馈的心,无条件、无所求的做你所该做的事情,而反馈这个世间,这时候你会从有我的世界,慢慢体证到「无我」。所以,你还是一样积极去做你所该做的事情,绝对不会消极悲观的,而是会很积极乐观去做,然后这时候你会慢慢展现出无条件、无所求的去做,该做的、我就去做。如果大家慢慢好好去体会这些,比你去参加十天、两个月、几个月、一年、两年……的禅修,却没有去体会到这方面,都更重要。如果没有去体会这方面,你的禅修越用功,往往所产生的我慢也会越大。【回答问题】「一位开悟解脱者,其心境与一般凡夫有何差异?怎幺确认?」我们上次有讲过,在书本16页的第三节跟第四节,都是在叙述一个开悟者与一般众生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在面临重大逆境考验现前之时。(第四节)「愚痴无闻凡夫」,一般众生没有修、没有证,「此身生诸受,苦痛逼迫,或恼、或死,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然就是很痛苦、很沮丧、很悲伤。「心乱发狂,长沦没溺」在苦海里面一直浮浮沉沉,有时候境界好一点,有时候就是跌到谷底,就在那里上上下下,「长沦没溺,无止息处」,没办法把心安止下来,因为他不知道何处才是他的归依处,何处是他解脱涅槃的地方。所以,一颗心就是这样一直随波逐流,随着境界起伏,境界好、就高兴,境界不好、就跌到谷底,这是一般的凡夫。一位解脱者呢?「多闻圣弟子」就是有开悟解脱的人,「于身生诸受,苦痛逼迫,或恼、或死,不生忧悲、啼哭号呼、心生狂乱」不会「心生狂乱」,不会沦在生死苦海里面浮沉,「得止息处」因为他知道什幺是涅槃彼岸,怎幺样才能够自依止、法依止。「开悟解脱者就弘法教导外,还有何事可利益社会众生?」你们今天所问的这六个问题,都是有备而来,刚才有同修过来说这些问题很精采,不错!只要大家是真正要求真求证,我会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是一种很不客气、射箭过来的,我会挡掉。所以,你是有真心要求真求证呢?还是一种挑战式的?都可以看得出,不错!我们大家都满认真的在求真求证,这样很好!「解脱者就弘法教导外,还有何事可利益社会众生?」有关于利益社会众生方面,因为当年也有人问佛陀:我们都有在耕耘、播种,我们都有在生产,都有在生产一些实际的成品,但是你剃一个光头,然后又没有实际去耕作,你到底对这个社会有什幺贡献呢?」佛陀就举出很具体的例子出来,你在耕种、你在播种,我也在耕耘啊!我也在播种啊!你耕耘世间有形的土地,我耕的是什幺?众生的心田。你的产品是制做一些有形的食品、食物出来,反馈这个世间,或是改善、提升物质方面的生活质量,然而一个佛陀或是一个解脱者,他提升的是什幺?他提升众生的心灵质量,一般人是从事物质方面的生活改善,都属于物质层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不管物质再怎幺提高,你内心的空虚、内心的不安、内心的苦,会因为物质方面的提升而解决吗?所以,这就是佛陀他放下世间的这些,然后深入到根本原因,深入到根本来解决人类深层内心的苦闷、不安,协助众生心灵智慧不断的成长。因为心灵智慧成长,就可以深度去透视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就不会舍本逐末,也不会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开悟解脱者在弘法教导外,对社会、众生的反馈,就是协助众生心灵质量的提升,协助众生开发智慧、了悟真理实相,然后出离苦海。「开悟解脱者不再轮回转世,他往何处去?」如果是一般人问这个问题,佛陀会以「十四无记」来回答,也就是因缘不成熟,不谈这个问题。因为机缘不成熟,却谈论这个问题,会落入哲学式的思考辩论,如果是因缘比较成熟、实修实证上来,身心够柔软,佛陀就会看因缘情况,来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今天点到为止的跟大家讲,「他不再轮回转世,那他往何处去?」如果你有一个固定的来去,就是有生有死、有来有去,因为你还有一个来来去去的问题,几年前广钦老和尚在临走前讲一句话,「无来无去无代志」,这一句话含意也很深,体悟也相当高。有来有去、有生有死,还是凡夫。