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


第九章能所双亡超三界

能所的对立

今天是我们第二个七的第一天。通过一个七的努力,大家可能有精进心,所以继续打第二个七。这个修道人啊,精进是非常重要的。用功就是要精进,才能得到一些利益。我们上师给我们开示,告诉我们:

心地法门诞生王,岂假气功来补偿。

心外取法求有得,终自辛劳落空亡。

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心地法门,是世间任何法门的最重要的。诸佛出现世间,王于三界,为三界法王,佛所讲的一切法,都是围绕心性而展开。所以从心性上下手用功夫,懂得从心地上用功的人,就已经超越三界之内一切方法。世间的方法,有让我们调节身体,打通气脉,练习气功的,但是,世间一切万法,无非是归根到心地上。心地宝藏原本就可以成就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论是世间的善法事业,还是出世间的解脱事业,或者菩提道上的菩萨事业,全部依赖我们这颗心。所以,心是一切万法之王。心如果抓住了,那就不需要再靠其它的世俗气功来补偿。有些人懂得一些练气调身的方法,坐在那里,不能安心地如法用功,去感受气脉,甚至希望自己气脉打通,腿脚不要痛。只要你心向外驰,无论得到的是什么结果,就算全部满你的意,最终的结果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用功的时候,无论见到光、见到佛,感受到身体的某种气感,或者我们对于环境、外在的要求——安静,舒适,或者杂乱无章,你只要心向外驰,得到的结果终归是徒自辛劳落空亡。

所以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自性现,绵密保任莫轻忘。”能所亡处,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因为由于无量劫以来的我执,以我为主,以我为能,我能,我能吃饭,我能打坐,我能修行,我能明心见性……甚至我能打瞌睡。一切行为都冠上一个“我”----甚至我要面子。由于我的存在,就有对立的非我。我即是能,非我即是所。所以,就永远成能所对立的这个结果。就好像被能所这条绳索死死地捆着,不是被别人干扰,就是被自己干扰。被别人干扰的就是所,被自己干扰的就是能。从小到大,所受的各种教育,都是要强化我能,表现出我能,超过别人,个性张扬,能力突出,与众不同,这就是强化了我的执着。所以,在这种以我为主,以我能作为整个生活的动力,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成为轮回的业;所作一切恶法,成为恶道的因。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生生世世,就照顾自己,照顾这个“我”,照顾这个“能”。表面上是爱面子,根底里非常自私。所以在用功过程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自我。能所亡处,这在用功上,分两个阶段:

忘掉外界的六尘

第一个阶段,把“所”先忘记掉。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大家都是以我执为生命的核心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但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六道众生不为己,六道众生就会天诛地灭,就不再有六道众生。人要是不为己,人就不会存在了。之所以受苦,有生死,短暂无常,是非爱恨,皆由“我”而产生。所以,直接从“我”上,想把我们这个我执搬倒,实在太难。那诸佛菩萨有方便,让我们为了保全自我,先把“所”舍弃掉。就像为了保全你的性命,手脚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可以截肢,没办法,舍生取义,舍其轻,而取其重。为了保全我们自身的健康。现在的世俗社会,我们大家从小到大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你生烦恼,都是因为你太在意,你所认为很重要的那些事情,最常见的,就是爱好看,让别人看;爱好名声,让别人听;爱接触的气氛能够香一些;爱食品能够可口;爱身体的感触适意,不要冷也不要热;还要让自己的思想感觉很舒适、很愉悦……这就是六根所对外界的六尘,根尘永远勾结在一起。

千百度的修行准备

所以不懂得修行的人,他会一直心向外驰。今天找这个地方,明天找那个地方,想尽办法要盖庙;盖完庙了要盖讲堂;盖完讲堂了,还要准备蒲团;准备蒲团了,还要准备包腿;包腿蒲团准备好了,还要找空气,气候要调节;都好调节了,自己坐到蒲团上面去,开始打瞌睡了。或者坐在上面,他心里又开始想另外的计划往外去求了。

我们不盖庙呢,就去寻找,寻找安静的环境。我本人曾经在小庙念佛,在大城市里面上学,感觉很吵,要找个小地方去念佛。找小地方了,还有人来,就跑到深山里面去住茅蓬,有时候一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到了茅蓬里面了,还要煮饭,还要这样、那样,干脆带干粮,走到更深山里面去,找到一个石头洞,然后躲到那个石头洞里面,带上干粮,坐在那里,以为这个地方是再也没有人可以干扰了。当坐在那里,还是发现鸟叫、风吹各种声音,让你不得安心。还是继续找,找到更深山的,甚至连鸟都找不到的地方,坐在那里,摆好蒲团,在那里发誓,这回找到好地方了,一定要坐好。当你坐下去你就发现,你无量劫以来的心中的那个闹腾,所有的习气毛病,全部翻出来了。你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面,比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还要闹一百倍。所以我放弃了。我知道了,要战争的不是外境,而是自己。太不听话了,我们这颗心。

