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杰法师: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为方便。信行秉教,岂废观心;法行观心,岂容离教。是以西天诸祖,无不贯通三藏,深入诸禅。南岳天台弘通般若法华,亦未尝不以观心为要,目足并运,入清凉池。否则钻他故纸,终招说食数宝之讥。

冷坐蒲团,未免暗证无闻之祸又教下之人罔思修证,宗乘之士多落险途,致令行果无成,教 道几熄。唯台岭一宗,始从智者章安,中历荆溪四明诸老,近复得妙峰、幽溪诸大师,相继而兴,教观双举,信法两被,故能超贤首慈恩诸教之观道寥寥,亦胜曹洞临济等宗之教 法贸贸。东南一丝,信可系佛法九鼎于不坠,末世津梁,舍此安从邪。

第一节 为什么要修行

(一)光阴易过,命不长久

古人说:光阴迅速,时序更迁。人之生命刹那不住,荣华富贵岂能长久。从古到今,枉受生死之苦。已得人身,年华岂可虚度。当放下身心,急需寻找归元之路;应猛地回头,休得再受轮回之苦。又狮子峰祖师也说:人生在世能有几何,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身体未老未病之前,抖擞精神,拔弃世事,得一日光阴,修一天功夫。祖师们悲心切切, 字字句句,彻入心扉,犹如当头棒喝,豁然而醒,使人不得不去修道。

又谚云: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得人生何时期?

杂藏经》云:此身无常,弹指不保,宛如朝露,日出即灭,王岂不见,世上一切,盛年华色,老所吞灭,目视不明,耳听不聪,手足不便,无所复堪是身衰老,无能贪乐,唯有死迫。

又云:王岂不见,胎少幼壮,一切皆死,无一幸存,是身危脆,死贼追随, 身心火燃,但是苦聚。身有寒热饥渴之患,心有贪痴嗔恨之苦,而我们贪着苦空无常脓血之身,不能觉悟,不思厌离,不自救拔,一旦命尽,谁能援手,国财妻子,皆非己有,死去之时,无一随身。人到最后,身且自弃,何况余物。

唉,举世之人,悉没五欲,迴流 生死,莫知出路。我等既已听闻佛法,已经觉悟此理,应当迅速远离世俗习气,专心修道,是为急务。所以西斋诗云:渐看鬓发著霜痕,自省己非自讨论,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急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乐国不遥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

又偈云: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试问:眼前活计放不下,频临病残交迫时,才修吗?所以古人说:壮时都为他人忙,谁人肯向死前修。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世度此身。我们岂能不醒悟呢?

(二)唯有修行能作依恃

当知聪明不能敌业报,富贵岂免轮回。势短世长,回顾时空,帝王将相今何在?世上一切成就,无常到来,一无所靠,唯有修行,能为恃怙。可惜世人能知者几何?知而能行又有几何?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最根本的生死大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随业轮转,一念心识投向异道,方知水月空花一场梦幻。

古德云: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究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可知人生在世,唯有修道,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大事,唯有修道才能真正地利益自己。三界当中,财色名利,既然不可靠, 唯有修道可做依恃,所以应好好学修止观。

第二节 天台止观法门殊胜

佛法中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能带领众生了生脱死,解脱轮回,证得无上菩提之果。但纵观所有的法门,末法时期,最适合现代人根性的莫过于天台止观法门。现就主要宗派(禅净律密教)作一比对分析。

禅宗

禅宗开创以来,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趣。妙则妙也,但只能接引上根之辈。中下之辈,穷年皓首,莫能入门。况末法时期,利根者又有几何?纵属利根人,禅堂参究,如果没有明眼人画龙点睛,终难成就。然善知识难寻,在此末法时期,若无福德因缘又去 何处找善知识呢?

和禅宗不同,天台止观依教修心,解行并进,无盲修瞎炼之偏,无走火入魔之失。上根者,一生成就,中下之人,依次修行,有路可进。日本关口真大博士认为佛法特质在禅,禅在中国佛教中发展为达摩禅和天台止观禅两大主流。达摩禅是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贯佛法的全体为宗旨。天台禅则是教学纵横,勿使盲目悟修为指归。所以说,处此末法时期,修天台止观禅最适合现代人的根性。如果有心于修道者,欲此生即要成就者,不可不修天台禅也。

净土宗

净土法门尤其殊胜,三根普被,无机不收,最直接最稳当。古德赞云:不须三劫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诚为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单以成就者数字来说,无论禅密二宗,无能出其右者。但在末法五浊恶世时期,人心险恶,福轻业重,纵使百闻即发真信,实为困难。

