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对待超常意识状态的态度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光或异象的炫目效果,狂喜和能量的强烈释放,都是美妙的标志,表示旧有微小生命和身心结构的崩解,但它们不能产生智慧。
我们要如何理解伟大神秘传统的文献所叙述的许多惊人而奇特的灵性经验昵?现代人还有这些经验吗?这些经验有什么价值?前几章谈到平常意识状态里的身体能量、情绪和思考模式,当它们被释放时,会产生崭新层次的平静和清明;继续修行下去,整个意识状态有时会发生改变。通过更有系统的灵性修行,会产生强而有力的身体、心灵、心智的超常状态。本章想描述这些难以形容的经验,并视之为修行道路的一部分而加以探讨。
对待超常意识状态的态度
在了解不寻常的意识状态前,必须先了解各种灵性传统对意识转化和解放的价值,抱持著两种迥异的观点。某些灵性道路坚持我们必须达到深入的超常意识状态,才能发现生命的“超越”视野,开启超越身心的层次,了解自由的神圣滋味。这些学派认为需要走上山巅,要有宇宙性的视野,要超越渺小的自我,要有开悟的体验。许多传统专注于这种奇幻、超越的经验,禅宗的临济宗便强调有力的公案参悟和严格的闭关禅修,以突破日常意识,产生“悟”和“见性”的经验, 这是深度觉醒的时刻。内观禅修也有一些学派,运用强而有力的专注技巧和长时间的密集禅修引导学生觉醒,超越日常意识。胜王瑜伽和拙火瑜伽、某些巫术修行与基督教密集祈祷的“黑暗之夜”,也都遵循这种修行精神,运用重复、密集、疼痛、强力呼吸、缩小专注的焦点、公案、剥夺睡眠和观想等技术,帮助学生超越正常的意识。
然而,许多其他学派并不要求攀登超越之山,而是把山巅的精神带入生活当下的每一刻。他们的教导认为,解脱和超越必须在此时此刻被发现,如果不是在当下,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呢?“内在”学派的观点不是寻求超越,而是教导实相、开悟和神圣都必须在每一刻闪现,否则就不是真实的。
重视在“当下”觉醒的学派,会教导神圣和开悟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欲望和贪婪的心(包括想要超越的欲望),使我们无法体验这个实相。禅宗的曹洞宗就是如此教导,他们的方法是所谓“只管打坐”的禅法,这是一种深入的开启,面对此刻的真实。练习时,禅修者要放弃得到开悟的想法,或到达任何其他境界的念头。美国曹洞宗最伟大的禅师之一铃木禅师的教导中,从未提到开悟,他妻子开玩笑说那是因为他从未开悟。在曹洞宗的传统中,所有超常知觉和异象都被称为“魔障”或错觉,而予以忽视。许多内观禅修大师也抱持类似观点,对他们而言,超常状态只是另一种经验,也是无常的现象,或如阿姜查所言:“只是另一个需要放下的东西。”吠檀多哲学、克里希那穆提、业瑜伽、为神服务之道,都跟随这种道路。
内在和超越的道路都是伟大之道的表现,各自的修行方式都能引导人达到深入的放下和真正的自由。对追求灵性修行的你们来说,若以虔诚的态度修持,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时刻分别经验到这两种面向,两者各有价值,也各有危险。
超越状态的价值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鼓励和美妙的愿景,使我们强烈地看见实相,超越日常的意识,并引导我们根据这个最高真理来生活。这种经验有时具有深刻的疗愈力和转化作用,但带来的危险和误用的情况也很大。我们会因为有这种经验而觉得自己很特别,很容易执著;而戏剧化的经验、身体的感觉、狂喜和异象都可能造成上瘾,反而增加生活中的渴求和痛苦。所有危险中最普遍的就是认为这种经验可以彻底转化我们,以为从“开悟”或超越的片刻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会彻底改善。这是一种迷思,很少是真的,而执著这些经验却很容易导致自满、骄傲和自欺。
内在练习的价值在于强而有力的整合方式,让灵性在当下实现,使整个生活充满神圣感。内在练习的危险包括妄想和自满,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活在当下”,其实只是处于半睡眠状态,仍遵循舒适的旧习。最初充满爱与光的感觉可能会变成一切都已神圣或完美的借口,促使我们掩饰任何冲突和困难。有些学生就这样修行了很久,却得不到什么真正的智慧,困在其中而不自知。他们也许感到非常平静,但生活并未转化。他们可能根本不曾完成灵性旅程,也没有在这个世界找到真正的解脱。
了解关于超常状态的两种观点后,接下来让我们检视一些可能出现的超常状态,并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平常的意识并不了解本章和下一章讨论的心智、情绪和灵性范畴,因此我们在这个领域航行时,必须要有老师和向导,以及适当的支持,好让我们保持平衡,这点非常重要。若要到喜马拉雅山旅行,就一定要有熟悉道路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