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维摩经听后感


维摩经听后感》

界诠法师学生时代作文 1984年4月20日作业(界诠法师于北京求学时代)

维摩诘所说经》是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年间(公元399—415)翻译弘传的。 我听了这部经以后,得到了不少受益和启发。此经从文字上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上有很大的影响;从义理上说,确是可以体会到佛法的甚深不可思议微妙之理。所以此经也名为《不可思议解脱经》。此经是人法双举,所谓人者,就是维摩诘,此云无垢称,即是净名之义,此人降伏魔怨,制诸外道。而且“五百声闻自称不敏,八千菩萨失对当时。”所言法者,就是“不可思议解脱。”此法门概括地说有三种不思议:一不思议境,二不思议智,三不思议教。为什么立这三种?因为由不思议境,发生不思议智;以不思议智,吐不思议教,三者互成互立。所言不思议者,就是说内无功用,不假思量,不可分别,外化幽微难测,所以说不思议。下面就谈一点听后此经的感受和体会。

《维摩诘所说经》共十四品,义理广博,每品所说的各种不同法门,不外乎显绝相的不二法门,令悟中道的妙观。不二法门是净名现病之本意,文殊问疾之所由。此经虽说理绝名相,体隔言思,不可以有言有思诠表不思议法,但有四悉坛因缘,故此不妨有种种言说相示。《大智度论》卷一云:“依四悉坛因缘故,如来说法。”一普为世界悉坛,随顺世间众生的共同认识,而说世间的正因缘。二各为人生悉坛,随机异说引发各人各种不同根机,随顺其所处地位各成进修,使信解修行者,增长福德,为说人生的正因缘。三药病对治悉坛,此是破其执病,对各种不同根机,应病授药,正如对执有者说空,对着空者说有。四显第一义悉坛,显示诸法空性,不可分别,令契证法性,成就菩提。此经具足四悉坛,尤其偏重于第一义悉坛。就是以前面三种悉坛为方便,会归于不二法门的第一义谛。以往我认为,修学佛法,承奉佛教,非出家教徒不可,在家学佛只是种善根而已。学习了此经对于这点看法有很大的启发。认识到净名是承佛大悲,现居长者——居士之位,不离六蔽之相,而能具足六度之行。

不离白衣居于俗家,而有妻子眷属,淫舍酒肆等种种尘劳之相,而能成就菩提之道。这是体现了佛法不二的道理。净名显示禅定智慧、辩才、神通,又能折服诸声闻及菩萨众,从而说明了佛法不离世俗而修得,且较绝俗离尘所修得者功德尤为殊胜。更进一步显了佛法, 不但出家者所学,乃至屠夫、行商、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都能自力奋于研习佛法。净名现居士身,而奉承佛法,为在家学佛者,起了光辉的楷模。由此充分说明了修学佛法非定于僧人之职分,俗人同样可以檐担如来家业。也就是说佛法是依四众弟子共同弘传,正法才能久住。在这点上说僧俗是不二的。

还有一点体会是:维摩诘示疾,世尊命诸弟子和菩萨众前往问疾,诸弟子和菩萨众,皆畏惧折服。这难道说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弥勒等菩萨实为净名所诃斥?不是的,因为诸阿罗汉及菩萨众同承释尊彻底之悲心,现为抑扬,意在叹大褒圆,弹偏斥小,互赞玄化而已。由此观之,则此经实流出释尊之大悲。净名、舍利弗、弥勒、文殊等仰承佛意共为宣说,以对治尘俗自画而不敢发心。其实佛法是平易近人,人人皆可修习。

对于不二之理,以前虽然也谈了很多,只是在二谛和八不上说明不二的道理。而今在《维摩诘经》中,获得更进一步的认识。在问疾品中,当文殊和诸菩萨将前往问疾之际,维摩诘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这说明了唯有空诸所有,才能集诸善法,契同佛慈。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此是显从实相上而起大悲心。正是:“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的道理。独寑一床,即是真空不空的中道义。不二法门品初诸菩萨各说不二之义,如法自在菩萨说:“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这似有不二可说,如果有不二可说,还是有所对待,有所对待还是有所依着。于是文殊菩萨说:“于一切法无言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此后文殊又问维摩诘,云何入不二法门,当时维摩诘默然无言。从这一点上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文殊借言以遣文字语言之相,就依言而明不二,净名以默然无言,就无言而明不二。即是道超四句,理绝非非,不落作为,不涉言说,不着一字,绝诸对待,实离文字言语相,而显第一义空寂的妙理。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其余诸品,维摩诘所说种种方便,显示不思议神通,都默契于此章无言法性之理,实显佛说法无法可说的真旨。为此对佛演法四十余年,而没有说一个字的含义,就不足为奇了。诸法实相是不可言说相示,但为化度众生,不得不假施设种种善巧方便的文字言语,可是宗极还是不可说。所以文殊以有言而显不二,净名以默然无言而示不二。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对于《金刚经》中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和“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深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了《维摩诘经》,对空有平等无碍的道理,也加深了认识。从本经中的小大平等融合,开显甚多,如借座于灯王,擎不动之界于掌上,从此更进一步体会到《华严经》中,“于一毛孔现法界量”的意义。这十足说明诸法无碍,实相平等不二的道理,虽然说诸法实相空寂,维摩诘默然不言,绝诸名相,这是从第一义上说的。但是从世俗谛上说,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还是历然存见,即是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虽空而罪福不失。所以此经虽说空义,而又嘱咐广为流通,为他人宣说,读诵受持,劝发菩提大心,立坚固大愿,集积纯厚善根,普济群生,回向无上佛道。能如实证悟体会,方可于逆流惊湍上立足,石火电光里安身。

界 诠

1984.4.20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界诠法师

界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界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界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界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