所以弥陀经中称此净土法门为稀有难信之法。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纲要,如果有一丝不信与怀疑,纵然一句弥陀念的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西方岂能得生。又蕅益大师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可知修净土者,若对世上财色名利亲眷子女等有一丝染着,执着不舍,生净土即成障碍,此生又将空过。

而修止观法门,纵然心存怀疑, 只要如法打坐,即可得定发禅,全无信根之人,仗此实证也能开发信心。又人之所贪无非五欲,天台五停心观正是对症之良药,所以求生净土有障碍者,不可不修天台止观。

律宗

戒律修持之基础,是佛法之根本。《佛遗教经》中云: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又云: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又《楞严经》云: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此可知,持戒目的是在禅定的修证,修定的目的在于无漏智慧的开发。而天台智者大师一向所提倡的止观双运,正是律宗的目的,因为止是禅,观是慧。所以经上说: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可见戒律是止观的基础,无须怀疑。

律宗的大成就者道宣律师在《高僧传合集》里赞叹天台宗智者大师曰:博听经论,明闲慧戒,然后归神摄虑。凭准圣言,动则随戒策修,静则不忘前智,固当人法两镜,真俗四依,达智未知,宁存妄识。如斯习定,非智不禅。则衡岭台崖扇其风也。可见道宣律师对天台止观是非常赞叹的,并对禅宗有严厉的批评:倡言五住久顷,十地将满,法性早见,十智已明。相命禅宗,未闲禅字,如斯般辈,其量甚多。意谓禅者们,动言五住烦恼已尽,十地已满而成佛了,其实连禅字都没认识。

天台禅的殊胜在于依戒修行。智者大师在天台止观中讲二十五方便,就特别强调持戒清净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若能发扬光大止观法门,非但能契合佛祖之心意,更能扶持末法戒律之衰运。所以天台宗与律宗关系非常深厚,天台大师得法华三昧,以诸法实相建立禅观教律,摄受一切徒众。又写四分律疏,并疏梵网经等,后来宋朝灵芝律师完全依天台教义阐扬律宗,立圆顿戒体。律宗之前对戒体的解释多依法相,自此以后,则宗天台。

密宗

密宗修法,虽极殊胜,但稍一不慎,即会反害自己。因为密宗在历史上为了生存,曾经大量地吸收婆罗门教的修法,融合佛法理念的解释。如果没有很好的经论基础,即易堕落外道行。据密宗规定,需学十二年的经论基础,才可修四加行。三年后才可修本尊。为防止修行偏差不得不这样做。

但人命无常,朝夕难保。不如天台解行并进,即学即修,不需担心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差错。密宗里边规定,若犯了三昧耶戒,即堕入金刚地狱,十方诸佛都无法相救,唯有自己的上师才可救拔。所以假如你跟随的上师只是一名凡夫,他又如何才能去地狱救你?又是否要等到上师成佛了之后才能得度呢?再如,如果上师自己也进了地狱,那岂不是更加的惨不忍睹。

如果修天台止观的话,智者大师引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而且修止观不需立坛供养,随时可修,不需千里求师,止观一本就是善知识了。我们能在末法时期尚能有缘遇到如此殊胜的法门,当生珍惜难遇想。

又根据太虚大师对台宗与密宗评价云:密宗特色是即身成就,一生成佛之说。天台圆教也说,在凡夫地证诸佛如来三德密藏,顿超之法,可以说不相上下,但天台宗更善巧于密宗的有六即义的树立,密宗转身成佛之义,只是六而常即之义。不能即而常六,而天台非但六而常即,更能即而常六。此为略胜一筹于密宗,并可纠正密宗的此一缺点。

教宗

教宗是指三论、唯识、华严等,依此之宗而成就者,据《高僧传》所记载并不是很多。

太虚大师说:在唐朝慧能大师以前,修禅观者大多依天台止观禅,到六祖慧能大兴禅宗,一直到宋朝,天台历代祖师弘扬的一心三观禅法与禅宗的祖师相对抗,特别是宋朝天台宗经典从朝鲜取回而中兴,而与禅宗平分秋色。到了元朝以后,天台祖师却大半流于净土,造成了天台禅法的衰落。由于天台祖师只注重教理的弘扬,而不注重止观,本来教观双美的天台宗被人误判为教下了。在唐朝之前修止观成就者《佛祖统记》中记载很多,此不繁述。

