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序曲 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pART ONE

踏上心灵幽径:基本法则

灵性道路上,需要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序曲 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在本书一开始,我强调的是我个人的旅程,因为我学到的最大课题,就是普遍性必须和个人性结合,才能完满地实现灵性生活。

传统灵性与现代生活的调和

1972年夏天,在首次到亚洲学习五年之后,我顶著光头,穿著僧袍,回到父母在华盛顿首府的家。当时美国还未有任何南传佛教寺院, 但我想知道在美国当和尚会如何,即使是很短的一段日子也好。和父母住了几周后,我决定去长岛拜访我的双胞胎弟弟和他太太,于是穿著僧袍、带著钵,拿著母亲买的车票(身为出家的修行者,我不花费,也不管理钱财),登上从华盛顿到纽约中央车站的火车。

我在当天下午抵达,随后就沿著第五大道走去找我的弟媳。经过这么多年的修行,我一直非常平静。我行走著,就好像正在禅修一样, 擦身而过的路人和帝梵尼之类的精品店,对我来说就像森林寺院里的风和树。我要在伊丽莎白-雅顿的店门口和弟媳碰面,有人送她这里的生日礼券,提供一整天的全套保养,包括护肤、做头发、按摩、修指甲,等等。我按约定在四点钟抵达,但她没有出现。我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走了进去。店员惊讶地问:“我能为你效劳吗?。”“是,我要找朵丽.康菲尔德。”“哦!”她回答,“她还没好,请你到四楼的候客室等待。”于是我搭电梯到四楼,一出来就碰到候客室的接待员,她也用略带怀疑的语气询问我:“我能为你效劳吗?”我告诉她,我要找弟媳,有人请我到这里等候。

我坐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等了几分钟之后,决定盘起腿、闭上眼睛,开始打坐。我毕竟是出家人,在那里还能做什么呢?十分钟之后, 我开始听到笑声和喧哗的声音。我继续打坐,之后我听到走廊那边传来一阵嘈杂声:“他是真人吗?”于是我睁开双眼,看见八到十个穿著伊丽莎白.雅顿“睡袍”的妇女盯著我,许多人的头发还上著发卷或长得像钓线卷轴的古怪玩意儿,有些人的脸上涂了像是绿色酪梨酱的东西,其他人则敷著泥巴。我回望她们,怀疑自己到了陌生的国度,然后听到自己说:“她们是真人吗?”

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在佛教寺院美好而古老的教法,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之间,找到调和的方法。在过去这些年,对我和许多寻求真诚灵性生活的人而言,这种调和已成为最为有趣且迫切的课题。大部分美国人并不想过传统的传教士、和尚或尼姑的生活, 然而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希望将真诚的灵性修行带入生活。本书将会谈到这种可能性。

我的灵性旅程

我的灵性生活是在我十四岁时,别人送我的一本书引发的,那是洛桑.然巴写的《第三只眼》。它以半虚构的方式描述了西藏的神秘之旅,是一本有趣且深具启发的书, 为我提供一个可以遁逃的世界,那似乎远远好过我所居住的世界。我成长于美国东岸一个科学与知性的家庭,父亲是生物物理学家,研发出人工心脏及肺脏,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医学部门工作,也在医学院教书。我接受了 “良好的教育”,也进人“常春藤联盟”大学, 身边有许多聪明和有创意的人,他们虽然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知性的成就,但许多人并不快乐,使我清楚看到:才智和在世间的地位,与快乐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太大关联。这点在我家就明显得令人心痛。即使在我寂寞和困惑的时候,我也知道必须往别处去寻求快乐,于是我转向东方。

1963年,我在达特茅斯学院就读时,有幸遇到一位有智慧的老教授陈荣捷博士,他教授佛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时,是盘腿坐在桌子上的。因为他的启发,我主修了亚洲研究,且一毕业就在美国和平工作团的协助下,去了亚洲,想到佛寺寻求教法和出家。我开始修行,后来在泰国的森林寺院巴蓬寺出家和隐修,那是由年轻但后来颇负盛名的大师阿姜查主持的,但我对所接受的教法感到意外。我虽不期待僧侣像然巴的故事所写的,可以飘浮在空中,却仍希望从禅修得到特殊的效果: 快乐、狂喜状态与超凡的经验。但老师教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终生觉醒、专注、臣服和承诺的道路。他提供的快乐完全不依靠世间变化无常的状况,而是出于自身艰辛而自觉的内在转化。进入寺院时,我原本期待可以将家庭的痛苦和世间的种种困难抛在脑后,但它们却如影随形。我费了许多年才了解这些困难是修行的一部分。

