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整体观与分别观


整体观与分别观

梁乃崇教授

「整体观」的能力可以培养

「整体观」是了解事情的一种方式,这能力是要培养才会有的。与「整体观」相对的是「分别观」,我们比较倾向以分别的方式来看事情,其实人是有能力由整体来看事情的,但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我们在看东西了解事情时,总以为用分别心才能了解,若要从整体来了解事情,就要修到无分别心才行。事实上没有修行的人,也有这个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如看一幅图画,我们不必像看书,逐字逐句的阅读;不用把图片分为几个小块才看得懂,而是只看一眼就懂了。所以,由整体看事情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的,会不会用,就看自己有没有去培养。

整体观的能力,并不是比较空、比较有 feeling、或比较有禅定工夫的人才有,任何人本来就有这个能力,但是人常常忽略这方面的能力。像速读训练也是整体看的,读一篇文章不是逐字看的,一扫就可以把意思看完了。这种能力要在比较小的时候培养;长大后,人就固执了,就要一个字一个字逐字的读。像我的小孩在速读训练班学了一、二期,有一些改进,但没有改善多少。后来他们为了偷看武侠小说,时间限制必须在两、三个钟头内看完,就练会速读了。人是很奇怪的,本来要逐字看才会了解的,但一页快速扫过去还是有办法了解。以前我怀疑他们这样看只能掌握故事的大概,就问他们中间的细节,发现他们都知道!所以说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分别观」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我认为任何一件事情用分别观的方式去看,看完后一定要像练功一样必须收功的。收功,即是用整体观来看。任何事情不能只用分别观,不用整体观。因为用分别观会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只能看到其中一部分。若分别观之后再用整体看,才会看到事情的全部真相,不然都是有偏差的。因为宇宙的事情本身不是分别的,也不是只有整体的,而是同时具备分别与无分别的。因此分别观与整体观二者都要用,才能看到真相。

打个比喻来说,宇宙中的事物就像全像摄影的底片,这底片上任选一块,所投射出来的图像都是全部,只是比较模糊。如以全像摄影拍摄一个杯子,这杯子的相是立体的,而且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看,就像看一个实体的杯子一样。我认为宇宙出现的事物本身都是全像术,就像全像术的底片一样,任何一块都具备全体的内容,并不是只是一部分──也就是局部包含全部,而全部也缩影在局部中,二者相互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以前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中用「因陀罗帝网」来表现这个状况:整个宇宙就像排列的珠珠,每个地方都像一个珠珠,每一个珠珠都含摄其他珠子的相在里面。释迦牟尼佛不用全像术,而用这个方式来表达这个道理,是个更高明的比喻。

我们文化的发展偏重以分别观来想事情,所以产生很多的问题。举一些例子来谈,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常会区分研究领域──物理的、数学的、或化学的研究等;物理的研究又划分核子物理、固态物理、表面物理等种类,这种分类就是分别,就是以分别观看事情。在我做研究的经验中,曾有这种困惑:我们选择一个题目来研究,开始时大家认为这是物理的题目,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得到一些研究成果以后,这个题目慢慢变成化学的。因此,在物理的研究圈内,就产生一个问题:物理研究所的人,怎么去做化学研究?这方面的成果应该不算是物理的吧?再如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开始时,被认为是属于物理的研究,现在也还算是物理的研究,但愈来愈被认为是材料科学的研究。是不是做物理的人,因被认为是材料问题就停止研究了?如果我们接受分别观的看法,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自然界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分成物理的、化学的、材料的或是数学的──分成这样子,是人为造成的。如果真想解决或是了解一个问题,就不能够用分别观来看事情,一定要做全面性的考量。如果限定自己是物理研究者,不能跨越物理的范围去做研究,就永远不能了解任何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例,也是我亲身的经历。

「整体观」是日本赢过美国的关键

大家也听过纯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及基础研究──有学术的,有不是学术的。有很多政策上的指导人,会坚持不要做应用的研究,要做基础研究。但哪个研究不需基础呢?只能说那个研究较基础,那个研究较不基础。事情一旦这样划分,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基础研究、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划分,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美国人也常常这样子划分。做基础研究的人被要求出 paper、写论文;做应用研究的人,被要求发展技术或产品──两者要求的方式不一样。日本人并未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明显的划分,而认为研究是整体的;两者混在一起时,力量就超过美国的研究能力。我曾与美国 Bell Lab.的研究人员谈话,他们已经承认输给日本,尤其在应用研究上,很多日本做的东西,他们研究后承认做不到。他们现在的专利,已经比日本少,所靠的是以前的专利。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以后美国就要靠日本的专利了。他们警觉到这样的问题,并考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方式不同,就将研究分为二部分。但人员分开不好,最好的方式是部门分为两个,但人员是流通的,而不是做应用研究的人,就不做基础研究了,这样子才是最好的,是整体的。