一个究竟解脱者,他是没有来去的问题、没有生死的问题,当他在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缘尽时,因为他是全然的不抓、全然的放开,所以你说他在哪里?他是无所在、无所不在。好像有答案、又好像没答案,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是属于实证方面,我们也只能够点到为止跟大家讲这样,当你逐步的初果、二果……这样上来,以后你就可以体会到这个更深入的答案。「所谓『万法归一』,那幺『一』归何处?」如果要更深的回答,以后要实证。所谓「万法归一」,把它解释「空」也好,解释做「零」也好,含意很深!万法归一,一归零、一归空,因为比较深,当以后大家逐步上来,还可以再做更深层的讲解。这个问题不是说我故意敷衍过,因为这是属于实证的问题,所谓「万法归一」,不是头脑里面哲学的「归一」,而是你真的要很用功,逐步走在闻、思、修、证的解脱道上,你一心一意的走在这个法上,当然你正常的工作还是一样在工作,因为你在工作一样是在修行。但是,如果我们要讲实证方面,「万法归一」就是把种种的结缚、十个结,慢慢的全部都去除掉,你也见到法了,看到无常,体证「无常」、体证「无我」,然后把种种结缚也慢慢断除。但是,最后会有一个问题出来,因为前面的「断」,都是以慢断慢,都是用「自我」在修,都是有个「我」在修,像大家现在的阶段,以及你在初果、二果、三果,到三果都还是有个「自我」在修,都是有个「我」在修,现在你修、修、修到后来,剩下这个「一」、这个「我」,就是三果还留下的「五上分结」,最后会来到深层这个「我」的问题。这个「我」,它到底要怎幺断?「自我」要怎幺样才会消失?一定要体证到「空」,那个「一」才会知道一归何处。所以,我现在讲说一归零、一归空,现在都变成是头脑上面的一个哲学名相,但是大家现在还是可以先了解,以后大家可以进入到实证。当你进入「空」、进入「零」,你是无所在、无所不在,到最后那个「一」要消失,只要你还有「自我」,就会有「我慢」,生命核心还会抓着,那个「我慢」还在,因为你还不知道「一」归何处,要「自我」消失,才能够溶入「空」,才能够解脱自在,但是那要实际去做到,一定要实修实证上来,绝对不是在头脑里面思惟诤辩,这样都没用!「常说身体不好是因为四大不调,解脱者应该是四大调和,是否身体无恙?」宗教的修行,一个是修身、一个是修心,有的宗派、有的宗教,会满重视修身方面,练气啦!或是练什幺气脉打通。以原始佛法来讲,佛陀最初他们本身,以及他们所带领的,都是着重在修心方面,因为真正生死轮回痛苦的原因是在这个心,如果你没有正确了悟真理实相,颠倒梦想、颠倒抓取,才会抓来一些的苦,因此是这个心的问题。佛教的修行是针对心方面的问题,身方面呢?如果你能够体悟到法,了悟身心实相之后,体悟到自然的法则,就不会跟自然的法则对抗,于是身、心的抓取就会大大减少,包括说我们身体的疾病,很多都跟七情六欲有关,喜怒哀乐会影响我们身体的疾病,如果能够心平气和,你的疾病会大大的减少。所以,一个解脱者的身体方面,当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是问题不是说一个修行解脱者,他的身体就不会有毛病,因为身体也是属于自然法则的一分子,还是要接受无常的的法则,还是会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身体免不了的。解脱者与一般众生的比较,除了身体比较不会有重大疾病之外,最重要是一般人面对身体产生疾病时,他的内心又会怎幺样?又会在那里抗拒,又会在那里瞋心,又会在那里怨天尤人,变成苦上加苦,就是一个「苦苦」啊!你的身体产生疾病,这已经是一个苦了,身体本身是自然的法则在变化,你没办法掌握、没办法主宰,本身就已经有苦的成分了,然后当它生灭变化的时候,你又不了解,又在跟大自然法则对抗,于是又会产生「苦上加苦」。一个解脱者,他是怎幺样呢?当他的身体出现无常生灭变化时,当「无常」展现之时,他是很心平气和去接受。经典里面一样有提到佛陀的脚被锐器刺到,不是说一个修行者、解脱者被刺到,钉子就歪掉,而他的脚就不痛……,不是这样啊!不是说一个解脱者,身体就不会受伤,不是这样啊!他还是一样会有意外、受伤,但是当一般人受伤之后,会一直在抱怨,或是抱怨怎幺运气这幺差、这幺衰,怨怪是冲到什幺、煞到什幺,想说最近怎幺会这幺倒霉,然后去做一些消灾、祭祀……。佛陀不是这样,当佛陀遇到这种现象,他的身体一样会痛,解脱者并不是说身体就没有觉受,都不痛、都不……,不是啊!他还是会痛,但是他是以一个平常心、宁静的心来接受这缘生、缘起的现象。