我看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在很多年所谓的修行当中,实际上修行没有上路。他一直在做什么呢?一直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几十年,其实没有上路。今天要打坐几个小时,把表看得好好的,坐在那里不是打瞌睡,就是打妄想。不打瞌睡、不打妄想么,稀里糊涂地念了几句咒,就了事了。有时候呢,还巴不得这个时间赶紧过。这个时间怎么这么难过呢?这个心态完全不是修行的心态。在逃避,在掩埋自己那种恐慌的心。有些人学习戒律持戒精严;有些人诵经很勤劳,也看书,也对照自己;有些人坐在那里,感受一下,哦,身体很舒服,我要继续坐,坐着太舒服了;有些人也看看自己习气毛病这么重,怎么去对治我的习气:昏沉、掉举,就要靠数息观,或者念佛观;贪心重看看自己是不是要修修不净观,观察世间是苦;脾气大,要修慈悲观,对一切众生细心观察……忙得不亦得乐,实际上,这全部都是修行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真正上路。有些人学佛,十年,二十年,怎么没效果,该烦恼的还是烦恼,该痛苦还是痛苦,禅定境界也没有现前,佛法体系也不明了,心还是那么粗。是什么道理呢?都是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你持戒好也好,认真学习也好,就是认真打坐,在那里熬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熬过去就算胜利,这个熬过去就是做准备。你起一个念头,想哎哟,腿痛了,我继续咬牙切齿,继续用功,把时间熬过去我就胜利。这就是在做准备工作。实际上很遗憾,也许你十年打坐,仅仅为了练腿,别的什么都没有。

起心动念,有没有在法上?是在资粮位的法上,还是在加行位的法上?资粮位统摄为一切善法。你做的任何一件好事,诵经、拜佛、学习、打坐、看书、观想,如法地对照自心,全部都是资粮位的工作。这是你仅仅在做准备路费。然后开始练腿,开始把自己那颗痛苦的心放松。学佛以后心放松了很多,对人生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生命又有新的努力的方向,感觉时间不够用,非常努力,这就是做加行位的工作。资粮位好像准备路费,加行位好像锻炼身体。然后你就一直在准备,准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就是门坎没有迈出去,还是在家里。所以看你用功也没有毛病,也没有出什么问题,但是就是不上路。

怎么才能上路?第一步,就是要把能所的“所”,给忘记掉。你看看,这有多难呢。把“所”要忘记掉,你才算是上路开始修行了。“所”没有忘记掉,你所有的起心动念,全部都在能所对立当中,全部都是在增强生死的业。你善法修了无论多少,诵经,或者是做其它的观想,只要是能所存在的一切善法,也都是生死的善业。所以《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起心动念,无非是罪。就是你起的任何一个念头,只要有念头起来,你想改变某一种现状,这个念头必定是落在了能所对立上。只要是能所对立的,就一定是生灭法,所以是在造生死业。把这个“所”舍弃掉,忘记掉。耳朵所听到的话,你自己耳根是能听的,所有的语言、声音都是所听的;眼睛睁开,眼前一切情景,都是所看的,你的眼根是能看的;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你所想的,你的意根是能想的。所以一个人他不能把所想的、所看的、所听的、所吃的、所碰的、所用的,不能从脑子里面舍弃掉,你用功一定是没有上路。就像小孩子在家里问父母亲,你们出去到哪里去啊,怎么去啊?爸爸说,我去坐车。然后小朋友在家里,手端起来,跟司机端方向盘一样,“呜……呜……”在家里比,比划自己乘车的样子。哎呀,他很开心,爸爸就是这样子去乘车的,“呜……呜……”我们很多人学习了教理,听懂了佛法,在脑子里面琢磨,把所想的东西想得比谁都精细,精打细算,担惊受怕,就不能从自己的脑子里面把所想、所看的,暂时放下一点。你连暂时放下都放不下,还谈什么用功呢?所以所不能放下的人,他修行不在修行的路上,而是在修行的家里,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准备的准备

假如你人品道德还没有养成,还是在那里自私自利,不顾及别人,不护持善念,不护持众生的善心,那你连修行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怎么可能会得到佛法上的受用?像有些人,坐着好好的,手印又给散下来,弄点什么东西吃吃;稍微有一点痛得不行了,哎,起来走出去了,毫无顾及身边的人。当然,有些肠胃不好,实在忍不住,怕在这么庄严的禅堂里面,要是拉肚子拉在这里,那让大家更难受,这也许还算是慈悲心;但也要生深重的惭愧心,知道自己业障实在太重。

