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序 目录


禅者的初心 作者: 铃木俊隆 译者: 梁永安

制作信息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半世纪以前,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被认为可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们两人的作品分别在13和15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50年后,铃木俊隆做出了几乎不遑多让的贡献。在他唯一留下的这本书中,那些对“禅”感兴趣的美国人所找到的,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最佳补充。

铃木大拙的禅是风风火火的,反观铃木俊隆的禅则显得平实无奇。“开悟”是铃木大拙禅道的核心,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这个眩目的观念居功不少。但在铃木俊隆的这本书里,“开悟”或是其近义词“见性”却从没出现过。

铃木俊隆禅师入寂前四个月,我找到个机会问他:“这本书为什么没有谈到开悟?”禅师还未开口,他太太就凑过来,调皮地轻声说:“因为他还没开悟嘛!”禅师装出一脸惊恐的样子,用扇子拍拍太太,竖起一根手指在嘴边说:“嘘,千万别说出去! ”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声沉寂下来,禅师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铃木禅师在美国弘法仅仅12年(12年在东亚是一个周期),然而成果丰硕。经过这位文静且个子小小的人的努力,一个曹洞宗[1]的组织如今在美国已然欣欣向荣。他的人与曹洞宗的禅道水乳交融,是这种禅道活生生的表现。正如玛莉·法尔拉斯(Mary Farlas)所说:

他的无我态度极为彻底,不留下任何我们可以渲染的奇言怪行。而尽管他没有留下任何世俗意义上的丰功伟绩,但他的脚印却带领着看不见的世界历史向前迈进。

禅师遗下的功绩包括了美国塔撒加拉山的禅山禅修中(Zen Mountain Center,西方第一家曹洞宗禅寺)以及旧金山的禅修中心;而对一般大众而言,他留下的,则是这本书。

不抱任何饶幸心理,他早就为弟子们做好心理建设,让他们可以面对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目睹他的形体从这世界消失、归于虚空的那个时刻:

临终时若受着痛苦,那不打紧,不要在意;那就是受苦的佛陀。你们可别因此产生混淆。或许每个人都要为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而努力挣扎,但那并不打紧,那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深深感激自己拥有的是一个有限的身体……像是我的身体、你的身体。要是我们拥有无限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他也事先安排好传法事宜。在1971年11月21日举行的“山座仪式”上,他立理查德·贝克(Richard Baker)为其法嗣。当时,他的癌症已恶化到必须由儿子搀扶才能行走的地步。然而,每走一步,他的禅杖都叩地有声,透露出这个人虽然外表温文,内心却有着钢铁般的禅意志。理查德接过袈裟时,以一首诗作为答礼:

这炷香

我执持良久

现在要以“无手”

奉给我的师父、我的朋友

也是这座寺院的创立者

铃木俊隆大师

你有过的贡献,无可衡量

与你走在佛陀的微雨中

我们衣袍湿透

但莲花瓣上

却无滴雨停驻

两星期后,禅师入寂了。在12月4日举行的丧礼上,贝克禅师向出席者朗诵了以下的赞辞:

当师父或弟子都是不容易的亊,尽管那必然是此生中的至乐。在一片没有佛教的土地弘法也不容易,但他却度化了许多弟子、僧众、俗众,让他们走在佛道上,为全国数以千计的人带来了生命的改变。要开创和维持一座禅寺很不容易,何况还加上一个市区的禅修团体、加州以及美国其他地区的许多禅修中心。

但这些“不容易”的事、这些非凡的成就在他手里却是举重若轻,因为他倚仗的是自己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他留下的遗泽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无一不是要紧的:佛的心、佛的修行、佛的教诲与人生。他就在这里,就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只要我们想他。

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

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教授、

《人的宗教》作者

出版缘起 一个完全自由的人

对铃木禅师的弟子而言,这本书就是铃木禅师的心,但不是他的一般心或是人格心,而是他的禅心。这心是他师父玉润祖温大和尚的心,是道元禅师[2]的心,也是自佛陀以降全部真实或虚构的祖师、和尚,以及居士的心。它也是佛陀本人的心,是禅修的心。

但是,对大部分读者而言,这本书则是一位禅师如何讲禅和教禅的榜样。这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修行的书,其中也说明了何谓禅生活,以及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它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何谓“禅心”?

