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请看第七小段。示杜义见曰:“善则为义,不善不义,义善无二,所见唯义。以义为见,不见非义,见非义时,见无见义。”第七小段就是对杜义见居士开示。这个开示很巧妙,就以他名字的内在义理给他来谈。

杜义见,什么叫义?善就是义——“善则为义”,你的善良、你的善行,就叫义。这个“义”在我们中文里面讲,一般是适宜的意思、正当的意思、理的意思。一般的我们讲“仁义”,把仁、义摆在一起,实际上表达一种体、用的关系。以仁作为体,义就是仁的体在现象上的表达。所以仁义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善端、善行,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这个“义”有时候也反映为正义。这个“义”的义理非常深广。你说这个人有不有义——有义气,比如中国文化讲桃园结义——像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桃园结义,就是仁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果你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你就称不上义,就是不义,不正当,不符合天理,不合适。跟仁的境界相违背,这就不义。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正义和善良是一体无二的,实际上就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诚的一种表现形式。“诚则明矣”,你的诚和明也是体和用的关系。“杜义见”,实际上你所见的应该全体都是义,全体是善。那义、善的本体是仁,是真诚。所以告诉他要思惟到这一点:“由这个现象上的善,看到你本体上的仁心——同体的仁爱之心、那种真诚无妄的心。以这个‘义’——正义、适宜,作为自己的见地。自己的行为包括念头当中,不要出现非义。”“不见非义”,这个见就是现,不现出不正当的、不合理的、不适宜的念头和行为。

那最后两句呢,是直接就指向心性。“见非义时,见无见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要通过“见”指归到见性——见能见之性。能见之性就是我们的妙明本心。这叫圆净妙明的体性,在《楞严经》对这一点有深入的讨论。《楞严经》佛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及与会的大众,当住在首楞严大定的时候,这时候“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这里谈“见”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见缘”就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并所想相”就是前六识所感知现象界的印象,这些都是什么呢?“如虚空华”——虚空里面的花,“本无所有”。为什么会觉得虚空里有花呢?是由于眼睛出了毛病——叫瞪目为劳,显现了一种花的形态。实际上是自己病眼的产物。所以本质上虚空当中是没有花的。那么在“本无所有”的当下,你体认什么?见以及见缘,原来都是“菩提妙净明体”——就是我们妙真如性的体性。在这个妙真如性里面,超越了现象界的对待。所以在这样的见性里面——就是菩提妙净明体当中,怎么会“有是非是”呢?“是”和“非是”都没有,它没有“是”和“非是”的对待。好,那就这个来看,你“杜义见”在事相上要见到这种行为的善、行为的正当性、行为的合宜性;那终极层面指归向上——指归自己的本性。在你的见性层面,实际上你的见性并没有见义和见非义的差别,你见义和见非义,这些也都是像虚空花“本无所有”。指向你的见性——就是你当下的妙明觉性——这个禅宗讲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段开示就比较深邃了,在事相上要为善为义是从,在理上要把它托空,见到见性的那种体性。

好,那么我们请看下面。示女弟子意安曰:“汝因病不念佛耶?噫!病愈甚,念愈勤,乃好也。若病到念不得的时节,却是错了也。”好,这就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念佛却病。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生了病被病苦所缠绕,很难提起念佛的正念。所以就根据这个情况来指点:“你因为有病就不念佛吗?噫!”噫,就是让她注意。有一点:你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你更要念佛;病越重的时候你念得更勤快,这个病就能好。这个事情对症下药:我们大家都生过病。平时可能也念念佛,等到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就被这个生病的痛苦所笼罩了?发高烧哇,疼痛不已呀,心里就是“哎哟、哎哟、哎哟”,这时候念佛的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这时候想到的:赶紧请医生,赶紧吃药,赶紧做这个治疗、那个治疗。可能这个佛号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念佛人来说,这时候一定要觉照到:一定要把佛号提起来。在我们疼痛的当下,你得要思惟:我们的心性当中有不疼痛的东西。可能开始这个痛苦很难忍,但你要思惟到:这个身体是假的——四大假合的身体。既然身体都是假的,身体所感受的痛苦它也不是真的。何况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性是离开的。就由于我们太执著这个身体为我,所以我们的心性都在这个身体里面去了,所以它才会有很强烈的疼痛感——受不了。你要知道身体和心是分开的话,那身体自然痛苦跟我的主人翁——我的妙明真性,有什么关系呀?!它痛它的,我的心——我自己——在念佛。当这个身体在痛苦的时候,好像我这个心奈何不了它。但是我当下提起正念念佛的时候,这个身体的痛苦又能奈何了我们这个心吗?它也奈何不了。所以开始觉得疼痛的身体和不疼痛的心好像是一个对待。渐渐的你去念佛,念念念,你全身都靠倒在这个佛号当中,你只知道有这个心,不知道有这个身体了。这时候你的痛苦就会减缓,甚至你就感受不到这个痛苦。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能治疗好疾病。因为疾病或者是四大不和,或者是多生多劫的业力,那么这句佛号可以调节四大、脏腑的和谐,也可以消除宿世乃至今生业障。它就能够治疗好疾病;如果命终已到,他愉快地跟弥陀佛往生

