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6、得力处省力、省力处得力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6、得力处省力、省力处得力

修行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功夫是不是上路了、是不是得力了。只不过是,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错下定盘星而已。邪见之上者,多追求神通感应,以奇特为功夫上路和得力之表现。宗杲禅师认为,判断修行的路途是不是走对了、功夫是不是得力了,有一个标准可供参考,那就是“得力处省力,省力处得力”;而且,这个得力和省力,完全是个人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是无法知晓的,除非是亲证亲悟者,一见便心知肚明。

要得不被生死缚,但常教方寸虚豁豁地,只以不知生来、不知死去底心,时时向应缘处提撕。提撕得熟,久久自然荡荡地也。觉得日用处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却得无限力。这些道理,说与人不得,呈似人不得。省力与得力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妙喜一生只以省力处指示人,不教人做谜子抟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别无造妖捏(孽)怪。我得力处,他人不知;我省力处,他人亦不知;生死心绝,他人亦不知;生死心未忘,他人亦不知。只将这个法门布施一切人,别无玄妙奇特可以传授。(《示妙明居士(李知省伯和)》)

有不少人都误认为:修行人吃苦越多,进步也就越大,受用也就越多;而一个人既想省力,又想得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由于大多数人对“得力处省力,省力处得力”这一点信不及,所以,不免向外驰求,专向费力处用功夫。对此,宗杲禅师曾感慨道:

妙喜寻常为个中人说,才觉日用应缘处省力时,便是当人得力处。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往往见说得多了,却似泗州人见大圣。殊不知,妙喜恁么说,正是平昔行履处,恐有信不及者,不免再四提撕举觉,拖泥带水,盖“曾为浪子偏怜客”尔!(《示东峰居士(陈通判次仲)》)

修行人之所以不肯向省力处用功夫,除了对前面讲到的“无分别心用功夫”、“离心意识用功夫”这两点信不及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不自觉地把“精进”与“吃苦费力”简单地等同起来。实际上,吃苦费力并不等于精进,并不等于修行上路,也未必能带来身心上的受用。作为六度之一的精进,必须以般若为眼目,离开了般若,很有可能变成了邪精进,而不是正精进。

有很多大修行者,在他人看来,好象是很苦,可是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法喜。如果说,他们的内心没有法喜,或者说一直处于取一舍一的对立斗争状态,很难想象,他们的修行能够持久。支撑修行人能够承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种种苦恼、并将他们的修行持续下去的,必定是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修行所带来的自在和喜悦。

很多人在初入门的时候,因为心住二边,好净恶染,弃有着空,人为地将自己的心变成了一个善恶、真妄、正邪、凡圣等二边观念相互交锋的战场,妄想用一边排斥或者压制另一边,以为只要将敌对的一方彻底地压下去了,修行就成功了。殊不知,善恶、真妄、正邪、凡圣等二边观念,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企图取一舍一,只能是如石压草,终究还会冒出来的。这样做功夫,当然心里会觉得非常焦虑和吃力,身体也会变得非常僵硬而紧张。

相反,如果真是以无分别心用功、离心意识参究,真是立足于不二之中观见,修行必定是省力的。因为他既不必刻意要守一个什么东西,也不必刻意要舍一个什么东西,他彻底地远离了斗争,他只须“如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就够了。

明白了得力与省力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经常以此来检讨自己的功夫:当我们在做功夫的过程中,感觉到特别费力的时候,感觉到心烦意躁的时候,感觉到身体非常僵硬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我们的见地不透,落在二边当中,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心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分别取舍。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避免因为过分强调省力而落入失念的状态,或者坐在枯寂之中,或者落在无事甲里。省力的同时还必须得力,得力的同时还必须省力,二者不可偏废。宗杲禅师讲:

既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得如此时,心意识不须按捺,自然怗怗地矣。虽然如是,切忌堕在无言无说处。此病不除,与心意识未宁时无异。所以黄面老子云:“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着无言说。”才住在无言说处,则被默照邪禅幻惑矣。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回避,心意识难防”,便是这个道理也。(《示罗知县(孟弼)》)

这一段话,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参话头,亦可以指导我们念佛、持咒。妄念起时,不必害怕,亦不必作对治想,只管提起佛号和咒语就行了,此时最省力,亦最得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