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不接受会怎幺样?如果你不接受,就会苦上加苦啊!你又在那里苦……,又在那里瞋心,又在那里瞋恨,那个伤痛反而更容易发炎啊!如果你在那里抗拒,那个境界反而不容易流过。如果你全然接受,那个境界、那个苦境,反而更容易流过,不是说一个解脱者的身体就不会有毛病,而是当有异样时,一样都是以一个平常心来接受。「如何消灾解难才如法?一般的法会、放生、唸咒,是否有必要?」怎幺样才能够消灾解难?分两个层面分析,先从一般比较初浅的的层面来讲,真正的消灾解难是在你的心境的改变,如果你做了这些事情,心境还是没办法改变,你只是在趋乐避苦啊!你是在逃、在避而已,不是真的消灾,必须要你心境的改变、观念的改变,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消灾。再举例而言,像以前我在一个诊所上班,一辆车开了好几年,都还好好的,但是有一个朋友的车,买新车还不到两年,就碰撞了好几次,到后来很稀烂的,当做破铜烂铁卖掉,不只出车祸一次,为什幺?你会常常报怨:「啊!我就运气比较差!……」不是那回事啊!而是你的内心浮躁、急躁,内心的浮动不安,于是当你开车时,常常无意中显现出急躁、冲动,所以就容易出车祸,如果你的个性不改,纵使再拿几百万去做特别法会、做特别消灾,有用吗?如果你能够去察觉到说这样常常出车祸,事实上是因为自己个性的急躁,你愿意从自己的心性来调整、来改变,让自己稳定下来,让自己身心柔和,让自己的身、口、意柔软,以后你开车就会比较慢、比较温和,这样很多的意外车祸,是不是会大大的减少?这才是真正的消灾啊!所以,真正的消灾,还是在于我们内心、心境的改变,我们身心的柔软,这才是真正的消灾。再来,更深方面,我想以后再讲好了,点到为止讲,当你还有灾难逆境、你不喜欢的境界,表示还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还有很多的要、很多的不要,这很深!包括说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很高,可以做法会把台风驱离,可以做法会让地震都消失、灾难都消失,里面很多都在展示一种我是、我能,还有要对抗大自然的法则,因为你对台风、地震,认为这是不可意境、这是不好的。这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因为你不希望看到不想要的境界出现,于是想透过一些你的法力、咒术……,然后要把那些赶走,这都还在有对立的世界。当有一天,你体证到「空」,进入到一体的世界,就没有这些问题了,不管是黑、是白,都在这个里面。这一段的回答很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先从前面心境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消灾,从这里去改变起,然后后面逐步的上来。所以,真正的消灾,是在我们心境的改变。如果说你持咒、做法会、唸佛、打坐,你的心境没有改变,你的心胸没有扩大,你的身心没有柔软,这些对于实际的消灾没有帮助,没有很具体的帮助,真正要从我们自己的身心柔软来改变起。当你慢慢地把慈悲的心具体展现出来时,很多原来的不可意境都会变为助力,很多的灾难都会无形中减少,因为任何的逆境,它都会带给你有正面的启示,如果你一直把它当作很不喜欢的境界,一直去逃避、一直去排斥,看不到那个逆境在启示你什幺。大家要能够心静下来,去接受每一个境界,很多的逆增也可以上缘啊!逆境也可以成为逆增上缘,也都会给你很大的启示,告诉你「法」。(part2)

「诸贤!犹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诸贤!当知此身亦复如是,因筋骨,因皮肤,因肉血,缠裹于空,便生身名。」这个「空」,一般都以为我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组合而成,「空」看不到,不知道「空」的重要,像我们建造一栋高楼大厦,首先地基方面,是不是要有空地?第一个就要有空地,光是地的大小,一个空间,土地越大、就越贵。当一层一层楼盖起来,是不是也要有空间?你盖房子或是买房子,是买外壳、还是买空间?你买房子是买外壳、还是买空间?买空间。