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丹居士:孝养父母与供佛无异


孝养父母与供佛无异——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  

在古佛毗婆尸如来的时候,婆罗奈国的国王,聪慧贤能,很受国人尊敬。可是国王没有子女,这使国王很忧郁。后来经过十二年不懈地向天神祈祷,王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生来心地慈善,相貌和悦,具备大人物的面相。国王欢喜异常,召集群臣为太子占卜凶吉,并给他起名叫“忍辱”。

忍辱太子逐渐长大,乐善好施,对众生尽施仁慈之心,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不管别人怎样侮辱他,他从不会嗔怒。当时国内有一个奸臣看到太子如此贤德,很是嫉妒,总想除掉他。

一日,国王突然患了重病,危在旦夕。国中上下都为国王的性命担忧,忍辱太子召集父王的群臣说:“父王的病情非常危险,我们应当想办法,挽救他的生命,众人有何办法呢?”

众大臣回答道:“灵丹妙药难以得到,国王的生命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看到众人都没有挽救的办法,太子悲痛得晕倒在地。

那个奸臣看到这一切,心中暗喜,心想:这正是除掉太子的好机会呀!于是当太子苏醒过来之后,便向太子献计:“要想治好国王的病,需要一种药,不过,这种药太难得到了。”

太子连忙问道:“是什么奇妙的药呢?”

奸臣回答道:“是无嗔之人的眼睛和骨髓,如果能得到这种药,国王的病必然会痊愈的。”

太子听后若有所思,自语道:“我好像就是这样的人!”

太子回到住所,立即去向母亲辞别,然后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说:“父王病重,危在旦夕,可国家的百姓不能失去他的统领。所以我要贡献自己,使父王得以康复。” 说完便叫来医生,命他将自己的身骨砸碎,取其精髓,并剜取双眼,给国王治病。

众大臣看到这一切,更加佩服太子,深为他舍身救父的行为所感动,急忙将骨髓和双眼捣在一起,捧给了国王。国王服后,病果然即刻痊愈了!

吃过药,国王问众大臣:“这是什么药,怎么如此奇妙?竟能这样迅速地解除我的病痛!”

众大臣回答道:“这药是太子制做的。”

国王这才想起太子并未在他的身旁,忙问众臣道:“太子现在何处呢?”

大臣们悲声答道:“他在自己的住所,身体已经损伤不堪,想是活不了多久了。”

国王听后放声大哭,立即赶往太子的住所。可是,太子已经逝去了。

王后此时也赶到太子的住所,一进门便扑到太子的尸体上,抱住他懊悔地哭道:“我有宿罪,应当丧失性命,怎么让我的儿子替我去死呢?”

于是,国王便用牛头檀香木建筑阁楼,将太子的遗体保护起来。后来将他的遗骨,分别置于七座宝塔中。

太子为疗治父疾而献出自己的骨髓和眼睛,乃至生命,足以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相媲美!孝养父母的功德其实很大的。

佛陀在《大集经》中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古德有云:

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

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

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婆婆,口无怨言,面无怨色。

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

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婆婆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古往今来,中国人秉承“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使得家庭安宁、和美,社会稳定、和谐。遗憾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抛弃了对老人应承担的责任,孝道几乎成为奢谈。一些人,之所以不孝,固然有伦理道德欠缺及家庭矛盾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他们不知因果、不信因果,他们不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知虐待父母要堕恶道

在佛教的三皈五戒仪轨中,法师证受皈依时要问:你曾于母亲生病时弃之不顾否?你曾于父亲生病时弃之不顾否?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重罪,就要在佛前发露忏悔,痛改前非。著名的“佛门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说:“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想想不孝的果报,我们还能不改恶向善、孝养敬重父母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