现在学唯识的很多,但法尊法师说:唯识亦仿取天台所立观法之名,而谈修唯识观。唯识宗在唐后虽有玄奘法师翻译《瑜伽师地论》,但依此修行之人少之又少。现在人虽学过百法明门论、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八识规矩颂等,却找不到修行的下手处。而天台立四教,说理清楚,分四种止观,层次分明,一学即可掌握,有立竿见影之效。

三论宗、成实宗、华严宗者,法尊法师曰:成实三论之宗派,亦由彼时而始立。唯其成实与三论,仍仅讲阐法相及破立之理论,至于学三论及成实者,应当如何依三论及成实而修行,乃至现在,曾未见有谁问之及谁释之。此是余见闻之狭小耶,抑中国佛法实如是耶?尚望三论诸师,有以教我也。

又云:贤首大师之华严,较之天台而尤晚,故所唱之高调,当然亦更玄之百倍。此宗学者,谈理则必十玄六相,判教则必圆明具德,境观必须事事无碍,周遍含融,如是方满私衷之欲望。若有教之以小始行位及观行,必急睁怒眼而怪之曰:汝欺我耶!汝岂知我非圆教之机乎?

法尊法师也对天台宗批判说:谈乎理也,惟恐自宗之不圆不顿,叙其行也,惟恐自宗之不越不包,故天台立境,则必曰一法三谛,明心则必曰一心三观,言行则曰圆教之十法成乘,更叙十法界中,各具十界,乃至百界而立千如,更加依正五蕴,转为三千,而云一念三千,三千一念,圆融无碍之旨,可谓极矣。其判教也,则以《阿含》《般若》为藏通二教,此固非我大乘根性之所须,即不共二乘独被菩萨之大乘教法及行位,亦望圆教之项背而不及,谁是狭心之士,甘在此别教而雌伏耶?故使吾国学子,人人皆生好高骛远之狂心者,此宗不能无责也。

一花一叶一菩提

看上段对天台之评论,可知法尊法师并未深入对天台宗教理的研究,他所引之例子仅是圆教之片面内容。圆教是最利根者而修,当然法法圆融无法不包。殊不知圆教之修法举一乘无不同时修证三乘所有之内容。说三乘修法时,无不趋向于最高之一乘。大乘圆教行人并非舍三乘方法而独修一法,故而称之为一修一切修。开权显实,即三乘是一乘,并非离三乘而可修。显实开权,一乘为三乘之整体,因此一证一切证,证三乘之果德而趋无上圆满之菩提。

所以天台止观,针对大小根性不同而设立不同层次的修法。教理大小俱含,层次分明,修行止观,证悟清楚。有心之人只需学了蕅益大师的《教观纲宗》法本,就可以把握住所 有佛教的教理与修证的纲领了。台湾慧岳大师说:中国佛教的教学思想中,三论宗、华 严宗、法相宗是精致于理论而贯穿哲学的极致,禅、律、密、净等,却独着重实践为指归!然在各宗中,能理论和观行兼备教观双美的宗派,那就要推让天台宗的教学。

第三节 天台宗的思想渊源及史略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知天台止观的殊胜,若欲依止观修持不可不知天台宗的来龙去脉。

天台宗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远承印度龙树大士的思想而来,龙树大士的思想早在西元四世纪时,已播满了整个印度。且越过葱岭,经罗什的译传由我国的北齐慧文、南岳慧思承传及至智者大师,更为之发扬创立教观双美体系,集其成为天台教学的基础。

所谓天台宗,天台是山名,智者大师栖身在此,倡立一宗之教观,后世称为天台大师,名所立宗,曰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因本宗依《法华经》以判一代时教,并且最尊崇《法华经》故。先是北齐有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文,及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偈,顿悟龙树即空即假即中之旨,立为三观,传之南岳慧思禅师,慧思传智者。

大师于陈宣帝建德七年入天台山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以名一家。曾经说:道有传行,亦必有说,于是约略五时,开张八教,总括群经,归宗法华,说《法华玄义》以判教相,用《法华文句》以解名义。

教理之说既然显明,又讲述摩诃止观,以资助观行。弟子章安听受随记,成三大部。章安后智威、慧威、玄朗继之,直至现在相续不断。查天台大师著作及大意,数出于龙树之书,确知天台学于龙树大师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故后世天台学者奉龙树为初祖。

第四节 修止观的利益

分五点:(一)现世利益、(二)来生利益、(三)究竟利益、(四)修止观一法即已修一切佛法、(五)能光大一切佛教教派。

(一)现世利益:

修止观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最好方法。它非但能治身病,也能医心理上的过患,可以说是身心一切疾病均能治疗。