特别是在静坐的时候,我们这些外护的善知识,在外面讲话、走路,声音太响,都影响到大家坐在这里。你对你身边的人,都在用功修行的人,都没有一种护持他的心,还只顾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菩萨的心态。大乘禅法,要修证得解脱,就是要学习菩萨的心态。你没有菩萨的心态,你怎么可能成为菩萨呢?没有上路,不懂得能所双亡,但最起码我们也要做一下准备工作啊。你成不了菩萨,也要做一个候选的菩萨。要不然,我们就结点缘,种一些与佛法有缘的善根。但在修道过程中,干扰到了同参道友,这又使我们以后生生世世,会遇不到好的同参道友。这个因果是非常重的。你在这里打坐,打呼噜,呼呼响,别的人正在用功,被你干扰了,这个果报就是你将来遇不到修行的道友。你看我们看到了,有很多人虽然学佛,一天到晚遇到的那些道友,不是让他去抽签问卦,就是去凑热闹,赶庙场,赶场子,哪里热闹往哪里跑,遇不到真正修道的道友。这个果报是很深的,很严重的。

所以你现在有这个因缘,大家在这里都在用功修行,要了生死,我们就以虔诚的心来护持他们。我们的一举一动,开一个门,说一句话,你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影响正在用功修行的人,要顾及到的。这是最起码的称为菩萨品质的一个人,就是打好了做人修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谈得上你用功把“所”,才能够舍弃得了。我们出家的时候,师父们都告诉我们,关门要把钥匙插在门上,慢慢地转过来,不能有声音的。现在的锁,都是门一关,“咣”一声,响得要命。你心太粗了,不知道你这一响,会震动多少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所以从生活中调节自己,做好了准备工作,正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所”舍弃。所以第一步,能所双亡的第一步,先把“所”放下。就是六根和六尘,把六根先保住,把六尘先舍弃。多也不要多,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你观察一下,正在用功的时候,一切色相、一切声音、一切香味、一切感触、一切思想、概念,我全部舍弃掉了。你提起来要舍弃,也就是两秒钟;舍弃完了,第二个两秒钟呢,还是被声音拽着跑了,还是随外境转了。所以要旋转旋归,旋转旋归,循序渐进,螺旋似的上升。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要入流忘所。忘所就是初步上路的用功下手处;入流,就是六根依然进入六尘,不是把六根关闭起来。看的,无论看什么,都不需要拒绝,不需要讨厌,不需要闭上眼睛不看;听的,无论听到什么,不管是挨板子的声,还是咳嗽的声,还是他们走路敲门的声,不管是什么声音,听到了,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能听的了了分明。

特别是坐在这里,眼前能看的,大家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前面,然后你的注意力不在所看的这些事物上,而是在能看的眼根上。我讲话的声音,和这些电流的声音,我们听得很清楚,但是你注意,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不管是什么声音,你还是看到自己耳根清清楚楚,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受声音影响。听到,就像没听到一样;看到,就像没看到一样,叫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万一打了妄想,你要把所想的问题赶紧忘记掉,也跟没有打妄想一样,注意力收摄在能打妄想的能上,不把这个“所”看得太重。想到打七的成果,修行的效力,所有的想法,都把所想的忘记掉,能想的看清楚,这是第一步工作。

你能做第一步工作,久久纯熟,就能把这个能所两个脱离开来。六尘的世界,虽然看到、虽然听到,但你感觉跟你已经再也不会勾结了。你的心结由此可以打开。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六根、外界六尘,时时根尘勾结,烦恼不堪。你现在正在用功,就把外界的六尘跟内在的六根,根和尘两个给它脱开。非常清楚、明白地脱开。

拽紧生死的源头

根尘迥脱是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就在这根和尘两个迥然脱开之际,我们能体会到六根清净的味道。因为你的眼睛无论看什么,你的注意力已经不随它转了,所以你的眼根也就清净了;你的耳朵无论听什么,骂你的也好,赞叹你的也好,诽谤你的也好,敲你的也好,爆炸声音也好,念佛声音也好……所有一切声音,都跟你耳根脱节了,你就能感觉你的耳根不管听什么,都是清净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寻常的心路体验。