人是非常奇怪的,会把事情剖开来,久了以后,互相不合作就失去了整体的完整性。整体性是日本能赢过美国的重要关键,但美国能检讨缺点、知错能改,还是很有潜力的。日本在做研究时,并不只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一,而是产、官、学整体合一:有基础、应用研究部门;生产及行销部门;整个经济又与政府打通──是一个整体在做事情,这也是日本赢过美国的原因。

在台湾,生产与研究常常分离,或只察觉要做应用研究,把产品改善一些。日本人不但做产品的应用研究,更做基础研究。譬如日立公司的电子显微镜做得非常的好,它公司内有相当多人在改进这项产品,把它做得更好。还有人研究AB effect,这是属于纯基础理论的研究;AB effect在1958年就被提出,但无强烈的证据证实,日立公司以实验证明这是真的。又如Quantum flux 也被观察到。这方面的工作,美国的 IBM及Bell Lab.也在进行,但他们整合的能力比不上日本。

「整体观」是要掌握全局

以前我曾审察到经济上的财富问题,在于把货币独立为与生活分开的东西──这是用分别心产生的缺陷。我们把世间问题划分经济、管理、文化、教育,也都是有缺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事情全部都有,无法这样划分的。举例来说,若我们用分别心来思考问题,学校就只管教育不管别的,但学校内部一定有经济问题、管理问题,所有人间的问题都有,五脏俱全。若以此考虑企业公司,就会认为企业公司是要赚钱的,并没有教育问题。但现在的公司,都有教育问题,人员的训练培养相当重要;也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包袱。对这些问题某些程度的忽视是可以忍受的,但若不忽视而好好面对,这公司会做得更好。公司中同时也会有福利问题、甚至是宗教问题。我们常把问题划分,只管自己的部分,其他不管,这是用分别观做事,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想要解决事情,必须做整体观的处理,把所有问题都纳入考虑。目前日本的企业,尚未涉入文化及宗教层面,但已包含教育层面。我来做就会把这些问题全部考虑进去,这样一来就会赢过日本。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用分别观和整体观,原因是这宇宙、社会、人生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分类,就像全像摄影的底片一样。如果只用分别观的方式来看,要把事情做好是不可能的。

一个会整体观的人,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他要会空,空得愈彻底就愈能做,这就是空的妙用。不空就做不到,就看空的层次而定。在物理研究上,也显现这种状况,如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就显现这个世界在某种精度下是不能划分的。但人的分别性思考太强了,虽然得到这样子的观察,但以这种方式来了解这现象的人非常少,通常大家还是用分别观的方式去获得成果。以上是我对整体观的看法,各位对这部份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我想得到的可再多说一些。

问:如果每件事情都用整体观处理,会不会有很多事情爆炸而无法处理?

答:整体就是一个,不会爆炸,很多整体就是分别了。

问:每一件事情深入之后,就会有无尽的事要处理。如同一个校长要处理管理、教育、行政等问题,如果每一个都要处理清楚的话,是不是就会顾此失彼?

答: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这是分别观;整体观只有一个。分别观的能力是有限的,整体是无限的。

问:您的意思是说有办法同时照顾到所有的问题?

答:就是可以同时照顾到。

问:我们公司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会用到国际贸易及中华民国法规。当二者相抵触时,就以国际贸易法规为准,要请以国际贸易法规为专长的律师来处理。好像如果每个人有专长,就无法全部都了解。

答:并不是要用整体观,就全部都去了解──我知道有这个问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去找会的人,不要找不会的人;同时晓得这是个问题。整体观不是要扮演超人,样样精通;不是别人不做事我全包了,而是要掌握全局。

问:那就是领导人物?

答:对!一个团体要好,这些领导人物不只要一个,而是很多个。一般我们都认为这样子的人只要有一个,其他人都不必如此,这就不是因陀罗帝网,每颗珠都含摄所有。虽然大家各有专长,但是大家对整体都是清楚的。如果整体的概念不清楚,就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那里,也就是分别的部分定位在那里。就像医院的医生排错科别,专长是呼吸治疗的,却排到肠胃科一样。医生不能因专长呼吸治疗,肺以外的器官就不管了,这样子不可能看好病。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如病人的生活环境、呼吸的空气状况都纳入考虑,才能做整体的了解。若能把中医的观点纳入,考虑吃什么东西会上火,这样的医生当然是最好的。病本身并没有划分生什么病,或这种病与那种病无关,不是这样。就像做研究一样,开始是物理的,后来是化学的,再变成物理的或材料的。如果我们坚持分别,事情就无法完成。自然界的事情原本没有划分,这种划分全是人为的。

问:现在说的无分别,与早上所说最高的无分别有否不同?

答:现在说的不是无分别而是整体观。想要达到最好的整体观,是要以无分别心去做。整体观每个人都会的,不修行的人也都会的,怎么证明昵?一张图片一看是整体的,就证明他会,看树林或风景也都一样。

资料记录-王丽萍

资料整理- 王丽萍 吕秀玉 梁玉明 左慧玲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