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前面第一、二节,比较容易了解。【法义分享】「止观双运」才能开智慧,而定力(正定)要成就,来自精进不放逸。所谓「欲神足」就是要有正法欲、善法欲。只要你有正确的闻思过程上来,正确的善法欲就会出来。(第三节)【法义分享】「欲界」的欲与「欲神足」的欲,不要混为一谈。如果没有欲神足--「精进用功的善法欲」,你是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的。一些学禅的人,喜欢高谈「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是已证无学位的阿罗汉,而说话的对象是已入圣者之流,而又勇猛精进向阿罗汉迈进的修行人。如果因缘、时机不成熟,那句话容易形成「自误误人」。

「欲神足」是一种善法欲,所谓「欲界」,一般众生在欲界、名利堆里面不断打滚,你要离开欲界的吸引力,象是航天飞机要飞上天空,必须要有一个离心力,「欲神足」是要离开欲界的滚滚红尘,这个吸引必须要有一个离心力出来,如果没有相当的决心,你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有的人、尤其有些学禅的人,就说「起心欲精进,斯人行邪道」,误认为若有想要修行的那些念头,都是有为法、画蛇添足……。如果没有弄清楚解脱的次第--何谓世间法、出世间法,很容易越修、我慢越大。因此,欲神足要出来,唯有欲神足出来,才会勇猛精进的走在修行道上,才会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

当你真正能够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身心会柔软下来,包括到后来那个「自我」会放舍,都是要有欲神足。如果没有欲神足的基础,「自我」是放不掉、舍不下的。「欲神足」是要协助我们成长,从「有为」的过程到达「无为」,从「有修」的过程到达「无修」,从有为、有修、有证、有得的过程,到达无为、无修、无证的过程,是请善知识协助我们来到自依止、法依止。我们亲近善知识是让善知识协助我们怎幺样去独立,不要认为说我们本来要自依止、法依止,哪里需要去找善知识?!要深思这里面是不是有「我慢」在作祟,是不是有「我慢」在阻挡?如果你是阿罗汉,就不需要善知识。

如果你能够看到整个法界的庄严、法界的玄妙,从大自然之中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时候以大自然为师,可以不需要其他善知识,但是当能够到达这样的人,就是阿罗汉--我慢、自我都消失的人,如果在还没有成就阿罗汉以前,你是需要善知识来协助你,从「有为法」迈向「无为法」。所以,「欲神足」就是要让我们精进、求知。像密勒日巴、六祖他们为法粉身碎骨,就是「欲神足」发露--求解脱之欲。

(第四节)「四正勤」就是:第一、已生恶不善法--要令断,第二、未生恶不善法--(令)不起,第三、未生善法--(令)生起,第四、已生善法--令增广。「四正勤」在十修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修行人容易「知而不行」,或是「说得到、但却做不到」,而「四正勤」就是要「剑及履及」--知道就要去做,说到就要做到,修行要有魄力啊!所以,很多人就会说「我知道啊!但是都没办法做到啊!」就是没有配合「四正勤」。

修行要有魄力,修行是大丈夫相,但是大丈夫相并没有男女之分,真正没有男女之分,就是平等。前一段期间,当达赖喇嘛到国内,还有比丘尼在为这些问题争论。我是觉得如果你要从戒律、制度上面去求平等,不容易啦!如果你能够进入闻法、闻思、实修实证,这些是超越男女相、众生是平等的。你就算在制度上去争个平等,你的苦还是在啊!内心的不安还是在啊!所以,佛陀是要我们内心的祥和宁静,透过我们的实修实证。

「已生恶不善法--令断」,所谓「已生恶不善法」,对于过去、包括现在之前的、昨天的,我们起了一些不好的念头、恶念,或是起瞋恨心,或是去骂人……,发现到我们的贪、瞋、痴这些,我们要令它能够断,不要让瞋恨心继续蔓延下去,就是「已生恶」。你要能够看得到贪、瞋、痴,也是你身、口、意展现出来的法相,你能够看到贪、瞋、痴,也是你能够看到法相、见到法,这都是很重要。你要去见到那些法,然后不要让那些继续蔓延燃烧下去,这是「已生恶不善法--令断」。