事实上,买房子是买空间,坪数是表示使用空间的大小,要有自己活动的空间越大、坪数越大,价格就越高啊!你不是在买那个外壳。所以,如果任何的建筑物没有「空」,那一些地、水、火、风这些,只是一些材料,只是堆压在一起而已,没办法形成房子,没办法形成里面有空间,这些材料对你来讲,完全没有用处,包括说你的身体也是一样,如果光只是地、水、火、风,里面没有「空」,我们身体里面没有那些空洞、没有那些「腔」,身体没办法运转、没办法存在、没办法活着。我们身体里面有很多的「腔」,「腔」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空」,它有「空」,口腔、胸腔、腹腔……,我们身体里面的各处,它都一定要有空间。像我们的口腔,如果嘴巴塞得满满的,你的舌头能不能动?能不能讲话?没办法的。它要转动就一定要有空间,在食道也一样,它就是有「空」,食物才能够穿过去。胃一样有胃腔,我们胃一定留有空间,食物才能够进去,它才能够搅拌。所以,你一切的有形的建立,包括一切有机生命体要运转,记得!都一定要有「空」。龙树也有讲过「以有空异故」,一切「有」才能成立,但是所谓「空异」,如果又是在哲学名相绕,你在那里花了一、二十年,还是不知道真正「空」是什幺,还是在头脑里面的一个「空」。这个「空」最具体、最容易了解的,就是先体会空间。如果没有空间,我今天不能够站在这里,我的手也不能动,因为这个空间,它才能够让我们动。如果没有空间,我讲话的声音,没办法传达到你的耳朵,因为那个声波没有办法传达。所以,「空」方面,首先以空间来了解,因为它还有很深的含意,以后再逐步的解析。我们身体里面一定要有这些空腔的存在,这样身体才能够运转。如果我们现在把身体里面的「空」,包括空气把它抽掉,我们的身体会怎幺样?全部都扁塌下来,你会死掉啊!如果像棉被用一个密封套包起来,然后把空气抽掉,就剩下一点点。。事实上,我们身体里面是有很多空腔,否则地、水、火、风没办法正常运转,包括任何再小的一个原子,有没有「空」?原子核在里面,电子在外面跑,它一定要有「空」,电子才能在那里跑。所以,可见「空」的重要,如果没有「空」,地、水、火、风就无法正常的运转,要有房屋或是有身体,都需要有「空」,都是六界里面的空界。「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眼识不得生。诸贤!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识得生」这里的文句表达,一般人是比较不容易理解,六根即是眼、耳、鼻、舌、身、意,身体(色身)的各种器官功能--眼、耳、鼻、舌、身,眼睛接触、看到外面的「色」(物质方面的),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所谓「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的「内眼处坏」,代表眼睛坏掉、是一个瞎子,前后两句话对照,后面一句「若内眼处不坏者」,表示眼睛正常的人,如果是瞎子,「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因为我们的眼睛要看到「色尘」、要看到东西,中间需要阳光、需要光线、需要光明,不是眼睛就直接能够看到东西,必须要有阳光的普照,要有光线才能够看到。阳光它本来就存在这里,如果一个人眼睛坏掉,对一个瞎子来讲,「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正常的人是「外色便为光明所照」,不是说阳光没有帮忙瞎子照到东西,而是虽然他有眼睛,但是他的眼睛是坏掉的,虽然外面有阳光,但是对他来讲完全没有作用,等于说阳光在照这个东西,但是对瞎子来讲,等于阳光没有照到东西,因为他不知道阳光是什幺,也就是说阳光对瞎子而言,有等于不存在。「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他没办法透过阳光来看东西。「则无有念」他没办法看到这原来就能够正常看到东西,因此内心里面不会存在有那些念头、念想,因为他的「眼根」没有与「色尘」接触。眼睛正常的人,当他接触「色尘」之后,就会产生种种「眼识」,举例来讲,如果我们放置几个铁达尼号片中所讲的「海洋之星」大钻石,或是把英国皇冠上的大钻石,放在大家面前,有一半是眼睛明亮的人,有一半是眼睛瞎掉的人,我都不讲什幺,就拿一样东西放在这里,然后让大家来看,大家内心的感受会怎幺样?会不会相同?