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系列


问:如果要学习佛法,是否应该皈依呢?

济群法师答:真正学佛,是必须皈依的。

问:佛家的轮回是什么意思?

济群法师答:轮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也是各种需求、执着的重复和延伸。

问:怎么让自己学会放下

济群法师答:能用佛法智慧看清人生真相,自然就容易放下。

问:有些事只有不断坚持才能成功,如何在此过程中不陷入执念?

济群法师答:以无所得的心,努力地做。

问:人生苦短,怎样追寻自己又避免伤害身边的人呢?

济群法师答:追寻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自我中心,为什么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呢?

问:接触佛法快3年了,但一直在门外打转,至今还没有皈依。看过法师讲解的《菩提道次第论》的部分视频,请问:大乘佛法如何入手?以何为次第?能否推荐经书深入学习?

济群法师答:那就认真看一下我讲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全部视频,答案尽在其中。

问:西园寺有讲经班吗?

济群法师答:西园有菩提书院,按初、中、高三级修学模式修学。书院不但在西园开班,也在全国不少地区开班。

问:法师,好希望成都有菩提书院。

济群法师答:我也希望。多一些人希望,就可能又善缘出现。菩提书院开到哪里,不是我决定的。大家有这个需要了,就会创造这个因缘。每个人都可以来促成、推动这个因缘。

问:怎样才能改变一生?

济群法师答:修学佛法,止恶行善,自然能改变命运。

问:佛要寂灭涅槃,为何还要慈悲

济群法师答:因为佛陀众生有无限的慈悲,没有一个众生不是他慈悲的对象。

问:我看到一些伤害孩子的社会新闻就痛苦不已,恨那些坏人,也恨自己帮不上忙,更感受到那些孩子的痛苦,我该如何化解这种痛苦?

济群法师答:用慈悲化解痛苦。慈悲那些孩子,也慈悲那些伤害他人的坏人,因为他们也是嗔恨心的受害者。如果你没能力做些具体的什么事,就向他们散布慈心吧。

问: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异同?

济群法师答:在尊重别人意见的前提下,善巧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生活在俗世中,虽潜心向佛,但总有无可奈何的牵绊,比如额外的工作要求,额外的感情要求。有时很苦闷,不知如何平衡。

济群法师答:平静接纳现有的一切,客观审视想要的一切,然后用智慧和慈悲去处理。

问:我们在一个无信仰的时代,中国人讲究实用主义,弘扬佛法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济群法师答:弘扬佛法的现实意义,就是让大家认识到:学佛可以使你的内心变得更智慧,生活变得更健康,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问:有人说老人不能过得奢侈,否则会消福,那我把钱给奶奶让她去享受,岂不是害了她?但在我这方面是想尽孝道,两者矛盾吗?

济群法师答:尽孝当然是件好事,只要正当的享受,是没什么问题的。

问: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是不是利用了人的恐惧心理?

济群法师答:佛法所说的因果和轮回,是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规律,不是为了吓唬谁。

问:您如何看待当下这些虐待动物、老人和孩子的所谓的人?

济群法师答:如果说他们是可恨的,不如说他们是可悲的,可怜悯的。

问:常有人说,佛法不离世间法,那么世间法是否就等同于佛法?如何让佛法融入世间法,而不是蜕变为世间法?

济群法师答:佛法不离世间法,但世间法绝不等同于佛法,否则还要佛法做什么?让佛法融入世间法的前提,就是要在认识上知法、懂法,在行为上如法、依法,否则是很容易混为一谈的。

问: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济群法师答:佛教反对宿命论,命运虽然有其发展规律,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当下的努力来改善。

问:为什么我的是非标准往往和他人产生冲突?我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吗?

济群法师答:任何时候都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想法。学佛,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

问:打不开自己的心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多看看天空。

问:在生活中易动嗔心,该如何化解?

济群法师答:学会理解,学会接纳,这样就不会陷入对立的情绪中,引发嗔心。

问:如果外地人来西园菩提书院学习,能否解决住宿问题?

济群法师答:菩提书院是大家各自在当地学习,不需要集中到西园寺来。

问: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如何在过程中振作呢?

济群法师答:起跑线不是一个,生命的每个当下都是起跑线。错失一个,不要继续错失。

问:做一件事,往往帮助了这个人,却伤害到那个人,该如何抉择?