什幺叫做「未生恶不善法--(令)不起」呢?举例来讲,昨天你老公讲了一句话,你听起来很不爽,内心觉得很委屈;今天老公去上班了,结果不管你是在家里、外出或是去上班,内心里面就是一直在酝酿这一句话,内心里就想:「晚上要怎样好好的修理他?怎幺样好好的报复?等你回来,我煮东西的时候就加个……,让你知道我在生气,让你知道我很不高兴……」今天的心里面,你一方面没有去看到瞋心,没有去看到内心的不平衡,因此一直让它这样的延续着。「已生恶」,你没有让它令断,再来「未生恶」,因为晚上即将爆发一些风雨,知道晚上等先生回来要发生,如果没有觉察到你是等着晚上准备要报复。如果你有觉察到,看到我自己内心不断地在酝酿--我的贪心、我的瞋心、我的报复之心,当你看到这些会反观说:「到底我现在快不快乐?我这样做我快乐吗?我能够带给谁快乐呢?」如果你去看到这些,就会知道你这样下去,只是让自己苦,让对方苦而已,只是在火上加油。

所以,当你去看到这些时,会让你的「未生恶」--晚上会爆发的风雨,让它「(令)不起」,一个念头转变之后,你会以很慈悲、微笑来善待先生。当先生回来的时候,他本来也可能有所准备,但是看到你这样的一种慈心、一种柔软心,他也会很惭愧、也会改变。如果你回来是要跟他用吵的,可能会让事情更加恶化;如果你是以慈悲心、柔软心回向世间,他也会以惭愧心、柔软心回向世间。因此,以恨不能够止恨,唯有爱才能够止恨。这也是要去看到「名色的分界」,要去看到我们的念头,是属于瞋心在蔓延、燃烧,你要去见到法相--贪、瞋、痴,也是我们身、口、意,展现出来的法相,这就是现见法。

什幺叫见法?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见法?你天天在生气,都是见法的好机会。所以,任何境界,当你在生气,也是帮你在见法,瞋恨心、贪心、贪瞋痴这些,都是「法相」,你要去看到,这就是「见法」。

(第五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二法依止多住。云何为二?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于断未曾远离」佛陀说我对两种法是不断的一直在修行的,觉得说越多越好啦!第一个就是对于各种善法未曾知足,包括善根福德这些,不用怕多啦!再来,闻思修、精进用功这些,也不用怕太多。「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不断的虚心学习,除非你到达究竟解脱。我们在这个过程,都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不要得少为足。「于断法未曾远离」对于那十个结,内心里面的贪、瞋、痴,清除那些污垢呢?也从来没有懈怠过,对于应该断除的十个结、那些苦、那些不安、贪瞋痴……污垢啊!都不断的清除,未曾远离断。

「于善法不知足故,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不断的增加善缘,不断的减少恶缘,不断向解脱道--究竟解脱迈进。佛陀是这样不断的精进用功、虚心学习、求真求证,他的用功是怎幺样呢?「乃至肌消肉尽,筋连骨立,终不舍离精勤方便」就是前胸贴后背,我在1989年到泰国去参访,有看到他们佛寺旁边就竖立一尊,佛陀修行、修行到后来,剩下就像一具骷髅的塑像,紧紧的包裹一层皮,骷髅是盘坐,而排骨都很清楚,肚子都内缩、都没有了,都是空的了,就是这里的描述--肌消肉尽,筋连骨立。佛陀为了要究竟解脱,他是用生命去修行。当然,佛陀走过来的路程之后,因为他是第一位走得很辛苦、走得很苦,后来当佛陀走过来之后,他就可以协助众生,你可以不用走得那幺苦了,因为佛陀以前尝试过很多的错误、失败,可以让你避免重蹈覆辙,可以让你不必再绕那些冤枉路。