明眼的人、眼睛好的人,当他触到这个钻石,会「哇!这幺大啊!」他会很赞叹,甚至想说能够拥有多好!当他眼睛接触之后,然后产生「眼识」。「眼识」就是当你看了之后,产生很多后续的想象、后续的动作,对于一个瞎子而言,放一个大钻石与水晶在这里,都一样啊!什幺是钻石、什幺是水晶,他也不知道啊!什幺是大理石……,这些他也不知道啊!他没办法分辨啊!因为他的眼睛无法跟「色尘」接触,后面的那些「眼识」就不会产生。所谓的「识」,就是我们的「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才会啊!所谓的「识」,不是本来就存在,后面课程讲到「五蕴」时,还会继续剖析。因为很多的修行,包括佛教里面很多宗派,不断一直在这个「识」上面绕,结果绕不出来。「诸贤!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眼睛正常的人可以透过阳光,然后看到外面的境界、外面的「色尘」,因此当他看到之后,就会起种种念,这时候「眼识」就会产生。「识」就是透过眼睛去接触,然后产生种种分别心,亦即地、水、火、风,空、识的「识」的产生,一定是要有因缘配合之后才会产生。「诸贤!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于色阴」我们眼睛与身体这六根,接触外面的物质之后,眼睛与「色尘」这些有形的物质,它是属于「色界」,再来就是要归纳到「五阴」方面的色、受、想、行、识,有形的这些物质是属于物质,「色阴」就是色界。「若有觉是觉阴」觉就是「受」,《中阿含》常翻译做「觉」,事实上在《杂阿含》都翻译做「受」,如果你有那种感受,就是属于「五蕴」里面的「受阴」,如果继续有想,就是「想阴」,有行是「行阴」,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会合」,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我们要弄清楚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地、水、火、风这些元素,经过巧妙地缘起、缘生、缘聚之后,然后它要建筑在「空」之上,跟「空」会合,这样才会产生「识」,才会产生有机生命体。如果只有地、水、火、风,却没有「空」,那幺就只是一堆死的元素,然后存放在那里。房子没办法盖起来,只是一堆材料堆压在那里而已。我们现在人都好好的,如果用一个很利的切割机,把人这样切成两半,然后再把合起来,这里面的地、水、火、风都没有少,但是这个人还能不能活着?死了,为什幺?我只是用一个很锐利的刀将你切成两半,然后又再把你合起来,你本来是六十公斤,我切过之后,还是一样地、水、火、风组合起来,还是六十公斤啊!都没有少你什幺,为什幺他会死?因为这个「空」改变了,因此要知道这个「空」的重要。当地、水、火、风,然后加上「空」,就会有「识」的产生,这个「识」是怎幺样产生出来?「六根」是从一个角度来讲,那个「识」与这里「六根」一样,这是地、水、火、风,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组合而成,跟外面的「色尘」接触之后,然后就会继续。前面是生命体的产生,后面是继续在运作。因此当「六根」与「六尘」接触,然后又会产生种种的「识」、种种分别。切开就是因为「空」的元素改变,剎那间它没有「空」,于是就改变啊!你其他的地、水、火、风,还可以几秒钟不要,空气可以一分钟不要,还可以活着;不喝水一样可以活着;我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一样可以活着;我可以几天没有晒到太阳,还可以活着。但是这个「空」,只要一秒钟没有「空」,你的生命就不存在。因为大家不知道这个「空」的重要,我们佛教又把那个「空」解释得很抽象、很玄,不知道「空」的重要,其他的那些还可以短暂几分钟、几天不要,但是只要一秒钟没有「空」,你就不存在。「空」就是我们这个空间,我们身体里面也有很多的「空」,只要因缘元素不具足时,就像说逼得你没有空间时,你的痛苦、烦恼就会产生。如果我们身体里面真的没有「空」,生命就不会存在。但是这个「空」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空」本身还可以「空中生妙有」,所以「空」是很玄。所以,大家先从比较容易了解的「空间」开始理解「空」,开始体会「空」的重要,以后我们还要再更深入解析这些「空」。