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丹居士: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
有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争吵、打架,因而人们都很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
一天,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一座禅寺里,正遇到老禅师在宣讲佛法。年轻人听完之后懊悔非常,决定痛改前非,于是对老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着擦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慈祥的老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问:“师父!如果拳头打过来,我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老禅师微笑着答道。
年轻人举起拳头朝老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老禅师面带微笑,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听罢,拜伏在老禅师的脚下。
老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可能平常人很难做到这点。但是我们生活在红尘之中,大度包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气量狭小,遇事只替自己打算,与他人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人见人烦,处处碰壁,烦恼无限。反过来,如果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包容别人,那么也会换来别人的理解和包容。
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员工,他们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了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就与同事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儿小亏。而他们似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个精明的职员就会跳出来,以某种借口将其据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又如,上司分给部门一个临时任务,精明员工一看任务有些麻烦,便借故推给其他同事,自己则一身轻松……
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呢?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团队。在团队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能体谅他人、包容他人、善待他人的宽广胸怀。
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与同事计较,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处处受到同事佩服和欢迎呢?
所以,人在职场要力行“胸怀大度,宽厚待人”,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大有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其实,不光佛家讲宽厚待人,厚道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吕氏春秋》说:“处大官者,不欲小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格言很著名。“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朋友”。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过分计较,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凡事如果太苛察,太计较,则难免至察无徒,惹人讨厌。
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索取的少。凡事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比别人多,其实再多又有何用?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不是孑然一身,争来争去的无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事物物而已!计较的再多,得到得再多,到头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你连一丝一毫也带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