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密集禅修结束后:在变迁中修行


密集禅修结束后:在变迁中修行

不论遇到突如其来的外在周期,还是自然而然的内在周期,灵性修行都要求我们以清醒的方式尊重这些变化,在修行的周期中优雅地呼吸。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学习这个功课,就是在长期的密集禅修、灵性研讨会、闭关修行结束之后的过渡时期。现代的灵性修行常要求我们暂时进入一个灵性团体,修行数天到数周后才回家。从密集禅修和灵性团体的开放与支持回到复杂的日常生活,这种转变可能很困难,特别是我们若坚信其中某个阶段比另一个阶段更属灵时,尤其困难。但通过专注,我们可以觉察内在和外在的变迁,并将之融人心的修行。密集禅修结束时,环境的改变自然会使我们面临失落感,如果禅修培养出平静开放的心与单纯的生活,我们可能会害怕复杂的日常生活将使我们失去这些收获,在受到保护的禅修环境中唤醒的灵性敏感度会消失殆尽。禅修使我们的感官和情绪变得开放、脆弱、纤细、敏感,回到城市的家中,每天和家人、工作、塞车奋战,会让我们觉得难以承受。效果愈好的禅修,这种恐惧可能就愈强烈。我们可能也害怕没有人了解我们,希望生活保持在禅修时的状态。我们可能试图抓住禅修时遇到的任何美好状态,即使是深刻的觉醒之后,仍可能有执著和骄傲,禅宗称之为“开悟的臭味”。所有恐惧、执著和骄傲的力量都会使我们无法迈向下个修行阶段,所以这种变迁是完美的际遇,可以学习如何经历修行的周期。

首先需要耐心,必须体认变迁可能是很长的过程。如果禅修期间很深入或时间较久,可能会经历数周到数月的艰难与困惑,才能再度融人原有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能有自觉地承认自己的失落感,我们经历生活的变迁时,必须允许自己感受到失落,然后放下。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心对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感受到悲伤与不可避免的执著。若能尊重失落感,允许自己看见执著,就能觉察放下的过程。

同样地,我们也必须尊重自己的脆弱。禅修常使我们非常开放, 而对紧绷的日常生活感到烦躁、震惊。回到尘世时,我们有时好像需要被尊重和保护的新生儿,从前一周的西藏寺院到下一周回到医院病房从事护理工作之间,这个小婴儿有时需要泡泡热水澡,听听舒缓的音乐,作为两个时期之间的桥梁。为了尊重这种敏感度,我们必须往意如何转换,比如抽空让自己安静,改变时间表以得到额外的沉思时间, 延缓最忙碌或艰难的工作,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从安静的状态慢慢转换到大量的活动。与其他一起修行的人定期聚会也很有帮助,大家可以一起大笑和流泪,帮助彼此度过周期的变迁。

从安静的禅修期返回后,常会以更为清晰、无法否认的方式看见世界的痛苦,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其实这是灵性道路的一部分, 可以把心打开,更清楚地看见一切,但也可能令人觉得难以承受。我们可能发现自己重复旧有的潜意识模式,或面对棘手而未解决的老问题,而需要对自身的痛苦抱持慈悲的态度。我们以全新的眼光观看时, 周遭世界似乎是出于潜意识而充满压迫感,我们可能更清楚地看见周围许多人带著烦恼、寂寞、焦躁和恐惧的面容,它们揭露了现代生活的强度与速度,以及生活背后的愚昧与巨大痛苦。如果我们能有自觉地允许自己的心被触动,这种经验就可能成为慈悲心的来源。

即使我们毫无困难地离开密集禅修,仍会进入新的周期。我们可能体验到光明的变迁,徜徉在生命的奥秘中,充满喜悦,也可能再次惊叹生命的细腻美丽,或对众生开启充满爱的心门。这时的任务就是把这种精神扩展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