济群法师答:以自己现有的智慧,综合各种因素,尽可能把各方面考虑周全,并且确定自己是本着慈悲心在做。

问:我最近迷失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出路,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学佛就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就能找到生命的出路。

问:空性会减低人的执着,会不会加强人对世界的淡漠?

济群法师答:佛教讲空性,也讲慈悲。空性可以去除执着,但慈悲可以让我们积极入世,利益大众,何来淡漠?

问:有记载佛祖因食物中毒而涅槃,还有一些大德晚年也罹患重疾,如圣严法师、阿姜查等,是不是说,即使成佛也不能摆脱疾病的困扰?只能从心理战胜疾病?学佛者如何对待实实在在的疾苦?

济群法师答:色身无常的,自然就有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佛法修行的关键,是摆脱心灵的迷惑和烦恼。对待病苦,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它,把它作为修道的增上缘。了解人生是苦,是我们发心出离、迈向解脱的基础。

问:一切苦难源于欲望,想远离这些纷争,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怎么做才能处之泰然,乐在其中?

济群法师答:对自己少欲知足,对他人尽心尽责。

问:您对现在的房价有何看法?

济群法师答:出家就不必考虑这些问题了,所以出家真好啊!

问:为什么有些人事事顺利,而有些人却处处受挫呢?

济群法师答:各有因缘莫羡人。

问:现在很多人非常浮躁,要怎样才能管好这颗心?

济群法师答:心远地自偏。

问:我在学习佛法,也想了解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可以吗?

济群法师答:具备佛法正见之后,再去了解其他宗教,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在此之前,如果学得太杂,反而容易给自己制造混乱。

问: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识?

济群法师答:首先,是了解作为善知识的标准;同时,自己也要具备作为弟子的品质。只有当弟子相成熟的时候,善知识才会出现。

问:经常听到一句话,你不要太认真,一认真就输了。虽然觉得这话有失偏颇,但事实上,往往是认真的人在受伤,到底该不该认真?

济群法师答:要认真,不要较真,不要执着。

问:如何领悟生活中的佛法呢?

济群法师答:首先要学习佛法,具备佛法的智慧,才能发现并领悟生活中的佛法。

问:五戒佛弟子基本的戒,但有些人受戒之后,明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却因受不了诱惑而犯戒,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首先要知道受持戒律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遵行。万一犯戒,应以惭愧心忏悔,切勿一错再错。

问:当感觉到人生无比迷茫,甚至无法行进时,应该怎么做?

济群法师答: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佛,能帮助你看清楚人生的方向。

问: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去除内心的我慢和我执

济群法师答:多问问自己:我是谁?

问:何为天命,难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济群法师答:命运发展的确有一定之规,但命运也是可以通过止恶行善来改变的。

问:本质自私的言行却让对方感到善意,和内心善良但对方却不认可你的言行,如何取舍?

济群法师答:保持内心的善良,努力寻找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表达你的善意。

问:生活禅的本质是什么?

济群法师答:学会智慧地生活,慈悲地待人。

问:怎样才可以不被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伤害?

济群法师答:如果你在乎,注定会被伤害。真正伤害你的不是其它,而是这份在乎的心。要爱护,不要在乎。

问:为什么人会健忘?

济群法师答:因为生命系统的信息量太多,太乱。

问: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也不想死,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学佛可以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

问:我刚皈依,没能持戒,五戒可以一戒一戒地来么?

济群法师答:可以分受,能做多少就尽量去做。

问: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要求自己存善念、行善举,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伤害你,如何取舍?比如当有人举刀要砍向你时,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有人举刀要砍向你,当然要尽力阻止。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对方的慈悲,因为他在伤害你的同时,也在伤害他自己,对谁都没有好处。

问:如何放下心中的苦?

济群法师答:检讨痛苦产生的因,不再重蹈覆辙。对已经发生的,接纳它,解决它。

问: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痛苦、磨难都是生命的意义吗?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能不虚度此生?

济群法师答:幸福、快乐、痛苦、磨难,只是生活的经验。如果能从这些经验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使之成为成长的助缘,才是有意义的,才能不虚度此生。

问: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大悲心?

济群法师答:勿忘世上苦人多。

问:怎么才能做到把事业作为修行的道场,两者不相违背呢?

济群法师答:用佛法智慧,建立佛化企业。

问:刚开始接触佛法,有没有浅显易懂的好书推荐一下?

济群法师答:我有一本《问道》,其中收录了三百多个问答,有不少是针对初学佛者的疑问作的解答。

问:学佛要什么条件吗?