禅心是禅门老师常用的谜样字眼之一,他们用这字眼来提醒弟子们跳出文字障碍,刺激弟子对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产生惊奇。这也是所有禅训练的目的——让你产生惊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现来回应此惊奇。

本书扉页上“如来”二字为铃木禅师亲笔所写。如来是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意思是说,“他已完成佛道,从真如[3]而来,就是真如、如实、实相、空性,完全的悟道者”。真如(或者“空性”)乃是一个佛可以示现的基本凭借。真如就是禅心。当铃木禅师用笔尖已磨损、分叉的毛笔写下这两个字时,他说:“我要用它来表现‘如来’是整个世界的身体。”

何谓“初心”?

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那个质朴无知的第一探问(“我是谁?”)有必要贯彻整个禅修的历程。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他们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直接或间接地碰触到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这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法,利用的中介是最简单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情境。它的精神是,学禅的人应该自己教育自己。

初心是道元禅师爱用的词语。本书扉页及书眉上随处可见的两个毛笔字——“初心”,也是出自铃木禅师的手笔。书法的禅道注重坦率简朴,较不在意技巧或美观。写书法时应该像个初学者那样,全神贯注去写,俨如是第一次发现你所要写的东西那般。如此一来,你的全部性情就会表现在书法里。禅修之道也是如此。

将声音变成文字

出版这本书的构想源自铃木禅师的人室弟子——玛丽安·德比(Marian Derby),她是洛斯拉图斯(Los Altos)禅修团的负责人。铃木禅师固定一或两个星期参加该团的坐禅一次。禅师坐禅后会讲讲话,为学员们加油打气,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玛丽安就把这些对话录了下来。

不久之后,她就意识到这些对话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值得整理成书,也可借此为禅师非凡的精神和教诲留下一个弥足珍贵的记录。于是,玛丽安花了几年时间,把录音带的内容整理出来,也就成为本书的第一份初稿。

接着,负责加工这份初稿的人是铃木禅师另一位入室弟子——楚蒂·狄克逊(Trudy Dixon)。她的编辑经验很丰富,一直以来都负责禅修中心刊物《风铃》(Wind Bell)的编辑。她要把初稿整理和组织成为可以出版的形式。但要编这样的一本书并不容易,我们在这里把这些“不容易”的理由一一说明,有助于读者对这本书能有更好的理解。

铃木禅师谈佛法时,采取的是最困难但也最有说服力的方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境切入。他还试图以一些极简单的语句(例如“喝茶去吧!”)来传达佛教的整个精神。因此,编辑必须十分警觉,才不会为求文字的清晰或文法的通顺而删掉这些别具深意的语句。

另外,如果不是对禅师很熟悉或是曾与他共事过的人,也很容易误删掉一些可以表现禅师人格、精力或意志的背景性说明。再来还有重复的部分、一些看似晦涩的语句以及所引用的诗句,编辑一不小心,就会把这些能加深读者印象的成分给删掉。事实上,读者若能仔细阅读那些看似晦涩或多余的语句,反而会发现它们其实充满了启发性。

语言的转换充满挑战

让编辑在整理稿件的工作上更为困难的是,英语的基本假设完全是二元性的,不像日语历经了几百年,而发展出一套可以表现佛教非二元性观念的语汇。铃木禅师讲话的时候,时而使用日文的思考方式,时而使用英文的思考方式,两种文化的语汇交替运用,随心所欲。在他的禅语之中,这两种语言带着诗意和哲学气息而融合在一起了。然而在转写的过程中,停顿、节奏和语气的强调,这种种可带给他的话语更深意涵和整合性的语言手段,却都很容易流失。为此,楚蒂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跟禅师讨论,以求尽可能保留一些原来的用字和味道,与此同时又兼顾到英文书稿的可读性。

楚蒂依重点的不同而把本书划分为三部分:“身与心的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以及“用心理解”。这样的区分,分别大致对应于身体、感觉与心灵的部分。她还为每一章节的谈话选择一个标题,并附以一两句引言(通常都是引自该节的讲话内容)。楚蒂的选择多少有点武断,但她这样做,却可以在标题、引言和谈话内容间制造出一种张力,鞭策读者更深入地思索话语的内容。