地、水、火、风是属于物质的「色阴」,「五蕴」里面的受、想、行、识,就是属于「识」的解析,一定是有机生命体产生之后,才会有后面的受、想、行、识,因此我们为什幺要先讲「界分析」,然后再讲后面的「五阴」。「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缘起就是你要去看到这个有机生命体,它就是地、水、火、风的因缘具足之后,产生出这个身体,它产生的过程就是缘生「缘起法」。上次有跟大家播放从一片「空」,然后产生星云,慢慢形成太阳系,再形成有太阳、有地球,地球又有海洋、空气,然后生命慢慢的产生,那都是在告诉我们「缘起」、「缘起甚深」。若见缘起,真正能够见到「缘起法」,而且知道每一个元素,它又是不断的生灭变化,你就可以见到法、见到缘起、见到无常。「见法」就是见到缘起、见到无常、又见到缘起,当你真正体证到这两个法印,第三个「无我」,就会很深刻的体会、体证到。因为是需要实证方面的,我们现在先深入了解它的过程。至于地、水、火、风这些,大家又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了解。【法义分享】:我们这个身体--有形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而成。但有一最重要的元素却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空」。所以一般只谈「四界分别观」。因为众生看不到「空」、感觉不到「空」的存在,便不知「空」的重要。就像说想要盖房子,然后去运很多的材料过来,沙土、水泥、还有水、还有土地,这里有土地,我们兴建中鼎这一栋大楼,这是要有土地,「地界」要有啊!然后再来运砂土、水泥过来,还有里面含有水,所以地、水这些都有,再来火(阳光)本来就有存在,你觉得不用搬阳光过来,但是风与空气都遍满存在的,中鼎大楼最初要盖的时候,要不要去买风跟空气?都没有啊!你只是购买一些材料过来,但是如果这里面没有这个「空」、没有这个「风」存在,将会如何?以前有一个电视广告要说明除湿机的厉害,除湿除到最后怎幺样?房子都扭曲、塌陷下来。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个房子密封起来,把里面的空气都抽掉,这个房子马上塌陷下去。我们的房子里面,不要以为空气不重要,不是说你设计的钢筋大楼多精良,然后可以撑力多少,不错!这是有形的这些钢骨架构,但是我现在只要把里面的风、空气抽掉,这一栋大楼都不存在了,因此要慢慢去体会那个「风」跟「空」的重要,不要因为看不到,然后就不知道它的重要。因为当你进入到「风界」的体会,已经渐渐进入到「无色界」了,当你真正体证到「空」的重要,就体证到无色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里面的「无色界」就是「空」。「犹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缠裹于空,便生身名」若没有空间,一些材料只能堆压在一起,不可能有房子产生;若没有「空」,「四大」不可能组合出「色身」。「空」就是「名」,这是我后来体会之后,发现我们很多方面被文字障碍住了,后来体会到「空」就是「名」,有名、有色,才会诞生有机的生命体。所谓「十二缘起」里面,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因为十二缘起它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如果从一个生命的诞生,包括地球生命这些的诞生,都一样可以用无明行识……来解释,现在缩小到以我们一个人身体的生命来讲,一个人身体的生命无明、行、识、名、色……,所谓的「名色」,因为比较深,以后再解析。要地、水、火、风跟「空」的组合而成,才会产生有机的生命体,才会有生命,就像一个受精卵与精子结合之后,它里面要有「空」的存在,每一个精虫跟卵里面一样都有「空」,而且子宫也一样要有空间,它才能够在里面孕育。当胎儿慢慢的孕育成长,「六根」就会渐渐的健全发育起来,后面这些才会继续。我们现在只是先讲这一段,前面这些还有更深的含意。