所以,善知识的协助,善知识的指导,可以协助我们避免走那些冤枉路,这样你的成就就会更快。佛陀「不舍善法,不得未得,终不休息」所谓「不得未得」,虽然有证初果、二果这些,但是只要还没有到达究竟解脱,「终不休息」未达究竟解脱、决不终止的决心。「未曾于劣心生欢喜」不会懈怠、不会消极。「常乐增进,升上上道」不断以修行解脱为第一顺位,然后寻找离苦得乐之道。「如是精进住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因为有勇猛精进的道心,因此佛陀能够那一生、那一世,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到达究竟解脱。当佛陀成就之后,返回来再协助众生走解脱道就很快,只要按照着解脱道迈进,一样可以「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比丘!当于二法依止多住……,如是修习不久,当得速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只要学习佛陀勇猛精进的心,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走,你就很快,「当速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很快就可以到达证果,初果、二果、、三果这样,逐步的上来,到达究竟解脱。悉达多太子在29岁那年,看到生命的黑洞--「老、病、死」,而无比的震撼;为了找寻出离生死轮回之道,而放下一切,用整个生命去修行,用功到「肌消肉尽,筋连骨立」,前胸贴后背啊!六年后,终于大彻大悟,而达不生不死的彼岸。要达究竟解脱的彼岸难不难?无易、也不难。

不容易,是因为愿意脚踏实地、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的人,少之又少啊!而不困难,是因为只要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精进用功,要开悟、解脱、断结,并不困难。如果你能够效法佛陀用生命去找寻真理,就能够跟佛陀一样速达究竟解脱的彼岸。所以,这都是佛陀本身走过来,告诉我们勇猛精进用功,有方法、有次第,很快就能够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一路上来。

(第六节)有一个人很勇猛精进用功,就是二十亿耳,「时,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在佛陀弟子之中,精进用功有名的,我也算是很认真的人,「我在其数」我也算是很用功的人。「然我今日未尽诸漏」但是我修行了好几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还是存在啊!还没有到达究竟解脱,于是就想:「我是名族姓子,多饶财宝,我已经修行好几年了,还没有真正的超越突破,我家里也是有钱、又有地位啊!我回去在家过个安乐的生活,这样也很好啊!」变成说他的道心就渐渐地退失,说「我今宁可还受五欲」还是回去滚滚红尘吧!「广行施作福」回去滚滚红尘里面可以去布施,作一些世间的功德、福田方面,反正就去做一些善事也好,不然到现在也都没有成就解脱,等于说他要退失道心的情况。

佛陀就跟他做一个调整,就问:「你以前不是会弹琴吗?」他说「是啊!」又问:「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妙和雅音不?」以前你都有在弹琴,如果弦琴调的太紧、声音会走掉,如果弦琴调的太松,声音发不出来。所以,他说:「对啊!是这样啊!」佛陀就告诉二十亿耳:「精进太急,增其掉悔」如果用功方法不对,没有建立正确的闻思,一直急着找法门,一门深入、精进用功,一个闻思不足、法门不对,一段期间精进用功之后,就很容易退失道心。所以「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如果太散漫、就容易懈怠。

「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你要有平等心,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但是也要有细水长流的决心,不要这样「过与不及」,要走在中道上。所以「莫着、莫放逸、莫取相」你不要贪着快速啊!不要贪着一个法门,不要抓住一个善知识--依人、不依法,或是抓着一个法门、一个诀窍,然后就在那里用功,但是整个法义闻思你却不了解,这样没办法突破的。当佛陀跟他讲过之后,让他的弦琴松紧度调的适当,精进用功走在中道上,这样你的成就会很快。所以,用功方面要松紧得宜,走在中道上。

【法义分享】有不少修行人,尤其是道心勇猛的出家众,常在佛门浸泡数十年后而退失道心或舍戒还俗。因为我自己也曾经看过这样的人,觉得很可惜!但是,一个人勇猛精进用功数年而退失道心,有四大原因:第一、没有找到正法、没有找到真正的解脱道,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遭遇到真正的解脱法,相当、相当不容易啊!除非你真的能够不断虚心学习,而且要有这些善根福德因缘。第二、急于找修行法门,但闻思不足,浮而无根,就拼命急着要修行;但是如果你的闻思不足,没有正确的知解,没有正确的见解,你怎幺样正确的行呢?所以,那种行是很危险、很危险。第三、用功方法不当,又未得善知识的协助,这也是一知半解,用功方法不当,然后又未得善知识,有的是他有心要找、但没有找到。