那古往今来很多念佛人都有这个体会。好像是清代有一个念佛人,他病好了以后说他一个经验,说:“我这次病得很厉害,只能叫‘哎哟、哎哟、哎哟’。”幸好有个善知识开示:“你别忘了念佛啊!”他说:“哎哟!我念不起来。”“那你就‘哎哟、阿弥陀佛’嘛!”他一听有道理,他就:“哎哟!阿弥陀佛!哎哟!阿弥陀佛!”反正他就是拖一下:哎——哟,阿弥陀佛!最后念到:“哎哟、哎哟、阿弥陀佛”,慢慢的这句佛号越来越有力量了,最后就“哎哟”没有了,剩下了“阿弥陀佛”了——病就好了。你看这个人:开始病得只有“哎哟、哎哟、哎哟”,结果“哎哟”里面加了“阿弥陀佛”,最后是“哎哟”没有了,“阿弥陀佛”有了。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被这个“哎哟”完全“哎哟”掉了,要打上“阿弥陀佛”的这个佛号进去,它就能够治疗疾病。如果认为:“哎呀!我病得没办法,病到念不得佛号的时节。”你这个观念完全是错的。这就要平时加强信、愿、行的力量,一定要有坚固的信心。无论病苦、急难的时候,这句佛号一定要现前才好。

好,请看下面。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莫贪旧游,前途永失。”这是开示无朽珍惜光阴。无朽是这个群体当中为头的,对他的要求显然就更高。“尺璧岂宝”,尺璧就是直径一尺的那个大璧——大璧就是很好的玉器,一般用尺璧表明这个东西很珍贵。一般古代的玉器都作为祭祀之品,那些达官贵人身上也要佩玉。虽然这么珍贵的尺璧,但是跟一寸光阴相比,还不如光阴来得更为珍贵:寸阴当惜。一寸光阴,实际上这个时间就是生命了。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你把它分解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一百年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你说活一百岁都很难,一般人的寿命,日子也就是二万到三万天的时间。你过完了一天,就迈向了坟墓一天。所以这个时间就是生命。那这样的一个生命,时间怎么爱惜?体现爱惜的行为就是要全身心的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在念弥陀名号当下,信愿的光明就灿烂炽盛。

好,关于这一点,彻悟大师也有一段比较详细的开示。这段开示,我们净业行人好好要观照一下,讲得非常恳切,也非常有道理。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间最可爱惜的莫过于光阴。”你要爱惜什么?不是爱惜金钱。连那个“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这样的宝都不是珍宝——跟时间相比,更何况一般的金钱。那为什么要珍重精神、爱惜光阴呢?我们当下这一个念头——这一念,实际上就是精神,这个精神落在哪一个法界当中很重要。因为十法界都是由念头决定的:我们当下这一念头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佛法界就现前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九法界现前了。如果我们念五戒、五常,只是人法界;如果贪、瞋、痴现前,都是三恶道的法界。所以你只要动一念,就是十法界的种子现前。你对这一念的精神还不要珍重吗?那十法界当中最好的法界是佛法界,于是念头落在佛号上是最珍贵的!

再就是我们每天做晚课都会念《普贤警示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所以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怎么能不爱惜呢?如果知道这个生命的能量——精神——值得珍重,就不要随便地使用。不能随便使用,怎么使用好呢?就是念念执持弥陀名号。如果知道光阴不可虚度,那么就每分每刻都要熏修净业。这是对精神和光阴的最好投资。如果你放弃弥陀名号不念,而去从修行的角度修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贤的方法,那么这都是什么?这就叫浪费的用精神。因为你修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法,还没有到达佛法界,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这叫浪用精神。也就等于你的精神本来要做一个最大最好的事情,但你没有选择好,得到的收获很小。就好像你一把千斤之弩可以射得很远——射重大目标的,但是你却为一只小老鼠来发机了。大炮打麻雀了,这就是你不值得。

修三乘圣贤的行持都是浪用精神,更何况你用这个精神来造六凡法界的事业呢?那你看看,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天天就是办公司,想到当官,想到做世间的东西,那站在一个净土圆顿的立场来看,那都是叫浪用精神了。如果放下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不去修行,你就追求那些声闻、缘觉的果位,这也就是虚度光阴。这就比如你有一个无价的如意宝珠,你把它换几件衣服、几顿饭吃一样。你追求声闻、缘觉、权教的果位都是虚度光阴,更何况你追求世间的人天福报——有漏的果报,那更是虚度光阴。所以要在这个层面认知我们有限的精神、我们有限的光阴投注在哪一方面。就是要投注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你能够一心一意念弥陀名号,心就专一,一专一,跟阿弥陀佛就容易感应道交。你的修行能够一门深入,能够精勤不已,你这个净业就容易精熟,就容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一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很快成佛。这才是对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的方法。

觉明妙行菩萨又提醒无朽“莫贪旧游”,就是不要贪恋原来的修行。因为他原来喜欢修道家的功夫,告诉他:“你不要再回到原来修行的路子上。如果这样,你就会放下信愿称名,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今世不能往生,那你未来的前途就堪虞哟!你往生净土的前途就永远失去。”因为你不能往生极乐净土,想得人身都很难,一到三恶道里面去就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出得了头的。所以莫贪旧游——“前途永失”。一定要珍惜光阴,正念弥陀,成办净业。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安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安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