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居士: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原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5月1日,第1133期)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共生,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与传承体系。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上佛教部派最为齐全的国家,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佛教发展的中心。 佛教虽然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并完成了佛教理论从上座部到大乘的体系化构建,但由于古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及其固有宗教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强大势力,使得佛教一直未能占据信仰的主流。直至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第三世王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半岛,并皈依佛教,立佛教为国教,才开启了佛教作为印度主流宗教向世界传播的先河。然而到了公元13世纪,由于土耳其人的入侵,建立了德里苏丹王朝,对印度实行了长达300余年的殖民统治,使得印度佛教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佛教寺院被毁,大批僧人逃亡周边各国,佛教在印度基本销声匿迹。 说起佛教在印度的灭亡,除了外族入侵的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因,那就是印度教的反扑。正当土耳其人入侵印度推行伊斯兰教的同时,其固有印度教势力借机从内部加入到毁佛运动中来。所以古代印度的佛教之所以一夜之间在印度消亡,与印度本身的宗教矛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16世纪,印度又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二次时间漫长的殖民历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才正式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在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时期,随着西方考古学家在印度对大量佛教遗迹的考古发掘,逐渐在世人面前揭示出佛教当年的辉煌。但这些当时并未得到印度本身的重视,直到公元19世纪末,沉寂了近700年的佛教开始在印度出现复兴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56年发起的百万“贱民”皈依佛教运动,但社会上层及大众的主流信仰仍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可见,佛教在当今印度仍是一个“处境艰难”的宗教。 从中国五大宗教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客观地说,无论从信教群众人数还是社会影响,佛教都应该属于中国的第一大宗教。中国自2005年发起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以来,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目的就是为了给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全世界已经有50多个国家的数千位佛教界高僧学者,共襄盛举,参与论坛,研讨世界和谐发展之道。作为一个佛教大国,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为世界佛教的发展与人类的和平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前信仰佛教人数不足全国人口1%的印度,于2011年底在马德里召开“全球佛教大会”,并声称要成立“国际佛教联盟”,打造一个“以印度为基地、类似联合国”的佛教联合组织,向世界统一发声。该大会在闭幕时,还不顾中国政府强烈抗议,邀请十四世达赖喇嘛作了发言。印度举办这种所谓“佛教大会”的目的,到底是真的为了弘扬和促进佛教发展,还是有着什么别的政治图谋,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抛开非佛教的因素,当今的印度是否还有资格作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或是佛教发源地呢?佛教发源于印度,或是说佛陀诞生于印度,这个印度应该指的是“古印度”。根据考古发掘,佛陀的故乡及诞生地现在属于尼泊尔境内,照此应该说尼泊尔是佛教的发源地了。 在肯定古代印度有着灿烂佛教文明的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历史发展的现状,可以说古代印度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中国以唐玄奘为代表的西行求法高僧,前赴后继,不畏艰险,去古印度求法,就说明了当年历史的辉煌。而如今的印度,除了一些古代佛教遗迹之外,作为活体宗教的佛教寺院、出家僧人,比起印度教的神庙来,那就少得可怜了。像这样在佛教的形式与内涵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印度又如何能自称为世界佛教中心呢? 正视现实,既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现世以及后世子孙负责。佛教作为慈悲、博爱、和平的宗教,应该发挥其对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成长于古代印度,但发扬光大却在中国,中国才是当今名副其实的“世界佛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