济群法师答:对佛法僧三宝具备信心,有学佛的愿望,有善知识指导。

问:常说福报都是有漏的,那什么是圆融究竟的?如果是有漏,要它还有意义么?

济群法师答:福报虽然是有漏的,却是我们修学佛法和幸福生活的增上缘。以此为基础,追求生命的觉醒和解脱,那才是究竟圆满的。

问:如何让正念增强?

济群法师答:先要了解修习正念的方法,然后不断地重复、训练、强化。

问:如何能活在当下,不去担忧还未发生的,不去回忆、忏悔已经发生的?

济群法师答:尚未发生的,担忧也没用。需要忏悔的,忏悔之后也不必纠结。

问:如何成为您的皈依弟子?

济群法师答:向西园寺弘法部报名,0512-65512746。

问:我刚毕业没钱,有资格报名成为您的弟子吗?

济群法师答:学佛和自己的信心、慧根有关,和有钱没钱无关。菩提书院的学习是免费的。

问:如何化压力为动力?

济群法师答:人为什么要有压力呢?如果你觉得有意义,自然就有动力;如果你觉得没有意义,就不要把自己套进去。

问:我总在纠结舍与得。有时舍了往往看不到结果,就对舍这个字越来越怀疑。我的困惑是,为什么那些不怎么舍的人往往得到的比我多?

济群法师答:用无所得的心去舍,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用有期待的心去舍,自然就会这样那样的纠结,患得患失。

问: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苦海无边,回头何来岸?难道你的岸方是岸,我的岸便是海吗?

济群法师答:苦海在心中,岸也是在心中。

问:身处物欲纵横的时代,自己应该怎样爱护别人?

济群法师答:要去了解,什么才是对别人真正的爱护。

问:佛教中讲无住,不执着,而世间却讲要执着努力,例如对工作、事业、学业等,该怎么办呢?

济群法师答:不执着不等于不认真,不努力,佛教也提倡勇猛精进,只是需要在智慧的指导下,才能做到努力而不执着。

问:佛家讲因果和轮回,但又反对宿命论,难道因果轮回得到的不是宿命吗?

济群法师答:佛教是根据缘起、因果来建立轮回。生命的发展既有一定规律,也有某种不确定性,因为它还受到我们当下心念和行为的影响。

问:什么是内心强大?

济群法师答:有稳定的正念并安住,不被外境所干扰。

问:怎样对抗世俗生活的虚无感?

济群法师答:学习佛法,找到生命真正的出路和意义。

问:如何面对生离死别?

济群法师答:接纳无常的事实。

问:学佛从哪里学起?

济群法师答:学佛,从皈依开始。

问:学佛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济群法师答:皈依是代表你对佛法僧三宝的选择,以及对这种选择的确认。

问:皈依三宝是越早越好吗?

济群法师答:皈依三宝自然是越早越好,但能够认识到皈依的意义,切实生起皈依之心,才代表真正皈依的开始。

问:修行中,度己在先还是度人在先?这个先后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区别之一?

济群法师答:修行中,度己在先和度人在先都有依据。发菩提心有三种方式:国王式的发心是度己在先,牧女式的发心是度人在先,船夫式的发心是共同前进。

问:后天的修行可以改变命运,有这说法吗?

济群法师答:生命发展固然有一定之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因还需要缘的成就

问:如何控制起心动念

济群法师答:了解心行运作规律,加强对心的训练,保持正念和观照。

问:怎么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济群法师答:看一看,这颗充满渴求的心到底是什么?

问:怎样培养无量的心胸?

济群法师答:不断弱化我执,可以打开心胸。此外,可以学习普贤菩萨大愿,他的每个愿在空间上是尽虚空,遍法界,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

问:是否必须经历禅修才能培养觉知?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方法培养觉知?

济群法师答:禅修是培养觉知的有效途径。掌握一定的禅修方法,并能持续、稳定地保持这一状态,就可以把座上的修行带到座下,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培养觉知。

问:什么才是真自在?

济群法师答:内心没有迷惑和烦恼,才是真自在。

问:如何避免弘法心切,执着于外相?

济群法师答:做空花佛事,水月道场。

问:在宗教活动中,如何避免因恭敬心而引发个人崇拜?

济群法师答:依法修学,法随法行,就能懂得亲近善知识是为了学法,而不是个人崇拜。

问:皈依是出家吗?

