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宗教的和谐作用


宗教的和谐作用

◎陈亦新:请您谈谈宗教对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

雪漠:我先谈谈藏传佛教能断派的衰亡。“能断”的本意就是“解脱”,能断就是解脱。对于解脱来说,玛吉拉准空行母的教法是非常好的。它崇尚苦修,闭关山洞,不修寺院,不和任何世俗的力量接触。这样的出离,很容易实现解脱。玛吉拉准就有很多成就弟子。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宗教信仰者并不全是追求解脱的。追求解脱者只是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是为了求福报。要是我们完全提倡解脱的话,就可能拒绝大部分求福报的人。要是拒绝了那部分求福报的人,这个教派就没有很大的经济基础;没有很大的经济基础,就构建不了非常好的上层建筑,就很难形成体系化的文化和传统,很难传承下去。所以说,过于追求出离和解脱的能断派后来就衰亡了。

要知道,按宗教学原理的标准,能断派还不是非常成熟的教派,它仍然处于宗教的中级阶段。虽然它可能经历千年之久,但没有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成为非常成熟的宗教。

成熟的宗教必须有宗教哲学、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体验。这四个方面必须同时俱足,非常完善。宗教组织必须要有经济基础,哪怕以企业的运作形式也行,以学术研究的形式也行。总之,形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合时代。

香巴噶举的琼波浪觉、摩觉巴等大师的证境也非常高,他们都证得了大手印成就,证得了究竟智慧和究竟解脱。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追求的究竟智慧和究竟解脱,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的东西。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其实在追求福报、追求现世的利益。只有很少人能够出离、追求究竟解脱。当然,虽然他们表面上说来都是为了追求究竟解脱,但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很多人在骨子里追求的,仍然是一种现世的利益。

宗教只有在能适应和满足那个时代的人类的需求时,才会赢得很大的成功。

时下,成功的宗教大多能满足人们对现实的一种需求。

宗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却构成了类似于有血缘关系的一个群体。信仰者本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于是他们开始了“师兄”、“师弟”的这样一种称呼,形成了类似于血缘关系的这样一种形式。这样,在宗教这个平台上,就能给世人带来的一种现实性的利益。实际上,不少人在进入某一个宗教的时候,就是为了寻找一种资源。他们把进入宗教,当成了经济与利益的一次整合过程。这也成了时下宗教被异化、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能断派追求的出离、住山洞、坟地修行等,正好把想利用宗教关系建立某一种网络和组织、得到某一种资源的这部分人排挤出去了。要知道,由于一直崇尚实用和功利,这部分人往往有很大势力,或是经济势力,或是政治势力。

成熟的传统宗教,甚至新兴宗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们在追求解脱的同时,也把那部分追求福报和利益者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它们甚至想方设法,要得到政权的认可。它们的内部还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组织,有非常规范和系统的哲学。

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就非常成熟。其成熟程度,可以跟世界接轨,和基督教、天主教非常相似。我的一位藏学家朋友说,当时追随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间,就有天主教信徒。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参与了格鲁派的宗教建设。

香巴噶举在刚开始的时候,走的就是那诺巴、帝诺巴、奶格玛的路子。它实质上也崇尚玛吉拉准能断派的那种苦修。他们不注重宗教哲学和宗教组织的建设。这样,信仰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得到证悟,得到解脱。但同时,教派也会失去大批的世俗力量。文化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建立一种像格鲁派那样的文化体系。到现在,香巴噶举甚至没有真正的根本道场。而且,也没有几本像宗喀巴大师的著作那样的宗教哲学书。香巴噶举依托的,一直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在宗教学意义上,这利于解脱和证悟。在世间法意义上,这不利于传播和传承。

那么,塔波噶举是如何成功的?塔波噶举的成功就在于,塔波拉杰在追随密勒日巴之前,他是噶当派的僧人。噶当派也很成熟,格鲁派就是从噶当派升华而来的。塔波拉杰在宗教哲学、宗教组织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既继承了帝诺巴、密勒日巴的苦修传统,又汲取了噶当派宗教建设中非常优秀的东西,甚至包括它的显宗理论。所以说,塔波噶举成为那个时代藏传佛教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几个教派里最优秀的东西,取得了成功。

现在,台湾的证严法师慈善基金会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也符合中国政府对和谐社会的要求。

中国有数百万个合法的或待合法的宗教组织和民间团体,它们也起到了政府提倡的和谐社会的作用。一些慈善会、宗族组织、宗族内部也实施了对一些孤儿的救济,也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有些事,本来是政府应该做的,但是政府或是没有做,或是没有力量做,数以百万计的“社”与“会”,填补了政府力量达不到的那个地方的空白,起到了和谐社会的作用。

民间的商会与社团确实为社会的和谐起到一种平衡作用。“社”和“会”的原意,包括了官方和民间。

时下,一些民间组织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一批有眼光的人,在政府提倡、政府认可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不要割断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没有好的文化传承,就没有根本,但是也不能抱残守缺。要在传承文化的土壤中间,长出一棵茂盛的大树。这棵大树的出现,是综合实力的产物,它汲取各种知识与学问,比如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等等。要从诸多的形式中汲取营养,汲取各种宗教成功的经验,荟萃各种文化的精要,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