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以菩提心看第一


菩提心看第一

梁乃崇教授

时间:91年12月2日

地点:厦门精舍

纪录:蔡素钰

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有关「第一」的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追求第一就有竞争,竞争失败就要被淘汰,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始终是个两难。如果不追求第一,你不会努力;但是为了追求第一,又产生了竞争,得不到第一的人就是失败了,因此制造一大群失败者,如何是好?

我有一个看法可以把这两难的状况解掉,我的办法就是:当我们在讲第一的时候,我们的重点就放在那个第一上,而对于第二、第三、第四……一直到最后一名则是一齐来分享第一的荣耀,第一的荣耀不是第一名专有的事。所以其他不是第一的人应共同来分享第一的快乐、第一的成果、第一的成就感,同时抱着下一次我也要得个第一给大家分享的愿望;不应是去羞辱那些不是第一的人,来凸显第一有多好,这样就错了。所以我们在称赞第一的时候,不可带有贬损非第一的态度,而要鼓励其他不是第一的人,大家来分享第一的荣耀。

虽然我不是第一,我还是应该分享第一的荣耀。这样子做的话,第一就会有鼓励的作用,追求第一就会变成动力,而不会压抑了不是第一的那一群人,就不会有负面的影响。很多事情都是竞赛,包括选举也是一种竞赛,但是在竞赛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人应用所谓「负面竞争」的手段,用抹黑、指责对方缺点的方式,来凸显自己比较好,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是不好的。所以大家在竞赛的时候,最好是用正面的竞争,「比好」而不是「比烂」,用这样的方式才没有问题。

像《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每一个都是第一啊!洗澡也有第一、持咒也有第一、穿衣服也有第一……各种各样的第一,共有二十五种,每个都是第一呀!所以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第一,甚至可以创造新的第一,并不是只有分数第一,功课不好的人可以创造新的手艺第一。我甚至可以说:我很会感冒,那我就是感冒第一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某种第一。当你得不到大家所认同的第一,那没关系,你就自己给自己一个第一好了。譬如,倒数第一名,那也没有关系呀!每个都创造出一个第一了。

这样子做,心就会开了,如果你跳不出别人设定的第一,你就会陷进去,那就是一个牢笼,所以你要创造一个第一给自己,那就一切好办了,这种态度是我们要学习的。显然的,佛经教我们的状况本来就是真实的。例如世界小姐选举,别人当选,我落选,我可以给我自己封个第一,别人不给我,我可以自己给个慈悲第一啊!若是我可能自己封个学佛第一啊!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会拥有一个宽松的心情。

这种情形我昨天在电话中与萧先生谈,他说好久以来他都解不开这个第一的负面问题,就在昨天把它解掉了,他觉得心里好舒坦。我觉得他听到了一个东西,他说:「老师,你好厉害喔!你可以把我心里面多年解不掉的问题一下就解开了。」可是我心里觉得没什么啊,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关于第一这个负面问题,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昨天有人提出来,我才去想一下,当时就这样子讲了。因为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当这个问题一问出来的时候,我才察觉,我还没来得及思考喔,我只好读我自己的心,我只是把我的心读出来,觉得应该要这样子讲解。读出来等于是理解了,理解了以后就是有了思想,有了思想以后再变成言语,就这样讲出来了。刚开始变出来的言语,在叙述上可能还不太理想,大家会听不懂。举例来说,刚才讲世界小姐的竞争,如果我没有当选也没关系啊,因为我就认为自己是佛、是未来佛啊,假使一开始是用这样的说法,就是不好的语言,别人会听不太懂,我是后来才把它调整成慈悲第一。

菩提心入世间的流程

所以,这整个过程是菩提心流入世间的状态,它先要经过思考,形成一个思想,形成一个思想以后,再演化成语言,然后再说出来,说出来以后才让很多人听懂。如果没有说出来,就算我处在菩提心这个状态,但是大家不会知道,一定要把它变成思想、再变成语言讲出来,大家就听懂了。就像萧先生他就听懂了。我觉得他听懂哪里呢?是听懂那个菩提心,当然,有的人只听懂到那个思想,也有的人可能只能听懂语言,每个层次都不一样的。