济群法师答:皈依只是学佛的开始,不是出家。

问:是否出家才有证果的可能?

济群法师答:根据佛典,在家众可以证到三果。许多菩萨也以在家身份示现,所以在家众同样可以很好地修行。

问:皈依佛门之后,还可以有爱情吗?

济群法师答:在家居士可以有正常的感情和家庭生活。

问:怎样区分真正的善缘和违缘?是用心眼识去感知吗?但心眼识也会欺骗我们!

济群法师答:以佛法为标准,明辨是非善恶,就知道如何区分是真正的善缘,还是带着善缘包装的违缘。但从修行来说,不论善缘还是违缘,都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关键是你能善加利用。

问:话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该套上蝙蝠侠的行头警恶惩奸吗?

济群法师答: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救度地狱众生而发的大愿,不是为了惩罚谁,也不是为了当侠客。

问:学佛是给物质需求做减法吗?年轻人向往成功,正是要做加法的时候,自认为暂时还不需要做减法,该如何处理呢?

济群法师答:佛法并不排斥正当的物质追求,但我们现在的很多物质需求,其实已经让地球资源过度透支了。盲目做加法,不仅耗费我们有限的生命,也将加速地球的毁灭。

问:学佛有什么益处,开悟后能解脱生死轮回吗?

济群法师答:学佛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让我们生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最终解脱生死轮回。

问:菩提书院是怎样的团体呢?

济群法师答:是一个提供有效修学引导和良好修学氛围的学佛团体,能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学佛的利益,并使身心发生改变。

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加入菩提书院?

济群法师答:渴望修学佛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问:不拜佛,不烧香,不念经,用心感悟佛法,这样也算修行吗?

济群法师答:如果能用佛法智慧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内心安住于法,行为和法相应,不论是不是拜佛烧香,就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问:怎么观修菩提心?

济群法师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菩提心的修行》一书中有详细解说。

问: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得失?

济群法师答:得失都是结果而已,学会接纳。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问:现在许多人都提倡做公益,但并不是从根本出发,只是为了迎合大众,逢场作秀,大张旗鼓。不仅没有利益他人,还使不少人听到公益就为之胆怯。怎么才能提倡公益的本质?

济群法师答:我曾有过一个访谈,题为《慈善的精神》,谈的正是相关话题。

问:当今社会将信佛作为一种时尚,人手一串佛珠,还比大小贵贱,这是一种异化吗?您怎么看?

济群法师答:信佛成为时尚,总是一件好事。当然,也需要善加引导,使大众真正了解佛法对于人生的价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流于迷信。

问:在家人出家人有什么区别?

济群法师答:在家人不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是在家人。

问:明知该放下,但是总放不下应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因为你的心还不听话。一方面需要通过闻思真正改变观念,真正看破,一方面需要通过禅修来训练你的心。

问:我想实修,是不是得有老师指导?

济群法师答:如果想要实修,的确需要有老师指导,否则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问:人生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呢?

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认识自己,转迷为悟。

问:有人说,现在学佛的人这么多,为什么社会越来越乱呢?

济群法师答:社会越来越乱,是因为真正学佛的人太少了,而不是太多。

问:很多人觉得做了错事,佛会惩罚,但我觉得佛教是门科学,所有事你都可以做,就是做了你是否会安心,可以这样理解吗?

济群法师答:佛教说的是如是因感如是果,做了错事,不是佛在惩罚谁,而是你自己的行为招感了苦果,所谓自食其果。基于对未来生命的负责,显然不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因为行善必得乐果,作恶终感苦果。

问: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诚,却热衷烧香拜佛,这样的人算在修行吗?

济群法师答:烧香拜佛关键是看发心,不能说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修行。至于对父母不孝,对朋友不诚,肯定不是修行人所为。

问:我觉得佛法不是迷信,但身边有些自称信佛但很迷信的朋友,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济群法师答:有些人虽然信佛,却不了解佛法的内涵,所以就会以迷信的方式来表现。

问: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死亡?

济群法师答:黄泉路上无老少。正视死亡的现实,可以让我们在珍惜生命的同时,以超然的心态来生活。

问:生活里有很多无能为力、已成定局的事,怎样才能从容接受?怎么才能解除心底的痛苦?

济群法师答:用缘起的智慧看问题,不要活在自己的设定中。

问:何为佛,何为法?