但是大多数的呢?第四点、我慢梗阻作祟,不愿虚心求教、学习。这一点在修行路上常会让一个人荒废很多的生命,都是一种「我慢」梗阻作祟,不愿心求教、学习。所以,只要你还没有见法、还没有证初果以上,都要不断的虚心学习。再来,当你证初果之后,门路已经懂了,知道怎幺深入用功,但是在过程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岔路,如果你能够不断地再虚心学习,可以省略掉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浪费,你都可以清楚分辨岔路。

(第七节)「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是说一边;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者,是说二边。……」「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志、趣觉、趣涅槃者」就是佛陀所讲的八正道,八正道就是走在中道上。「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是说一边」有的人就一直在滚滚红尘里面打滚,放纵在欲乐上面,佛陀讲这样的是凡夫,一般凡夫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亦莫求自身苦行」有的人想要修行,误认为修行很苦、很苦,于是就觉得一定要好好折磨自己,佛陀就讲「自苦非圣行」,如果你是用一些苦来磨练、折磨自己,不是正确的解脱道。

「无义相应者」如果那些苦行,没有帮助你去了悟宇宙人生、身心内外的实相,没有用啊!「无义相应」就是没有意义。「离此二边,则有中道」要知道离此二边,走在中道上,「成眼成智」有智慧,你就「自在成定」,走在八正道上,能够逐步的「止观双运」而开智慧。【法义分享】放纵欲乐、此为凡夫;但无益的苦行折磨,也是无助于解脱。真正的解脱道是出世间法的八正道、是中道。但要到达能够走在中道上,那都是要历尽沧桑、吃足苦头,历经过很多的挫折与失败后,才会有此智慧。有时候我会跟有些人讲:「你要怎幺样走到中道上啊?整个的修行过程,你要闻思具足啊!这样有正知正见之后,才能够导向正确的修行啊!」有的人就不相信,然后就认为「执着一个法门,就一门深入啊!这样就好啦!」于是认为要按照他的方法去用功,有的当他修行之后、产生了很大的我慢,又是在比高比下、比长比短,但是看不到自己走偏差。这时候你要跟他讲「要怎幺样回来中道上面」因缘不成熟都很难、很难!也是要让他去碰过很多的钉子之后,历尽沧桑、吃足苦头,这样你再跟他讲说怎幺样回到正确的解脱道上、正确的闻思修,他才会很珍惜。

所以,真正能够对原始佛法这一种纯朴、朴实的解脱法,有兴趣、有契入的人,大部分是很愿意脚踏实地、求真求证的人,还有就是已经找过很多、吃过很多苦,绕过很多弯弯曲曲的路。当你听到这些时,就会很珍惜。当然,过去那些都是你成长的助缘,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些,也很难珍惜当下的因缘,因此我们也是感恩过去的种种因缘,像这本书背面上有两个微笑,当初我在跟出版商的设计师,讨论封面怎幺设计的时候,我跟他讲说:上面摆放两个微笑,后来他就问我:奇怪?这里为什幺要放微笑在上面?我回答:修行到后来是很快乐啊!他就讲说:奇怪!修行不是很苦吗?他认为修行应该是很苦、很苦,怎幺会微笑呢?我就跟他讲:在过程之中,吃苦是需要的,但是整个修行就是要离苦得乐、出离苦海。

所以,当你真正走在正道的解脱道上面,你已经是不断的法喜产生了;当你能够上到彼岸,成为究竟解脱者,更都是苦的消失。修行是要让苦的止息,「苦谛」的消失、离苦得乐,当你跟他解释之后,才对修行方面有比较深的了解,不然他以为说修行都很苦,谈到修行就怕怕,不敢去接触,因为他都认为要很拘谨、很严肃。

