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二章 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第一节 本觉与生死
第二章 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第一节 本觉与生死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
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华严经》说:“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犹如大地,能作一切众生依怙!”《阿含经》说:“如来,至真、等正觉。”《法华经》说:“得佛智慧,成等正觉。”又云:“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简而言之,佛法就是觉悟之原理与方法。
本觉就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如此本觉之性,无有生灭来去,超越是非好坏,清净无为,浑然天成!人人本具,毫无散乱,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正如《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远离十八界,以及世出世间的种种分别执著,无有一切名言概念,真是微妙无比,难以形容!
本觉之性,本自觉了,如如不动,没有束缚,亦无解脱。休以动乱之心,将其寻觅;莫以解脱之念,将其瓜葛。起心动念,犹如隔岸观火;息心停念,亦是隔靴搔痒。意识心念,全无用处;不念不知,亦不能及。
本觉之体,即是真如,就是我们的真心本体。离开虚妄就是真实,没有动乱就是宁静,真实宁静的本体,永恒长存。三际平等,十方圆融,超越时间和空间。如寒山子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本觉没有生死,生死遮蔽本觉!譬如天空本身并无云彩,而云彩却覆盖了天空。生死浮云有来有去,本觉天性不动不摇。妙湛总持不动尊,如此本觉世希有。
如《大乘起信论》说:所谓的“觉”,就是指我们这个心的本体离开了一切妄念,也离开妄念的相状,如同虚空一般,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而称其为本觉。为什么呢?本觉是对始觉来说的,因为始觉所觉悟的境界也就等同于本觉了。[1]《解深密经疏》卷三说:“真如有二义:一所缘境,名为真如及实际等;二能缘义,名无垢识,亦名本觉。”[2]这是说真如实际上也就是本觉。《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也说:“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无生。”[3]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法身真相,人人有份,平等平等,万古常然。所谓“一觉”就是本觉。佛陀说法之目的,就是“令彼众生,皆得本觉”。
果真要于当下体认本觉,亦无难处。经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只一“歇”字道破,何等快捷!
当否定了这一切现象和概念之后,能否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呢?而此本质却又不是离开现象之外的另一个东西!“说是一物即不中”的无言,毕竟还是露于言表了;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也早已用过“言”和“筌”了。所以,正在否定的时候,能否窥见不曾被否定的那个“力”字一声?它是现成的,不假修成,不需建设,不劳寻觅。当你寻找它的时候,只要抛弃那个“寻找者”,就能一睹它的风采了。
不过,真正体认本觉之后,此时已经不再叫本觉,而是叫做始觉了。为何叫做始觉?这是针对我们现在的“不觉”来说的。凡夫众生,无明风动,于清净湛然的本觉之中,忽然现起不觉相状,背觉合尘,流转生死烦恼之中。如《大乘起信论》说:“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谓“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从此迷失本觉,起惑造业,枉受轮回之苦。即便如此,本觉之性也未曾遗失,亦无动摇。
一、本觉如镜
本觉犹如虚空般的一面镜子,光明洁净,纤尘不染,但却可以在镜子里面展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大乘起信论》所说的本觉具有四种大义:
1、如实空镜
如空净的镜面,不染任何外物影像,心体离念,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毕竟清净无垢。论云:“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所以,这不是依靠修行觉照的功夫才这样的,而是原本就是如此,没有造作,没有觉照,也没有一法可得。如如不动的本觉就是这样,离心、离境界、离一切相。哪里还有什么清净、不清净之说呢?离念之后,自心即能当下体悟,契入如实的本觉之中。
2、因熏习镜
即本觉如实寂静,而非空无所有,如镜面上能够映出一切境界之相,而镜本身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心体常住,亦是如此。因为一切法就是真如实性的显现,智慧之体原本不动,具足一切无漏功德,亦能熏习(就是熏陶和练习的意思)无量众生,成就清净微妙的智慧。自体无生,妙用恒沙,所以叫做因熏习镜!
3、法出离镜
比如拂拭尘垢使镜面显得明净,此明净与原本镜子的明净是一,而不是二。本觉的体性若得出离烦恼障和所知障,离开生灭与不生灭的心识和合相状,远离一切相貌,恢复圆满的本来面目,也就淳净清明了。
4、缘熏习镜
犹如明镜,尘埃既被拂拭,即可以用来普照万物,为人所用。智慧之性淳净之后,就得以遍照众生的身心世界,随念而能示现,成为外缘的熏习力量,而令他人修习善根。
其中,前二镜是就在缠(生死烦恼)的本觉而说明自性净,后二镜是就出缠(无明业障)的本觉而说明离垢净。本觉之自性原本清净无染,但对于生死凡夫而言,却是需要远离烦恼尘垢方能得以证悟,所以说是“离垢净”。
在自心之中消除一切妄想执著,便可证悟自心本觉,如此本觉即有无边智慧,清净微妙,不可思议。从而广度一切众生,无有疲厌。尽管宝镜已被尘封千年,需要静静地勤加拂拭,但若垢尽光现,即可光明万丈照天照地。无论作用如何,明镜始终不变,所以说本觉如镜。
二、生死如尘
本觉如同镜子一样,生死也就如同在镜子上的灰尘了,除了挡住镜子的光明以外,还能体现出镜光的伟大价值。假如从来就没有灰尘存在,或者灰尘完全扫净之后,那么镜光的妙用也就没有了参照系,同时也就失去了镜光这个名称了。如《起信论》说:所谓“不觉”,是指不能够如实了知真如本体的缘故,由此不觉之心的生起而有妄念现前,妄念并没有自己固定的相状,也并不离开本觉。犹如迷失方向的人,就是因为方向才有迷失的事情,如果离开了方向,那就没有什么迷失可言了。众生也是如此,因为有本觉所以说是迷惑了,如果离开本觉的觉性,那也就没有什么不觉可言了。正是因为有了不觉这个妄想的心念,这个心念又能够知道名称和义理,对此而言就有真觉的存在,倘若离开了这个不觉的妄想之心,那也就没有真觉的自相可说了。[4]
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中,人生数十年光阴固然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就在现实短暂的人生中,所有事业也是如同飘忽不定的尘埃,瞬间散尽。何况心中念念迁流不停的妄想,千头万绪的思念,究竟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呢?这个色身肉体的终结,不也是“尘归尘、土归土”吗?不但此色身的死亡犹如烟尘消逝,而且在活着的时候,不也是一抷黄土而已吗!有谁能把握生死的自如,有谁能生而不死呢?