当你把所有的这个能所的所,全部忘却,你能够把持住的,就是能。这个能,就是我,我就是能。所以有个居士打坐,坐在那里,他把这个所放弃了,看到了这个能,他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找到这个家伙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我,这就是我执。所以“紧把绳头做一场 ”,就是你根尘迥脱,你已经做好了修行准备,已经上路了,这个时候要趁火打铁,赶紧把捆着我们生生世世的这个绳,绳子的头找到了,千万不要放松。因为平常在五欲六尘当中打滚,生死苦痛,杂乱无章,无序、无奈、无能为力,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找不到烦恼的起处,所有的心态都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往往都是马后炮,烦恼过了,才觉得哎呀,我知道该怎么办了!烦恼的时候,一点能力都没有,等过了才知道有方法;下一次烦恼来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没有找到这个绳的头在哪里,所以被绳就一直捆着。能够把所忘记掉,看住这个能,要紧把绳头做一场,紧紧地拽住生死根源的头,就是能。能所对立的,我们平常把注意力都放在所上,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都要占有更多的所,所以流浪生死,忘记回家。现在你把所放下了,看住了自己心中明明了了的能,就是在对境生心的时候你注意,凡是你对这个境产生分别、评价,去感受苦乐,你就已经随它转了;你就要把这个所一刀两断,紧把绳头抓牢。

抓牢怎么办呢?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如果你不能精进用功,历尽艰辛,你就没有放松得大自在的机会。但是说寒彻骨啊,事实上是,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你能和所这两样都给它消失了,这个自性就现前了。有能在,自性就被这个能,被这个我执蒙蔽住,看不见。能所迥脱,根尘迥脱,这个时候,是我们大家会打七的人打七专用的。

所以以后我们如果再举行禅七----明年肯定还会举行,那我就要考试了。你不会根尘迥脱的人就不要来,坐在那里受罪,准备都没有准备好,叫作“饥逢皇膳不能食”。肚子饿得不行了,皇帝赐给你一桌非常丰盛的晚餐,你却没有胆子去吃,没胆量,没有承当的勇气。舍不得斤斤计较的我执,始终放不下,成就不了大丈夫处事的解脱道,更不能完成菩萨道。虽然我们很想吃,肚子很饿,眼前就摆着皇帝赐给我们最丰盛的晚餐,但是还是不能吃。肚子饿了,遇到这么丰盛的晚餐不能吃,不能承当,那么,“病逢医王怎得瘥”?这么一点小毛病,就遇到了医王,你怎么才能够治疗得好呢?

舍掉能后的妙果

能和所,第二步,是要把这个能也舍弃掉。所以老人说,能所亡处,自性就展现在你面前。能所双亡,根尘绝断,超越三界,证得涅槃。初步证得涅槃,还是理上证得,事上并无功夫。在你的人生观念当中,已经彻底舍弃三界一切尘埃。原来的、所执着的六根六尘,再也不是你的,缘起幻灭而已,事相上并不能证得。怎么办呢?要“绵密保任莫轻忘”,绵绵密密的,不能轻易地忘记掉能所双亡的境界。如果理上能所能够双亡,任运犹能了生死。但如果想见性,想此生成就更多的众生,你必须是绵密保任,保护它,又要它任其自由。

保护它,就象保护婴儿一样,小孩子已经降生,圣人已经降生,长养圣胎,要保护他。他虽然是人,但是他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什么都不会。你要保护他,保护婴儿一样地小心。但是你又不能把他捆在那里。你要让他自由,让他爬,让他走,让他摸爬滚打,经历各种是非好坏的境界,随他去,这叫任。既要保护他,又要任其自由。就是理上悟道,事上渐修的保任方法。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轻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够,所以做功夫就绵绵密密。绵,就是绵长,不间断。不是克期取证,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知道这是长远的大计,直到成佛永无疑,不怀疑,叫绵密,这叫精进心。一个念头都不能放过,时时刻刻,如鸡抱卵,这样才能够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人我执、法我执,种种执着,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尽。

所以最后两句,老人说,“立定脚跟无偏颇,一切无求道真常”。等你功夫成片了,一切万法,十方法界都现在你的目前。极乐净土,三途恶道,所有妙用功能,皆在你举心动念之下圆满具足。所以是王于三界,称三界法王;医九界众生之病,称为医王;拥有法界无尽宝藏,称为宝王;空去一切烦恼执着,称为空王;觉悟世间万法,称为觉王,圆满成佛。所以到那个时候,他就不需要再求了。这就达到了佛陀出现于世的目的——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圆满成佛。好,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弥陀佛

听了要拿去用啊!能所这两步,非常清楚,把所舍弃掉,你才算真正上路。你不能把所舍弃掉,都是在做准备。然后,如果把所能舍弃的,你把能再舍弃掉,你打七就成功了。所没有舍弃的人,其实打七就很累的,很辛苦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手,然后要精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关于达照法师

达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达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达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达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