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崇辉居士:为什么拜佛


为什么拜佛

乐崇辉

大凡信仰,是有一个崇拜的对象,和他的思想与主张。宗教的信仰,当也如是。对他所崇拜的教主自然会礼拜、赞叹、仰慕,由此产生出一股宗教气氛,使灵性发韧而升华。有的宗教只是做些祈祷,而不主张礼拜“偶像”。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何以拜佛有如是功德感应等事,就佛之行持证悟,非常人所能行,由因地至果位历经修行,已入不生不灭无余涅槃之大光明藏。故于一一拜中,佛光注照,黑去暗除;恶业即化,障碍何有?佛表光明,业表黑暗,拜佛乃引佛之光明,破除自己业的黑暗,如一室之黑暗,以一烛光尚可破除,况佛遍照,暗破无余。佛像巍巍功德,世俗凡夫以及诸般外道,自不能理解。

修行人静坐参禅、或观想、或念佛、或持咒既久,当起而经行、或拜佛,五体投地,诸环百节,千筋万络,乃至脊骨百骸,莫不牵引,全身舒展,等同运动;以动养静之法。静时摄心,动时调身,绝不偏边。行人静中能定,动中也当能定,于拜佛中也当考验可否专心一致,心不外驰,以上对身心调摄,都有益处。

复次,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行者拜,只一见此形好佛相,自心如是严饰,等无差别;此剎那间,面对佛像,心如工画,于念不起生灭,摄心观住,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我即佛,佛即我,何以故?吾人心中本具足如来德相,只因一念根本无明妄想颠倒,邪执分别,故自性佛相隐而不现,今以一念拜佛、观佛、忆佛,以外在假设的佛相引发内里,原具自在之佛相互相契入,此一契入,互相融和,自他无别,佛我无二。若拜佛、观佛、忆佛已竟,离此一剎那,吾人的心又随逐染法,见一切众生相,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假如离此佛相,若开眼、若闭眼、若忆、若不忆,佛相现出,清澈光明,具足如来德相,当下是佛;或观车水马龙悉观成莲花,观街头男女悉成清净大海众菩萨,此时修持已圆,拜与不拜佛皆为戏论矣。所以说,拜佛是摄心入清净觉海最好的方法,凡夫俗子的我们,拜佛时还打妄想呢,何况开眼、闭眼,佛相现前!或观成车马为莲花、众生为菩萨,由此可知学佛修行有多难!

普贤菩萨曾发过十个大愿,称做十大愿王,过去、现在、未来行菩萨道者,皆依此十大愿王而得成就无上菩提,可见其行愿功力之深切久远了。在十个大愿中,头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能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于诸种佛相之前,顶礼膜拜,虔诚倍加,如面圣容,如佛亲临,做此思惟,当受法益。文殊大智有礼佛之偈,今录于下,凡礼佛依此佛作观,获益难思。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涌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如是拜,如是观;当拜佛时,只求一心直下观拜下去;起观行时,住心一处,观主体的我与客体所礼的佛皆入大般若智性空觉海之中,化自他,绝对待,自他无二,主客一如,于此性空寂照之中,缘起观行,豁然朗现之中,庄严道场若帝释天珠,弥布虚空,每宝珠上,十方诸佛坐莲台,放大光明,佛光、珠光相映成趣,大般若光打成一片。再观自身所化与诸佛涌现等同,自身一一于如来前接足顶礼。如是作观拜佛,为理事圆融拜佛,其功德实不可思议复不可说矣。

当拜佛时,只求一心莫因旁人讪笑,而起自卑;更由我慢不躬顶拜,此等即失其利。应知我为佛子,面佛顶礼,佛所制仪,非不见我人对待,更应观礼拜于法性之中,周遍法界,礼十方一切诸佛,更当思惟,非此时应遍体诸佛,往昔历劫早经遍礼诸佛,尽未来际也当遍礼诸佛,如是作观,是真佛子,功德难宣。

又有人妄说拜佛、菩萨圣像,不能抬头观看,此是不明法理,以讹传讹。前已述及观佛好,自身作佛,又“观念法门”中所言,若行者只观佛陀白毫之相,剎那现成,灭无量罪,可知观佛修持可获大利。或若拜神鬼等,慑其威猛,不敢张望,以神尚有我执,此乃外道所依,佛教弟子不可仿效。应知拜佛观佛时,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当下净土显现不二;可知拜佛有如是甚深功德了。

前已略述,此段提出紧要处,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摘自《慈云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