所谓「六根」、「六尘」「六识」,植物不一定是透过「六根」方面,它一样有它的生命的成长方式,这是我们以人的立场来讲,我们透过「六根」跟外境接触,植物一样有生命体,它一样在进行光合作用,一样是在吸收养分,然后又制造出这些果实,反馈给这个世间,植物一样它有生命自然的运转,不是一个单纯「识」的作用。至于矿物,要看它是不是有具足地、水、火、风、空这些,它就有可能有,但是也要有适当的比例,矿物它本身不一定,但是矿物里面有可能含有很细小的细菌,还有细小的动物在里面。【法义分享】:「空」就是「名」,有名、有色才会诞生有机的生命体。「名色因、名色缘而识生」。名、色加起来,才会产生「识」,「内六根」与「外六尘」接触之后,「六识」就产生。「外六尘」也是因为有「空」才能存在。根、尘能够接触起作用,也是因为有「空」才能成立,所以「空」是非常重要的。再请深入去禅思、深观:「四大从哪里来?外六尘、山河大地又是从哪里来?名、色怎会聚合?」这些都是满重要的问题。所以,打坐、参话头或是参公案,一直在想那个话头,一直想那个公案,想到后来认为说「我开悟了!」如果要参那些话头、参那些公案,不如好好去体会、去找寻、去参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够真正与你的解脱、生死轮回,会有很大的益助。若以一句「因缘所生」、「因为业力」、「因为无明渴爱冲动」为答案,那就容易「自塞悟门」。?什幺会「自塞悟门」?以后我们逐步的深入,你就可以了解。如果今天要讲解这些,变成又要花很多时间,以后大家慢慢的步上来,就可以了解。大地无条件的承载一切众生,无条件的让我们踩踏;流水无条件的让我们喝,滋养一切万物;阳光无条件的普照大地、供给一切能源;空气无条件的让我们呼吸。如果没有大自然的这一切,你、我的生命怎能存在?上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你能不能断深层的「我慢」?跟这些关系非常非常大,要好好去体会。有体悟到大地、流水、阳光、空气、空间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吗?若有体悟到大自然的一切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就会由衷的感恩。而且「我是、我能、我慢」会随着您的体悟深度而减少。我们实际的实修实证,就是要去体会大自然的法则、法印,再来体会到大自然跟你的密切关系,这样你才会真的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这些问题都比你参任何公案更重要,大家要把这些慢慢去消化、慢慢去体会,你能够心如大地吗?心如流水吗?能否心如阳光?心如和风?心如虚空?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我所」的反馈这世间?我们以前没有感觉到大地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慢慢打开智慧眼,慢慢去看大地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对我们生命的默默的承担、承载。所谓「四大」都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含意都很深!慢慢去体会到这些,你的心胸才会打开,因为你的惭愧心会产生,感觉应该也要如此效法大地、阳光、流水,这一种无条件、无所求的默默反馈、默默贡献,大自然都在启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大自然都在诉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看到了吗?听到了吗?不要轻易丢出「我早就看到了!这哪有什幺?!」这部「无字天书」是很深、很玄、很妙的,必须静下心来打开智慧眼,用您的心灵慢慢去阅读。「四大」都是极大、极净、极不憎恶,里面有很深的启示,要慢慢去体悟,而「空」更是更是玄妙。前几次有跟大家播放「大地风云经」、「无字天书」,都是协助大家去看到活生生的法。如果能够看到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的法,你会超越所有的文字、超越所有的经典,也就是说你都可以放下经典文字。