我很幸运能够找到智慧的教导,接受传统而古老的训练,这些训练在最好的寺院中仍然保持著。这种修行方式要求极为简朴的生活,只拥有一副衣钵,每天还要走五里路以取得一顿午餐。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以传统的方法禅修,例如在森林中整夜静坐,观看墓地焚烧的尸体;在一个房间里禁语闭关一年,每天静坐和经行二十个小时。我分别在马哈希尊者、阿沙巴哈尊者及佛使比丘住持的伟大寺院接受卓越的教法。在这段修行期间,我学到许多美好的事,并终生对这些师长心怀感激。然而,在这些特殊环境接受的密集禅修只是修行的起步,之后我在非常普通的地方也进行了同样严格的禅修,只因为我承诺要进行有系统的训练。接受初期的训练时,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而我离开亚洲时仍然非常理想化,期待特殊的禅修经验会解决我所有的问题。

往后几年,我又回到泰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寺院,接受进一步的训练,然后向一些知名的西藏喇嘛、禅师和印度上师学习。在十九年的教学当中,我十分荣幸和多位西方的佛学老师合作,在美国创立内观禅修社,内观是佛教的正念修行方法。我曾经带领过为期一天至三个月的密集禅修,合作对象包括基督教、佛教徒、超个人心理学家及其他团体。我在1976年完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自此就以心理治疗师和佛学老师为业。经过这些年,我主要想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如何活出灵性的修行,我如何让它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开花结果?

开始教学以来,我看到许多学生误解灵性修行的真意,许多人希望用它来逃离自己的生活;许多人就像我一样,曾经用它的理想和语言来逃避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困难;许多人就像我一样,曾经用它的理想和语言来逃避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困难;许多人进入寺院、教堂和道场,只为了寻求特殊的效果。

由上向下的修行经历

我个人的修行是一条由上到下经历了不同的脉轮(身体的灵性能量中心,)而非由下往上。我第一个十年的系统化灵性修行,主要是通过心智的带领。我钻研、阅读,然后像僧侣一样禅修和生活,总是使用大脑的力量来获得理解。我发展出专注和三摩地(深层的定力),以及各种洞见;我对活在世间的自己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并以崭新而有智慧的方式来看事情。我以为这种洞识就是修行的重点,并对自己新的理解感到满意。

但我以僧侣的身份回到美国后,这一切都结束了。在伊丽莎白.雅顿事件后几周,我脱下僧袍,进入研究所就读,找了份开计程车的工作,晚上还在波士顿的精神病院工作,并展开一段亲密关系。我从寺院回来时虽然清明、开阔又兴奋,但从居家生活和研究所的关系中,我很快就发现禅修对我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多少帮助。我的情绪仍不够成熟, 仍然表现出接受佛法训练前就有的指责和恐惧、接受和拒绝的痛苦模式,更可怕的是,我开始更清楚地看到这些模式。我可以对别处上千众生做慈心观,却很难与此时此刻就在眼前的某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我曾经在禅修中用强大的心力压抑痛苦的感受,却常常在很久之后才了解自己其实在生气、悲伤、哀痛和受挫。我在关系中不快乐的来源并未受到检视,也缺少处理感受、投注感情及以智慧与朋友和所爱的人共处的技巧。

我被迫将整个修行方式从头部的脉轮向下转到心的脉轮,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历程,以重新唤回我的情感,将觉察和理解运用到自己的关系模式上,学习体会自己的感受,以及处理人与人联结的强大力量。我借由团体和个别咨商,以心为中心的禅修,超个人心理学, 和一连串既成功又惨痛的人际关系来学习。我检视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把这种理解带入现在的关系。最后,这个历程将我带进一个以困难开始而现在是幸福婚姻的关系,其中有我的妻子李雅娜及美丽的女儿卡洛琳。我逐渐了解这种心的工作与灵性修行其实是完全相容的。

在专注于情感工作及心的发展长达十年后,我才了解自己忽略了身体。在我早期的灵性修行中,我的身体就像情感一样,只得到表面的注意。我学会敏锐觉察自己的呼吸,并能处理身体的疼痛和感觉,但我大多是以运动员的方式使用自已的身体。我有幸拥有足够的健康和力量去爬山,或像瑜伽行者一样在恒河岸边静坐,忍受剧痛,保持十或二十小时不动;身为出家人,我可以日进一餐,而且赤足长途跋涉。但我发现过去只是在使用身体,而不是居住在其中。我一直把它当成喂食、移动以及实现心智、情感及灵性生活的工具。

当我更全然地关注自已的情绪,就发现身体也需要关爱和注意。只用爱和慈悲去观看、理解甚至感受,仍然是不够的,我必须将修行进一步移向更下方的脉轮。我了解要活出灵性的生活,就必须具体表现在每一个行动当中——站立、走路、呼吸、饮食,它必然涵盖我所有的活动。在地球上居住在这个珍贵的身体中,就像其他事情一样, 都是灵性生活极重要的一部分。当我开始重新住进我的身体,便在新的地方发现了使我远离真我的恐惧和痛苦,就像我打开头脑和心的时候也曾发现的一样。