色身肉体是这般的无常,我们的心灵亦不例外,也是如同空中飞舞的灰尘,动乱不定,没有起点,没有归宿,没有方向,没有依靠!每一个念头的生起和消灭,就是微尘般的生生灭灭,无有穷尽。真是:“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生死凡夫的一切身心世界,无非都是镜上的尘土,无论如何努力,最终必将消陨,不留痕迹。而生命的真实,却不仅仅只是如此而已。拂去尘埃之后,便是解开生死谜妄之时,而且这个机会随时都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哪怕到了生死关头的那刻,也还是回归本觉的最佳时机!
因此,佛教临终关怀的内容,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帮助临终者认清生死的真相,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解脱生死苦痛的绝好机会;二是借助死亡的机会可以直接证悟人人本具的觉性,从此打开生命绝对自由的幸福之门。即使还没有面临死亡的考验,我们也非常有必要关怀自己眼前的生命,了解并证得自己生命的真正内涵——本觉,这并不比关怀临终者更为次要。
三、生死即本觉
生死原本就是觉悟的!生死与本觉,相融相即,都是自性清净心的完美体现。自性清净心具有“真如”和“生灭”这二门,本觉(真如门)与生死(生灭门)同时并存,不相妨碍。本觉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实自我。它与“生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是生命的两种不同展现。但是,这又很难用局限的语言来阐述它的内涵,也无法用苍白的文字来描绘它的原貌。
因此,对于不了解本觉的人来说,生死是孤独无依的,是痛苦可怕的,也是无能为力的。而对于证得本觉的人来说,生死就不会显得孤独无依了,生死甚至是生命中丰富多彩的一种庄严,是生命中活泼可爱的完美点缀,弥足珍贵了!
《天台法华之哲理》说得好:“譬如死的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有生才有死、相对于死而见生,且不愿死亡而愿求生的永续(不死之生)。然如此却无法真正感得永恒的生命。舍生舍死,超越生死二边,才能不生不死(不灭)。亦即是,达到生死一如,才能把握永恒。如果要否定,则须同时否定生与死;如果要肯定,则须同时肯定生与死二者。这样才能真正见到永恒。再积极的说,死与生同样都是永恒的活动形态;由此始能克服对死的惧怕,成为生也好、死也好的达观。《生死觉用钞》(《本无生死论》)说:‘生死二法,是一心妙用,有无二道,是本觉真德,故生时无来,死时无去,无来妙来,无生真生,无去圆去,无死大死,生死体一,空有不二。’”[5]
真的好奇怪啊!站在生死这面,看不见本觉;站在本觉这面,也看不见生死。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却能够如此相安无事的并存。就象手掌抓不住虚空,虚空也抓不住手掌,而此二者却是相依互存,不能分离,而彼此没有障碍。
真的好奇怪啊!本觉并没有一个“能觉”和“所觉”的东西,它本来就是这样,不曾动摇,从来没有形象,也没有感官的知觉,也没有是非好坏的判断,也没有染污和清净的样子。但又不是意识分别所能了知的“什么都没有”。
真的好奇怪啊!一切众生原本都具足这个本觉,就象空气一样滋润着我们的生命,随起随坐,寸步不离。而我们却无缘面对,无从相识!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容颜。
真的好奇怪啊!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原本是如此的神圣庄严!为何人人都难以体会?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却不知道真正自由和幸福的人是谁?对生命的贪恋,反而成为对生死的恐惧,也不知道贪恋和恐惧的人是谁?
真的好奇怪啊!生死并没有危害我们,烦恼并没有染污我们;涅槃也没有保护我们,菩提也没有嘉奖我们。而我们却受到了危害和染污,还可以得到保护和嘉奖,并为此精进不已,奋斗不已!
本觉与生死是如此的紧密相连,却又毫无关系。生死之中的所有众生都是平等地拥有它,却又谁都不能认识,不能把握。生死的痛苦,完全是一场梦中的误会,完全是一个精致的谎言。因此,诸佛菩萨苦心劝慰,让我们从生死的苦梦中觉醒,于本觉的清净庄严中——安住!
--------------------------------------------------------------------------------
[1]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二,第576页中。
[2] 见《卍续藏经》第34册,第720页上。
[3] 见《大正藏》卷九,第368页中。
[4]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二,第577页上。
[5] 见《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6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