书中的谈话唯一不是在洛斯拉图斯禅修团发表的,是“后记”部分,这部分是禅修中心搬入旧金山现址时,禅师两次讲话内容的浓缩版。

用生命编辑此书

结束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没多久,楚蒂就死于癌症,当时她年仅30,留下了丈夫迈克和两个小孩(安妮和威尔)。迈克是位画家,本书扉页上的苍蝇就是他画的。迈克学禅多年,当他应邀为本书画些什么时,他说:“我画不出一幅禅画。除了这幅画以外,我想不出能画点什么。我更绝对画不出蒲团或莲花或诸如此类的图画,但我却想到‘苍蝇’这个点子。”

在迈克的画作上,常可见到一只现实主义笔触的苍蝇。铃木禅师对青蛙一向赞誉有加,因为青蛙坐着的时候,安静得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它实际上充满了警觉性,不让任何一只从它面前飞过的昆虫跑掉。说不定迈克的“苍蝇”就是在等待这只“青蛙”。

在编排《禅者的初心》这本书的整个过程,楚蒂全程与我共事,她要求我把最后的整理工作完成,并负责安排及监督印刷和出版事宜。我考虑过几家出版商,最后选定Weather hill出版公司,它的设计、排版完全符合这本书应有的样子。稿子付梓前曾经过水野弘元教授过目,他是驹泽大学佛教学部部长,同时也是印度佛教的知名学者。他慨然帮助我们把一些梵文和日文的佛教术语给翻译出来。

禅师的弘法人生

铃木禅师只会偶一在讲话中谈起他的过去,以下是我尽己所能,为他的生平组织起来的一份个人简介。他是玉润祖温大和尚的弟子,但另外还有一些师父,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岸泽惟安禅师。岸泽禅师是道元佛学思想的研究权威,一向强调学佛者对道元思想、禅公案(特别是《碧岩录》[4]),以及佛经,均应有深入仔细的理解。

铃木禅师从12岁那年,即开始跟着父亲的一名弟子(也就是玉润祖温禅师),展开了禅修的学徒生涯。与师父一起生活若干年后,他先后在驹泽佛教大学和曹洞宗的两个专修道场(永平寺和总持寺)继续进行修行和研究。他也在一位临济宗[5]禅师座下短期学习过一段时间。

玉润禅师在铃木禅师30岁那年入寂。因此,铃木禅师尽管年轻,仍必须同时照管两座寺院,一座是师父的林宗院,另一座是父亲的禅寺(他的父亲在玉润禅师人寂后不久也去世了)。林宗院是一座小禅寺,也是为数约两百座小寺的总寺。铃木禅师担任林宗院住持任内,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遵照师父遗愿,依传统方式将林宗院加以改建。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禅师在林宗院带领一些讨论小组,对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作风和行动提出质疑,这在当时相当罕见。大战前夕,禅师就有去美国弘法的念头,当时因为师父坚不应允,他就只好放弃。但在1956年和1958年,一位朋友(日本曹洞宗的领导人)两次力邀他到旧金山,带领一个当地的日本曹洞宗团体。力邀第三次时,铃木禅师终于答应前往。

将禅带到西方世界

1959年时,55岁的铃木禅师来到了美国。经过好几次的延后归程,最后,他决定留在美国弘法。禅师会留下来是因为他发现,美国人都怀有一颗“初心”,对禅很少有既定的成见,相当愿意对禅敞开,相信禅能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帮助。此外,禅师也发现,美国人问问题的方式可以为禅注入新的生命。

在禅师抵达美国不久,就有好些人围聚在他身边,请求跟从他学禅。禅师的回答是:“我每天大清早都会坐禅,如果你们有兴趣,不妨来与我同坐。”自此,追随铃木禅师的人与日俱增,至今在加州已有六个据点。

当时他最常待的地方是旧金山市佩奇街(page Street)300号的禅修中心(共有60名弟子住在那里,固定来坐禅的人数就更多了),以及位于卡梅尔谷(Carmel Valley)上方的塔撒加拉泉(Tassajara Springs)的禅山禅修中心。后者是美国的第一座禅寺,固定会有为数大约60名的学员,从事为期三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修行。

师徒之间

楚蒂认为,如果能让读者明白弟子们对铃木禅师有何感受,将比任何事情都更能帮助读者理解禅师在这本书里的谈话。这位师父所给予弟子们的,其实就是这些谈话内容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证明他所倡导的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真的可以在这一生中体现。