【幻灯片】

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X是由非X所组合而成,我们看到这一朵玫瑰花,要去看到它也是由什幺所组合而成,玫瑰是由非玫瑰所组合而成,讲具体一点,有花瓣、花萼、花蕊,还要去看到这些是由地、水、火、风、空所组合而成。玫瑰是由花瓣、花萼、花蕊,还有叶子、梗这些所衬托、组合出来,没有这些它不可能存在,一样要有这些元素才能够存在。再来就是更深入看到,这些都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而成,任何的花朵、任何的现象界,由各种因缘条件具足之后才形成。

再来,你能够做什幺事情,那个「能」,记得!不是我能,是要很多的因缘条件具足,才能够做啊!你要去看到那个原因,要去看到背后支撑的条件,这样「我慢」才会渐渐减少。你有今天的成就,记得!也都是很多的因缘条件所促成,你慢慢去看到很多的促成条件,你就会有感恩的心。所以,我们要去看到「诸相非相」这些,都要有很深的启示,这样你就能够见到缘起性空。所谓「则见如来」,就是见到缘起法、见到法性、见到空,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前景与背景,整个画面会这幺漂亮,也是因为有背景的衬托,我们都要去看到大自然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透过看荷花、莲花,一方面看它的整个生态过程,莲花代表一个人,是佛教的花的代表,代表纯洁,代表修行有成的整个过程。看到这些莲花也是一样,莲花是由非莲花的元素、因缘条件所组合而成。所以,看到每一样事情,都要能够看到它的缘起--缘起甚深,再来要去看到莲花,它就是由地、水、还有太阳、阳光、还有风,所谓地、水、火、风、还有空间,让它成长。有地、水、火、风、空这些组合,才能够长出莲花。因此,地、水、火、风、空这些组合,不断的、很多的一直在巧妙变化,就能够变化出万事万物。要慢慢从最平淡、平凡之中,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去看到玄之又玄,现在以一个欣赏的角度来看莲花,整个生态的这些过程,一方面去体会法,一方面也去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因为这是代表修行的一个过程、修行的结果。

你要修行有成、要成佛,记得!也是有很多很多的因缘具足来支撑你,当你越去体会,感恩之心就会越来越增加。就像这一朵莲花,你的存在,哪一天不需要地、水、火、风呢?每天每分每秒都需要地、水、火、风整个的支撑,要慢慢去看到「诸相非相」,要去看到X由非X组合而成。你能够成佛,也都是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地、水、火、风的支撑,我们要慢慢去看得越深入,继续看到它的缘起。当地、水、火、风、空具足,「识」就会产生。所以,你要看到整个的缘起,而且它在告诉你整个法界,都是不是有符合无常法印呢?要去求证,从各种角度就要去体悟无常法印,它都不断的在生住异灭,不断的在变化。现在从莲花还没有开以前,慢慢去看到整个的开放,就是逐渐的开放过程。

莲蓬是莲花开过花之后、所结的果,里面就是莲子,地下有莲藕,可以供众生使用。莲子一样可以食用,花又可以欣赏,荷叶又一样可以当药用,整个这些对众生都有所贡献。一方面欣赏大自然的美、看莲花的美,这是在台南东山拍摄的,台南东山白河那边,满多的,当时那边大概有两三甲的莲花田,整片都是很美,可以在那边看、边欣赏,全区都是。一方面我们去拍摄大自然的美,前面是莲花、荷花方面的,后面有睡莲,这一张就逐渐越来越是不同的花,但是我们就是从含苞这样,然后逐步开放出来,都是在艷阳下拍摄的。

如果你会看,看到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法,然后慢慢再去问自己,我能够创造得出来吗?因为农夫有在种,它才会长,农夫的播种只是一个助缘,整个成长的过程,包括开花、结果,都是要仰赖大自然不断的各种因缘累积,你自认为修行境界多高,我慢一生起,问自己:我能不能在唸佛、唸一唸回向,本来是一颗种子而已,然后变成一朵花出来?假如我很喜欢持咒,我的法力无边、法力很行,好啊!当我持咒之后,这颗莲子就不用种到土里面,用持咒唸一唸之后,就把它变成一朵花出来?所以,我们要去看到整个现象界存在的这些,有哪一样不需要依靠大自然这些?大自然所能够做的,要问问我们自己哪一样能够取代?能够做得到?我能够无中生有、变化出一朵莲花出来吗?我能够因为我的修行、持咒唸佛,然后这一朵莲花它就会出来吗?