我的修行顺著脉轮向下移动时,就变得更私密、更个人化,修行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更诚实、更用心,修行也变得更为整合。我对待身体的方式,和对待家人或投身地球和平工作的方式,并不是没有关联。因此,在一路向下处理的过程中,我的修行视野不仅扩展到身体和心, 也涵盖所有的生活、关系及生养我们的环境。

勇士的心

在灵性生活愈来愈深化、扩展的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动机起了很大的变化。起初,我从一个很挣扎、努力的起点开始。在禅修时,我很努力地用大脑让身体静止、专注,训练心智力量,以克服疼痛、感受及分心。我用灵性修行努力追求清明和光明的状态、理解和异象。而我开始教学时,也是教授这种禅修方法。可是,我逐渐看清,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努力本身就增加了我们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评断的倾向,在灵修中就会对自己更为批判,如果我们将自己隔离起来, 否认自己的情感、身体及人性,努力想要迈向开悟或达到某些灵性目标, 便只会强化这种隔离,每当无价值感或自恨有了立足点(比如害怕自己的感受或批判自己的思想〉,就会被灵性的努力所强化。然而我也知道,如果没有很大的奉献、能量和投入,就不可能有灵性修行,若非出于努力和理想主义,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这样的发现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真正的灵性生活需要深度地开放自己,我们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勇士的精神,但这种力量来自我们的心。我们需要的能量、承诺及勇气,并不是要我们逃离生活,或用任何物质或灵性的哲学来掩盖它。我们需要勇士的心来直接面对自己的生活,包括各种苦痛和限制、快乐和可能性。这种勇气会将各种生活层面纳入灵性修行之中:我们的身体、家庭、社会、政治、地球生态、艺术、教育,等等。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将灵性整合进生活里。

心理卫生专业需要整合灵性

我一面攻读博士学位,一面在州立精神病院工作时,天真地以为我能教某些病人禅修,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显然不是他们需要的。这些人在生活中很少有平衡的专注力,且绝大多数都已丧失心智能力。若有任何禅修方式对他们是有益的,必然是需要接触土地和落实扎根的方法,如瑜伽、园艺、太极,或者各种能促使他们与身体联结的活动。

但我接著发现医院中有一大群人非常需要禅修:精神科医生、心理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助理,等等。这群人负责照顾精神病人, 常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病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害怕,害怕病人身体的能量,也害怕自己身体的能量。这些照顾者当中,很少有人能亲身体验病人所面对的强大力量,而这却是禅修中非常基本的课程:面对自己的贪婪、无价值感、愤怒、妄想和浮夸,并开启智慧与无畏来超越这些力量。这群人可以从禅修获得极大的益处,以此面对自己的心灵力量,这种力量在病人身上是不受控制的,借此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病人生出新的理解和慈悲。

心理卫生界已经开始体认到,治疗和处置必须涵盖灵性生活;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和生态学,也已体认到整合灵性观点的必要性。但灵性若要有所助益,就必须基于个人的经验。对于想要直接学习的人, 本书有许多章节提供了一系列传统的修行方法和现代的禅修方式。这些练习是直接应用本书教导的方法,以求更深入自己的身体和心,使之成为灵性修行的工具。本书的禅修核心沿袭的是东南亚的南传佛教传统,有各种属于"内观"(又称毗婆舍那)的觉察练习。内观又被称为佛教禅修的核心,为身体、心灵和心智(这副身心与周遭世界是一体的)提供了一套有系统的训练及觉醒维。它是我多年来追随并教导别人的传承,而这个核心教法也是世界各地绝大多数佛教修行的基础。

虽然本书依据的是我在佛教传统里的经验,但我相信它所教导的灵性修行原则是具有普遍性的。前半部介绍的是一种完整的灵修生活基础:修行的方式、常见的危险、处理创伤和困难的技巧、佛教对人类意识的灵性状态所描绘的地图,以及如何将这些超凡的经验落实于日常生活。本书后半部更直接谈到如何把这种修行整合到当代的生活, 涉及的议题包括相互依赖与慈悲、区隔的问题、心理治疗和禅修,以及与灵性老师相处的益处和问题。最后会检视灵性的成熟:丰盛的智慧和慈悲,以及它为生活带来的自在和喜悦。

在本书一开始,我强调的是我个人的旅程,因为我学到的最大课题就是普遍性必须和个人性结合,才能圆满地实现灵性生活。身为人类, 通往神圣的人性之门就是自已的身体、心灵及心智,我们的历史,以及生活中最亲近的关系与环境。若非从这里进人,我们还能从哪里实现慈悲、公义及解脱呢?

灵性的完整意义就是认识到,如果我们要将光明、智慧和慈悲带进世界,就必须先从自身开始。只有在每个独特、个别的情境中,才能实现灵性生活的普遍性。这种修行的个人取向同时重视生命的独特性及共同性,尊敬生死间伟大舞动的永恒本质,也看重个别的身体、家庭和社区,以及个人的历史、喜悦与哀愁。由此看来,我们的觉醒既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事,也会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