我现在所补充的这些内容,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从菩提心演化成了思想,再从思想演化出语言,然后讲出来,这个流程就是「现性」。大家如果只是听到了思想的层次,这还是不牢靠的,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走样的,但是如果懂的部分是菩提心的层次,以后怎么变、怎么用都不会走样。当然啦!要听懂到菩提心的层次是不容易的。大家在听的时候,常会有很多想法、很多意见,其实那些意见常常停留在思想的阶段,譬如说:要用一些方法、最好不要奖励个人的第一、要奖励团体的第一等等,有各种调节的技巧,这些技巧都还在思想的阶段;如果是在菩提心的阶段根本不需要,怎么样都是对的,是个人或是团体都没有关系的。

昨天在谈这些事情的时候,谈的东西太多了,大家听的时候,可能还抓不到这个层次,后来我在电话里问王教授,问她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想?她问道:为什么对于一般化的东西我不愿意讲?我回答:因为希望大家问的问题是真实的事情,真实的事情每一个case都是很特殊的,我比较喜欢这样子。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是说明苏莉华问的问题都很general,像做学问一样,我不要去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当时我没有说明,后来既然王教授问到了,我的回答现在也让大家知道,因为一般化的问题会脱离实际的真实状况,讲的时候就会有一点不切实际,不切实际就会变成戏论。

一般化的问题会脱离真实状况

事实上我在面对一般化的general状况,当时就会有困难,不是我有困难,而是一个general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在场的听众每一个人对于这个general case 的定义都不同,根本没有一致性,这个时候我想要回答的话,我要花好多功夫,我先要让大家把心里面对这个case的定义弄一致了,让大家晓得这个问题在问什么,可是要大家一致几乎不可能。另外,像苏莉华提出来那样子的问题,本身有的时候还不见得可以general,要组成一个general case 的话,那一定要有很多special case累积起来,我们再把这些special case分类,直到可以一群一群分类,这一类special case是相同的,然后我们才得到一个general case,苏莉华问的还没有达到这个状态,所以不适合用一个general case来谈,所以我要你举出实际的例子,一举出实例,大家的想法、了解就一致了,因为那是实际的问题,大家对问题的了解就一致了,这样我才好解答了。

这样会不会就因此没有办法有general case 呢?不会啊,对我来讲任何情况我都有办法把它general化,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听众不可以,听众没有这个能耐,所以我如果只是从general case 来谈的话,大家会听不懂。我现在补充说明,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的心多复杂,在短短一问之间,我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得不得了,其实我已经忘记了,是因为事后我打电话给王教授,她又问起来,我才想起来的,所以我可以这样讲:昨天那样的连线法会,这么一开下来,我的脑袋是做了很辛苦的工作,绝不轻松;不过对我来讲,我还是轻松的,并不那么辛苦,只是那个智慧和资讯的流动量是很可怕的,怎么有那么多东西,深的、浅的全部都有,全部都要考虑,大家心里面会有的反应也都考虑了,一瞬间都纳入了考虑之后,才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来做回答。

问:关于您刚刚讲的第一,我觉得讲得很好,将内心的一些状况表现出来让我们了解了菩提心的运作,非常感谢您。所谓第一,是不是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社会里,不管是学校还是各种场合,他们用各种方式来颁奖给第一名,或者设各种第一、第二、第三的竞赛。显然这第一的产生是来自于各种竞赛,那为什么人类社会要设这些竞赛?我的想法是:竞赛其实是在鼓励人类发挥潜在的能力。譬如奥林匹克运动赛,是在体能上鼓励这些人,不管是赛跑、丢铅球、丢铁饼、游泳各种技艺,鼓励大家把潜能发挥出来,学校里头的考试科目也是一样……

答:当然,这是大家都了解的。

肯定第一名所创造出来的成就

问:我想说的是,那些得第一名、很优秀的人,他们把人类的智慧、各种能力发挥到极点,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肯定。

答:对啊,是这样的。

问:其实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知道:还要做多少努力,然后才能达到这些境界,等于是在给大家做示范、鼓励大家。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正面来思考这个问题,肯定这些最好的、这些优秀的第一名所创造出来的成就,让我们社会更丰富。

答:对的。

问:我觉得如果了解了第一的正面意义和其背后的精神,大家就不必为拿不到第一而难过!反而要鼓励自己和别人好好去发挥潜能,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那么即使拿不到第一,甚至得到最后一名都无所谓,因为已经尽了全力!大家看,在马拉松的竞赛里,那跑最后一名的人常得到很大的掌声鼓励,因为那位汗流浃背的选手仍然坚持努力跑完全程,精神真令人感动啊!大家没有因为他落在最后而瞧不起他,就是基于这一点了解吧!

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不必重提。今天是有人因追求第一,而产生了负面作用,这才是我要解的问题。

问:我都没有拿过第一。

答:你没有拿过第一,你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第一给自己啊!

