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参禅师: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 初四开示


初四开示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前念话头一过,后念妄想就来了,什么贪念、瞋念、淫念都有,难啊!但是要有耐心,要逐步逐步前进,翻来覆去的追究。念佛要集中在耳根上,久久力量日充,要把疑情生处转熟,转成和妄想那么熟,行住坐卧就是它,乃至做梦都是它。

你这个一熟呢,那个无始以来的妄想就生不起来,话头熟了,妄念少了功夫就升华了,这是个长远期。虽在静中能够持住了话头,再看动中是否也能保持,开了静出了禅堂,行香、吃茶、吃饭、大小便时,再看看你的功夫如何。定中有十分功夫,动中往往难保七分,特别是病痛和临遇到挫折时,命终时更难把持。功夫,要确实下一番苦心,没有功夫是得不到受用的。

妄想有粗有细,你把话头持住粗妄就歇下来。这粗妄一歇,就得一分自在,一天到晚清凉自在,行起香来两只脚好像没有一样,轻飘飘的,坐香也觉的身体很轻,羽毛一样。到这地步还要努力用功,有的人自满了以为到家了,不行,不用功会退失的,粗妄还会起来。因为没有断,只是伏住了粗妄。有道心的人知道这是半路,要努力向前,起疑情照顾话头,不让这段风光走过去。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一是推想这时功夫到什么程度,话头提不提无所谓,提话头不过是除除妄想,现在心里也得到一点自在,他就把这些见闻觉知搬来,对照这点清净的境界。(细妄未除,停滞不前。可惜)二是认光影门头,什么是光影门头?就是静中有点把握,再往前疑情似有似无,出现点境界见到光明或如同日光、或是忽然空了,生起欢喜,执著一起,不能前进,时间一长,会出毛病,还有人见到佛菩萨像生欢喜,见到凶境界生怖心,这是错误的,住则着魔。不睬它,不取不舍,方得正定正受。

参禅是无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圣像凡相都是假相,不要生执著心,要在这里走过去。静相、动相都不住,正念就现前了。三昧正定就是根尘脱落,十方圆明,了不可得的无境界的境界。再往深用功啊,那功夫可以达到动静一如,昼夜一如,这才谈到成团成片。这是修行的路程,我们初用功应当知道这些境界,免走弯路。

初下手用功夫,以妄止妄,出新功夫,不用力不行。“念佛是谁”得微细微细的审察,不停追究,他嫌费力,何不轻轻罩住它,看死话头就行了,如果是老用功的过来人,开悟了,罩住也行,不罩也行,无念,有念都好!明白以后处处皆是。我们谈的是没有明白时的功夫是有差别的,没有明白,看不住话头,久成死水。时间一长堕于无想,堕于无情。

我们访师寻友,朝山拜佛就是为心底上这一点事,少走弯路,当年亲近虚老,虚老这个老人家真是大善知识,你一开口他就晓得你功夫用到什么程度,告诉怎么样,当下使你冰消瓦解。这个法身父母真是了不得,非是世间父母可比。我在广东亲近虚老三年,受到的法益是无法回报的。

古人一闻千悟也是经过多少年的修持,长庆祖师坐破七个蒲团,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是大作家八十还在作本份事,可以想想这不是什么小事,这是天下最大的事。

佛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居皇宫,世间欲乐应有尽有,能够视功名利禄如镜中花,水中月,弃王位为众生悟道,这是惊天动地的悲心,我们看到佛陀这样发心成道,不惭愧吗?精进吧!修行要靠自己发心才行,依靠别人靠不住。世尊比别的佛愿小吗?阿难和佛是兄弟,最后还是阿难发大心自己成就的。要发大心,自度、自度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