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优雅面对生命的变迁


优雅面对生命的变迁

每一种状态都会走到下一个阶段,绝对不要逃避生命的变迁。优雅地进入其中的主要方法就是不断地仔细练习,像练习骑马一样:一次次散步、小跑、慢跑,跑过平坦与粗糙的地面,上山下山,起跑与停止,直到我们能优雅而有自觉地经历生活。度过人生的困难阶段,就能学会用心信任这些周期的展现,就像信任树根深入土壤,树叶向上伸展,信任每片花瓣都会由外至内依序绽放。不论是密集禅修时还是结束后,都要信任修行中任何引起我们注意的焦点(我们的身体、个人的历史、周围的团体)、会在永恒的当下带给我们完满而真实活著所必需的部分。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是要去什么地方。奇妙而伟大的佛陀开悟的故事说明他如何实践完美的慈悲与耐心、稳定与平静,经历十万劫的修行而成为佛陀。所谓一劫,请想象一座比圣母峰更高更大的山,每一百年有一只渡鸦衔著一条丝巾飞过这座山,丝巾掠过山顶,这座山被丝巾磨平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一劫。

我们可以将之解读成佛陀修行了很久,但这个比喻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指出修行的永恒性。我们并不是尝试在明年、二十年后或下辈子达到更好的境界,而是学习在超越时间的生命展现前敞开自己,愈来愈与之和谐一致,使我们的心愈来愈能含融人生的所有季节。

在佛陀宇宙的

十个方向中

只有一条道路。

当我们清楚观看,并没有

各种教诲的差异。

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

如果有所得,

在一开始就已得到。

如果有所失,它就藏身附近。

冥想:回想灵性生活的周期

舒服自然地坐著,让自己轻松地感受当下。放下任何计划,感受呼吸的自然韵律。平静下来之后,开始回想自已的整个灵性生活,回忆自已第一次是如何被唤醒心灵的生活,回忆你在体验到可能性、奥秘、神圣,当时有何感觉。仔细回想接下来数年有哪些灵性老师和神圣地点激励了你,回顾多年来你遵循过几个系统化得修行,度过了几个时期,给你最多教导的处境,出乎意料的功课,孤独隐居的时刻,融入团体的时刻,你遇到的经验,你的贵人、向导,还有最近的修行。也要注意你遇到的难题所带来的困扰与学习。

享受这种回想,视之为故事、冒险,带著惊奇与感激之情欣赏它的周期。接下来感觉自己安住在今日此刻,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感觉未来可能会遇到的什么事:生命中下一个自然的阶段,人生还不完善的领域,你渴望吸纳的某些灵性修行。请做你自己的灵性向导,注意有哪些情况可能对你有益。如果当前的生活允许,你是否应该腾出一段独处的时间或加入灵性团体?你的灵性修行是否召唤你花一段时间为别人服务,或者现在正是投入事业、创造力合家庭生活的时候?你是需要老师,还是目前最好依靠自己的资源?如果当前的生活不允许你做出上述选择,你目前究竟处于什么阶段?要如何好好看重你的选择和生活处境,将它们放入开放的心与修行的周期?请你体会如何诚实面对自己,也诚实面对生活中展现的法与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