问:刚刚梁先生在讲的时候,我就想到日本的冠军赛,吃饼干也可以第一,泡温泉也可以第一,有非常多的第一,所以日本在这地方做得是满出色的。

答:对啊!人家不给你第一,你自己给自己一个第一就好了嘛!

问:所以把自己某一部份的德行作最好的呈现,那就是第一了。

答:但是不是自己乱找第一,是这一方面真的很好,你就给自己一个第一,第一当然就是说你这个地方做得最好。譬如说:起初奥林匹克运动只有几种竞赛项目,以前像棒球都不在里面,乒乓球也没有,是后来才慢慢增加项目,所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一个竞赛,像是中国武术的竞赛,那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并不是一定要人家规定好的那个才算。有的时候我喜欢看日本的相扑,就是两个大胖子在那里推来推去,不是很精彩,但是满好玩的,我觉得也满好看的,这个就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竞赛,他们自己发明的一个奥林匹克运动。

如果你去看〈二十五圆通〉那真可笑,洗澡也可以得第一,穿衣服、仪容也有第一,还可以成道;像多力檀陀他是清扫第一,你们看连清扫也可以修行成道哪!当中还有一个数息第一,那个人为什么数息,因为他脑筋之差,教他念一个咒他都念不完,念了第一个字就忘掉后面那一个字,是这样一个愚笨的人,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你数息就好了。」所以后来他数息还数到修成,这就是数息第一。这样子的话,只要修成了就好,管你用什么方法,你用聪明的方法也可以,你用笨的方法也可以,像那个用数息的是一个笨人,笨人也有第一啊!如果我们把第一限定成要聪明才行,那数息的笨蛋怎么可能参加比赛?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就太狭窄了,那么追求第一会变成痛苦,因为有的人他就是不聪明啊,你教他怎么变聪明,他就是变不过来,但是他还是可以成道,为什么一定要用聪明的方法才可以成佛呢?如果是用笨办法修成佛不是更有本事吗?别人要用聪明的办法才会成佛,而我用笨方法就成佛了,那不是比别人更高明吗?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很多人都认为一定要有钱、要大富大贵才可以有所作为,那也不尽然,我根本不需要花钱,我也一样可以做成事情,和别人要花很多钱才可以做成事情,哪一个高明呢?所以这些比较都是你的心态,看你要怎么看这个问题?佛法专门教人不住相、无所住的,就是不要坚持一定要用哪一个方法,什么方法都可以,这也就叫解脱自在;如果认定一定要某个方法,那就是一种拘束,就变成不自在,就是所谓的住心,就是有所住。

问:您刚刚说的general case 是不是就是比较抽象的,而special case 是比较具体的?

答:可以这么说。

问:我们的问题尽量要具体化一点吗?

答:大家最好问实际的问题,你真的面对了这样的问题你才来问,而不是你想象的问题,因为general常常是推测的问题,而不是实际的,回答那个推测的问题就比较不切实际,像佛陀遇到抽象的问题都沈默不言,因为他不做戏论,他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事实上他沈默不语也是回答,那个沈默本身就是回答。

问:一般佛教徒对于六字大明咒有两种不同的诵法,一种是唵。嘛呢。啤咩。吽。一种是唵。嘛呢。吧咩。吽。这两种有甚么不同?我们在诵咒的时候,如果念的声音不是很准确,有没有影响?

答:没有关系,不是声音的频率问题,是念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专注的、是不是清净的?重点是在这里,是心的问题不是声音的问题。只要你的心是一个专注的、稳定的、清净的就可以了。

所有的不平等都居于平等的基础,不平等就是有差异,当你一入世的时候,必然有差异,只有出世到佛性世界,那就没有差异了。因为入世有差异,才会有五花八门的东西出来,才会丰富,我们需要丰富、差异、多样化;同时我们又需要单一、平等、不变,这是很矛盾的。

修行就是要把这个矛盾超越化解,这也就是金刚经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佛法本身有矛盾,而是还没有修好,还没有超越,所以才有这个矛盾,修好了就没有矛盾,所以我们需要修行。

问:持咒如何持到专一,达到持咒的状态?

答:喔,这不是用讲的,我怎么讲都没用的,这个是要自己做的。

问:唵。嘛呢。啤咩。吽。六个字是从上到下顺着脉轮下来?

答:有没有这样子下来都没关系,可以下来也可以不下来。

问:光是守在一个境界?

答:也可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