像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就是赞叹、赞叹啊!「三法印」都具足啊!「缘起性空」这些都具足在里面,要去看到缘起甚深,因为我扪心问自己:我没办法无中生有产生这些。当我做不到,我就赞叹佩服整个法界的奥妙。这只是一个举例,其它的是你把整个秧苗这样,慢慢养育、化育成一大片的稻米出来,黄金遍野,看到这些真是赞叹啊!赞叹整个法界的奥妙啊!因为我问自己:我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变出一粒米出来,我纵然再怎幺神通具足,没办法变出一大堆的稻米出来啊!这些稻米就是要老实的播种,然后靠大自然的整个种种因缘。所以,你能够去看到大自然的这些奥妙,就会知道你再怎幺神通具足,那些在大自然里面都只是雕虫小技。

从最平凡、平淡里面,去看到深奥的法,这些都是协助大家慢慢越看越深,你看这个花越开越大,像前面这样慢慢的一个过程,就越来越大,到后来因为它都会脱落、剥落下来,就会成为莲蓬,里面的莲子就会渐渐长大,这个就是渐渐长大的莲蓬。这就是类似像整个修行的过程,你不断的成长闻思修证,初果、二果、三果这样,不断的上来,这个过程一样在宣说无常,无常有负面、也有正面,你要去看到双方面,无常的正反面都要去看到。

有时候我们要多去接近大自然,然后从最平凡、平淡里面,去体验、去看到法的深义,深层的我慢,一定是要你去深观大自然的这些玄奥之后,那个「我慢」才会断。记得!这是必经的过程,大家有机缘要慢慢的接近大自然,然后多去深观、多去体会,要把那个「自我」--很厉害的我慢,跟大自然来比,你就知道。再问问自己:你是不是需要仰赖大自然的因缘条件?这整区、整个地方,都是这样心花朵朵开、心花怒放,这也是「花开见佛悟无生」,都是整个修行的过程。但是,不管你修行再怎幺有成、成就再高,都是一样需要这整个法界的因缘来协助你。所以,体悟越深的人,我慢是越少的。

我们一样欣赏大自然的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美,修行不是光看苦,不是光去看一些尸体,光是看到一些无常负面这些,当然那些也要看,但是美的方面我们也要看,都要能够看。大自然处处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当我在拍这里的时候,这一只牠跑过来,一起庄严道场、共襄盛举,如果你会欣赏大自然,看到这一幅你一样会赏心悦目。有的人也许看了就说:这个没什幺啊!我看不到什幺法啊!那是因为一方面闻思的基础还不够,第二是我们的心还太粗,你的心没有宁静、微细下来,所谓「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雄,至人只是常」,因为宇宙最深、最奥妙的法则,都毫无隐密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在你的身心之中,我们就是要停下来、静下来,然后深度的去看、去体会。所以,法都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像睡莲是打开这样,傍晚的时候它就会合起来,然后慢慢的整个又合得更紧密,睡莲各种颜色,如果我问你:它为什幺会呈现这样的颜色?你说因为它们的种子基因不一样。我又可以再问你:它为什幺种子基因会不一样?你要去看到竟然这些地、水、火、风、空,在大自然的这些演变,竟然能够变化出这样千变万化的花朵,包括莲花就有好几种颜色,都是同样从地、水、火、风、空、识这里演变出来。

所以,要慢慢去看到那个玄,这里是要让大家看这里有莲花,但是它这个根已经浮起来了,就会变成「浮而无根」,它很快会凋谢,我们修行也是一样,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如果你那个根没有扎稳,就会浮而无根,它慢慢一直很快的枯萎。我们要把根基打得稳、扎得稳,修行不要投机取巧,一步一脚印。