各位若修行得愈深,就愈能明了师父的心,并且终究会明白,自己的心和师父的心都是佛心。各位还将会明白,坐禅乃是各位真实本性最完美的表现。以下是楚蒂对禅师的两段赞辞,很能说明禅师与徒弟之间的关系:

一位禅师就是实现了完全自由的人,而这种完全自由是所有人类的潜能。他无拘无束地生活在他整个存在的丰盈里。他的意识之流不是我们一般自我中心意识那种固定的重复模式,而是会依实际的当下环境自然地生发出来。结果就是,他的人格表现出各种不凡的素质:轻快、活力充沛、坦率、简朴、谦卑、真诚、喜气洋洋、无比善悟与深不可测的慈悲。他的整个人见证了何谓“活在当下”的真实之中。

但到头来,让众弟子感到困惑、入迷和被深化的,并不是老师的不平凡,而是他的无比平凡。因为他只是他自己,所以得以成为众弟子的一面镜子。与他在一起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与此同时又不会感受到他有一丝赞美或责难。在他面前,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也看到了他的各种不平凡只是我们自己的真实本性。当我们学会把本性释放出来,师徒之间的界线就会消失,消失在佛心展开而成的一道存在与欢愉的深流里。

理查德·贝克

京都,1970年

(编按:本文中所提的内容编排构想与呈现方式,与中译本略有出入。)

前言 初心

对于禅,我们用不着有深入的了解。哪怕你读过很多禅方面的经典,你也必须用一颗清新的心去读当中的每一句话。

人们都说禅修很难,但对个中原因却多有误解。禅修之所以困难,不在于要盘腿而坐,也不在于要达到开悟。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难以保持心的清净,以及修行的清净。自从禅宗在中国建立之后,发展出了很多修行方式,但却愈来愈不清净。我这里不想谈中国禅或者禅宗历史,我感兴趣的只是帮助各位远离不清净的修行。

初心,即“初学者的心”

日文里的“初心”一词,意思是“初学者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假如你只读过《心经》[6] 一遍,可能会深受感动。但如果你读过两遍、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呢?说不定你会失去对它最初的感动。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你的其他修行上。起初有一段时间,你会保持得住初心,但修行两三年或更多年之后,你在修行上也许有所精进,但本心的无限意义却相当容易会失去。

学禅者最需要谨记的就是不要坠入二元思考。我们的“本心”一切本自具足。它总是丰富而自足,你不应离失本自具足的心灵状态。自足的心不同于封闭的心,它是颗空的心,是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的心。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它就会随时准备好要去接受,对一切抱持敞开的态度。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的可能性,老手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

分别心会使你受到限制

如果你有太多分别心的思想,就会画地自限。如果你太苛求或贪婪,你的心就不会丰富和自足。如果你失去自足的本心,就会无戒不犯。当你的心变得苛求,当你汲汲于想要得到什么,到头来你就会违反自己誓守过的戒律,包括不妄语、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等等。但要是你能保持本心,戒律就会守好它们自己。

初学者不会有“我已经达到了什么”的这种念头,所有自我中心的思想都会对我们广大的心形成限制。当我们的心很慈悲时,它就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屡屡强调,我们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所以,最难的事就是保持各位的初心。对于禅,我们用不着有深入的了解。哪怕你读过很多禅方面的经典,你也必须用一颗清新的心去读当中的每一句话。你不应该说“我知道禅是什么”或者“我开悟了”。这也是所有艺术真正的秘密所在——永远当个新手。这是非常要紧的一点。如果你开始禅修的话,你就会开始欣赏你的初心。这正是禅修的秘密所在。

目录图集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出版缘起 一个完全自由的人前言 初心第一部1 坐禅的姿势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3 获得完全的自由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5 拔除心中的野草6 一错再错也是禅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8 叩头,叩头,再叩头9 开悟没啥特别?第二部1 千里长轨人生路2 日复一日打坐3 远离兴奋4 要努力,不要骄傲5 不留一丝痕迹6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7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8 限制自己的活动9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10 静坐于烦恼之中11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12 说你想说的话13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14 对死亡的新体会第三部1 坐禅不是为了开悟2 接受无常3 那一下电闪4 顺应自然5 专注于“无”6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7 相信“无中生有”8 万物本一体9 安静地坐禅10 佛法是一种体验11 真正的佛教徒12 心也需要休息13 人人都可以是佛后记 禅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