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开悟的一段因缘

古灵神赞禅师,他出家后在大中寺学法。后来出去行脚,参拜百丈禅师,而开悟见性。然后他回到大中寺,想点化他的师父,以报剃度之恩。

刚回来时,师父问他:你离我在外,做了什么事业?他说:没有事业。从此就留在师父身边,做各种杂务。

有一天,师父让他进澡堂给自己搓澡,他就摸着师父的后背,对师父说:好一所佛堂,而佛不圣。(意思是:好一座佛堂啊!只是里头的佛没觉悟。)

师父回头看了他一眼。

他又说:佛虽不圣,且能放光。(自性佛虽然自己不晓得,但是却能放光。)

有一天,师父坐在窗前看经,恰好有一只黄蜂不断地撞着窗户纸,想飞出去。古灵禅师看了这一幕,就说:世界这么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世界这么广阔你不肯出去,钻到文字故纸堆里钻到驴年才能出来!)

他师父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经卷,问他:你行脚遇到什么人了?我前后看你说话很异常。

古灵禅师说:我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就是得到百丈禅师直指本心,得到休歇之处)。现在想报师父的慈恩。

他师父一听,赶紧叫大众设斋,请神赞禅师升座说法。

禅师登座,举唱百丈禅师的宗风,说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他师父一听,就开悟了。身心踊跃,说:哪晓得到老竟然能闻到极则之事!

(下面我们来看,给尤惜阴居士这封信的原文:)

【居士无我,乐受磋磨。但有误会光意之失,故首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于光于己,皆所未安。】

居士我见甚微,肯放下身段,乐意受切磋琢磨,但有误会印光意思的过失,所以开头称我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不免对你我都心里有所不安。

【夫印光一粥饭僧耳。称为法师,已经过分之极。然通途泛称,亦不能不如是。至于不名,且称为师尊,实失正名交友之道。下次切勿用此故套。】

印光我是只会吃饭的一个僧人,你称我法师已经太过分了,但是一般都这么称呼,也不能不如此。至于你不称我法师而称我师尊,实在有失正名交友之道(正名交友就摆正各自的名分而交友)。下次切记,不要用这老套子了。

【至于署名之下,古今通用,凡平交皆当如是,非于尊者前方用和南顶礼等也。今礼教陵迟,凡研究佛学者与知识信札,多皆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稍屈。】

至于写信署名之下,古今通用的规则,凡是平辈相交也都应当如此,不是在尊者前才用和南、顶礼等。现在礼教衰败,大家已经不讲究这一套了。凡是研究佛学的人给善知识写信,多数最后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自己不肯稍加委屈。

【夫禹拜昌言(昌言就是善言、正言,就是能利益自己的忠言、良言)。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是同侪有一言启迪于我者,皆以屈礼谢之。】

古来的人不是这样。比如,大禹闻到一句善言,必定拜谢领受。子夏两眼失明,他怨天尤人。曾子责备他,他尚且把手杖投在一边,对曾子下拜。这是同辈的道友,有一句话对我有启迪尚且以屈礼来拜谢。

【今行于歧路,有所不决,拟欲问人尚须合掌。况欲资之以了生死大事,而以行路之仪奉之,是轻法也。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

现在走在歧路上,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想问人时还需要双手合掌,何况你是想得到人帮助来了脱生死大事!这样以行路的礼仪来对待,那就是轻法!而轻法就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

【昔古灵赞禅师大悟后,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己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遂于言下大悟。】

唐朝古灵禅师在百丈禅师处大悟之后,想报答剃度师的恩德,所以就回来在师父旁边做很多杂务,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启迪。他师父觉得奇异,就让古灵禅师给他说法。禅师说:你要给我设法座,而且要迎请我升座、礼拜,然后才可以说。他师父完全照他说的做,结果在听古灵禅师说法的当时就开了大悟。

【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假使古灵不这样重法、他师父不这样尊重得法的人,莫道不说,即使说,也只得个文字知见而已,决不可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古语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自己的心没有做到非常谦下,那就得不到真实利益。)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

如来灭度后,色身不住世了,留下来的只有佛语的经书和表示如来色身真容的佛像。如果你把用土、木、金、彩等塑成、画成的佛像视为真佛,那就能灭业障、破烦恼、证三昧、出生死了。

【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如果你以土、木、金、彩来看待,那也只是土、木、金、彩而已,因为佛像有些是土塑、有些是木雕、有些是金装、有些是彩绘。你要这么看,确实原料就只是土、木、金、彩而已。但是亵渎土、木、金、彩没有过失。譬如说脚踩在土上,用斧头砍木头,或者颜料泡在水里等等,这样没有过失。但是对于土、木、金、彩做成的佛像这般亵渎,那就罪过弥天了。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

我们读诵佛经祖语时,要当做是现前佛祖给我亲自宣说,不敢稍微萌生怠慢轻忽的心理。如果能这样做,我说其人一定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就是如果能这样做,决定能即生就往生净土,彻证一真法界)。不然就是游戏法门,得到的利益就只是多知多见而已,也就是读了、听了,知道得很多,说起来也头头是道,心里却得不到丝毫真实受用,这只是道听途说的本领(自己能恭敬、尊重佛法,才能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如果没有了尊重佛法的心,即使在佛法里听闻、讲解、研究,也只是增长知识而已)。

【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古人在三宝分中,无论对佛、对法、对僧都有真实的恭敬,不只是口里泛泛然地谈论。现在人口里尚不肯谈一个屈字,何况实行呢?

【昔清世祖章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尚欲取一法名,琇师谓帝王何须用此。彼不肯,祈取一丑字眼名之。玉琳乃书十余丑字,令其自选。乃取一痴字。】

过去清世祖顺治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想取一个法名。玉琳禅师说:帝王何须用此呢?顺治皇帝不肯,一定请师父取个很丑的字眼来命名。玉琳国师给他写了十几个丑字,让他自己选。他选了愚痴的痴字。

【其派在行字辈,故名行痴。凡与玉琳之法徒书,其署名则云法弟行痴和南。】

他的派在行字辈,所以叫行痴。凡是给玉琳的法徒写信,最后的署名是说法弟行痴和南。

【开国之皇帝尚如此自屈,若以今人推之,当先加以刑,然后问法,方合其式。否则平人失其为平人,皇帝失其为皇帝矣。】

开国的皇帝尚且能这样降低自己,按今天人的情况来推我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那一定要先加刑杖,然后问法,才符合仪式。不然,平人就失了平人的身份,皇帝就失了皇帝的身份,哪里肯皇帝自己写法弟行痴和南呢?

【光于佛学,一无所得。如盲对五色,聋对五声。了不知其如何为声,如何为色。然于主敬存诚之表面,颇愿竭我愚诚,以尽他山石之小益(他山石,就是指借助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以朋友帮助改正错误的作用)。既属心交,当不以琐屑弃之。】

印光我对于佛学一无所得,就像盲人对着五色、聋子对着五声,根本不知道怎么叫做声、怎么叫做色。然而,对于主敬存诚的表面,颇愿竭尽我的愚诚来尽他山之石的小利益。既然彼此属于心交,当不会以琐屑而舍弃我的话。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