身病者:如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贫血体弱、失眠健忘、阴虚火盛、精力不足、伤风感冒、头晕眼花等。

心病者:如愤怒悲伤、忧郁烦闷、恐怖退缩、贪欲骄慢等。

若能学习打坐,持之以恒,不论上述什么毛病,都可以治疗。静坐还能预防未然,更能使皮肤润泽、美化颜面。又如工作辛劳、用神过度、形容憔悴、精神昏昧,只需如法打坐,便能恢复精力、面色光彩,而且心平气和、意志高昂。因此不论什么人均宜打坐修止观。

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使血脉畅通,而疾病不易发生。相反的,若时常受愤怒、恐惧、悲伤、受情欲所干扰,心烦意躁,则必致气血不调,久而百病丛生。如人发脾气时肝火上升,由于肝开窍于目,故易生眼疾及肝胆病等。谚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可知嗔火一发肝胆俱损了。

又情欲生则必肾气亢动,肾开窍于耳,所以易生耳病,总之对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六欲,不论哪一种发生,都会影响全身的机能变化。身是以心为主,心能控制各部机构。心情保持平和,则生理上也随之平衡。若妄生七情六欲,如水因有风,波浪即起,故修止观,能使人体阴阳平衡,百病皆遣。

若人年事已高,或体弱多病,冬天觉手脚冰冷,打坐后便会立觉手足发热。可见静坐能使气血畅通,无所不至。夏天气候炎热,修止观能令身体清凉。古人云:熄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又云:心静自然凉。均是此义。打坐不唯能御寒祛暑热,更能调整人的身心于最佳状态。

有人怀疑,如此呆坐不动,将使血气不通、消化不良。不错,如果身在端坐,而心在不停活动,如看书、写字或作其它的工作,则会影响气血流通,食量减少。但佛教的静坐,不仅要身体稳如磐石地坐着,同时也要心如静水地修止观,如此血液自然会循环。使血液循环有内外二种,外即运动锻炼等,内即静坐。若静坐修止观有功时,可能发觉腹部充实,似有一股真气于其中,每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一切积郁排出,血气如车辆,脉管如道路,若车辆有力,可将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冲去。

故静坐既久,脉络通顺,血气充沛,由是上下运行,均无阻滞。中医学也说,心属于火,肾属于水。若人用心过度,心火上升,由于肾水不能上潮,导致水火不济,便会疾病百出,若心能宁静或系念丹田、或止于足部,心火若下沉,肾水便上潮,于是水火即济,则百病可以消除。譬

如人失眠,也多由水火不济所致。心火不能经常得到肾水润泽,便会幻想多端,无法控制,若心能将万缘放下,专心观想丹田或集中于两足之间约二十分钟,水火便可互相接应,此时便易入睡。修止观能修到降伏妄想后,便可发生轻安,一切宿病霍然而愈了。

(二)来生利益者:

修止观不但此生身体健康长寿快乐,乃至来生必生天上,不堕三途。三界天上,欲界天前两层修五戒十善即可,后四层天以及上二界天必有禅定功德才能得生故,生色界天必修止门中的四禅定,无色天必须修四空定等。

(三)究竟利益者:

谓依修天台止观法门必定能超出三界得证清净涅槃,此不繁述。

(四)修止观一法即已修一切佛法者:

智者大师说: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宗喀巴大师说:三乘之果,皆是止观之功。由此可知一切出世法,皆是由止观而成,佛法三大总纲是戒定慧,止即定,观即慧,可知佛法若离止观将无存于世,也无佛法可言。

止观是佛法的根本,修习止观,就是修习一切佛法。无论一切显密修法,皆以止观为体故。一切出世圣人中,罗汉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此三法当体即是止观。

先以四谛为例。四谛法门是以修十六行相为观修对象,先以止息妄想,后以观照四谛正理。十二因缘只是四谛的开合不同而已。

此止观即是六度者,真能放下身心,人法两忘,即是布施;由修止观内外光洁,一丝不染,真名持戒;由修止观,身心不动,见佛不喜,逢魔不惧,荣辱不惊,顺逆不着,真名忍辱;为修止观,初夜后夜不废,行住坐卧,历缘对境,无不在修止观中,是名精进;以修止故,发百千禅定法门,以修观故,生实相智慧。

所以一修止观,发大乘心者,直证菩萨果位,发小乘心者,即到罗汉境界,三乘之果包遗无漏。有心欲了生死者,不可不懂天台教,不可不修天台止观法。

(五)能光大一切教派者:

