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分裂的原因:早年的创伤


分裂的原因:早年的创伤

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痛苦,灵性修行似乎可以作为逃避之道,以摆脱身心的困扰,逃避过去的痛苦和存在的孤寂。灵性的前景愈美好,就愈符合我们不想受尘世干扰的心愿。许多禅修学生在深入的静默中,发现自己早年的生活经验痛苦到根本不希望自己出生,不想活在人身之中,他们期望以灵性来逃避痛苦。可是,所谓净化的观念,所谓超脱或超越身体、世俗欲望和污浊的想法,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去呢?真的能带来解脱吗?或只是强化原有的厌恶、恐惧和限制昵?

哪里能找到解脱呢?佛陀说人的苦恼和开悟都在具有感官和心智的五尺之躯内。若不在此时此地,还能在何处找到解脱? 印度神秘主义诗人卡比尔说:

朋友,趁你活著时渴望真理。

趁你活著时投入经验之中!……

所谓“拯救”,属于死亡之前的时光。

若不在活著时扯断绳索,

难道要死后由鬼魂来做吗?

有人以为只要身体腐朽,

灵魂就会进入狂喜——

那全是幻想。

现在如何,到那时也就如何。

若你现在一无所获,你的结局就只是

死亡之城的空虚居所。

若你现在与神圣交融,来世

就拥有满足的面容。

我们只拥有现在,日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个唯一的永恒瞬间。看见这个真理才能了解神圣与世俗无法分开,即使是最超越的灵性洞见也只闪现在此时此地,存在于我们行走、吃喝、相爱的生活之中。

要看见这个真理并不容易。我们内心恐惧的力量:批评的习惯,会不断阻止我们接触神圣。我们常不自觉地将灵性拉回好坏、圣俗的两极,重建早年生活的模式。这些模式曾帮助我们度过童年经验到的痛苦、创伤和无能。如果昔日恐惧的策略是躲藏起来,我们可能利用灵性生活继续躲藏,却声称自己已弃绝人生;如果童年遇到痛苦的防卫方式是幻想,我们可能会让自己迷失在灵性生活的愿景中,如果过去试图以好行为逃避责备,现在可能会试图用灵性的纯净或神圣来逃避,如果幼时以强迫行为或自我驱策来弥补寂寞和能力不足的感受,现在的灵性也可能反映出相同的情形。我们会利用灵性继续使生活分裂。

有位学生来自施虐的家庭,他父亲常有突如其来的暴力,他处理这种危险处境的方法就是对任何可能的问题都非常敏感,所以有强烈的偏执倾向。他在灵性修行中重建这种情形,把老师和学生分成好人和坏人、危险的人和同伙的人、他不喜欢的人和他崇拜并试图模仿的人。若有人表现得像他狂野的年轻时期一样,他就会过度批评、不理睬或觉得害怕,就像他害怕自已的这些部分一样。他以这种方式切割周围的团体,结果他对许多人的敌意使他的妄想和恐惧成真——许多人真的对他生气,因此很快就重建出原生家庭里划分好人与坏人的危险模式。他还用属灵书籍的内容来强化分裂,评断哪些人、行为和做法是神圣的,哪些是出于欲望、怨恨、妄想和无知。

若缺少指导,这种人会耗费数年以灵性生活重演早年的创伤。上述例子需要非常小心地引导他注意自己如何对好与坏、对他人作出两极化的不信任和理想化的判断,而建立了如此强烈的感觉,并了解这种情形根源于何种恐惧。一旦能如此检视,就能从外在世界的问题转向自身内在的困扰与悲伤。当他看见是自己创造了生活中的恐惧、妄想、分裂和痛苦,整个旧有的自我感就会脱落,并唤醒新的可能性。

另一位年轻女学生带著极大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来修行。由于童年的巨大痛苦,她退缩到静默和白日梦中求取平静,在沉默中逃避周遭世界的问题和冲突。灵性修行使她得到极大的宽慰,这里的方式认可她的沉默和内向,支持她逃避世界。她的老师起先以为她是很优秀的禅修学生,能毫无困难地接受戒律和禁语的规定,很容易安静,对人生的短暂本质有深入的洞识,知道如何避免执著的危险。她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密集禅修,却渐渐显示她是以修行来逃避世界,她的禅修只是在重建早年家庭生活的恐惧。就像前面提到的学生一样,她的生活局限在某些区块。请她注意这点时,她激烈地抱怨:“佛陀岂不是说要孤独、坐在森林里的树下、过著隐居生活吗?老师怎么建议我有所不同昵?”

她的否认过于强烈,难以突破,因此耗费多年在不同的灵性团体打转。直到十年后,她有强烈的挫折感和不满足,才有动机开始改变生活,打破自身的限制。

分隔的墙是出于恐惧和习性,应该或不应该的观念,什么属灵和什么不属灵的看法。由于我们无法忍受生活的某些特殊部分,于是筑墙隔开它们。我们通常不会筑墙隔开世上普遍而巨大的痛苦、不公义、战争、盲从的行为,却会筑墙隔开自己最直接、最私密的痛苦,因为它最深刻地触动我们、伤害我们,而这就是我们必须检视、了解的部分。只有在我们能觉察这些心墙时,才能发展出向生活全面敞开自己的灵性修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