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齐教授:批评的应注意合理性 被批的应积极面对
批评的应注意问题合理性 被批的积极态度面对问题
对于“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这个问题,还可以由这样两方面来看,一是这个问题本身的表述问题;一是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现实状况问题。首先,就这个问题的表述看,这是个在逻辑上有缺失的判断。
“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不止一条,且法师的个性特质类型也一定很不同,“讲经说法”是成为“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个问题的表述中仅用“讲经说法”来判断是否“合格法师”,前提即不能完全成立,因而结论也就有问题,引起歧义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说“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即如同说“会讲经说法的法师是合格的法师”一样,是有逻辑缺陷的判断。其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被提出和引起讨论,暴露出目前能够讲经说法的法师比较缺乏的现实问题,更透露出一些信众的关切之情。当同情的理解,应积极的改善。这个问题里所说的法师,应该指称的是出家人。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也就是说,如果佛教是个宝的话,就是因为有佛法僧。而其中,僧是让佛教久远广布的主要的和能动性的体现和载体。僧之称为宝,意味着僧应有不同寻常的宝贵之处。所以,成为真正的僧宝,或者“合格的法师”,应是个不断精进成就的过程。不过,出家并不等于得道,出家人队伍的良莠不齐不仅曾是历史状况也是现实状况。正所谓“从凡成圣,此事良难”。何况,讲经说法也非是个法师就能做到的事。说法者若不了知佛法真谛,不能宣讲正法,则会产生谤法之过。而且能够上堂说法者还需要具备很多德性。佛典中记有不少种要求。但无论如何,懂佛法通经教,是做法师者应着实努力的本分事。至于能否讲说得好,显然因人而异。但若本分事都没有努力地去做,的确谈不上合格。
再者,能有很多法师或者通经教者能够讲经说法,尤其是能够有水平地讲经说法,是佛教现实水平的一项重要表征。各方面应积极推进讲经说法水平的提高。佛陀遗教,“依法不依人”,经教即是佛法的凝结。经典之于佛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然历史上那么多古圣先贤们花那么大的力气结集佛经,那么多的高僧大德们皓首穷经,所为何来!“演布经教”,“以十二部经教教化众生”;“禀承经教,洗除邪惑”;“依经求理”,“入真实观”。凡此等等,即佛教所谓的“续佛慧命”的重要方面。按说,僧人讲佛经,阿訇讲《古兰经》,神父、牧师讲《圣经》,是宗教教职人员的基本本分之责,没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如果成了问题,无论怎样,都是需要认真检讨一下的。事实上,当今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精神水平都普遍提高,人们不仅需要法师能讲经说法,还需要讲说得有水平。所以,法师们要成就为合格的法师,可谓任重道远!佛典浩繁,实难尽通。古时不同法门的僧人,各持所长。而今也不妨因人而异,各所侧重,各归其类。现在,法师们的文化水平也是普遍提高的,信众又有切实的要求,加之有关方面积极促进,状况应该能逐步有所改善。事实上,这不仅是需要积极推进、而且是需要持久推进改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