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问: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流传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旦选择作为出家人,以上几点就很难做到。那么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济群法师答:出家和行孝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来定义这个孝。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被士大夫诟病的一大罪状,就是没有子嗣。从传宗接代的角度,这种观念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否可以作为唯一标准呢?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是否成家或生子的权力,这不应该作为判断是否尽孝的标准。

我觉得,孝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生前的照料,二是对死后的超度

关于第一点,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出家人离开了世俗的家庭,但并不逃避对父母的赡养。对于这个问题,佛陀特别在戒律中做了细致规定。比如父母生活困难或无法自理,出家人应供给衣食所需或亲自照料。当然,佛教提倡的关怀并不局限于生活,关键还是要引导他们学佛,使之身心安康,快乐无忧。

关于第二点,正是出家修道的意义之一。我们只有解脱生死之后,才真正具备报效父母的能力。否则,即使能令他们衣食无忧,或成就一番光宗耀祖的事业,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当他们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无力挽留;当他们不幸堕落恶道时,我们无力救拔。所以,惟有令他们生得安养,死入善道,才是为人儿女应尽的孝道。正如明代莲池大师所说: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恩重如山,不论给予什么物质馈赠都无以为报,当他们究竟离苦得乐时,才是孝道的圆满成就。

所以,从佛教角度来说,出家非但不与孝道相违,而是更深层的孝,更长远的孝。除了以上所说的《盂兰盆经》外,佛弟子们熟悉的《地藏经》、《佛说父母恩重经》等,都是对报恩和孝亲思想的弘扬。佛陀本人,也在成道后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并在生父净饭王往生后亲自为其抬棺送葬,为我们示现了尽孝的典范。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佛教要有出家这种修行方式?为什么不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因为,世间亲情是建立在贪著之上,是有粘性的。这种粘性又会加深贪著,使人们对此产生依赖。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即使骨肉至亲,也终有离散的一天。贪著越深,依赖越深,由此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大。出家,就是从这种彼此束缚的关系中超越出来,将有粘性的贪恋净化为法缘,升华为大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