济群法师答:佛是觉悟者,法是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真相,引导我们走向觉醒的方法。

问:我曾经皈依过,当时只是巧合,不过心里很欢喜,还需要再次皈依吗?

济群法师答:如果当时不了解皈依的意义,没有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是不得皈依体的,需要重新皈依。

问:怎样加深自己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

济群法师答:了解三宝功德,多念三皈依。

问:佛家常求心无一物,但对世间的无欲无求让我觉得生活就没意义了,和草木无异,请指点。

济群法师答:心无一物,是心不粘着于外物,保有内心的宁静和空灵,但还要以智慧观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时以慈悲心利益众生,绝非草木般没有知觉。

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众说纷纭的修行方法?

济群法师答:了解佛法五大核心要素,即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就不会在众说纷纭中不知所措了。

问:如何系统信仰佛教,怎样学习?

济群法师答:首先是把握佛法的核心要素,详见《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一文,有机会可以参加菩提书院的三级修学。

问:不是修得很精进,只是念念咒语,算是佛法修行吗?有功德吗?

济群法师答:算不算修行,取决于你为什么而念,又怎么在念。有没有功德,也是同样的标准。

问:我怎么老感觉我就是佛?

济群法师答:先了解佛的内涵是什么,再看看自己像不像。

问:我正在学佛,很想皈依。但听说皈依要受五戒,我恐怕还做不到其中的一两项,是否不皈依就不是佛弟子?

济群法师答:皈依是学佛的前提,不皈依就不算是正式的佛弟子。至于受戒,能受五戒当然最好,如果条件不具足,先分受一条至四条也是可以的。

问:网上学佛是不是也要皈依?怎么才能皈依?

问:皈依是学佛的起点,不论网上网下,真正学佛都得皈依。皈依,首先得了解其内涵,然后到如法道场参加相关仪式。

问:如何修方能不退转?

济群法师答:深信三宝、发心正确、遵守戒律、具足正见,并通过禅修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

问:怎样看待身边的人追求物质和虚荣?

济群法师答:看清自己,慈悲他人。

问:懒惰的习气很重怎么办?自己也知道应该精进,但总是忍不住浪费时间,然后在自我厌恶中又浪费了时间。

济群法师答:多念死无常,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问:西园是不是有师父的讲座可以听?

济群法师答:网上就有很多讲座可以听。

问:许多网络游戏都是打打杀杀的,玩这种游戏会造恶业吗?

济群法师答:玩这种游戏,会在内心形成不善的种子,留下不善的相续,同样需要戒除。

问:如何处理好善待家人和不黏着之间的关系?

济群法师答:了解人际关系中的因缘因果,了知这种关系的如梦如幻,同时又要以慈悲心善待之。

问:我对他人慈悲,他人却赠我以伤悲。遇人辱骂,我若反骂,只显我低下;我若忍让,却因强忍而自伤心肝。如何是好?

济群法师答:学会用智慧去接纳,就能坦然地面对,善巧地处理,没什么需要强忍的。

问:怎么才能有平常心

济群法师答:修学佛法,才能培养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能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事。

问:刚刚受持了三皈五戒,如何才能忏悔之前造下的罪业

济群法师答:每天多念三皈依,至诚忆念三宝。

问:人生的意义在何?

济群法师答:人生的意义在于完善自己,帮助他人,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问:人的痛苦如何产生,要如何解除?

济群法师答:痛苦是因内心的迷惑、烦恼、需求和执着而产生。学习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痛苦根源,并从根本上予以解除。

问:正在学佛,很想皈依,什么时间能皈依?我要做您的弟子。

济群法师答:苏州西园寺每年五一和十一期间都有皈依法会,可以和弘法部联系:0512-65511746。

问:初入门者,是否适合读印顺导师的着作?

济群法师答:印老的《佛法概论》和《成佛之道》是很好的入门典籍。

问:如何看待过去,又如何看待回忆?我不执着过去,却无法抹去回忆。

济群法师答:过去的一切都如梦如幻,境界现前时,安住当下,不必在意。

问:有什么快速成佛的方法吗?

济群法师答:有次第地修学,慢慢修来快快到。

问: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以怎样的心态学习佛法?

济群法师答: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

问:安住当下,是否意味着对将来没有规划?

济群法师答:学佛是要发大心,行大愿的,这是最长远的规划。但确立目标之后,需要安住当下,才能稳步前进。

问:如何消除心中明知不该有的执念?

济群法师答:看清为什么不应该,再反观不应该的执念是个什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