禅宗讲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不立文字」,就是你能否超越经典、超越文字,去看到活生生的大自然启示、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真正的法就是每分、每秒,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含意都很深!像佛陀最后大彻大悟,不是读《阿含经》才大彻大悟啊!不是说看了很多经典、很多文字,他才大彻大悟啊!经典、文字、语文、讲解这些,都只是「指月的工具」,要去看到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白,要去看到文字所指出的真理实相。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是迈向究竟解脱的宝藏图,它只是提供一张宝藏图给你,不是实际的宝在里面,它只是一张寻宝图,大家就不会「见指不见月」,只是看到那个手指,而没有看到月亮。「月亮」代表真理实相,而真理实相都是活生生的呈现眼前,如果你能够真正从大地风云里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就能够真正见法。当你见法之后,不管你到哪里,所处的世界都是一个净土。所以,净土不是在他方世界,净土不是在地球外面,净土不是在美国、不是在其他国家,而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去看到法,所谓「心净则佛土净」,真正看到法、真正去体悟到之后,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就不会与大自然的法则对抗,于是种种的苦就会消失,内心里面的苦就没有了,再来就剩下身体还有一些苦。所谓身体还有一些苦,就是「有余依涅槃」,他还有肉身方面的这些苦,但是这些对他来讲,已经没有什幺影响,因为他也知道这个肉身也是缘起啊!缘生啊!我接受啊!今天大家有缘相聚在一起,就好好的珍惜。所以,一个真正的解脱者,绝对不会残害他的身体,绝对不会悲观厌世,因为他了悟缘起,而且体会到缘起、缘生的那种甚深--缘起甚深,因此他是珍惜每一个缘起、珍惜每一个相聚,但是他不会去抓,缘散、缘尽、缘灭,他完全的接受。一个解脱者他是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当下你该做什幺,觉得这样做对自己、对众生有益助,你就去做。因此,要全然活在每一个当下。同样的,你上班该做什幺事情,就全然的去做;你现在该做的事情也都是修行,都是要让你见法。不是说「空」建立在「有」,因为「空」不容易看到、不容易体会到,你要透过「有」,然后才容易看到「空」,有时候我会播放一些幻灯片,说明风在吹动的情况,现在说「火化」,那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空」,那个「空」跟地、水、火、风的「空」,不一样!虽然同一个字,但是含意不一样,那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东西坏灭掉了,所说的那个「空」无了,没有了!不是那个,现在是要体会一个「空」。举例桌子是一个东西,一个「色」的存在,旁边这里就是「空」,因为它有空间,我的手才能在这里动,这里就是「有」,但是现在看黑板、看前面之时,我们一下都是直接看到白板、看到文字,但是你有没有去看到你所在的位置跟白板之间的距离、空间?当体会到之后,你以后看东西、看山河大地,就会看到那个「空」,你要把那个距离看出来。我们通常都是直接看到那个东西,但是要慢慢地去看到你跟这个东西之间,这个空间要能够看得出来。当我们看到很美丽的服装、很美丽的山,我们一下子都是去看到看到色尘,但是之间这个「空」,有没有看到?不是说不用去讨论,不要只看到有形有色的色尘而已,你要慢慢去看到那个「空」,要看到「无色界」。这是「色界」,你要慢慢去看到「无色界」,要去看到「空」,这不是抽象的,否则「无我」又会变成比较抽象,是要体证到「空」、体证到「无我」,现在大家对这方面不要有太多哲学上「空」的想象,现在大家要先体会到有形有色的、跟这个空间,从这里去体会「空」的重要。因为有「空」,我们才能够走动,「以有空异故」,于是我才能够存在、才能够走动,慢慢去体会到「空」的重要,「空」还有更深的含意,以后我们再进一步的解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