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四章 四圣谛


第十四章四圣谛  一杂三九七(三九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小绵丸、小劫贝华丸,置四衢道头,四方风吹,则随风去向于一方。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于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彼沙门、婆罗门常观他面,常随他说,以不如实知故,闻彼所说,趣说而受,当知此人不宿修习智慧故。

譬如因陀罗柱,铜铁作之,于深入地中,四方猛风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视他面,不随他语,是沙门、婆罗门智慧坚固,本随习故,不随他语。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法义分享】

学佛者、修行人若于四圣谛没有如实深观体证,那就会如同小棉花丸一样,一会儿飘东、一会儿飘西,到处去找人、找法,所以常观他面,常随他说。而所亲近、所认定的善知识,是否有正知正见、是否体证正确,也没有能力深入辨别。

◎如果能对四圣谛进行如实深观、体证,那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很稳固的铜铁柱,任四方猛风吹袭,亦不能动摇。因本身有正知正见,能深观世间实相,所以不视他面、不随他语。但要来到此阶段,通常都要经历过很多很多的波折。

 二杂三九八(三九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石柱,长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风吹,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斯等沙门、婆罗门至诸论处,无能屈。其心解脱、慧解脱者,能使余沙门、婆罗门反生忧苦。如是如实知、如实见,皆是先世宿习故,使智慧不可倾动。是故……

【法义分享】

◎当你真的体证四圣谛,真的开悟、解脱,证到无学位的阿罗汉,你原来内心的不安就会完全一扫而光。是没有我慢,但会展现出「大无畏」的气势。

◎当你大彻大悟、解脱自在,同是修行人知道后,大多数的反映是「你走偏了、同行相忌、反生忧苦」。只有极少部份的人,会透过观察了解而想亲近、闻法

 三杂三九九(四○○)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人火烧头衣,当起增上欲,急救令灭。」

佛告比丘:莫作是说!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加方便,修无间等。

【法义分享】

◎就算是在火烧头衣的紧要关头,还是要以现观四圣谛为第一优先。

 四杂四○○(四○ 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年寿百岁,有人语言:『士夫若欲闻法,当日日三时受苦。晨朝时受百枪苦,日中、晡时亦复如是。于一日中受三百枪苦,如是日日,至于百岁,然后闻法,得无间等,汝宁能不?』

时,彼士夫为闻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于世,长夜受苦,有时地狱,有时畜生,有时饿鬼,于三恶道空受众苦,亦不闻法,是故我今为无间等故,不以终身受三百枪为大苦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得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法义分享】

◎为了「能听闻到正法、为了了知宇宙人生实相」,条件是:每天打三百大板,连打一百年,然后才能闻法--听闻出离苦海的解脱法。佛陀认为真正要求法的人「悉堪能受」。

◎静下来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求法的魄力与决心?有没有像玄奘大师那样,为法纵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有没有像六祖慧能、像密勒日巴那样,为法忘躯、为法捐躯的决心?如果有,因缘具足则明眼善知识就会协助你。如此,要开悟、证果那就「不待时节因缘」。

 五杂四○六(四○ 七)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思惟世间而思惟。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思惟。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不顺涅槃。汝等当正思惟: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则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法义分享】

◎凡夫的言论都是不离世间思维,「世间思维」就是谈论那些名、利、是、非、好、坏、对、错、美、丑、熟优、熟劣、谁多、谁少……。

◎若尚未见法、未证果的修行人,所谈仍然是不离世间思维。世间思维谈论再多,都无助于见法、开智慧。

◎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谈论的是属于世间思维。更不易觉知到己所修的是世间法。

 六杂三八一(三八二)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当知、当解,于苦集圣谛当知、当断,于苦灭圣谛当知、当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当知、当修。」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断、灭谛当证、道谛当修。这些都需要「止观双运」才能办得到。否则学佛再久,「四圣谛」仍只是个名相,仍只是头脑中的一种知见。

 七杂三八二(三八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则断爱欲,转去诸结,于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八 杂三八八(三八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阴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知对治如实知,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名大医王。

【法义分享】

◎佛陀鼓励大家要成为「大医王」。先把自己的病根、病源医治好,成为具格的医生--再协助众生从病根、病源拔除诸苦。治病要治本,不要只治标。

 九 杂四三八(四三九)

尔时,世尊手执土石,问诸比丘:「于意云何?此手中土石为多?彼大雪山土石为多?」

比丘白佛言:「世尊手中土石甚少少耳,雪山土石甚多无量,百千巨亿,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佛告比丘:「其诸众生于苦圣谛如实知者,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如我手中所执土石;其诸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数无量。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法义分享】

◎几乎学佛者都知道「四圣谛」的名相,但能真正如实知、如实现观、如实修证四圣谛者,万人中不得其一。

 十杂四一一(四一二)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世俗之人,欲争不断;修行之人,见诤不断。懂些名相知见或稍有体证后,很容易就加入「破除异己」的行列。不断的宣说己高人低、己大人小、己优人劣……这个山头排斥那个山头,这个宗派排斥那个宗派,这个宗教排斥那个宗教。

◎凡夫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真正到达彼岸的解脱者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所谓「入空戏论灭」。

 十一 杂四一○(四一一)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论王事、贼事、斗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间言语事、事业事、诸海中事。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论,论说王事





乃至不向涅槃。若论说者,应当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四圣谛以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十二杂四二八(四二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无量三摩提,专心正念。所以者何?修无量三摩提,专心正念已,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谓此苦圣谛如实显现,苦集圣谛……

【法义分享】

◎修定、修止就是为了「止观双运」,以便对四圣谛、对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深观。很多人却迷在禅定的种种方法与境界上,早已忘掉了修定的目的。

 十三 杂四三四(四三五)

时,须达长者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此四圣谛为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

佛告长者:「此四圣谛渐次无间,非顿无间等。」

佛告长者:「若有说言『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于彼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说不应。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十四杂四三五(四三六)

如须达长者所问,有异比丘问,亦如是说,唯譬有差别:「如有四登阶道,升于殿堂。若有说言『不登初阶,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升堂殿』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要由初阶,然后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阶得升殿堂。如是,比丘!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

【法义分享】

◎第一步:首先知道世间种种苦的实况。

 第二步:对种种苦的形成原因加以探讨,知到苦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三步:确定这些苦是可以断灭、可以根除的。

 第四步:脚踏实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实实的修行。(解脱者是已证涅槃而自然的走在八正道上。)

【法义分享】

◎高楼大厦要落成--来自深厚的地基与逐层坚固的建筑。「顿悟」--来自渐修、来自实修。

 十五杂四八九(四九○)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苦者,云何为苦?」

舍利弗言:「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