这是油麻菜仔的油菜花,整区的一样欣赏,看这些、接近这些,你会心花怒放,看到整个大自然,蝴蝶就会在这边飞舞,这是扶桑花,我是从别的地方摘来这里的,最主要一方面是觉得大自然的奥妙,红色这幺红,黄色这幺黄,它的绿色,然后又变化这幺多,都要慢慢去看到缘起的奥妙、缘起的甚深,欣赏大自然的美。都在宣说无常法印,生灭啊!无常啊!就像一个人的过去,这是现在、这是未来,都是在告诉我们法,你有盛开的时候,但是不要骄傲,也要看到会有凋谢的时候。

一个人如果能够了悟这些法、法则,了悟真理、了悟实相,不管我在哪一个阶段,都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当我在花苞的时候,就是全然的在花苞的阶段;当我盛开的时候、全然的开。当事情面临这样的情况,也不抗争、完全的接受。所以,真正了悟大自然法则的人,他的苦消失,因为他完全的了解、完全的接受。我们要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所谓自依止、法依止,回到法界依止,经典文字里面的蝴蝶,我们现在透过幻灯片,因为相片比文字已经更接近实相了,都是「指月的手指」,协助大家去看到月亮,看到法界的奥妙。再来我们又要从实际的法界里面,在大自然中再去看到眼前在飞舞的蝴蝶,活生生不断的生住异灭的这些法界,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只是我是觉得幻灯片,是一个相当好的「指月的工具」,协助大家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大家不要小看这些幻灯片,这些幻灯片都是更具体的协助大家去看到法,也是一个指月的工具,但是它非常有效,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慢慢去体会。

我们今天一样是缘聚而生,大家在这里上课、听课、讲课这些,也是一个缘起,整个也都是法、法的展现。等一下下课之后,我们就是今天的缘尽,然后我们就回去。事实上,它也是整个法,如果我们要讲这些,这里法的展现,一张漂亮的画面在这里呈现,一样有很多因缘,要有幻灯片、要有幻灯机、要有荧幕,要有种种的条件具足。所以,这里一样可以看到法,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去看到活生生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大自然、法界中,也是协助大家再去看到更深的法义。当然,这已经很深啊!你每一个当下都是,也是协助大家回到每一个当下都能够见到法。

这是什幺向日葵,有看过这幺漂亮的向日葵吗?有这幺仔细去看过吗?它中心里面的这些花蕊,都有它的排列组合,像整个奥运的运动场这样,都有它的排列组合,你看它能够构造出这幺奥妙的这些,你说这是他们的种子所形成,如果你只是随便找一个答案来说:你已经找到答案、你了解啊!要去看到很深奥的这些,去赞叹整个大自然的奥妙。

这是天使鱼,是在台北海洋馆拍摄的,欣赏大自然的奥妙,牠在游动的时候就是像真的天使在翩翩飞舞,如果你站在另一个角度说:牠们实在好可怜、成为鱼啊!牠们是这样业力业障,很多是我们去把它污染它、去指涉它,我们能不能看到这整个法界的奥妙?整个法界里面,有这幺奥妙的众生。这森罗万象的法界,当然我们说看法,要去看到它的深度。

因为在九月底,准备有九天的禅修,希望大家尽量放下各方面的因缘,来参加这一次的禅修,因为当你有闻思之后,然后你再来禅修,效果就不一样,等于说是一个闻思修证。我们这一次的禅修,会以「四念住」方面为主轴,我们的禅修「四念住」方面,跟一般所教的「四念住」方面的禅修方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帮助有闻思之后,然后一、两次的禅修,你就能够真正见法,就真正能够体悟到「三法印」,希望大家好好把握这样的一个因缘,很感激各方面的因缘福报具足,对世间方面存着感恩的心,希望以我们的实修实证,以我们的为法做见证,来回馈这世间,?世间少苦离苦而闻思修证。佛法要久住,佛法要流传,一定要透过实修实证,唯有你真正的亲证到才算;在你还没有亲证以前,都还只是知见。所以,真的佛法要流传,你要为法做见证,一定要透过我们的实修亲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