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禅定智慧之乐,无漏无为,寂然闲旷,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前面的念,他只是把这件事情记住;这个慧,他是深入的观察抉择。他怎么抉择呢?筹量世间快乐跟禅定智慧乐,它的一个得失轻重,这件事情很重要,这件事情是我们能不能成就止观的一个关键。
怎么个度量法呢?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世间的快乐,这当中有两个相貌:
第一个,它乐少苦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世间的五欲乐,往往你在受用的时候,都夹杂着烦恼跟罪业,你这样的安乐会给你的未来带来极大的痛苦。因为烦恼跟罪业正是招感痛苦的因缘,就好像说一个甜美的食物,虽然你吃的很甜美,它会让你得到一个暂时的幸福感受,但是吃下去以后,后患无穷,乐少苦多,你得到的是极少的快乐,但是你未来得到的是很多很多的痛苦,来弥补你得到快乐的代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虚诳不实。就是说,它的体性是不真实的,如梦如幻。
所以说之所以我们无量劫来去受用五欲的快乐,我们永远都得不到满足,我今天受用了五欲,我接下来又要受用五欲,这整个过程它没有满足的时候,因为它跟我们的真如佛性不相应,它完全是一种妄想的境界,妄想那当然是得不到满足的,那是虚妄的想像,所以说它是失是轻。
那禅定的快乐不同,禅定的快乐无漏无为。这种禅定的快乐,还有这种寂静的快乐,你在受用的时候,它没有任何的过失,你在禅定生起的时候,那种法喜的快乐,你可以尽情的享用,它不夹带烦恼也不夹带罪业,而且寂然闲旷,内心没有任何的挂碍,不像受用五欲乐,你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烦恼,内心是非常的寂静开阔,而且没有挂碍,可以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这个背后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对智慧的观察,对生死的厌恶,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这样的动力有这样的抉择,才能够使令我们去精进的修行。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