慧岳法师说,当知天台与各派之间有存则同存,亡则同亡之关系。下略举几宗来说明一下。

天台与禅宗:天台立宗时禅宗虽兴,但未十分隆盛,但天台思想的发源,实胚胎于北齐慧文,长养于南岳慧思,所以天台一心三观的印证,一境三谛的发挥,多出于禅观而得自证之境界。由此教论,可以辅助禅宗的暗证之失。所以宣扬天台教学,正可以使禅教并行,促使佛教正常地发展,如鸟两翼,不可偏废。蕅益大师说: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可谓一针见血。

律宗:

智者大师在二十五方便中特别强调戒律清净对修止观起决定作用。所以对于四分律、梵网经等并皆有注疏。宋代之前对戒体的解释多依法相,及灵芝元照律师始以天台教义阐扬律仪立圆顿戒体,律学风气倏然一变。所以欲长养善根之人,急需重兴天台教学,以固身口之防。

净土:

天台宗虽宗法华,所归正是净土。《法华经》卷六中说:若人闻是《法华经》经典,若说修行,其人临终即往安乐世界弥陀佛所,生莲花中,诸大菩萨围绕其处。故智者大师著《净土十疑论》,弘扬净土法门,劝人求生西方,提倡般舟三昧一心念佛。又净土经典之集大成者,是《净土十要》,若不懂天台教理,即读不懂此书。又印光大师《文钞》思想,皆依天台教义弘扬净土。故知天台之兴对净土实有大益。

密宗:

密宗之兴,虽在天台成立后,惟智者大师对于古来所传密咒皆能融摄无遗,所以其修持法多与密宗相倚。如《方等陀罗尼忏》等,吸收密咒作为忏罪之用,即是一个明显例子。又黄教名著,号称支撑藏地佛法五百年不倒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它的中心思想结构,是出离心、清净见、菩提心这三者为主,而天台的十乘观法,非但包含此三,并且更加详细。

例如天台藏教通教二教之十乘观法,第一即是观正因缘,即是指清净见。第二真正发心,即指出离心。别圆二教的十乘观法第二真正发心,即是发菩提心。《菩提道次第广论》要求,下士中士都要汇归于上士。这种思想与天台三乘同归于一乘是相同的。汉地佛学中的这种思想比藏地早了八、九百年。并且二宗在修持上都是提倡要求止观双运。又修加行时,《菩提道次第广论》强调,要修七支供法,即是天台的前方便五悔法。黄教思想继之于中观,而天台二、三祖是观《中论》和《大智度论》,而立一心三观之宗旨的。故知学了台宗,对于各种教理,就无所不含了。

又大圆满是红教的无上法,什么叫大圆满呢?某大德说:尽此现实世界生死涅槃,一切诸法都在于明空觉了之中,圆满无缺,故名圆满。此种理论早在智者大师著作中即已说到。一心性中具善恶诸法种子,故知弘扬天台,即是推广了红教同等理念。

如果以唐密来说,天台宗的玉泉系如一行禅师,疏解大日经时,多是依天台教义而发挥。又日本最澄大师,既传天台宗,復学密宗而建立台密。所以日本学天台者,必兼传密法。吾人欲修密宗以达到殊胜的增上境界,尤其应学习天台教法,方能显密圆融。

太虚大师曰:禅宗偏重于直觉的参悟,华严偏重于果地的发挥。天台则重于心观的推理和因地的实修。所以天台止观,最合适于我们凡夫初机要修行的人。

宋朝铠庵居士曰:奇哉,救世明道之书,不图復行于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书,必不致信谗以废毁;使搢绅先生,知有此书,必不致立论以诋排;使啟禅关者,能读此书,岂肯以教外别传自欺乎。(慧岳大师说:因为禅宗是专以锻炼精神集中,且以端身正坐,依自心的体验,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号召,遂有轻视戒律经教的倾向,致使养成晦昧不明的暗证禅师者不少。换言之,唯以日夜不休地端坐,虽得身心泰然的愉快安定,却不能了悟所证的阶段,容易变为增上慢,狂妄自大的暗证禅师,有无法自拔的危险,尤其只证初禅的境界,就认为已证出世大禅。如是错误,致使无法真正获得解脱。尚且一不小心就堕所谓野狐禅邪伪禅之类的弊害!但学修止观法门时,有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智、断、行、位,故铠庵居士有此语)使寻经论者,能读此书,岂肯以分别名相自困乎。

所以光大天台宗止观法门,就可弥补各宗之短,使令各宗,教、理、行、证,更趋圆满,佛法由兹可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能杰法师

能杰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能杰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能杰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能杰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